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黑衣人提著槍下來和麻木著的熊三握手,熊三機械的伸手相迎,當黑衣人斜著目光掃視時,發現龍四還有些許在掙紮,他正緩緩舉槍。熊三猛的就驚險過來,他惡狠狠地快步走到龍四身邊,向著龍四的腰部就是一槍,接著一腳踢開龍四的屍體,剛好就看到小孩背上一團模糊的血跡,然後他伸手指到孩子的鼻孔處緩了下會,站起來,似笑非笑地抽動了一下左嘴角,“你們完成任務了,這孩子以後都吃不了奶了。”
“三哥夠狠,這迴你可是大紅人了,以後阿義可就指望兄弟多罩著。”黑衣人過來敬畏地拍拍他的肩膀就走了。
一片死靜,靜止的空間裏隻有飄著的小雨點在臉上才讓人感受到生的知覺。熊三呆呆地立在這黑夜和傍晚的交接帶,他的槍在掉到地上的同時淚也流了下來,他的雙腳跪在了地上。
花冬把呂星安置好後,獨自趕到車站和姐姐匯合。當他到時哪還看得見人,他轉了幾圈沒發現什麽異常,後來聽說機場發生了槍戰才趕去,等他到的時候就隻看到幾灘血,他沒時間考慮了,知道自己現在該做什麽,他立刻迴去帶上呂星偷渡過西陸南港,再偷渡到西陸。
為什麽去西陸南港和從南港到西陸也要偷渡,因為那是另外一個國家的地盤,這對一國的人民來說是恥辱的事情。一國在曆史上一直是個強大的國家,兩陸合起來東西南北各寬幾千公裏以上的。她還不僅是一個簡單廣闊的麵,因為她有曆史,曆史是一種高度或是深度,估且把一年算為一公裏,那一國就是一個正方體。她的子民仍然在創造著曆史,因此她又比木頭多了些意義,像個箱子,一個閉關自守的國家應該是一個上了把找不著鑰匙的鎖的箱子。到上個世紀,箱子外的世界蓬勃發展、其它帝國進入了海上文明年代,鎖在箱子裏的人全然不知。箱子外觀已經褪色,裏麵不見陽光的一切開始腐爛變質,一個陳舊過時,大家又知道有著些曆史的箱子擺在眼前,誰不帶著些許幻想,於是找來了撬棍、刨子……從一國海上島嶼被其它“海上文明帝國”占領算是箱子的千穿百孔;到南港的被霸占,箱子就真正被捅開了大窟窿,裏麵的東西一覽無餘,像少女的閨房被洞穿,惡人看到了美貌少女,伸手夠不著的,就會從窟窿潑硫酸進來。到今天為止南港一直在別人的手裏,一國人臉上也就一直烙著無能的印章。
花冬費盡千辛萬苦才到西陸腹地深處的貴臨市找到了紙條上的地址,這裏正在拆遷,他擔心的逐個樓層打聽著,他提到趙誌遠的名字別人就遠離,他知道地方沒找錯,他一家家的敲門,最後有個老奶奶給他寫了一個地址便趕他出了門。他按著地址邊走邊問,在遠郊外一個叫下莊的地方一間爛泥土牆壁的屋子門前找到了趙誌遠,花冬把來龍去脈都道了出來後,趙誌遠起初還有防備,並沒有承認。他怎麽會相信一個不認識的人,他不敢相信。自已的姨父就是不明不白給定了罪,再加上聽西中港的親戚說呂勤和王大海都當官了,怎麽一下就變得連自己的孫子都保不了,如果真是東陸的,那他無緣無故收留一個時刻要與自己的政府開戰的對立方的人,如果查出來他怎麽脫得了幹係,不管花冬如何解釋他還是故意躲開。花冬下脆了,他出於無奈才肯承認他是趙誌遠,但他說不認識王勤,花冬這大半年來的艱苦把他磨得沒了脾氣,他希望找個可以安身養育星兒的靜土,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但他聽到趙誌遠的迴答希望瞬間破滅,他癱坐在地上,孩子也哇哇大哭起來。