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十七年三月初九日,沉陽城,經略府邸,客廳暖意如春。
楊鎬將一道奏疏放入信封,蓋上火漆,長長歎了口氣,頹然坐在太師椅上。
他不是天神下凡,這次啟用前,還在河南老家“鰥居一室”,無所事事近十年。
對女真的變化、對明方的變化都不太熟,即使當年巡撫遼東,精力也主要放在蒙古身上,對建州鮮有顧及。
對杜鬆、馬林,他又了解多少,朝廷又給了多長時間讓他磨合呢?
不要說什麽四路大軍令行禁止,布置統籌完備,就是把這群南兵北兵調來遼東,湊到一起,杜鬆劉綎李如柏沒有先打起來就算給自己的麵子了。
況且,這四位主將,無論是李如柏還是劉綎,亦或是馬林杜鬆,都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
怪隻怪,萬曆老皇帝怠政多年,明軍將領早已斷層。
朝廷情況怕真可用“無人”來形容了。
禮科給事中亓詩教所言:“此時朝中見在之人,內閣止一人,尚書止四人,侍郎止四人,科臣止七人,台臣領差在京者亦止十人,總之則不滿三十人也”(注釋1)。
朝廷缺員之嚴重,從楊鎬的推選,便可見一斑。
按照本朝祖製,遼東經略須從遼東巡撫中產生,至少能做到熟知虜情。
近十年遼東巡撫的任職有:趙楫、張悌、李炳、楊鎬、張濤、郭光複、李維翰七人。
其中張悌未赴任,郭光複死於任上不用考慮;趙楫是因為著名的寬奠六堡事件被罷,李炳因為長定堡失事被罷,李維翰正是撫順失陷待罪人,都不可能;張濤任內發生了努爾哈赤質子事件,再加上本人年紀也大了,萬曆四十六年年底就死了,也不可能。
這麽一排下來,最有可能產生經略的曆任遼東巡撫,不就隻剩他楊鎬了嗎。
楊鎬收迴思緒,將信遞給身邊一位年輕幕僚。
“石民,快馬發往京師。”
茅元儀,號石民,自幼喜讀兵農之道,成年熟悉用兵方略、九邊關塞,萬曆四十六年,以知兵之名被任為讚畫,隨楊經略督師遼東。
“經略,有句話,小人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吧。”
茅元儀再次行禮,語氣急迫道:“眼下大軍慘敗,東虜猖獗,遼沉人心不定,若坐視劉綎亂兵蜂起,不發兵救援,開原鐵嶺恐亦將不保,到時聖天子追究下來,經略怕是兇多吉少啊,不如先招降劉綎,再從長計議·····”
楊鎬苦笑一聲:“四路大軍,兩路敗亡,李如柏不知所蹤,精銳盡失,遼沉城中能戰者,不過區區數千川兵,自保尚且不夠,如何能增援開、鐵,至於招降劉賊····還是等援兵四集,再做計議。”
說到這裏,他將拳頭攥緊,輕輕砸在桉幾上:“石民,你還年輕,不知劉賊德行,當年在朝鮮時,劉綎蓄養娼妓,與倭寇小西行長頻繁來往,以至倭賊不以敵國待之(注釋2)。”
茅元儀詫異道:“竟有此事?”
楊鎬冷冷一笑:“哼,萬曆二十六年入朝征倭,我軍水陸配合,川兵在陸,粵軍在海,在順天與倭寇大戰,劉綎坐視粵軍消耗,陳璘率粵軍與倭寇在海中鏖戰時,劉綎所率步兵不予增援,隻是在岸上擂鼓造勢,最後陳璘在艦船上發現岸上已無一兵一卒,憤而曰:“我寧為順天鬼,不能效汝(指劉綎)退也!最後,順天攻堅戰以我軍攻城失敗而收場·····”
“罷了,都是陳年往事了。”
茅元儀聽得目瞪口呆。
“原來劉大刀竟也如此不堪!此次嘩變,也是清理之中了。”
楊鎬端起茶杯,微微點頭:“沉陽遼陽,鐵嶺開原,皆為堅城,扼守險要,讓叛軍攻打,待其疲憊,到時一戰滅之,至於招降,那是萬萬不能的。劉賊既已反叛,便可將其杜鬆、馬林之敗,都推在他身上,李如柏也樂於給我們說話的·····老夫已奏請聖上,到時這讚畫之功,少不了你的。”
茅元儀連忙拜謝:“多謝經略提攜之恩,”
“不過還須盡快逮拿劉賊家卷,細細拷問,追查他的同黨,劉賊在遼東發難,想必早有預謀,要派錦衣衛查!”
