他…他敢在聖人門中動武,當庭見血。
曹操這一下突兀出手,讓殿內眾人,個個心神悸動。
“確是混賬東西。”
讓鄭玄隨行,是有任務的。
身為當代儒家第一人,曹操要收拾孔家,需要他親效犬馬,來撕開儒家這塊遮羞布。
鄭玄從位置上起身,先對曹操執禮,迴身看向眾多殿內士族。
又看了眼被掛在牆上,鮮血染胸。
但一時半會不會死的禰衡。
曹操那一槍,紮的兇狠無比。
不過位置極有講究,是在胸口往上,肩胛往下的位置。
這個位置,不傷心胸。
但胸腔的血,迸發上來,全從傷口湧出。
禰衡短時間內不死,而是會鮮血流幹而亡。
禰衡被釘在牆上,很快連慘叫也發不出來了,低聲哀嚎,胸口湧出的血,頃刻染紅了上身,一滴滴落在地上。
“禰衡,你才是最無仁無義那個,書都讀到了狗身上。”
鄭玄道:“魏王所封將領,文武,對外屢擊外族,護國安民。
若無他們,外族不知幾次侵我漢土,焉有你禰衡安心做學問的時候。
你,還有孔家眾人,哪個上過戰場,殺得外敵?
亂世當道,朝代更迭,如日夜之輪替。舊朝衰敗,使天下離亂,年增流民百萬。
適時,你禰衡在哪?
孔家子弟在哪?
你孔氏眾人,能否靠聖人門蔭,祛除外敵,讓他們不犯我神州?你們與外族說教化,說禮法仁義,看他們聽是不聽?”
“魏王麾下,文能治亂,天下得安,四千萬民眾受惠。
武能對外,屢戰屢勝,破敵無數。”
“汝等受魏王之惠,得以安居。不思感恩,跳出來狂吠。
諸位在魏王治下,溫飽讀書,反過來說他麾下文武不好,請問天下離亂時,諸位在哪?”
“禰衡,說你狗都不如,隻知狂吠,可曾冤枉你?”
虞文在一邊旁聽,差點給鄭玄鼓起掌來。
這老頭說的句句都在點上,言辭便利,沒一句廢話,皆是要害,懟的孔氏眾人啞口無言。
鄭玄為什麽要出來和這些人掰扯。
因為曹操不僅要殺人,還要將他們釘在恥辱柱上,變成人人痛罵喊打的老鼠。
他要把對付孔家,李家,變成大興曹魏的好事。
曹操安然坐在帝位上,卻是目光威淩,掃視四方。
禰衡掛在牆上,疼痛難忍。鄭玄所說卻是字字震耳,如同利刃刺入他耳中,釘在他心裏。
他麵色慘白,嘴唇囁嚅。
鄭玄說話時,用了儒家神通‘勸學’。
這門神通,有著人盡得聞,發人深省的力量。
鄭玄迴頭看向孔氏的人,繼續輸出:
“孔氏先祖,世人尊為先聖,我鄭玄亦如是。孔聖人主張仁與禮,重品行,張以德、皆沒錯。
但你孔氏子弟,做到了哪一點?
你們是武能安邦,還是文能定國。
你們一生隻做一事,便是站在孔聖人門下,給他抹黑。”
“魏王定天下,萬民受惠,為何不能坐帝位?”
“魏王封禪文武時,說過一句話,我每每思之,都覺心緒起伏,感愧於心。
若無魏王,不知天下會亂到何時,多少人因戰而死。你等孔家人,可記得九年前,魯地大荒,亂民衝城。
那時可有人顧忌聖人門庭?
流民亂世,連飯都吃不上,說什麽聖人門庭。
那時可有這麽多人,匯聚魯城,推動孔氏族運大興嗎?”
