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六年十一月初二日,南直隸蘇州府東莊,竹樹環繞,格調清幽。
一處僻靜庵房內,大齊長公主劉雨霏神情堅毅,手捧一本散亂的書卷,目光徐徐掃視屋內眾人。
一群黑色便服,身形精悍的武人恭敬站在周圍,腰間皆佩戴火銃短刀。
庵房外傳來喧囂之聲,一名近侍推門而入,走到長公主近前,低聲耳語。
長公主聞言,臉色微變,放下書卷,長歎不語。
眾武人麵麵相覷,半響才忐忑不安問道:「敢問公主殿下,是哪裏的消息?」
「寧古塔。」
劉雨霏沉吟良久,有些無奈道:「廣德帝派李菊英去了寧古塔,查抄罪臣,聽說把蒲老將軍的家人打死了。」
眾人聞言,莫不震怒:
「什麽?皇帝不是已經將人罷官了嗎!為何還要斬盡殺絕?」
「蒲將軍為大齊赫赫戰功,沒想到最後竟落得如此下場?」
「皇帝實在薄情!莫須有罪名查抄蒲家,是可忍孰不可忍····」
····
最後,幾位近侍齊聲道:「殿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起兵吧!我等願追隨殿下靖難安民!效仿明成祖靖難故事。」
一位文官也上前,跪倒在地道:「殿下,百姓懷念太上皇,如嬰兒期盼父母,如久旱的土地期盼甘霖,傳言廣德帝並非太上皇親生骨肉,他的這個皇帝做得名不正言不順,普天之下,百姓都知道殿下您深受太上皇寵信,乃是先皇在這世上唯一的骨肉至親。我朝男女平權,正所謂婦人可定天邊天,當此非常之時,還望殿下能為天下蒼生計······」
長公主揮手示意一眾心腹稍安勿躁。
「諸位安靜,」
一眾心腹並沒有安靜下來,那文官接著道:
「殿下,太上皇東征倭國,生死不明,如今天下未定,南北多警,廣德帝為一己之私,卻讓大齊馬放南山,讓大軍不思進取。先驅逐文官,接著戕害武將大肆裁軍,還對一眾功臣斬盡殺絕,廣德帝所作所為,親者痛仇者快!若殿下再不采取行動,臣恐天下崩壞,就在眼前了。」
劉雨霏見眾人難以安撫,語重心長道:
「你等所言的道理,我都知道。隻是大齊有一個皇帝已經夠混亂了,你們還想有兩個皇帝,不怕天下大亂嗎?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們暫停等待吧,我會親往南京一趟,最後一次勸說我弟弟,希望他能懸崖勒馬,不至於帶著大齊陷入萬劫不複之境地,至於起兵造反,讓千萬百姓生靈塗炭,這不是我這個大齊公主應該做的事情。」
「殿下請留步!」一位文官搶步上前,跪倒在劉雨霏腳下,扯住長公主袍服下擺,痛哭流涕道:
「殿下勿憂!各兵團主官都有派使者前來蘇州,各方都已通了消息,眼下不僅軍隊對朝廷不滿,民政、工坊反對新政者,也大有人在,隻要殿下現在起兵,必定應者雲集,旬日之間,南京傳檄而定,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剪除元兇!」
劉雨霏盯著那文官,一字一句問道:「鄧將軍和第一、第二兵團,也同意靖難嗎?」
剛才還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文官,立即啞口無言。
長公主悠悠然道:「朝廷最精銳的三大兵團,現在還牢牢掌握在劉堪手中,如果我們貿然起兵,一戰不能攻下南京,到時隻會血流成河,最後讓人坐收漁利。我非不願做武則天第二,隻是父皇對我充滿期許,不能讓大齊毀在我的手中。」
「時機尚不成熟,多行不義必自斃,等我勸說完劉堪,他再不收手,到時候再說吧。」
一眾心腹哪裏等得了?