“那是自然,查找同黨的事,交給底下那些禦史言官去做,便可,罪行要坐實。”
禦史出身的楊鎬,自然清楚劉綎背後靠著的是誰,若是能以此扳倒朝中那些同黨,他也算立了大功。
“經略老成謀國,小的佩服。”
兩人相視一笑。
楊鎬朝茅元儀揮手:“快去吧。”
茅元儀轉身就要離去,這時客廳大門忽然吱呀聲響,一個家丁慌慌張張跑來。
“老爺還在議論兵事,怎的這樣不知規矩!”
茅元儀正要揮斥家丁,卻聽那家丁道:“大老爺,寬甸那邊來人了。”
剛剛躺在太師椅上的楊鎬聽見這話,立即睜開眼:“寬甸?東路軍不是已經來沉陽了嗎?寬甸怎麽還有明軍?”
家丁上氣不接下氣道:“迴老爺,這些小的不曉得,隻知道那人說是來增援的,”
“增援?”
“對,說是齊千總的家丁。”
“齊千總?”
楊鎬猛地坐起,抬頭望向家丁,又迴頭看了眼茅元儀,茅元儀輕輕搖頭,表示自己也不認識此人。哪個齊千總,劉綎麾下把總以上的將官,茅元儀早已諳熟於心,卻從沒聽過有這號人物啊。
卻聽楊鎬從容道:“帶他進來。”
家丁匆忙下去,茅元儀在廳內來迴踱步,眉頭緊鎖。
“怪哉!怪哉!東路軍不是被劉綎裹挾作亂?怎的還有兵馬從寬甸過來?”
楊鎬不動神色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且看看再說。”
~~~~~
家丁帶人進來。
一個滿臉灰塵的軍卒出現在兩人麵前,他步履踉蹌,發髻淩亂。
楊鎬見他戰襖上還有斑斑血跡,不等開口,士卒便從袖中掏出份信:
“小的是齊千總親兵張潮,三月初三日,劉綎不顧齊千總勸阻,執意撤兵,留下齊千總與我等殿後,齊千總夜襲鑲藍旗,斬殺旗主阿敏,聽聞劉綎叛變,星夜疾馳,前來沉陽增援,這是齊千總的親筆信·····”
楊鎬微微點頭,幕僚連忙上前,低聲道:“我找人問了,確是劉綎的兵,隻是這個齊千總,都沒聽過。”
楊鎬顫巍巍接過,仔細看了兩遍,臉上表情發生細微變化,輕撫胡須,陷入沉思。
“帶他下去,吃些酒飯。”
家丁上前便要帶張潮退下,張潮又道:“楊經略,齊千總不日便到沉陽,還請經略早做準備。”
“老夫知道了。”
待“齊千總的親兵”離去,茅元儀連忙問:“經略,寫得什麽,這齊千總是何方神聖?”
】
楊鎬將信遞過去,茅元儀剛要去接,卻聽見內庭傳來嘻嘻笑聲。
“爹!誰寫的信?可是劉綎降了?”
兩人抬頭看時,卻是個少女從內庭出來,約莫十三四歲年紀,眼珠子黑漆漆的,兩頰暈紅,齊胸穿著件素白長錦衣,裙擺延伸到腰際,寬腰帶勒緊細腰,顯出身段窈窕。
“青兒,客人還在這裏!如何穿成這般模樣!”
少女嬌嗔一笑,衝茅元儀行了萬福,茅元儀正要還禮,豈料手中信件被那少女劈手奪去。
楊鎬見狀,怒道:“軍國大事,不是兒戲!拿來!仔細打斷你腿!”
