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早就想開了,知道婆婆不待見自己,她也不費那心思討好,中規中矩,做到讓人挑不出錯處就行。尤其是王子騰調職這事,周氏更是看得明白,這內宅的體麵,還是看外頭爺們有沒有出息,與其跟王氏爭那些虛的,還不如專心教養兒女來的實在。自己兒子還在金陵備考呢,她哪有心思應酬旁的,賈母拉著王氏去和那些貴夫人寒暄她更是不在意的。
隻是這樣,越發縱的王氏不加收斂了,好在王氏一貫在乎賢名,不會在外人麵前拿著賈瑚說好道歹,不然周氏真不一定能忍下這口氣。
賈瑚的信寄到榮國府的時候,王子騰已經走馬上任去了。
信是寄到賈赦手上的,彼時他恰好在府裏,聽聞是兒子的來信,就地撕開了看,才看到一半就不由撫掌大笑:“去跟太太說聲,就說瑚兒來信了……罷了,還是我自己說去。”說罷立馬扔下剛才在他麵前討好賣乖的丫鬟,直奔周氏房裏去了。
“爺這麽著急有何事?”周氏正在屋裏哄賈璉呢,見賈赦進來很是驚奇。老爺書房了新添了兩個貌美的丫頭,周氏還以為她得兩天見不著人老爺呢。
要說賈赦近兩年行事是越發乖張了,雖說好酒色這點是沒變,可卻不像以前那般憐香惜玉,風流的事他是沒少做,卻又不見他抬誰做姨娘,若是喜新厭舊了,那舊的就直接發賣了或是攆出府去,利索的很。就算賈赦麵前總是顏色不斷,周氏也省心。除了老太太會拿這事兒敲打她一下,說些她不夠賢良的話,旁的周氏倒也順心。不過老太太也發覺的確是自己兒子不納妾後,又改了招數總愛賞賜給賈赦幾個丫頭。賈赦書房裏新換的兩個丫頭就是老太太剛賞的,周氏也見了,是個水靈的,怎麽這會兒老爺竟到她屋裏來了?
周氏正疑惑著,賈赦就開口了:“咱們瑚兒來信了。”
說完賈赦故意停了下來,美滋滋的捋了捋胡須,等著自家夫人來問。
“瑚兒來信了?”周氏手裏剛剛拿著給賈璉正念著的《三字經》隨手就被她放到了桌上,急切的問道,“瑚兒說了什麽?他在金陵可好?”
小賈璉也歪著頭問道:“哥哥有沒有說什麽時候迴來?”哥哥不在,就沒人給他講故事,《三字經》好沒意思。
看著這娘倆急切的眼神,賈赦總算沒在賣關子了,不過他也沒說賈瑚在金陵過的好不好,而是撿了他認為的信裏最重要的消息說了出來:“瑚兒中了縣案首,入不出意外,等考完府試、院試,就是有功名的了。”看賈赦那得意的樣子,就好像是他自己考中了似得。
“真的?”這可是個驚喜,周氏喜不自禁的又一連聲問道,“瑚兒中了縣案首?旁的瑚兒可還說了什麽?信呢?”