他們中間,很多人都是因為廣德帝「新
政」失去了權勢,才聚集到長公主身邊,把自己身家性命,前途富貴都押在了這位頗有名望的公主上,搏一搏富貴。
一位謀士怒道:「一國難有兩主,殿下讓我等何去何從?如果想讓我等去死,就請繼續縱容元兇巨惡,如果想要我等侍奉殿下,就請立即發兵,我等誓死追隨·····」
劉雨霏冷笑兩聲,揮手打斷。
「以我對劉堪的了解,他不會滿足於此,接下來可能會讓士紳免賦,將徭役賦稅重新轉嫁到百姓頭上,南北各省的科考名額,也會發生改變,總之,他會為了照顧文官權利,讓大齊漸漸恢複到前明時候,」
「你們多為飽學之士,應當比我更清楚《鄭伯克段於鄢》這篇古文,講的是什麽故事。」
眾人麵麵相覷。
長公主這樣的比喻明顯有失偏頗。
如今的掌握大權的廣德帝不是什麽公叔段,而長公主也算不上鄭武公。
劉雨霏略顯失望道:
「看來,你們的書都是白讀了。」
長公主將手中翻看的《道德經》拿起又放下,手持佛塵,語態超然:
「故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我好歹與劉堪一起相處十多年,知道我弟弟不是操切的人,如今他之所以這樣咄咄逼人,就是要引蛇出洞,現在隻要起兵或是違抗,便是中了他的詭計,便會死無葬身之地。你們都把自己當成了鄭伯,其實有沒有想過,你們才是共叔段?」
「隻要比鄭伯更有定力,共叔段未必沒有勝算。」
劉雨霏接著道:「趁著我弟弟現在四麵樹敵,你們多方籌劃準備,尤其與那些被裁撤的軍官民政官,多多往來,等時機成熟,才可一戰而定。」
「父皇在位時,曾經多次教導我說,所有戰爭,都是在開戰前,就已經確定戰爭結果的。這便是上兵,伐謀。」
文臣武將紛紛拜服。
長公主有些倦怠的揮揮手,示意眾人退下。
「以後若無重要事情,就不要輕易來東莊叨擾,有事告知長史便可,蓑衣衛可不是吃素的,若是把廣德帝逼急了,不隻是你們,連我,也是會被送進詔獄的。」
眾人雖然各懷鬼胎,然而在反對廣德帝暴政這件事情上,卻是目標一致,所以自然就把長公主劉堪當成他們的精神領袖。
聽完長公主教誨,各人徐徐退出庵房,離開了這片靜謐安詳的蘇州別院。
一處僻靜庵房內,大齊長公主劉雨霏神情堅毅,手捧一本散亂的書卷,目光徐徐掃視屋內眾人。
一群黑色便服,身形精悍的武人恭敬站在周圍,腰間皆佩戴火銃短刀。
庵房外傳來喧囂之聲,一名近侍推門而入,走到長公主近前,低聲耳語。
長公主聞言,臉色微變,放下書卷,長歎不語。
眾武人麵麵相覷,半響才忐忑不安問道:「敢問公主殿下,是哪裏的消息?」
「寧古塔。」
劉雨霏沉吟良久,有些無奈道:「廣德帝派李菊英去了寧古塔,查抄罪臣,聽說把蒲老將軍的家人打死了。」
眾人聞言,莫不震怒:
「什麽?皇帝不是已經將人罷官了嗎!為何還要斬盡殺絕?」
「蒲將軍為大齊赫赫戰功,沒想到最後竟落得如此下場?」
「皇帝實在薄情!莫須有罪名查抄蒲家,是可忍孰不可忍····」
····
最後,幾位近侍齊聲道:「殿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起兵吧!我等願追隨殿下靖難安民!效仿明成祖靖難故事。」
一位文官也上前,跪倒在地道:「殿下,百姓懷念太上皇,如嬰兒期盼父母,如久旱的土地期盼甘霖,傳言廣德帝並非太上皇親生骨肉,他的這個皇帝做得名不正言不順,普天之下,百姓都知道殿下您深受太上皇寵信,乃是先皇在這世上唯一的骨肉至親。我朝男女平權,正所謂婦人可定天邊天,當此非常之時,還望殿下能為天下蒼生計······」
長公主揮手示意一眾心腹稍安勿躁。
「諸位安靜,」
一眾心腹並沒有安靜下來,那文官接著道:
「殿下,太上皇東征倭國,生死不明,如今天下未定,南北多警,廣德帝為一己之私,卻讓大齊馬放南山,讓大軍不思進取。先驅逐文官,接著戕害武將大肆裁軍,還對一眾功臣斬盡殺絕,廣德帝所作所為,親者痛仇者快!若殿下再不采取行動,臣恐天下崩壞,就在眼前了。」
