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劉玄德老家涿縣的人說,他少時住的院子,門口有一株很大的桑樹。”


    “枝繁葉茂,亭亭如華蓋。劉備小時與人玩耍,就對人說:大樹像華蓋一樣,而他聽說皇帝的車上,也有華輦,他有一天想坐上去。”


    “劉備先後投過公孫瓚和陶謙。


    而公孫瓚和他少有交情,於困難時收留他。但公孫瓚被冀州圍困,四處求援,劉備清楚的分辨了形勢,知道自己去也沒用,所以他去投了陶謙。


    我與劉備,能有他和公孫瓚親厚嗎?”


    賈詡等人都是人精。


    曹操這番話,說劉備小時看樹如華蓋,想當皇帝之事,真假不重要。


    意思很明顯。


    劉備素有大誌,不可能屈居人下。


    如果有機會,除之!


    曆史上的曹操,骨子裏有取天下之才為己用的想法。


    而他手下不乏張遼,張郃等降將,得到重用。


    曹操當然對劉備有所忌憚,但更愛惜其才。


    所以劉備投他之後,他選擇接納,而沒有除掉。


    史上的郭嘉,程昱,荀攸都勸過曹操,除掉劉備。


    曹操始終沒同意。


    但眼下他有了對曆史的預見,從宏觀上權衡,留下劉備弊大於利。


    如果機會合適,曹操不會留情。


    曹營內,各路兵馬做好準備,磨刀霍霍,伺機而動。


    此前兗州對徐州用兵,徐州以北的琅琊郡,以西和豫州比鄰的彭城封國,多數區域被兗州所占。


    所以兗州兵馬出動,立即就能進入徐州。


    劉備被呂布壓在和揚州袁術交戰的前線,位於夏丘縣。


    其位置在下邳以南。


    呂布逼退袁術後便派兵,來圍劉備的夏丘。


    夏侯惇則率一萬曹軍,氣勢洶洶,殺入徐州。


    他從彭城呂縣,奔取慮,接近南向的夏丘。


    這天晚上,紮營後,夏侯惇記起曹操吩咐,讓人把重騎軍的帽盔拿來。


    那帽盔,是漆黑的金屬材質,描刻墨家工造紋,防禦力驚人。


    夏侯惇將其戴在頭上,帽盔上的工造紋流轉,連麵孔也密閉其中,如同在腦袋上配備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盾牌。


    次日,夏侯惇便戴著甲盔,引軍前進。


    而兗州軍公然出營,插手徐州戰局。


    呂布早有提防。


    高順接到命令,準備迎擊夏侯惇。


    兩軍在夏丘縣,三十裏外遭遇。


    正午,陽光灼照!


    夏侯惇見呂布的兵馬迎頭而至,大聲邀戰道:“呂布麾下,誰是高順,可敢與我兗州軍戰否?”


    對麵統兵的,就是一身甲胄,板著麵孔的高順,唿喝迴應。


    兩馬對馳接戰。


    夏侯惇一振手中大槍,揮槍便刺。


    其槍式破空,槍尖處,空氣被刺出一個傘狀的渦流,兵鋒激蕩。


    高順是少見的錘將,手中長柄錘和狼牙棒有些相似,上帶金屬刺。


    演義中稱其為紅臉錘,屠戮敵軍無數。


    雙方廝殺,有二三十合,彼此對碰,難分高下。


    高順突然使個假招,敗下陣來,拖錘迴撤。實則是在誘敵來追,尋找機會。


    夏侯惇縱馬便跟上來。


    “殺!”


    高順突然大喝一聲。


    他後方的兵馬齊出,流矢漫天,弓弩攢射。


    兩軍廝殺,高順這邊有人看見機會,拈弓搭箭,一箭射去。


    噹!


    箭矢正中夏侯惇麵門,被他頭上的鐵盔擋住。


    夏侯惇被箭矢衝擊,腦袋一仰,卻沒受傷。


    他嚇出一身冷汗,心情卻是喜悅:“州牧真是能掐會算,這頭甲戴的好。哈哈!”


    與此同時,夏侯惇身後,另有一支兵馬掩殺出來。


    領兵將領便是太史慈!


    他手握一張大弓,弓臂上咒紋流轉,亦是近年來令晉盜墓所得的神兵戰弓,曹操所賜。


    太史慈眼神銳利,猿臂善射。


    他在馬上伏低身形,策馬時,仍能箭出如流星,從馬側箭壺內行雲流水般抽出箭矢,霎時便射出七八箭之多。


    箭箭奪命!


    夏侯惇唿喝道:“子義,你怎來了?”


    “呂布早有準備,州牧不放心,讓我接應你。我軍出營,隻勝不敗!”


    這時,高順來的方向,竟也有蹄音驟起,出現一支騎兵隊伍。


    當先一人身形雄偉:“兗州軍躲在一側,想謀我徐州,我呂布豈有不知!”