楊青兒自然不把這恐嚇放在眼裏,劈手將塘報奪來,退後兩步,一邊翻看,一邊笑盈盈道:“我道是誰,原來是劉綎的義子啊!想來這廝也不是什麽好東西,說是救援沉陽?我看他和劉綎是一夥的,想賺開城池!”
“這廝還改了名字!叫齊····”
“把信拿來!”
楊鎬氣喘籲籲,指著女兒大罵,一邊四處找棍子。
“爹爹,你老湖塗了,當年劉綎那廝在朝鮮坑害爹爹和粵軍,差點害死陳璘將軍,這次出兵遼東,四處詆毀爹爹,有其父必有其子!”
楊青兒一邊和父親周旋,一邊繼續道:
“····末將隨東路軍於二月二十六過寬甸,三月三日至渾江,辰時初刻,末將率先鋒距赫圖阿拉僅五十裏,總兵官劉綎聽聞杜鬆、馬林部慘敗,畏敵不前,命末將殿後,率大軍向西逃竄,末將一心為國殺敵,拒不從命,遂割袍斷義,絕父子之情,改名齊孟。孟飄零半生,顛沛流離,隻恨未逢明主,竟認賊作父!可歎!監軍康應乾亦痛斥劉綎欺君叛國·····”
楊鎬奪過塘報,掄起茶杯朝楊青兒砸去。
女兒動若脫兔,輕輕閃過。
茅元儀早已見怪不怪,隻是在旁悠閑喝茶。
“滾!滾!滾迴屋背書去!”
楊鎬作勢又要扔茶壺。
楊青兒撇了撇嘴,丟下塘報,笑嘻嘻迴了廳內。
楊鎬對茅元儀尷尬一笑。
“當年在朝鮮,陳龍崖(陳璘)曾有恩於我,我這女兒是知恩圖報的人,隻是她娘去的早,戎馬倥傯,疏於管教,府中上下都寵著,越發沒個樣子,刁蠻任性恣意妄為。”
“遼東糜爛,這次老夫怕是要兇多吉少····隻願她嫁個好夫君!
茅元儀一邊展開塘報,一邊安慰道:“經略不必過於擔憂,劉招孫都知棄暗投明,可見劉綎不得人心,隻要我們能守住沉陽城,不消數日,叛軍必亂!多行不義必自斃,劉綎老邁昏聵,竟會想出造反這昏著,也是該死了,他是來給經略送軍功的。”
楊鎬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指著塘報。
“既割袍斷義,以後便不要再提什麽劉招孫了,這齊千總認得幾個字,秉承忠義,不錯,你繼續讀。”
茅元儀朗聲讀道:“恰逢鑲藍旗前鋒哨探,劉綎望風而逃····當時也,兵兇戰危,幸得康監軍康慨大義砥礪士氣,末將率死士夜襲鑲藍旗,斬殺奴酋阿敏,然賊勢浩大,孤軍深入,恐為賊所乘。聽聞劉綎已於沉陽嘩變,末將既不能掃穴犁庭,隻得率殘兵西歸,伏惟經略運籌帷幄,當有完全之策,解救倒懸,保全遼事,末將自當大義滅親,誅滅劉賊,為聖天子分憂!齊孟率東路軍義士泣血頓首再拜!”
“說得好啊!好一個為聖天子分憂!夜襲建奴,百萬軍中取奴酋首級,看來這東路軍也不是無人啊!當此之時,有此大勝,足可鼓舞士氣·····”
茅元儀放下塘報,附和道:“經略所言甚是,若是能將這齊千總收做心腹,便有得文章做了。”
楊鎬撫掌大笑,皺緊的眉頭頓時舒展,再看看閨中的女兒,狡黠的表情開始不斷變化。
注:
1、此時朝中見在之人,內閣止一人,尚書止四人,侍郎止四人,科臣止七人,台臣領差在京者亦止十人,總之則不滿三十人也——《籌遼碩畫》卷四戊午閏夏用人安攘疏
2、見《宣祖實錄》
楊鎬將一道奏疏放入信封,蓋上火漆,長長歎了口氣,頹然坐在太師椅上。
他不是天神下凡,這次啟用前,還在河南老家“鰥居一室”,無所事事近十年。
對女真的變化、對明方的變化都不太熟,即使當年巡撫遼東,精力也主要放在蒙古身上,對建州鮮有顧及。
對杜鬆、馬林,他又了解多少,朝廷又給了多長時間讓他磨合呢?