劉雨霏見眾人難以安撫,語重心長道:
「你等所言的道理,我都知道。隻是大齊有一個皇帝已經夠混亂了,你們還想有兩個皇帝,不怕天下大亂嗎?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們暫停等待吧,我會親往南京一趟,最後一次勸說我弟弟,希望他能懸崖勒馬,不至於帶著大齊陷入萬劫不複之境地,至於起兵造反,讓千萬百姓生靈塗炭,這不是我這個大齊公主應該做的事情。」
「殿下請留步!」一位文官搶步上前,跪倒在劉雨霏腳下,扯住長公主袍服下擺,痛哭流涕道:
「殿下勿憂!各兵團主官都有派使者前來蘇州,各方都已通了消息,眼下不僅軍隊對朝廷不滿,民政、工坊反對新政者,也大有人在,隻要殿下現在起兵,必定應者雲集,旬日之間,南京傳檄而定,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剪除元兇!」
劉雨霏盯著那文官,一字一句問道:「鄧將軍和第一、第二兵團,也同意靖難嗎?」
剛才還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文官,立即啞口無言。
長公主悠悠然道:「朝廷最精銳的三大兵團,現在還牢牢掌握在劉堪手中,如果我們貿然起兵,一戰不能攻下南京,到時隻會血流成河,最後讓人坐收漁利。我非不願做武則天第二,隻是父皇對我充滿期許,不能讓大齊毀在我的手中。」
「時機尚不成熟,多行不義必自斃,等我勸說完劉堪,他再不收手,到時候再說吧。」
一眾心腹哪裏等得了?
他們中間,很多人都是因為廣德帝「新
政」失去了權勢,才聚集到長公主身邊,把自己身家性命,前途富貴都押在了這位頗有名望的公主上,搏一搏富貴。
一位謀士怒道:「一國難有兩主,殿下讓我等何去何從?如果想讓我等去死,就請繼續縱容元兇巨惡,如果想要我等侍奉殿下,就請立即發兵,我等誓死追隨·····」
劉雨霏冷笑兩聲,揮手打斷。
「以我對劉堪的了解,他不會滿足於此,接下來可能會讓士紳免賦,將徭役賦稅重新轉嫁到百姓頭上,南北各省的科考名額,也會發生改變,總之,他會為了照顧文官權利,讓大齊漸漸恢複到前明時候,」
「你們多為飽學之士,應當比我更清楚《鄭伯克段於鄢》這篇古文,講的是什麽故事。」
眾人麵麵相覷。
長公主這樣的比喻明顯有失偏頗。
如今的掌握大權的廣德帝不是什麽公叔段,而長公主也算不上鄭武公。
劉雨霏略顯失望道:
「看來,你們的書都是白讀了。」
長公主將手中翻看的《道德經》拿起又放下,手持佛塵,語態超然:
「故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我好歹與劉堪一起相處十多年,知道我弟弟不是操切的人,如今他之所以這樣咄咄逼人,就是要引蛇出洞,現在隻要起兵或是違抗,便是中了他的詭計,便會死無葬身之地。你們都把自己當成了鄭伯,其實有沒有想過,你們才是共叔段?」
「隻要比鄭伯更有定力,共叔段未必沒有勝算。」
劉雨霏接著道:「趁著我弟弟現在四麵樹敵,你們多方籌劃準備,尤其與那些被裁撤的軍官民政官,多多往來,等時機成熟,才可一戰而定。」
「父皇在位時,曾經多次教導我說,所有戰爭,都是在開戰前,就已經確定戰爭結果的。這便是上兵,伐謀。」
文臣武將紛紛拜服。
長公主有些倦怠的揮揮手,示意眾人退下。
「以後若無重要事情,就不要輕易來東莊叨擾,有事告知長史便可,蓑衣衛可不是吃素的,若是把廣德帝逼急了,不隻是你們,連我,也是會被送進詔獄的。」
眾人雖然各懷鬼胎,然而在反對廣德帝暴政這件事情上,卻是目標一致,所以自然就把長公主劉堪當成他們的精神領袖。
聽完長公主教誨,各人徐徐退出庵房,離開了這片靜謐安詳的蘇州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