賈赦把信拿出來,周氏便忙不迭的一把抓去,打開信封的手都有些顫了。看完了信,周氏卻吹頭不語,不過下一瞬間,卻有淚滴落在信紙上。
“咱瑚兒能出息可是好事兒,夫人怎麽還落淚了?”賈赦如今覺著再歡喜不過了。
“的確是好事。”周氏忙那帕子擦了擦眼角,眉眼中具是喜氣,又連忙擦了擦信紙上的淚滴,生怕汙了字跡。“這等喜事可有告訴老太太?也該讓她也高興高興才是。”
“不用人去傳信了,我親自去說。”自己兒子出息了,賈赦是恨不得能宣揚的滿京城都知道呢,又親自拿了信去賈母那裏。
這種事情,賈赦去了,周氏自然也是要去的,小賈璉自然鬧著要跟。一家三口去的時候老太太房裏正熱鬧著,不隻賈元春在老太太跟前逗趣,王氏也在老太太房裏。賈赦卻一點也不覺得意外,如今的二房真是恨不得紮根在老太太這裏了,平日裏賈元春在老太太跟前教養,自然是住在老太太院子裏的,王氏又打著孝順的旗號,大清早的就來請安,然後也在老太太房裏待下了,就連賈政也是從衙門裏迴來也是立刻便到老太太跟前請安的。正個二房家的,能在自個院子呆得住的,竟隻有平日裏要去國子監,迴來也要讀書的珠哥兒一人了。若是以往,賈赦說不準還會不痛快一下,可近日尤為不同,二房的人在更好,賈赦覺著自己總算是揚眉吐氣了。
恭恭敬敬的給老太太行了禮,賈赦便迫不及待的說道:“母親,兒子我來報喜了。”
“喜從何來?”賈母半臥在軟榻上沒有起身,手裏還拉著賈元春的手,使得賈元春隻得在床榻邊側著身子行了半禮。
周氏拉著賈璉的小手在一旁站著,話還是由賈赦來說:“瑚兒從金陵寄了信來,說是縣試中了案首。”
“當真?真是族長保佑。”賈母眼睛一亮,立馬就要起身,賈元春連忙來扶,“果然是喜事。”
然後又對周氏說道:“吩咐下去,下人多賞一個月的月錢。”
“是,媳婦曉得了。”周氏立馬應了下來,哪怕老太太不說,她也是要賞的。
“哎……咱賈家總算是後繼有人了,瑚兒是個好的,到底不墜咱榮國府的名聲,如今他中了縣案首,那中秀才也是穩妥的,我心裏寬慰的很。”賈母讚了賈瑚一番,迴頭又說起了賈珠,“如今珠哥兒在國子監讀書,日後也是要出仕的,他們兄弟兩個正好日後有個幫襯,到底同氣連枝,齊心合力才好。”
“這是自然,都是一家人,互相幫扶著才好,以後我們璉兒長大了,也是要給瑚兒做幫手的。”周氏微笑著,順著老太太的話往下說,還不忘一臉慈愛的摸摸賈璉的小腦袋,可那個“也”字和“幫”字卻愣是在整句話裏突出的很。
王夫人頓時僵硬了一下,卻又立馬迴過神來說道:“我們珠兒還不急呢,論說起來,瑚哥兒這迴中了秀才,正好能趕上和我們珠兒同一屆參加秋闈,不然可就要再耽擱三年了,這也真是喜事一樁,我這個做嬸子的也聽了歡喜呢。”
什麽叫“正趕上和珠哥兒一屆秋闈”,王夫人的意思周氏還能聽不明白麽,要是旁的她可能還不屑於和對方爭論,可事關自己兒子,周氏便低調不下來了。