這一哭竟鬼使神差的拉住趙誌遠的腳步,他突然就轉身,一把掀開孩子背上的衣服,一個刺痛趙誌遠雙眼的“星”字趴在孩子的背上,他伸手摸著,來迴地撫摸著,禁不住淚水開始往外湧,他們三兄弟隻是在那個年代像半開玩笑一樣,說好在最困難的時候才用的提示方式,沒想到今天呂勤大哥竟真遇到了需要用這種辦法保全孫子的困難,而且孩子還這麽小竟要遭受如此淒慘的生活。他流著兩行老淚引花冬進了一間泥巴壘起的屋子裏坐下,他伸手抱起這個苦命的孩子嚎啕大哭起來,他開裂的聲音說孩子的嘴巴像他爺爺,後來又說眼睛也像,接下來整個都像了。趙誌遠要比呂勤和王大山小得多,這個時候趙誌遠四十幾歲。但花冬沒什麽接觸著農村,他隻覺得趙誌遠長得粗糙老相,最多時候是注意趙誌遠的生活狀況,屋子長方形,前半部分是斷牆,所以斷牆的那部分也沒蓋片瓦,形成自然的天口,堂廳靠天口的地方放著鐵鍋、水缸,一些碗筷,估計這一角發揮著廚房的作用,堂廳的地上有多處形成小坑還現出黃泥,明顯是下雨時,屋頂的露水滴的,右邊是屋子的外牆,左邊兩個房間,堂廳在中間偏近後門處由一塊合成的木板分隔開,把堂廳分成了前廳和後廳兩部分,左右有兩個門從前廳到後廳,花冬就坐在靠外牆那邊的門,他伸頭看過後廳,那邊也亮堂堂的,屋頂上麵少了幾排的瓦片,地上碎瓦片和泥濘的泥巴混著長了一些青苔,仍然又是一個天口,通往後牆外的後門是關著的,靠後門的房間門也是關著的,靠天口的前門倒是開著,房間裏麵傳出嬰兒的哭聲,還時常有一個害羞的小臉蛋露出來,是個男孩,八、九歲,趙誌遠叫小男孩晉江,他說自己沒有文化,因為想念家鄉的那條晉江河,上個禮拜又得了個千金,還不知道叫什麽好,他說是貴臨養育了他這三十年,這裏也有條美麗的河叫漓江,但怕女孩子以後不愛聽,就改成漓水暫定名為趙漓水。花冬心理就是這麽巧,這迴連星兒的營養都不用操心了,花冬從進來西陸後就是向人家帶孩子的女人討奶給他吃,幸好星兒也可以喝些米湯了,要不早給餓死。花冬見到趙誌遠的妻子時他嚇呆了,怎麽分娩的女人也這麽單薄,蓬亂的頭發遮著黃青的臉,很明顯自己都缺乏營養,哪可能還有多餘的奶水,恐怕連自家的女兒都喂不飽。
趙誌遠要求花冬以後對他以兄弟相稱,晉江他娘也是外地流落到這裏的,對外人我們就說你是她娘家人,至於星兒,我覺得就做我們兒子,就算是和漓水雙胞胎了,叫你還是叫舅舅。花冬也同意,他不在乎這些,但趙誌遠可得幫他想好未來,他還要成家立業,怎麽能讓星兒叫他爸爸呢。他們都改姓趙,因為趙誌遠原來的姨父也姓趙,這個村子一半姓趙一半姓李因為在比較偏遠的山間,80戶人家不小也不算大,如果你是外姓可能受80戶人家摒除,如果姓趙等於加大趙姓人口數,對李姓的攻勢又加大一籌,也能贏得40戶人家的支持。花冬也不在乎這些,一切聽趙誌遠的。
