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二年,是帝國新政元年,也是舊臣凋零的一年。


    八月,喬一琦病逝;


    九月,彗星墜地;


    十月,茅元儀病死,十二月,徐光啟無疾而終。


    自此,開原時代的文官勳貴,隻剩下賦閑在家的孫傳庭和王化貞。


    新陳代謝,是世界法則。


    劉招孫貴為萬王之王,亦不能違背。


    然而,歲月卻沒有在太上皇身上留下任何痕跡。


    甚至,連根白發都沒有。


    這不啻為咄咄怪事。


    廣德二年除夕,又是新年將至,太上皇照例在皇宮舉行家宴。


    今年赴宴的,多是才提拔上來的新貴,舊臣寥寥無幾。


    有康應乾之侄康敬修,康應乾之子康光緒,毛文龍之子毛承鬥,滿桂外甥毛言,袁崇煥之侄袁兆基,沈煉之侄沈默,王二虎之子王進,袁可立之子袁樞,戚金之子戚銘,孫傳庭之子孫世瑞。


    至於張居正之子張允修,還在福建督促推行清丈畝。


    金門縣有海盜反抗新法,鬧出了人命,張經略脫不得身,過年就留在福建辦公。


    「張經略是個好官,大齊多幾個這樣的官,天下可定。」


    一番推杯換盞,太上皇目光炯炯望向康光緒。


    「康巡按,你和張經略在江南做的事,朕都知道,立下如此大功,朕甚是欣慰,你沒辜負你爹的期待。」


    康光緒起身稱謝,表示新政推行,都是太上皇運籌帷幄之功,當然,他也沒忘稱讚小皇帝劉堪。


    「吾皇至純至孝,為太上皇分憂,感動上天,七月間,臣在太倉親眼所見,頻現祥瑞,有白鹿,嘉禾……」


    劉堪禮貌性笑笑。


    果然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


    康光緒在講解祥瑞這方麵,簡直和他爹一樣,無師自通。


    「改革尚未成功,諸君還需努力。」


    太上皇當著所有心腹的麵,宣布廣德三年的內政重心,將由新政轉移到廢除漕運上。


    ~~~~~


    一石激起千層浪,當太上皇宣布這項命令後,群臣嘩然。


    就連一直沉默不語的廣德帝也坐不住了。


    「廢除漕運?」


    「百萬漕工衣食所係,焉能說廢就廢?」


    「漕運鈔關每年為國家上繳百萬之巨,一朝廢除,這些缺口用什麽來填。」


    「元代廢漕運,行海運,導致後期黃河泛濫,義軍蜂起,海賊叛亂·····我朝焉能重蹈覆轍?」


    群臣議論紛紛,饒是幾位主張改革的激進派,聽到說要拆除鈔關,無不感到震驚。


    要說這些大齊新貴和漕運有什麽利益聯係,當然是扯淡。


    帝國商業歸商會所有,而商會歸國家所有,而且,北運河早已被完全廢棄,這裏討論的是瓜州以南的南運河河段。


    這個時代的士人,不管是齊國官吏還是前明官員,都已思維定勢,聽說要廢除漕運,便以為要天崩地裂。


    無他,隻因這條河,實在太重要了。


    漕運始於秦漢,至齊朝,綿延將近兩千年之久。


    隋朝開鑿南北大運河。


    隋唐之際,經濟重心南移,漕運,成為曆代經濟命脈。


    江南地區糧食、賦稅轉運,南北軍隊、物資的運輸,沿線經民生,糧倉體係的建設,京畿地區的繁榮穩定等,無不仰賴大運河。


    「北地運河廢除已久,海運多年,如今登州、膠州、旅順海港繁盛,不比以前差,北運河能變,南運河當然也可!」


    劉招孫氣定神閑,對群臣反對早有準備。


    「戴院長,給大家說說吧。」


    太上皇望向坐著的大學堂教授戴笠。


    戴笠朝太上皇和小皇帝依次行禮,掃視


    為您提供大神夢吳越的《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最快更新,!


    第638章百萬漕工衣食所係免費閱讀:,!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眾人,語氣激昂道:


    「陛下,以海運代替河運,在技術上是完全可以的。元初,漕糧海運就已成常態,當舟行風信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而已。」


    「遼東商會航海,靠辨識經緯度來確定方位。具體而言,根據北極星和南十字星座借助測量儀器,通過一係列計算求出經緯度。去年,工坊葡萄牙人哈裏森工匠(johnharriso;1593—1676),製造出精準的航海鍾,誤差僅有5秒。」