    呂布策騎緩行,手握方天戟,威勢逼人。


    他同樣蟄伏在暗處,準備策應高順。


    此時現身出來,頓時篤定自己的判斷沒錯。


    冀州來信的提醒,呂布和甄馨的分析,都讓他時刻防備兗州。


    呂布下令,兵馬便壓了上去。


    雙方廝殺宣戰,不過並未擴大交鋒規模。


    呂布還顧忌著兗州挾製皇帝,占據正統的名分。


    名義上,他也要奉皇帝的號令,和兗州戰,諸多不利。


    兩邊接戰,都未動用全力。


    最終雙向收兵,後撤對峙。


    而在夏丘縣,被困的劉備卻是收到曹操的一封信,邀他統兵出城,和兗州軍,夾擊以潰呂布。


    夜色初降。


    呂布在軍營來迴踱步:“傳令下去,我們今晚夜襲兗州軍,打他個不備,給曹操些顏色看看。”


    呂布的性格,便是念頭一動,就會作出決定,或改變固有主張,變化無常。


    當年他連殺丁原和董卓,不久前與袁術合作,然而一旦被皇帝封賞為將軍,立即轉頭和袁術開戰,都是這種性格的體現。


    他突然傳令,要夜襲曹營。


    一旁的高順忙規勸說:


    “天下紛亂,但並非沒有忠臣智士,曹營勢大。又占著大義的名分,連陛下也在兗州控製中。


    我們與曹軍戰,形同公然叛亂,失了大義的名分,到徐州後收攏的兵馬,未必會聽我們的。兗州來打我們可以,我們出兵則要謹慎,驅逐逼退,不要追擊最好。


    再則兗州牧善用兵,若真去偷營,說不定會踏入他們的圈套。”


    呂布不太愛聽高順捧高兗州,默然不語。


    高順不精於世故,並沒看出呂布的不悅,繼續道:


    “將軍做事,勇武過人,但從來不肯慎重,時常出現失誤,說話做事吃了許多虧。


    對付曹軍可容不得這種差錯,出現一次就會致命!”


    這話是在變向說呂布智商低,沒腦子。


    高順自己覺得說的還挺婉轉。


    但呂布可沒有這種容人之量,聽後大怒。


    他倒是知道高順耿直,跟隨自己多年,善於治軍,戰功赫赫。


    呂布勉強壓下火氣,揮手讓高順下去。


    高順走後,呂布念頭起伏,越想越怒。


    翌日。


    呂布收到消息,說曹軍被他逼退後,便撤軍縮迴了彭城國呂縣方向。


    “兗州想試探我的虛實,謀奪徐州,有我呂布一日,便是休想。”呂布冷笑道。


    魏續也是呂布麾下大將,且與呂布有外內之親,向來最得信任。


    不久前及時發現袁術偷襲下邳的兵馬,導致郝萌叛亂,功虧一簣的也是魏續。


    恰巧這日魏續來覲見。


    呂布召其過來,道:“你這幾日,往來軍營頗為頻繁,是為何?”


    魏續遲疑道:“有些話,不知該不該說。”


    “伱我除了是主從,還是親戚,但說無妨!說錯了,也不怨你。”呂布道。


    魏續:“我麾下探子,前日抓了個兗州的訊使,想密謀潛入我徐州,來給高順送信。


    我懷疑兗州和高順有聯係!”


    呂布吃了一驚,沉吟道:“高順和旁人幾乎沒有交集,兗州若想拉攏高順,隻會白費力氣!”


    魏續道:“將軍明鑒,我也覺得不會。但心裏總是擔憂,有了將軍親自分辨,我也就安心了。”


    呂布讚道:“我麾下眾人,若論忠誠,以你第一。


    我問你,你可有把握能帶好陷陣營?”


    魏續怔了怔:“陷陣營是將軍最精銳的部眾,我拚卻性命,也會帶好,不負將軍信任。”


    呂布緩緩點頭。


    隔了兩日,他尋了個由頭,便傳令高順交出陷陣營。


    明麵上給高順升官,讓其訓練帶領自己來徐州後,選拔出來的一支丹陽兵。


    美其名曰,讓高順再訓練出一支陷陣營。


    高順服從指揮,轉而去帶新兵。


    魏續就此接手陷陣營,成為統領。


    呂布對魏續吩咐說:“平時將陷陣營交給你,等到戰時,再還給高順。”


    高順統領陷陣營,戰力最強。


    呂布看的明白,自覺安排的很妥當。


    他裁撤高順,換將魏續的事,很快傳到曹操耳中。


    這事情本來未必會發生,卻是曹操依托曆史,刻意推動,間接促成了呂布這麽快換將陷陣營。


    曹操收到消息後,有不出所料的感慨。


    上兵伐謀。


    呂布是勇將,卻不是帥才。


    他真正倚重的是他自己的武力。


    而呂布反複叛逃,四處投效的風格,決定了他麾下部將,乃至整個隊伍的氣質狀態。


    呂布連高順這種並州老部眾也不信任。其他部將的相互猜忌,私底下的派係爭鬥,會有多厲害,可想而知。


    陷陣營之所以是陷陣營,是因為有高順這麽一個和士兵坐臥起行,同吃同住,戰必爭先的首領。


    換成魏續,戰鬥力馬上就得拉胯。


    曹操收到消息,當即傳令道:“時機差不多了,全麵用兵,早日下徐州,後方才算是真正安穩。”


    眾將轟然領命。


    六月初,兗州正式展開對徐州攻勢!


    ps:求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告並收藏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