不要說什麽四路大軍令行禁止,布置統籌完備,就是把這群南兵北兵調來遼東,湊到一起,杜鬆劉綎李如柏沒有先打起來就算給自己的麵子了。
況且,這四位主將,無論是李如柏還是劉綎,亦或是馬林杜鬆,都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
怪隻怪,萬曆老皇帝怠政多年,明軍將領早已斷層。
朝廷情況怕真可用“無人”來形容了。
禮科給事中亓詩教所言:“此時朝中見在之人,內閣止一人,尚書止四人,侍郎止四人,科臣止七人,台臣領差在京者亦止十人,總之則不滿三十人也”(注釋1)。
朝廷缺員之嚴重,從楊鎬的推選,便可見一斑。
按照本朝祖製,遼東經略須從遼東巡撫中產生,至少能做到熟知虜情。
近十年遼東巡撫的任職有:趙楫、張悌、李炳、楊鎬、張濤、郭光複、李維翰七人。
其中張悌未赴任,郭光複死於任上不用考慮;趙楫是因為著名的寬奠六堡事件被罷,李炳因為長定堡失事被罷,李維翰正是撫順失陷待罪人,都不可能;張濤任內發生了努爾哈赤質子事件,再加上本人年紀也大了,萬曆四十六年年底就死了,也不可能。
這麽一排下來,最有可能產生經略的曆任遼東巡撫,不就隻剩他楊鎬了嗎。
楊鎬收迴思緒,將信遞給身邊一位年輕幕僚。
“石民,快馬發往京師。”
茅元儀,號石民,自幼喜讀兵農之道,成年熟悉用兵方略、九邊關塞,萬曆四十六年,以知兵之名被任為讚畫,隨楊經略督師遼東。
“經略,有句話,小人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吧。”
茅元儀再次行禮,語氣急迫道:“眼下大軍慘敗,東虜猖獗,遼沉人心不定,若坐視劉綎亂兵蜂起,不發兵救援,開原鐵嶺恐亦將不保,到時聖天子追究下來,經略怕是兇多吉少啊,不如先招降劉綎,再從長計議·····”
楊鎬苦笑一聲:“四路大軍,兩路敗亡,李如柏不知所蹤,精銳盡失,遼沉城中能戰者,不過區區數千川兵,自保尚且不夠,如何能增援開、鐵,至於招降劉賊····還是等援兵四集,再做計議。”
說到這裏,他將拳頭攥緊,輕輕砸在桉幾上:“石民,你還年輕,不知劉賊德行,當年在朝鮮時,劉綎蓄養娼妓,與倭寇小西行長頻繁來往,以至倭賊不以敵國待之(注釋2)。”
茅元儀詫異道:“竟有此事?”
楊鎬冷冷一笑:“哼,萬曆二十六年入朝征倭,我軍水陸配合,川兵在陸,粵軍在海,在順天與倭寇大戰,劉綎坐視粵軍消耗,陳璘率粵軍與倭寇在海中鏖戰時,劉綎所率步兵不予增援,隻是在岸上擂鼓造勢,最後陳璘在艦船上發現岸上已無一兵一卒,憤而曰:“我寧為順天鬼,不能效汝(指劉綎)退也!最後,順天攻堅戰以我軍攻城失敗而收場·····”
“罷了,都是陳年往事了。”
茅元儀聽得目瞪口呆。
“原來劉大刀竟也如此不堪!此次嘩變,也是清理之中了。”
楊鎬端起茶杯,微微點頭:“沉陽遼陽,鐵嶺開原,皆為堅城,扼守險要,讓叛軍攻打,待其疲憊,到時一戰滅之,至於招降,那是萬萬不能的。劉賊既已反叛,便可將其杜鬆、馬林之敗,都推在他身上,李如柏也樂於給我們說話的·····老夫已奏請聖上,到時這讚畫之功,少不了你的。”
茅元儀連忙拜謝:“多謝經略提攜之恩,”
“不過還須盡快逮拿劉賊家卷,細細拷問,追查他的同黨,劉賊在遼東發難,想必早有預謀,要派錦衣衛查!”