“你等受魏王洪恩,如今卻說魏王不配帝位,荒謬。食君之祿,而不知君恩,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不禮不信。一個個年紀大把,活在畜生身上。”
鄭玄罵的痛快,孔家人氣得發抖。
但他們找不出反駁之語。
因為鄭玄所說,沒一樣胡說,雖然舔了點。
“你…鄭玄你個老狗,早年登我孔府,拜求聖人手卷一讀,如今反過來辱我孔家,你不得好死。”
孔季,孔淑,渾身顫抖,麵色紫漲,主要是因為沒罵過鄭玄。
曹操臉上露出稍許笑意:
“鄭司農,你以為罵的狠些,他們認個錯,我的刀落下去就能輕點。你嘴上罵,暗地裏想保一保孔家,可人家不領情,說你是狗。”
鄭玄的心思,被曹操一語揭穿。
但他一點不尷尬,迴身對曹操執禮,歎道:“魏王睿智,什麽事都瞞不過您。”
“孔氏,李氏,你等各家眾人,還不知錯嗎?”
“我們有什麽錯?”
孔季手指都在發顫:“曹孟德,你登門辱我孔氏,今日我孔氏和你拚了。
你休以為我等是待宰之人,會任你拿捏。”
他突然一跺腳:“請聖人臨世,以正我孔氏門庭,護我孔氏存亡。”
孔家眾人,皆神色肅然。
隨著孔季的聲音落下,孔府後方,紫氣衝霄。
整個孔府都在震動。
供奉孔家列祖的祠堂內,一卷孔子傳世的手書,玄黃流轉,竟破空飛入了前堂。
下一刻,孔府紫氣擴張,震動的愈發劇烈。
在祠堂的聖人手書旁,還有一柄青銅削刀,也叫書刀。
書刀的刀背,呈優美的弧形。
刀刃流暢,鏽色蒼勁,飾有精美的雲紋和獸紋。
這是聖人之刀。
孔子當年用來書寫,刮削竹簡上的錯字,做學問所用。
此刀傳世七百年,被一代代儒家人的信念蘊育。
其所藏的一股運數,已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堪稱儒家至寶。
最主要的是,此物能對氣運形成威脅。
此刀養意,在孔府放了七百年,是鎮宅之寶。
書刀也破空飛入正殿,懸空不落。
先後有兩件聖人之物出現。
孔府一片幽紫,氣運如海洋澎湃。
在府外,萬千學子,整個魯城的人,都有所感應。
“孔府怎麽了?”
“孔府請動了聖人之物,那魏王果然來意不善。他要行兇,孔家人想自保。”
“聖人門楣豈可輕辱。他若敢在聖人府上行兇,我絕不答應!”
“我也不應。”
“我等都不應!”
“這天下人也不答應!”
孔府外,群情洶湧,人潮喧嘩。
這時,依然有車駕陸續到來,先後入府,站到孔家人身後。
殿內,孔淑等孔氏眾人,對著那兩樣懸空起落的聖人遺寶,神色虔誠:
“好叫先祖知道,今有奸妄入我孔府,辱我孔氏。當此之時,還請先祖護持,佑我孔家。”
“曹孟德。”
孔淑神色凝厲:
“你入我孔府那一刻,便是自入絕地。
你若敢興兵見血,我們奉陪到底。真到了刀兵相見那一刻,我孔氏亦非貪生之人。
你也別想生離。”
“你最好想清楚,對我孔氏興兵,會帶來什麽後果,你曹魏氣運必受影響。”
“天下人唾棄,儒家再無學子為你所用。”
“此兩件聖物,皆先祖所留,蘊含先祖的一絲神意,早有靈性,能辨忠奸真偽。有此兩物在,我看誰敢傷我孔家。”
一幹孔家人,聲色內斂,形勢一觸即發。
突然間,人群中有一支細針破空,急刺曹操。
但這細針一出,典韋便在起落間,從人群裏揪出一人。
許褚探手一抓,把細針捏在了手裏。
典韋抓出來的,是個中年女人,李母的隨侍。
她發出暗器,是要趁雙方對峙,氣氛緊張,再添一把火。
與此同時,門外卻是進來幾個道士。
他們手裏各自提著一個傳經人。
為首的老道掃了眼殿內,說:“李氏受人蠱惑,甘為外族利用,派人行刺魏王。
而這些外族,盜我神州氣運,壞我地脈福澤,動搖神州之本。”
“魏王下令不允外邦傳教,他們便蓄謀刺殺魏王。你等皆是幫兇,為外族所用,枉為聖人之後,讓祖宗蒙羞!”