“可不是是麽,秋闈三年一屆,珠兒有我家老爺蔭庇的名額,入了國子監成了貢生,那是想什麽時候下場一試都行的,我們瑚兒想要參加下屆秋闈,卻是要提前準備了,本來我還勸他等明年再考呢,反正一樣趕得上秋闈,可我家瑚兒誌氣高,小小年紀就想下場試試深淺了,還不願意在京裏考,非要不遠千裏去金陵。”周氏這話明著是說賈瑚有誌氣,暗裏卻是再說賈珠是靠家裏蔭庇才能入國子監的,而這國子監的名額原本還是大房的。
見王氏不搭話了,周氏又感歎了一句:“唉……瑚兒那孩子,說是非要到才子輩出的江南才能真正試出自己深淺來,卻不想我在家有多擔心,咱這樣的人家,哪怕他沒這麽大的誌氣呢,靠著父輩們蔭庇也能討個差事,也就他人小誌氣大,總想著自己打拚。”
賈母不會看不出老大媳婦和老二媳婦暗自爭鋒,可賈珠賈瑚都是自己孫兒,又都是姓賈的,那是休戚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作者有話要說:*總算是徹底抽完了,今天接到網站通知,說是換了服務器,喜大普奔。
隻是這樣,越發縱的王氏不加收斂了,好在王氏一貫在乎賢名,不會在外人麵前拿著賈瑚說好道歹,不然周氏真不一定能忍下這口氣。
賈瑚的信寄到榮國府的時候,王子騰已經走馬上任去了。
信是寄到賈赦手上的,彼時他恰好在府裏,聽聞是兒子的來信,就地撕開了看,才看到一半就不由撫掌大笑:“去跟太太說聲,就說瑚兒來信了……罷了,還是我自己說去。”說罷立馬扔下剛才在他麵前討好賣乖的丫鬟,直奔周氏房裏去了。
“爺這麽著急有何事?”周氏正在屋裏哄賈璉呢,見賈赦進來很是驚奇。老爺書房了新添了兩個貌美的丫頭,周氏還以為她得兩天見不著人老爺呢。
要說賈赦近兩年行事是越發乖張了,雖說好酒色這點是沒變,可卻不像以前那般憐香惜玉,風流的事他是沒少做,卻又不見他抬誰做姨娘,若是喜新厭舊了,那舊的就直接發賣了或是攆出府去,利索的很。就算賈赦麵前總是顏色不斷,周氏也省心。除了老太太會拿這事兒敲打她一下,說些她不夠賢良的話,旁的周氏倒也順心。不過老太太也發覺的確是自己兒子不納妾後,又改了招數總愛賞賜給賈赦幾個丫頭。賈赦書房裏新換的兩個丫頭就是老太太剛賞的,周氏也見了,是個水靈的,怎麽這會兒老爺竟到她屋裏來了?
周氏正疑惑著,賈赦就開口了:“咱們瑚兒來信了。”
說完賈赦故意停了下來,美滋滋的捋了捋胡須,等著自家夫人來問。
“瑚兒來信了?”周氏手裏剛剛拿著給賈璉正念著的《三字經》隨手就被她放到了桌上,急切的問道,“瑚兒說了什麽?他在金陵可好?”
小賈璉也歪著頭問道:“哥哥有沒有說什麽時候迴來?”哥哥不在,就沒人給他講故事,《三字經》好沒意思。
看著這娘倆急切的眼神,賈赦總算沒在賣關子了,不過他也沒說賈瑚在金陵過的好不好,而是撿了他認為的信裏最重要的消息說了出來:“瑚兒中了縣案首,入不出意外,等考完府試、院試,就是有功名的了。”看賈赦那得意的樣子,就好像是他自己考中了似得。
“真的?”這可是個驚喜,周氏喜不自禁的又一連聲問道,“瑚兒中了縣案首?旁的瑚兒可還說了什麽?信呢?”