這個村子確實很美,村前有個五、六十畝寬的大水潭,成一片楓葉形,葉柄處是連著村子的排水溝,幾塊大水默石砌成的碼頭在柄與葉相連處,村子裏的婦人和女孩子就端了衣服從石頭巷子裏走出來。村後是一座山,外麵的人都叫獅子山,人家說是一頭坐著的“母獅”,村子裏的人一聽到就趕上去爭辯,說是一頭“公獅”,可是人家理直氣壯地說要是“公獅”怎麽不見你們村的人當官,你們村女孩子漂亮,又體貼,多母性化呀;爭不過人家了,又說門前的水潭,人家說是一片葉子,他們就說是塊鏡子還是古時候的銅鏡,說來說去別人總算鬆了口,但大多情況下鬆口的人又會迴一句,都說你們村後的是“母獅子”吧,隻有母的才喜歡照鏡子。這樣女孩子不好意思,男孩子更沒臉,久而久之,前麵的潭算鏡子,後山也認了是頭母的,這麽有想象的地方他們總不能說是母獅照鏡吧,就改成“美女照鏡”了;外村的人也承認這個村子的姑娘漂亮,但有個最要命的是這個村子比其它村子都要窮,美的姑娘會嫁到外麵去,窮的小夥子隻有討不漂亮的,連不漂亮的都沒份的,隻好打光棍。
趙誌遠的姨父也是當過兵的,在西中港時結識他姨媽,後來迴到貴臨上班,他們沒有生育,就叫了趙誌遠全家過來互相照應,可是一場政治風波使他姨父和姨媽受到牽連,所以以前城裏的街彷鄰居都不願跟他們有任何瓜葛,他的親爸媽的勤雜工生活也沒了,他們就被迫迴到姨父老家的農村,四個長輩積怨成疾就相繼去世了,他是外人是來村子繼承姨父老家的家業的,別人還是看在他姨父曾經對村裏有功德才承認他是村裏的人,起初都沒人看得起,本來是準備打光棍的,快到四十才碰著桃花運,她現在的老婆別人都叫遠嫂,那年遠嫂流浪到街上,餓得快不行了,他好心買了個包子給她吃,她才被感動跟了他,有人就笑話說遠嫂是“包子新娘”。趙誌遠為人老實村子裏麵的人對他慢慢有了好感,大家都知道他不會說假話,他說他家來了一個大男人帶著一個小孩子是他老婆的弟弟和哥哥的兒子,那邊鬧饑荒過來投奔的,孩子就收養在自己膝下,大家都沒有懷疑。有時鄰居見遠嫂要帶兩個孩子不容易也會送些雞蛋來給她補補,花冬也跟著趙誌遠去種田下地,這個時候西陸的地還沒有分到個人,花冬隻有在平日裏去河裏弄些小魚,山上捕些小鳥、挖些竹筍迴來補貼生活,他時常幫著鄰居做一些活,帶孩子、煮飯、挑水、蓋房子,然後就可以到人家蹭上頓飯。但他決不會要任何報酬,就隻說一句:“給我打些包迴去給姐姐補補身子吧。”
大家都說他懂得體貼人。該出手時就出手,李姓的人他也一視同仁,因為他是一個經曆過生死、家破人亡這種大悲過來的,還有什麽在他心裏放不下。
花冬在誌遠家住了一年,誌遠也把堂屋的後半部分添上瓦,又把靠後門和房間的一麵用磚砌上,隻留一條可通一人寬的路去後門,從堂屋木板靠屋牆的門進到堂屋後邊也就成了一個房間,讓花冬睡過去,住宿上基本就解決了。
第二年西陸政府把田地分產到戶時,花冬和星兒因為沒有戶口也沒有分到,但村子裏同意一些荒地可以無償給他們耕種,地離村子遠,隔了著那條運河,要拐過山後的石拱橋。花冬於是決定讓出堂屋後麵的房間給晉江和趙星擠,自己在開荒的地裏搭個木棚,他從此也擁有了自己的家。所有的所謂家具都是鄰居送的,地比較貧脊花冬就整天去撿牛糞來改良,灌溉不到的高地,他就用肩膀擔水上去,他的勤勞蓋過了村子所有的人,在趙誌遠的指點下,他的稻子、花生、青菜長得很是爭氣。趙誌遠又把孵出的小雞、小鴨給他飼養,漸漸的他的木棚有了生氣。花冬從一個殺手到一個地道的農民,他的生活也有了另一種滋潤。他不再是趙誌遠家的消費者,他把雞、鴨挑到集市上賣,買上許多日常所需品給誌遠家,特別是晉江和兩個小孩隻要看到舅舅來,那天就肯定有肉吃。花冬自己卻非常節儉,他把錢一點點省下來,他要供星兒上學,學知識,不管東陸那邊是否有人過來找,還是他主動聯係上東陸,他都要先把星兒培養得有出息,才能動身,他不能耽誤孩子。