    一群文官武將聽得如墜雲霧。


    劉招孫朝戴笠揮揮手,示意這位博聞強識的專家,說人話。


    「總之,我朝航海技藝,遠在元人之上,莫說是南北海運,北至殷州,南至澳洲,舟楫往來,往來皆如履平地!」


    誠如戴笠所言,帝國航海技術突飛猛進,已非前明所比。


    當然,要說航行去北美洲如履平地,顯然是扯淡。


    在這片神奇國度,決定事務的,不是技術,而是所謂人事。


    所幸現在的大齊不是家天下,而是幾圈主義。


    康光緒連忙道:「這便看出當年太上皇高瞻遠矚了,我朝草創之際,太上皇力排眾議,集中精力發展海運,不惜耗費重金聘請弗朗機教官。此般獨具慧眼,非臣等所能比。」


    劉招孫尷尬一笑。


    康光緒旁邊坐著的毛承鬥孫世瑞互看一眼,強忍住繼續聽康光緒肉麻的吹捧。


    ~~~~


    海運運量大、速度快、成本低,是元代南糧北運的主要途徑,漕運隻是輔助。


    然而到明代,在航海技術進一步提升的背景下,海運竟被漸漸廢止。


    洪武六年海運遼響船失事問題發生,中書省奏報請求在北方加緊屯田以減少海運。


    洪武二十七年,遼東二十一衛糧餉基本自給,於是在洪武三十年停止海運。


    永樂元年,北京糧儲不足,朝廷再開海運以平江伯陳煊為總兵官,督理海運,大船從南京揚帆起航。


    之後不斷有人建議重修大運河。


    最終,明朝不得不用工26萬人,曆時6個月,疏通了濟寧至臨清385裏的會通河。


    永樂十年,工部尚書宋禮力再次指出海運的弊端,提出調整河海比重。


    平江伯陳煊治理淮河河道成功,可使3000艘漕船同時出動,載糧400萬石,暢通無阻。


    永樂十三年,朝廷宣布,正式停止海運。


    總結分析,反對海運的幾個理由,不是不合祖製、就是海運技術不過關、海運船隻缺乏、海運風險太大、海運製度不成熟等。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不過是胡說八道。


    真正阻擋施行海運的,隻有兩點原因:


    一是複雜的各方利益博弈;和登州、薊州等幾個海港城市相比,大運河經過的各大城市,其代言人在朝野無疑具備更大的話語權。海運爭不過漕運也在情理之中。


    二是海運的不可控性。明朝前期,張士誠、方國珍餘部經常襲擾沿海地區,明中期沿海倭患嚴重,出於控製沿海百姓,加強統治等方麵考慮,朝廷根本不可能支持大規模海運。


    ~~~


    群臣都不說話。


    全麵廢除漕運,實在太過大膽。


    劉招孫揮揮手,大內總管捧出份賬冊。


    那是孫傳庭做首輔時,辛苦整理的前明國庫收入。


    「諸位知道前明是怎麽滅的嗎?」


    太上皇突然拋出這個問題,眾人一陣茫然。


    難道不是被太上皇您滅掉了嗎?


    「這裏有筆賬,讓東方公公給你們算算,」


    東方祝連忙翻開賬本。


    「前明稅收,多來自土地稅,國家每年收入不足3000萬兩。這3000萬還不是全上繳國庫,其中12


    為您提供大神夢吳越的《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最快更新,!


    第638章百萬漕工衣食所係免費閱讀:,!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00萬被各州府縣截留,800萬供應九邊軍隊,最後,剩下的1000萬兩,經過漕運輸送,抵達北京,有620萬兩。」(注釋1)


    劉招孫打斷道:


    「當然,這隻是賬麵上的,實際遠遠低於620萬。」


    太上皇將賬簿摔在桌子上。


    「各地水旱災害頻發,又是打韃子,又是打流賊,就靠著這幾百萬兩,他朱由檢把自己賣了也不夠!」


    「大齊不養蛀蟲!」


    「什麽百萬漕工衣食所係。離開運河,這些人就要餓死了?」


    劉招孫拍案而起:「水手、纖夫,沿河搬運工、青皮打行牙行,皆為遊民。廢除漕運,將他們召入新軍——當然,不是全都要。那些頑劣之徒,全部遷徙北方,去遼東墾殖。」


    「運河不過隻是讓幾座城市商貿興起,一時繁榮,肥了群漕務官員,什麽漕幫請幫,於國家又有何益!百姓從中受益遠小於付出的代價,偌大一個帝國,最後局限在這條運河中,個個如井底之蛙,把國家的命運交給小小運河,讓兆億百姓閉目塞聽,不知遠洋之事,如盲人瞎馬,夜半臨池,豈不悲哉!」


    注:


    1、《千帆競渡——清代漕運的河海轉型研究》劉璐


    為您提供大神夢吳越的《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最快更新,!


    第638章百萬漕工衣食所係免費閱讀:,!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吳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吳越並收藏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