“這李氏女子,趁亂想殺魏王,是被人迷了心智,可歎你們還不自醒。”
“你胡說。”
李母終於站出來,氣道:
“你說佛家盜我漢土氣運,栽贓之詞,你們才是心胸險惡,胡亂編排罪名。
外邦的傳經者,救過我性命。
我親身經曆,怎會不知,任你們胡言亂語不成。”
“你親身感受,所以就幫著外邦的人,對付我們漢人?”
老道拍了下手。
外邊又押進一個人來,正是此前在李母內堂,與她一起誦經的傳經人。
“你數年前得了絕症,這外邦人來救你。你可想過,你的絕症哪來的?”
“他們先用手段讓人得重病,而後出麵救治,從而令人深信,不過是一種傳播手段罷了。”
老道見李母仍要辯駁,又道:
“你發病時,可曾感覺終日困倦,昏睡不醒,偶爾醒來便會吐血?
可曾在昏迷時,夢到佛家經言,繞耳不絕?”
李母的臉色,慢慢發白。
因為道人說的一點不錯。
她昏迷中的經曆,隻自己知道。
這老道能隨口說出,足可證明一件事。
就是她自覺佛教傳經是行善,實際上果然是一種手段。
否則隻她一人有的經曆,絕無被信口說破的道理。
她是被人設局誆騙。
當然,她本也看曹操不順眼,又自詡隱秘,不會被發現才是主因。
不全是傳經人的責任。
但她被利用,把家族帶入了萬劫不複的地步,是不爭的事實。
“我手裏有一卷名冊,是佛教徒東來,傳播教義,用類似方法拉人入局的名單,涉數百人,一問可知。
沒被我們發現的還有多少?”
老道掏出一部簡卷。
孔家的人,臉色也開始發白。
他們是覺得曹操四處殺戮,又要對士族舉刀,這次的目標就是他們孔氏,李家不過是個引子。
所以當李氏來了,立即同仇敵愾。
“盜我神州氣運,弱我漢人族運,萬死不足惜。
孔聖人想教化眾生,傳播仁,禮之道。其子孫卻夥同外邦,人無其智,蠢笨如豬,背離祖先。”
曹操說:“即日起,孔氏後人,不受聖人門蔭,無聖人之家。”
他放這麽多人進來,想一次掃清主要障礙是其一。
剩下部分人,則可以用他們的嘴,把他殺到孔氏來的真相,傳播出去。
他不僅要殺人,還要讓天下人說他殺得對,該殺!
占住了大義。
曹操看向那兩件起伏間紫光充盈的聖人遺寶,伸手一招。
聖人手書,聖人書刀嗡震,過了片刻,竟徐徐來到他身畔,仿佛是他的寶貝。
“你們說此兩物是聖人器,有聖人所遺靈性,能辨忠奸,不允人辱沒孔氏!眼下如何?”