“三哥夠狠,這迴你可是大紅人了,以後阿義可就指望兄弟多罩著。”黑衣人過來敬畏地拍拍他的肩膀就走了。
一片死靜,靜止的空間裏隻有飄著的小雨點在臉上才讓人感受到生的知覺。熊三呆呆地立在這黑夜和傍晚的交接帶,他的槍在掉到地上的同時淚也流了下來,他的雙腳跪在了地上。
花冬把呂星安置好後,獨自趕到車站和姐姐匯合。當他到時哪還看得見人,他轉了幾圈沒發現什麽異常,後來聽說機場發生了槍戰才趕去,等他到的時候就隻看到幾灘血,他沒時間考慮了,知道自己現在該做什麽,他立刻迴去帶上呂星偷渡過西陸南港,再偷渡到西陸。
為什麽去西陸南港和從南港到西陸也要偷渡,因為那是另外一個國家的地盤,這對一國的人民來說是恥辱的事情。一國在曆史上一直是個強大的國家,兩陸合起來東西南北各寬幾千公裏以上的。她還不僅是一個簡單廣闊的麵,因為她有曆史,曆史是一種高度或是深度,估且把一年算為一公裏,那一國就是一個正方體。她的子民仍然在創造著曆史,因此她又比木頭多了些意義,像個箱子,一個閉關自守的國家應該是一個上了把找不著鑰匙的鎖的箱子。到上個世紀,箱子外的世界蓬勃發展、其它帝國進入了海上文明年代,鎖在箱子裏的人全然不知。箱子外觀已經褪色,裏麵不見陽光的一切開始腐爛變質,一個陳舊過時,大家又知道有著些曆史的箱子擺在眼前,誰不帶著些許幻想,於是找來了撬棍、刨子……從一國海上島嶼被其它“海上文明帝國”占領算是箱子的千穿百孔;到南港的被霸占,箱子就真正被捅開了大窟窿,裏麵的東西一覽無餘,像少女的閨房被洞穿,惡人看到了美貌少女,伸手夠不著的,就會從窟窿潑硫酸進來。到今天為止南港一直在別人的手裏,一國人臉上也就一直烙著無能的印章。
花冬費盡千辛萬苦才到西陸腹地深處的貴臨市找到了紙條上的地址,這裏正在拆遷,他擔心的逐個樓層打聽著,他提到趙誌遠的名字別人就遠離,他知道地方沒找錯,他一家家的敲門,最後有個老奶奶給他寫了一個地址便趕他出了門。他按著地址邊走邊問,在遠郊外一個叫下莊的地方一間爛泥土牆壁的屋子門前找到了趙誌遠,花冬把來龍去脈都道了出來後,趙誌遠起初還有防備,並沒有承認。他怎麽會相信一個不認識的人,他不敢相信。自已的姨父就是不明不白給定了罪,再加上聽西中港的親戚說呂勤和王大海都當官了,怎麽一下就變得連自己的孫子都保不了,如果真是東陸的,那他無緣無故收留一個時刻要與自己的政府開戰的對立方的人,如果查出來他怎麽脫得了幹係,不管花冬如何解釋他還是故意躲開。花冬下脆了,他出於無奈才肯承認他是趙誌遠,但他說不認識王勤,花冬這大半年來的艱苦把他磨得沒了脾氣,他希望找個可以安身養育星兒的靜土,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但他聽到趙誌遠的迴答希望瞬間破滅,他癱坐在地上,孩子也哇哇大哭起來。