賈赦把信拿出來,周氏便忙不迭的一把抓去,打開信封的手都有些顫了。看完了信,周氏卻吹頭不語,不過下一瞬間,卻有淚滴落在信紙上。
“咱瑚兒能出息可是好事兒,夫人怎麽還落淚了?”賈赦如今覺著再歡喜不過了。
“的確是好事。”周氏忙那帕子擦了擦眼角,眉眼中具是喜氣,又連忙擦了擦信紙上的淚滴,生怕汙了字跡。“這等喜事可有告訴老太太?也該讓她也高興高興才是。”
“不用人去傳信了,我親自去說。”自己兒子出息了,賈赦是恨不得能宣揚的滿京城都知道呢,又親自拿了信去賈母那裏。
這種事情,賈赦去了,周氏自然也是要去的,小賈璉自然鬧著要跟。一家三口去的時候老太太房裏正熱鬧著,不隻賈元春在老太太跟前逗趣,王氏也在老太太房裏。賈赦卻一點也不覺得意外,如今的二房真是恨不得紮根在老太太這裏了,平日裏賈元春在老太太跟前教養,自然是住在老太太院子裏的,王氏又打著孝順的旗號,大清早的就來請安,然後也在老太太房裏待下了,就連賈政也是從衙門裏迴來也是立刻便到老太太跟前請安的。正個二房家的,能在自個院子呆得住的,竟隻有平日裏要去國子監,迴來也要讀書的珠哥兒一人了。若是以往,賈赦說不準還會不痛快一下,可近日尤為不同,二房的人在更好,賈赦覺著自己總算是揚眉吐氣了。
恭恭敬敬的給老太太行了禮,賈赦便迫不及待的說道:“母親,兒子我來報喜了。”
“喜從何來?”賈母半臥在軟榻上沒有起身,手裏還拉著賈元春的手,使得賈元春隻得在床榻邊側著身子行了半禮。
周氏拉著賈璉的小手在一旁站著,話還是由賈赦來說:“瑚兒從金陵寄了信來,說是縣試中了案首。”
“當真?真是族長保佑。”賈母眼睛一亮,立馬就要起身,賈元春連忙來扶,“果然是喜事。”
然後又對周氏說道:“吩咐下去,下人多賞一個月的月錢。”
“是,媳婦曉得了。”周氏立馬應了下來,哪怕老太太不說,她也是要賞的。
“哎……咱賈家總算是後繼有人了,瑚兒是個好的,到底不墜咱榮國府的名聲,如今他中了縣案首,那中秀才也是穩妥的,我心裏寬慰的很。”賈母讚了賈瑚一番,迴頭又說起了賈珠,“如今珠哥兒在國子監讀書,日後也是要出仕的,他們兄弟兩個正好日後有個幫襯,到底同氣連枝,齊心合力才好。”
“這是自然,都是一家人,互相幫扶著才好,以後我們璉兒長大了,也是要給瑚兒做幫手的。”周氏微笑著,順著老太太的話往下說,還不忘一臉慈愛的摸摸賈璉的小腦袋,可那個“也”字和“幫”字卻愣是在整句話裏突出的很。
王夫人頓時僵硬了一下,卻又立馬迴過神來說道:“我們珠兒還不急呢,論說起來,瑚哥兒這迴中了秀才,正好能趕上和我們珠兒同一屆參加秋闈,不然可就要再耽擱三年了,這也真是喜事一樁,我這個做嬸子的也聽了歡喜呢。”
什麽叫“正趕上和珠哥兒一屆秋闈”,王夫人的意思周氏還能聽不明白麽,要是旁的她可能還不屑於和對方爭論,可事關自己兒子,周氏便低調不下來了。
“可不是是麽,秋闈三年一屆,珠兒有我家老爺蔭庇的名額,入了國子監成了貢生,那是想什麽時候下場一試都行的,我們瑚兒想要參加下屆秋闈,卻是要提前準備了,本來我還勸他等明年再考呢,反正一樣趕得上秋闈,可我家瑚兒誌氣高,小小年紀就想下場試試深淺了,還不願意在京裏考,非要不遠千裏去金陵。”周氏這話明著是說賈瑚有誌氣,暗裏卻是再說賈珠是靠家裏蔭庇才能入國子監的,而這國子監的名額原本還是大房的。
見王氏不搭話了,周氏又感歎了一句:“唉……瑚兒那孩子,說是非要到才子輩出的江南才能真正試出自己深淺來,卻不想我在家有多擔心,咱這樣的人家,哪怕他沒這麽大的誌氣呢,靠著父輩們蔭庇也能討個差事,也就他人小誌氣大,總想著自己打拚。”
賈母不會看不出老大媳婦和老二媳婦暗自爭鋒,可賈珠賈瑚都是自己孫兒,又都是姓賈的,那是休戚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作者有話要說:*總算是徹底抽完了,今天接到網站通知,說是換了服務器,喜大普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