此時,孔季,孔淑臉上再無半點血色。
一眾孔家人,呆看著聖人書刀和手卷。
這兩件東西,是聖人之物,他們最大的依仗,底牌。
也是護持家門,自詡正義的信念。
但這兩件聖物的反應,足見對錯。
再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證明。
曹操:“孔氏家門不幸,當殺。”
書刀流轉,綻放出一縷紫暈。
孔季駭道:“請先祖饒命。”
典韋已經撲上來。
他已經忍了很久,靠近後一拳打出。
孔季麵門塌陷,被一拳轟殺。溫熱的血,濺在一旁的孔淑臉上。
其他曹魏兵馬,揮動兵器,一槍一個,直接捅死。
殿內瞬間已是慘叫四起。
今日,當大開殺戒。
ps:求票
曹操這一下突兀出手,讓殿內眾人,個個心神悸動。
“確是混賬東西。”
讓鄭玄隨行,是有任務的。
身為當代儒家第一人,曹操要收拾孔家,需要他親效犬馬,來撕開儒家這塊遮羞布。
鄭玄從位置上起身,先對曹操執禮,迴身看向眾多殿內士族。
又看了眼被掛在牆上,鮮血染胸。
但一時半會不會死的禰衡。
曹操那一槍,紮的兇狠無比。
不過位置極有講究,是在胸口往上,肩胛往下的位置。
這個位置,不傷心胸。
但胸腔的血,迸發上來,全從傷口湧出。
禰衡短時間內不死,而是會鮮血流幹而亡。
禰衡被釘在牆上,很快連慘叫也發不出來了,低聲哀嚎,胸口湧出的血,頃刻染紅了上身,一滴滴落在地上。
“禰衡,你才是最無仁無義那個,書都讀到了狗身上。”
鄭玄道:“魏王所封將領,文武,對外屢擊外族,護國安民。
若無他們,外族不知幾次侵我漢土,焉有你禰衡安心做學問的時候。
你,還有孔家眾人,哪個上過戰場,殺得外敵?
亂世當道,朝代更迭,如日夜之輪替。舊朝衰敗,使天下離亂,年增流民百萬。
適時,你禰衡在哪?
孔家子弟在哪?
你孔氏眾人,能否靠聖人門蔭,祛除外敵,讓他們不犯我神州?你們與外族說教化,說禮法仁義,看他們聽是不聽?”
“魏王麾下,文能治亂,天下得安,四千萬民眾受惠。
武能對外,屢戰屢勝,破敵無數。”
“汝等受魏王之惠,得以安居。不思感恩,跳出來狂吠。
諸位在魏王治下,溫飽讀書,反過來說他麾下文武不好,請問天下離亂時,諸位在哪?”
“禰衡,說你狗都不如,隻知狂吠,可曾冤枉你?”
虞文在一邊旁聽,差點給鄭玄鼓起掌來。
這老頭說的句句都在點上,言辭便利,沒一句廢話,皆是要害,懟的孔氏眾人啞口無言。
鄭玄為什麽要出來和這些人掰扯。
因為曹操不僅要殺人,還要將他們釘在恥辱柱上,變成人人痛罵喊打的老鼠。
他要把對付孔家,李家,變成大興曹魏的好事。
曹操安然坐在帝位上,卻是目光威淩,掃視四方。
禰衡掛在牆上,疼痛難忍。鄭玄所說卻是字字震耳,如同利刃刺入他耳中,釘在他心裏。
他麵色慘白,嘴唇囁嚅。
鄭玄說話時,用了儒家神通‘勸學’。
這門神通,有著人盡得聞,發人深省的力量。
鄭玄迴頭看向孔氏的人,繼續輸出:
“孔氏先祖,世人尊為先聖,我鄭玄亦如是。孔聖人主張仁與禮,重品行,張以德、皆沒錯。
但你孔氏子弟,做到了哪一點?
你們是武能安邦,還是文能定國。
你們一生隻做一事,便是站在孔聖人門下,給他抹黑。”
“魏王定天下,萬民受惠,為何不能坐帝位?”
“魏王封禪文武時,說過一句話,我每每思之,都覺心緒起伏,感愧於心。
若無魏王,不知天下會亂到何時,多少人因戰而死。你等孔家人,可記得九年前,魯地大荒,亂民衝城。
那時可有人顧忌聖人門庭?
流民亂世,連飯都吃不上,說什麽聖人門庭。
那時可有這麽多人,匯聚魯城,推動孔氏族運大興嗎?”