這一哭竟鬼使神差的拉住趙誌遠的腳步,他突然就轉身,一把掀開孩子背上的衣服,一個刺痛趙誌遠雙眼的“星”字趴在孩子的背上,他伸手摸著,來迴地撫摸著,禁不住淚水開始往外湧,他們三兄弟隻是在那個年代像半開玩笑一樣,說好在最困難的時候才用的提示方式,沒想到今天呂勤大哥竟真遇到了需要用這種辦法保全孫子的困難,而且孩子還這麽小竟要遭受如此淒慘的生活。他流著兩行老淚引花冬進了一間泥巴壘起的屋子裏坐下,他伸手抱起這個苦命的孩子嚎啕大哭起來,他開裂的聲音說孩子的嘴巴像他爺爺,後來又說眼睛也像,接下來整個都像了。趙誌遠要比呂勤和王大山小得多,這個時候趙誌遠四十幾歲。但花冬沒什麽接觸著農村,他隻覺得趙誌遠長得粗糙老相,最多時候是注意趙誌遠的生活狀況,屋子長方形,前半部分是斷牆,所以斷牆的那部分也沒蓋片瓦,形成自然的天口,堂廳靠天口的地方放著鐵鍋、水缸,一些碗筷,估計這一角發揮著廚房的作用,堂廳的地上有多處形成小坑還現出黃泥,明顯是下雨時,屋頂的露水滴的,右邊是屋子的外牆,左邊兩個房間,堂廳在中間偏近後門處由一塊合成的木板分隔開,把堂廳分成了前廳和後廳兩部分,左右有兩個門從前廳到後廳,花冬就坐在靠外牆那邊的門,他伸頭看過後廳,那邊也亮堂堂的,屋頂上麵少了幾排的瓦片,地上碎瓦片和泥濘的泥巴混著長了一些青苔,仍然又是一個天口,通往後牆外的後門是關著的,靠後門的房間門也是關著的,靠天口的前門倒是開著,房間裏麵傳出嬰兒的哭聲,還時常有一個害羞的小臉蛋露出來,是個男孩,八、九歲,趙誌遠叫小男孩晉江,他說自己沒有文化,因為想念家鄉的那條晉江河,上個禮拜又得了個千金,還不知道叫什麽好,他說是貴臨養育了他這三十年,這裏也有條美麗的河叫漓江,但怕女孩子以後不愛聽,就改成漓水暫定名為趙漓水。花冬心理就是這麽巧,這迴連星兒的營養都不用操心了,花冬從進來西陸後就是向人家帶孩子的女人討奶給他吃,幸好星兒也可以喝些米湯了,要不早給餓死。花冬見到趙誌遠的妻子時他嚇呆了,怎麽分娩的女人也這麽單薄,蓬亂的頭發遮著黃青的臉,很明顯自己都缺乏營養,哪可能還有多餘的奶水,恐怕連自家的女兒都喂不飽。
趙誌遠要求花冬以後對他以兄弟相稱,晉江他娘也是外地流落到這裏的,對外人我們就說你是她娘家人,至於星兒,我覺得就做我們兒子,就算是和漓水雙胞胎了,叫你還是叫舅舅。花冬也同意,他不在乎這些,但趙誌遠可得幫他想好未來,他還要成家立業,怎麽能讓星兒叫他爸爸呢。他們都改姓趙,因為趙誌遠原來的姨父也姓趙,這個村子一半姓趙一半姓李因為在比較偏遠的山間,80戶人家不小也不算大,如果你是外姓可能受80戶人家摒除,如果姓趙等於加大趙姓人口數,對李姓的攻勢又加大一籌,也能贏得40戶人家的支持。花冬也不在乎這些,一切聽趙誌遠的。
這個村子確實很美,村前有個五、六十畝寬的大水潭,成一片楓葉形,葉柄處是連著村子的排水溝,幾塊大水默石砌成的碼頭在柄與葉相連處,村子裏的婦人和女孩子就端了衣服從石頭巷子裏走出來。村後是一座山,外麵的人都叫獅子山,人家說是一頭坐著的“母獅”,村子裏的人一聽到就趕上去爭辯,說是一頭“公獅”,可是人家理直氣壯地說要是“公獅”怎麽不見你們村的人當官,你們村女孩子漂亮,又體貼,多母性化呀;爭不過人家了,又說門前的水潭,人家說是一片葉子,他們就說是塊鏡子還是古時候的銅鏡,說來說去別人總算鬆了口,但大多情況下鬆口的人又會迴一句,都說你們村後的是“母獅子”吧,隻有母的才喜歡照鏡子。這樣女孩子不好意思,男孩子更沒臉,久而久之,前麵的潭算鏡子,後山也認了是頭母的,這麽有想象的地方他們總不能說是母獅照鏡吧,就改成“美女照鏡”了;外村的人也承認這個村子的姑娘漂亮,但有個最要命的是這個村子比其它村子都要窮,美的姑娘會嫁到外麵去,窮的小夥子隻有討不漂亮的,連不漂亮的都沒份的,隻好打光棍。