“那是自然,查找同黨的事,交給底下那些禦史言官去做,便可,罪行要坐實。”
禦史出身的楊鎬,自然清楚劉綎背後靠著的是誰,若是能以此扳倒朝中那些同黨,他也算立了大功。
“經略老成謀國,小的佩服。”
兩人相視一笑。
楊鎬朝茅元儀揮手:“快去吧。”
茅元儀轉身就要離去,這時客廳大門忽然吱呀聲響,一個家丁慌慌張張跑來。
“老爺還在議論兵事,怎的這樣不知規矩!”
茅元儀正要揮斥家丁,卻聽那家丁道:“大老爺,寬甸那邊來人了。”
剛剛躺在太師椅上的楊鎬聽見這話,立即睜開眼:“寬甸?東路軍不是已經來沉陽了嗎?寬甸怎麽還有明軍?”
家丁上氣不接下氣道:“迴老爺,這些小的不曉得,隻知道那人說是來增援的,”
“增援?”
“對,說是齊千總的家丁。”
“齊千總?”
楊鎬猛地坐起,抬頭望向家丁,又迴頭看了眼茅元儀,茅元儀輕輕搖頭,表示自己也不認識此人。哪個齊千總,劉綎麾下把總以上的將官,茅元儀早已諳熟於心,卻從沒聽過有這號人物啊。
卻聽楊鎬從容道:“帶他進來。”
家丁匆忙下去,茅元儀在廳內來迴踱步,眉頭緊鎖。
“怪哉!怪哉!東路軍不是被劉綎裹挾作亂?怎的還有兵馬從寬甸過來?”
楊鎬不動神色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且看看再說。”
~~~~~
家丁帶人進來。
一個滿臉灰塵的軍卒出現在兩人麵前,他步履踉蹌,發髻淩亂。
楊鎬見他戰襖上還有斑斑血跡,不等開口,士卒便從袖中掏出份信:
“小的是齊千總親兵張潮,三月初三日,劉綎不顧齊千總勸阻,執意撤兵,留下齊千總與我等殿後,齊千總夜襲鑲藍旗,斬殺旗主阿敏,聽聞劉綎叛變,星夜疾馳,前來沉陽增援,這是齊千總的親筆信·····”
楊鎬微微點頭,幕僚連忙上前,低聲道:“我找人問了,確是劉綎的兵,隻是這個齊千總,都沒聽過。”
楊鎬顫巍巍接過,仔細看了兩遍,臉上表情發生細微變化,輕撫胡須,陷入沉思。
“帶他下去,吃些酒飯。”
家丁上前便要帶張潮退下,張潮又道:“楊經略,齊千總不日便到沉陽,還請經略早做準備。”
“老夫知道了。”
待“齊千總的親兵”離去,茅元儀連忙問:“經略,寫得什麽,這齊千總是何方神聖?”
】
楊鎬將信遞過去,茅元儀剛要去接,卻聽見內庭傳來嘻嘻笑聲。
“爹!誰寫的信?可是劉綎降了?”
兩人抬頭看時,卻是個少女從內庭出來,約莫十三四歲年紀,眼珠子黑漆漆的,兩頰暈紅,齊胸穿著件素白長錦衣,裙擺延伸到腰際,寬腰帶勒緊細腰,顯出身段窈窕。
“青兒,客人還在這裏!如何穿成這般模樣!”
少女嬌嗔一笑,衝茅元儀行了萬福,茅元儀正要還禮,豈料手中信件被那少女劈手奪去。
楊鎬見狀,怒道:“軍國大事,不是兒戲!拿來!仔細打斷你腿!”