“你等受魏王洪恩,如今卻說魏王不配帝位,荒謬。食君之祿,而不知君恩,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不禮不信。一個個年紀大把,活在畜生身上。”
鄭玄罵的痛快,孔家人氣得發抖。
但他們找不出反駁之語。
因為鄭玄所說,沒一樣胡說,雖然舔了點。
“你…鄭玄你個老狗,早年登我孔府,拜求聖人手卷一讀,如今反過來辱我孔家,你不得好死。”
孔季,孔淑,渾身顫抖,麵色紫漲,主要是因為沒罵過鄭玄。
曹操臉上露出稍許笑意:
“鄭司農,你以為罵的狠些,他們認個錯,我的刀落下去就能輕點。你嘴上罵,暗地裏想保一保孔家,可人家不領情,說你是狗。”
鄭玄的心思,被曹操一語揭穿。
但他一點不尷尬,迴身對曹操執禮,歎道:“魏王睿智,什麽事都瞞不過您。”
“孔氏,李氏,你等各家眾人,還不知錯嗎?”
“我們有什麽錯?”
孔季手指都在發顫:“曹孟德,你登門辱我孔氏,今日我孔氏和你拚了。
你休以為我等是待宰之人,會任你拿捏。”
他突然一跺腳:“請聖人臨世,以正我孔氏門庭,護我孔氏存亡。”
孔家眾人,皆神色肅然。
隨著孔季的聲音落下,孔府後方,紫氣衝霄。
整個孔府都在震動。
供奉孔家列祖的祠堂內,一卷孔子傳世的手書,玄黃流轉,竟破空飛入了前堂。
下一刻,孔府紫氣擴張,震動的愈發劇烈。
在祠堂的聖人手書旁,還有一柄青銅削刀,也叫書刀。
書刀的刀背,呈優美的弧形。
刀刃流暢,鏽色蒼勁,飾有精美的雲紋和獸紋。
這是聖人之刀。
孔子當年用來書寫,刮削竹簡上的錯字,做學問所用。
此刀傳世七百年,被一代代儒家人的信念蘊育。
其所藏的一股運數,已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堪稱儒家至寶。
最主要的是,此物能對氣運形成威脅。
此刀養意,在孔府放了七百年,是鎮宅之寶。
書刀也破空飛入正殿,懸空不落。
先後有兩件聖人之物出現。
孔府一片幽紫,氣運如海洋澎湃。
在府外,萬千學子,整個魯城的人,都有所感應。
“孔府怎麽了?”
“孔府請動了聖人之物,那魏王果然來意不善。他要行兇,孔家人想自保。”
“聖人門楣豈可輕辱。他若敢在聖人府上行兇,我絕不答應!”
“我也不應。”
“我等都不應!”
“這天下人也不答應!”
孔府外,群情洶湧,人潮喧嘩。
這時,依然有車駕陸續到來,先後入府,站到孔家人身後。
殿內,孔淑等孔氏眾人,對著那兩樣懸空起落的聖人遺寶,神色虔誠:
“好叫先祖知道,今有奸妄入我孔府,辱我孔氏。當此之時,還請先祖護持,佑我孔家。”
“曹孟德。”
孔淑神色凝厲:
“你入我孔府那一刻,便是自入絕地。
你若敢興兵見血,我們奉陪到底。真到了刀兵相見那一刻,我孔氏亦非貪生之人。
你也別想生離。”
“你最好想清楚,對我孔氏興兵,會帶來什麽後果,你曹魏氣運必受影響。”
“天下人唾棄,儒家再無學子為你所用。”
“此兩件聖物,皆先祖所留,蘊含先祖的一絲神意,早有靈性,能辨忠奸真偽。有此兩物在,我看誰敢傷我孔家。”
一幹孔家人,聲色內斂,形勢一觸即發。
突然間,人群中有一支細針破空,急刺曹操。
但這細針一出,典韋便在起落間,從人群裏揪出一人。
許褚探手一抓,把細針捏在了手裏。
典韋抓出來的,是個中年女人,李母的隨侍。
她發出暗器,是要趁雙方對峙,氣氛緊張,再添一把火。
與此同時,門外卻是進來幾個道士。
他們手裏各自提著一個傳經人。
為首的老道掃了眼殿內,說:“李氏受人蠱惑,甘為外族利用,派人行刺魏王。
而這些外族,盜我神州氣運,壞我地脈福澤,動搖神州之本。”
“魏王下令不允外邦傳教,他們便蓄謀刺殺魏王。你等皆是幫兇,為外族所用,枉為聖人之後,讓祖宗蒙羞!”