趙誌遠的姨父也是當過兵的,在西中港時結識他姨媽,後來迴到貴臨上班,他們沒有生育,就叫了趙誌遠全家過來互相照應,可是一場政治風波使他姨父和姨媽受到牽連,所以以前城裏的街彷鄰居都不願跟他們有任何瓜葛,他的親爸媽的勤雜工生活也沒了,他們就被迫迴到姨父老家的農村,四個長輩積怨成疾就相繼去世了,他是外人是來村子繼承姨父老家的家業的,別人還是看在他姨父曾經對村裏有功德才承認他是村裏的人,起初都沒人看得起,本來是準備打光棍的,快到四十才碰著桃花運,她現在的老婆別人都叫遠嫂,那年遠嫂流浪到街上,餓得快不行了,他好心買了個包子給她吃,她才被感動跟了他,有人就笑話說遠嫂是“包子新娘”。趙誌遠為人老實村子裏麵的人對他慢慢有了好感,大家都知道他不會說假話,他說他家來了一個大男人帶著一個小孩子是他老婆的弟弟和哥哥的兒子,那邊鬧饑荒過來投奔的,孩子就收養在自己膝下,大家都沒有懷疑。有時鄰居見遠嫂要帶兩個孩子不容易也會送些雞蛋來給她補補,花冬也跟著趙誌遠去種田下地,這個時候西陸的地還沒有分到個人,花冬隻有在平日裏去河裏弄些小魚,山上捕些小鳥、挖些竹筍迴來補貼生活,他時常幫著鄰居做一些活,帶孩子、煮飯、挑水、蓋房子,然後就可以到人家蹭上頓飯。但他決不會要任何報酬,就隻說一句:“給我打些包迴去給姐姐補補身子吧。”
大家都說他懂得體貼人。該出手時就出手,李姓的人他也一視同仁,因為他是一個經曆過生死、家破人亡這種大悲過來的,還有什麽在他心裏放不下。
花冬在誌遠家住了一年,誌遠也把堂屋的後半部分添上瓦,又把靠後門和房間的一麵用磚砌上,隻留一條可通一人寬的路去後門,從堂屋木板靠屋牆的門進到堂屋後邊也就成了一個房間,讓花冬睡過去,住宿上基本就解決了。
第二年西陸政府把田地分產到戶時,花冬和星兒因為沒有戶口也沒有分到,但村子裏同意一些荒地可以無償給他們耕種,地離村子遠,隔了著那條運河,要拐過山後的石拱橋。花冬於是決定讓出堂屋後麵的房間給晉江和趙星擠,自己在開荒的地裏搭個木棚,他從此也擁有了自己的家。所有的所謂家具都是鄰居送的,地比較貧脊花冬就整天去撿牛糞來改良,灌溉不到的高地,他就用肩膀擔水上去,他的勤勞蓋過了村子所有的人,在趙誌遠的指點下,他的稻子、花生、青菜長得很是爭氣。趙誌遠又把孵出的小雞、小鴨給他飼養,漸漸的他的木棚有了生氣。花冬從一個殺手到一個地道的農民,他的生活也有了另一種滋潤。他不再是趙誌遠家的消費者,他把雞、鴨挑到集市上賣,買上許多日常所需品給誌遠家,特別是晉江和兩個小孩隻要看到舅舅來,那天就肯定有肉吃。花冬自己卻非常節儉,他把錢一點點省下來,他要供星兒上學,學知識,不管東陸那邊是否有人過來找,還是他主動聯係上東陸,他都要先把星兒培養得有出息,才能動身,他不能耽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