楊青兒自然不把這恐嚇放在眼裏,劈手將塘報奪來,退後兩步,一邊翻看,一邊笑盈盈道:“我道是誰,原來是劉綎的義子啊!想來這廝也不是什麽好東西,說是救援沉陽?我看他和劉綎是一夥的,想賺開城池!”
“這廝還改了名字!叫齊····”
“把信拿來!”
楊鎬氣喘籲籲,指著女兒大罵,一邊四處找棍子。
“爹爹,你老湖塗了,當年劉綎那廝在朝鮮坑害爹爹和粵軍,差點害死陳璘將軍,這次出兵遼東,四處詆毀爹爹,有其父必有其子!”
楊青兒一邊和父親周旋,一邊繼續道:
“····末將隨東路軍於二月二十六過寬甸,三月三日至渾江,辰時初刻,末將率先鋒距赫圖阿拉僅五十裏,總兵官劉綎聽聞杜鬆、馬林部慘敗,畏敵不前,命末將殿後,率大軍向西逃竄,末將一心為國殺敵,拒不從命,遂割袍斷義,絕父子之情,改名齊孟。孟飄零半生,顛沛流離,隻恨未逢明主,竟認賊作父!可歎!監軍康應乾亦痛斥劉綎欺君叛國·····”
楊鎬奪過塘報,掄起茶杯朝楊青兒砸去。
女兒動若脫兔,輕輕閃過。
茅元儀早已見怪不怪,隻是在旁悠閑喝茶。
“滾!滾!滾迴屋背書去!”
楊鎬作勢又要扔茶壺。
楊青兒撇了撇嘴,丟下塘報,笑嘻嘻迴了廳內。
楊鎬對茅元儀尷尬一笑。
“當年在朝鮮,陳龍崖(陳璘)曾有恩於我,我這女兒是知恩圖報的人,隻是她娘去的早,戎馬倥傯,疏於管教,府中上下都寵著,越發沒個樣子,刁蠻任性恣意妄為。”
“遼東糜爛,這次老夫怕是要兇多吉少····隻願她嫁個好夫君!
茅元儀一邊展開塘報,一邊安慰道:“經略不必過於擔憂,劉招孫都知棄暗投明,可見劉綎不得人心,隻要我們能守住沉陽城,不消數日,叛軍必亂!多行不義必自斃,劉綎老邁昏聵,竟會想出造反這昏著,也是該死了,他是來給經略送軍功的。”
楊鎬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指著塘報。
“既割袍斷義,以後便不要再提什麽劉招孫了,這齊千總認得幾個字,秉承忠義,不錯,你繼續讀。”
茅元儀朗聲讀道:“恰逢鑲藍旗前鋒哨探,劉綎望風而逃····當時也,兵兇戰危,幸得康監軍康慨大義砥礪士氣,末將率死士夜襲鑲藍旗,斬殺奴酋阿敏,然賊勢浩大,孤軍深入,恐為賊所乘。聽聞劉綎已於沉陽嘩變,末將既不能掃穴犁庭,隻得率殘兵西歸,伏惟經略運籌帷幄,當有完全之策,解救倒懸,保全遼事,末將自當大義滅親,誅滅劉賊,為聖天子分憂!齊孟率東路軍義士泣血頓首再拜!”
“說得好啊!好一個為聖天子分憂!夜襲建奴,百萬軍中取奴酋首級,看來這東路軍也不是無人啊!當此之時,有此大勝,足可鼓舞士氣·····”
茅元儀放下塘報,附和道:“經略所言甚是,若是能將這齊千總收做心腹,便有得文章做了。”
楊鎬撫掌大笑,皺緊的眉頭頓時舒展,再看看閨中的女兒,狡黠的表情開始不斷變化。
注:
1、此時朝中見在之人,內閣止一人,尚書止四人,侍郎止四人,科臣止七人,台臣領差在京者亦止十人,總之則不滿三十人也——《籌遼碩畫》卷四戊午閏夏用人安攘疏
2、見《宣祖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