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支衝鋒槍,倒也沒有多少特別的,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支縮小了的g3步槍。半剛性滾柱閉鎖機構原本就是為使用中等威力的7.92短彈而設計的,所以改換成手槍彈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壓力。同時區別於同時代其他衝鋒槍的閉膛射擊模式,使它獲得了遠超同類的射擊精度。


    這支槍其實早就可以製造出來,hk公司在開發g3的同時,展開了改進型號的研製,一共分為四種型號,分別對應同期北約裝備的幾種彈藥,其中第四型發射的是919魯格手槍彈(帕拉貝盧姆手槍彈),當時的型號是hk54,就是mp5的原型。


    mp5衝鋒槍在六四年開始試產,直到兩年後才被聯邦德國政府少量采購,成為德國聯邦警察、邊境巡警和陸軍特種部隊的製式裝備。


    這是一支相當精良的武器,加工需求和g3差不多,采用了大量的衝壓件,有效降低了工時和材料成本。


    曆史上hk靠這支槍賺了不少錢,因為它隻售賣給政府機構,不對民間出售,使用這種武器的又都是各國的特種部隊和防暴警察,所以在平民眼裏mp5成為了政府權力的象征。


    舉個栗子,比如你身上穿著一套沙漠戰術套裝,左右手雙持烏茲衝鋒槍,隔壁那貨卻隻穿個t恤沙灘褲,但是手裏端著一支mp5,結果在百姓眼裏,穿短褲那廝一看就是個fbi探員,而你雖然全副武裝,卻怎麽看都是個墨西哥毒販。


    好吧又扯遠了,現在迴到德軍身上,四零年的石油化工方麵的技術還很有限,當時已經出現了化纖和尼龍,塑料和有機材料也已經投入了實際運用,但是德國在這方麵的研究還隻能算是在起步階段。


    徐峻拿得出材料配方,但是對化工生產流程和工藝問題,那就是七竅隻通了六竅,好在歐洲擁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化工企業和專家,這些專業的問題就交給專業人士來解決,反正元首下達了死命令,在半年內至少要搞出個實驗室成果出來。


    徐峻首先選擇的是尼龍66樹脂,三九年杜邦公司就已經開始在美國生產這種材料,不過他們目前隻用這種材料來製造合成纖維,還沒有考慮過將其注塑成其他形狀的產品,因為當時紡織業最為賺錢,能夠為公司獲取最大的利潤。


    杜邦還沒有在德國注冊專利,實際上注冊了也沒有關係,德國的化學家完全可以把它偽裝成另一種產品,比如再添加入一些合成添加劑,轉換一下工藝流程什麽的,這一套德國人早就用的熟透了。


    尼龍樹脂將是製造g3和mp5護木和槍托的主要原材料,不過在這種材料量產之前,前幾批產品就隻能使用傳統的木製原料了,重量方麵會比98k要增加不少,但是考慮到日耳曼戰士力大如牛,重上個五百一千克的應該沒有多大影響。


    有了新型的衝鋒槍和自動步槍,接下來再來看看手槍。徐峻發現這上麵真沒什麽改進的必要,德軍中的手槍已經普及化,已經確定的製式手槍性能也十分優良,現在他所要做的就是統一槍支口徑和子彈,減少後勤方麵的壓力而已。


    子彈的製式確定為9mm魯格手槍彈(帕拉貝盧姆彈),雖然威力不如美國人的點四五彈(11.43x23mm柯爾特手槍彈),但是考慮到初速和彈道,兩者的差距並不如大家想象的那麽明顯。或許點四五彈的停止作用比較強,但是魯格彈在射擊時更加準確。再鑒於德軍已經裝備了一大批使用9mm子彈的武器,徐峻就不考慮再改弦更張、橫伸枝節。


    手槍的問題講完,接著再來說說手榴彈,德軍目前使用的是m24長柄手榴彈,這也是一款相當經典的武器,除了向敵人投擲之外,還被士兵當作近戰武器來使用,英倫戰役中有不少英軍士兵,就是在肉搏戰中死於這種“戰錘”之下。


    這種手榴彈的缺點是體積太大不方便攜帶,德軍士兵一般隨身隻攜帶兩枚,插在靴筒裏或者皮帶上。生產廠為這種手榴彈準備了一種專用的攜行袋,一次可以塞進五枚手榴彈,但是外形蠢的讓人想笑,就是個長方形的覆膠防水包。


    這本來是為工兵和突擊隊準備的,結果大家情願在身上插滿手榴彈,都不願意背著這玩意兒上前線,除了難看之外,主要原因是在實戰環境中,從裏麵取彈很不方便。


    有些專家說德軍手榴彈爆炸後的彈片太少,殺傷力一定會有所不足,並以此作為這種手榴彈落後於美軍mkii手榴彈的證據。


    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因為他們完全搞錯了概念,m24和mkii在本質上就不一樣,它是一款標準的進攻手榴彈。


    德軍崇尚的是進攻,他們配備的當然是利於進攻時使用的手榴彈,m24的威力主要來自於它那足足有170克的裝藥,利用爆炸產生的高溫與衝擊波來殺傷無裝甲目標,設計師特意將m24的彈殼從原型m18的鑄鐵改成薄鋼板壓製,除了便於加工生產之外,就是為了不會分裂出太多的彈片。


    這種殺傷手段可以避免手榴彈在敵軍陣地上爆炸後,碎裂彈片傷害到正在向敵軍陣地衝鋒,且毫無掩體遮擋的己方人員。


    而mkii是一款標準的防禦性手榴彈,理論上投擲者是躲藏在堅固的防禦陣地後方,不用擔心手榴彈彈片對己方造成的威脅,而飛散的彈片顯然比衝擊波,更適合殺傷群體目標,所以不但在彈體上刻了大量的溝槽,有的甚至還在內部填入了鋼絲和鋼珠等預製破片,為的就是爆炸後可以產生更多的彈片,增加有效範圍內的殺傷力。


    曆史上中國也引進了大量德國m24手榴彈,並且還自行仿製了一些,隻是當時國內很少有人了解進攻型手榴彈的概念,因為原材料匱乏,於是在彈體裏填入了黑火藥作為裝藥,本身這種設計的彈片就不多,改變裝藥後衝擊波的威力也因此降低了不少,結果無法對敵軍造成有效的殺傷,導致不少抗日將士隻能在戰場上與敵軍短兵相接。


    其實把m24改裝成防禦手榴彈的方法很簡單,一戰時期就有過類似的發明,那就是在彈體外再套上個預製破片外殼,或者在彈殼內用膠水黏上一層鋼珠就行了,幾乎沒有什麽技術含量,鄉下的家庭作坊都能完成。


    ps:謝謝大家的支持,繼續求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複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銳並收藏複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