“這李氏女子,趁亂想殺魏王,是被人迷了心智,可歎你們還不自醒。”
“你胡說。”
李母終於站出來,氣道:
“你說佛家盜我漢土氣運,栽贓之詞,你們才是心胸險惡,胡亂編排罪名。
外邦的傳經者,救過我性命。
我親身經曆,怎會不知,任你們胡言亂語不成。”
“你親身感受,所以就幫著外邦的人,對付我們漢人?”
老道拍了下手。
外邊又押進一個人來,正是此前在李母內堂,與她一起誦經的傳經人。
“你數年前得了絕症,這外邦人來救你。你可想過,你的絕症哪來的?”
“他們先用手段讓人得重病,而後出麵救治,從而令人深信,不過是一種傳播手段罷了。”
老道見李母仍要辯駁,又道:
“你發病時,可曾感覺終日困倦,昏睡不醒,偶爾醒來便會吐血?
可曾在昏迷時,夢到佛家經言,繞耳不絕?”
李母的臉色,慢慢發白。
因為道人說的一點不錯。
她昏迷中的經曆,隻自己知道。
這老道能隨口說出,足可證明一件事。
就是她自覺佛教傳經是行善,實際上果然是一種手段。
否則隻她一人有的經曆,絕無被信口說破的道理。
她是被人設局誆騙。
當然,她本也看曹操不順眼,又自詡隱秘,不會被發現才是主因。
不全是傳經人的責任。
但她被利用,把家族帶入了萬劫不複的地步,是不爭的事實。
“我手裏有一卷名冊,是佛教徒東來,傳播教義,用類似方法拉人入局的名單,涉數百人,一問可知。
沒被我們發現的還有多少?”
老道掏出一部簡卷。
孔家的人,臉色也開始發白。
他們是覺得曹操四處殺戮,又要對士族舉刀,這次的目標就是他們孔氏,李家不過是個引子。
所以當李氏來了,立即同仇敵愾。
“盜我神州氣運,弱我漢人族運,萬死不足惜。
孔聖人想教化眾生,傳播仁,禮之道。其子孫卻夥同外邦,人無其智,蠢笨如豬,背離祖先。”
曹操說:“即日起,孔氏後人,不受聖人門蔭,無聖人之家。”
他放這麽多人進來,想一次掃清主要障礙是其一。
剩下部分人,則可以用他們的嘴,把他殺到孔氏來的真相,傳播出去。
他不僅要殺人,還要讓天下人說他殺得對,該殺!
占住了大義。
曹操看向那兩件起伏間紫光充盈的聖人遺寶,伸手一招。
聖人手書,聖人書刀嗡震,過了片刻,竟徐徐來到他身畔,仿佛是他的寶貝。
“你們說此兩物是聖人器,有聖人所遺靈性,能辨忠奸,不允人辱沒孔氏!眼下如何?”
此時,孔季,孔淑臉上再無半點血色。
一眾孔家人,呆看著聖人書刀和手卷。
這兩件東西,是聖人之物,他們最大的依仗,底牌。
也是護持家門,自詡正義的信念。
但這兩件聖物的反應,足見對錯。
再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證明。
曹操:“孔氏家門不幸,當殺。”
書刀流轉,綻放出一縷紫暈。
孔季駭道:“請先祖饒命。”
典韋已經撲上來。
他已經忍了很久,靠近後一拳打出。
孔季麵門塌陷,被一拳轟殺。溫熱的血,濺在一旁的孔淑臉上。
其他曹魏兵馬,揮動兵器,一槍一個,直接捅死。
殿內瞬間已是慘叫四起。
今日,當大開殺戒。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