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還沒讀完內閣詔令,周圍已是一片嘩然。
新近歸降的江西各府縣官員,紛紛大聲嚷嚷,懷疑自己是否聽錯。
行宮中,隻有原先從遼東入關的官員保持沉默。
“禁止纏足?聞所未聞,成何體統!”
“如此傷風敗俗之事,怎可為新朝雅政?”
“隻有蠻夷之人和賤戶才不裹足!大齊焉能如此?簡直有辱斯文!”
······
劉招孫雲淡風輕道:“諸位對禁纏足令有何異議,可先與大學士,翰林院修撰商議,若還有不明之處,再來詢問朕不遲。”
錢謙益張溥被頂到了前頭。
東方祝端來一壺龍井,劉招孫坐在龍椅上,一邊喝茶,一邊悠然看兩邊鬥嘴。
錢謙益咬了咬牙,硬著頭皮道:“諸位,諸位,聽我一言。”
“別吵了!”
袁繼鹹揮手讓身後官員安靜下來,眾人一起抬頭望向這位博學多識的大學士。
“禁止婦人纏足,不是什麽新政,當年吾皇鎮守遼東,便有這項政策。凡女子,無論長幼,皆不得纏足。如此,便可與男子一般勞作,後此征推行至北直隸,山東各地,全國皆然。施行已有十多年了,如今江西既下,各府縣為我大齊疆土,百姓為我大齊子民,吾皇當然要一視同仁,無偏無私·····”
南贛巡撫劉武元忍不住怒道:
“錢牧齋!你好歹也是前朝狀元!是個讀聖賢書的人,如此這般顛倒黑白,你何止是無恥!簡直是無恥!!女子纏足,自古而然,有明一代,隻有浙東丐戶(注釋1),男不許讀書,女不許裹足。莫非是說我朝女子都是丐戶不成?!”
張溥與錢謙益屬同一陣線,此時自然不能沉默,立即反駁道:
“劉巡撫既是大齊臣子,何必口口聲聲前朝,動輒以前明類比,若你眷念偽明,現在就可去投奔左良玉。”
劉武元被張溥慫的啞口無言,臉上青一塊紅一塊,隻得忿忿退下。
江西掌印都司柳同春氣憤不過,一把推開劉武元,上前道:
“吾鄉風俗,男十歲,勿內宿;女七歲,勿外出,聖天子既有言在線要遵守舊製,這纏足便不能改。”
南康府知府胡有升道:
“對極,正所謂一彎軟玉淩波小,兩瓣紅蓮落步輕。以妓·鞋行酒,脫妓鞋,置酒杯其中,使坐客傳飲,名曰鞋杯,此為人生一大樂事也(事見《漁磯漫抄》,又見沈德符《敝帚齋餘談》。)”
另一位講究風雅的江西官員出來道:
“福建漳州之女,皆為小腳,必倚杖而能行,遇有婚嫁喪事,若女子前往,必須每人皆持一杖,相聚成而林,知道這是為何嗎?”
錢謙益張溥都不說話。
那官員接著道:“皆因原先漳州民風粗野,女子好,淫,不守婦道!朱文公(朱熹)出任漳州知州時,有感於仕女傷風敗俗,遂製定法令,命令女子必須纏足,以此讓她們不得順利行走,這才有了今日漳州淳淳民風!難道,你們連朱文公都不能容忍,連聖賢之言都要違背嗎!”
搬出朱文公來,錢謙益張溥頓時被震住,一時竟無言以對。
劉招孫見兩位臣子被說的啞口無言,放下茶杯,詢問此人是誰,東方祝低聲道:
“聖上,這是倪元璐,字汝玉,號鴻寶,乃是浙江紹興府上虞人,本是南京國子監祭酒,率兵救援九江時,被我軍擒獲,投降已有多日。”
太上皇微微頷首,沒想到在南昌還能碰見赫赫有名的明末內閣大人物。
在原本曆史上,崇禎十七年北京淪陷後,倪元璐上吊殉國,給崇禎皇帝和大明王朝殉葬。
這樣一位人物,或多或少也有點風骨,沒想到竟然投降了自己,可見南明氣數已盡。
“對付他,還得靠大祭司,大祭司。”
大祭司弗朗西斯科立即上前,畢恭畢敬,等待太上皇下令。
“大學士和翰林院修撰都不行了,該你上了,去告訴這些儒生們,堅持信仰的代價是什麽。去吧,”
弗朗西斯科點點頭,碧藍色的眼眸中閃現出智慧的光芒。
他立即從太上皇身後走出,走到一群大齊文官麵前,抬頭望向倪元璐,用不甚流利的河南話道:
“尊敬的紳士先生們,中世紀理學的信徒們,本人是齊國大祭司佛朗西斯科,諸位可以稱唿我老福,本人掌管我國各類宗教事務,包括但不限於程朱理教,以及這個······”
葡萄牙人想了一會兒,才想好措辭:
“以及你們信仰的這個三寸金蓮教。”
一眾江西官員像傻了似得,呆呆望著眼前這個金發碧眼一口河南話的紅毛夷。
雖然知道此人乃是太上皇左膀右臂,地位與大總管東方公公不相上下,然而出於天朝對外番蠻夷的本能鄙視,有些官員還是忍不住罵道:
“蠻夷之人,如何知我天朝國情,你不配與我等士大夫坐而論道!”
“下去!聖人之生也天行,你一個紅毛夷!哪裏知道聖人的事情,下去!”
老福對江西官僚們表現出來狂妄挑釁,並沒有感到一絲生氣,他仍舊站在原地。這時錢謙益開口道:
“大祭司為大齊立下汗馬功勞,諸位當慎言,雖是議事,也不可辱沒斯文。”
倪元璐也道:“聖人有言,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不必在乎人家的發膚顏色,不必在乎人家的口音,隻要說的是聖人之言,便要認真聽。”
老福對倪元璐拱拱手,對他身上表現出來的禮儀大為感動。
他麵朝眾人,繼續道:
“在我的家鄉,異教徒會被燒死。在這裏,違反太上皇法令者,也會被殺死。我查過詳細資料,你們口中的朱文公,就是死去多年的朱熹,他的家鄉徽州府,據當地縣誌記載,僅僅是一個休寧縣,從明朝第一個皇帝朱元璋開始,到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兩百年時間,有“節婦”、“烈婦”四百多人。”
眾人臉上露出滿意笑容,看眼前這個紅毛夷,也覺得順眼了很多。
有明一代,地方官員政績考核的標準之一就是轄區內節婦數量多寡。
什麽是“節婦”呢?簡單來說,便是女子不幸夫亡,以身殉,經者、刃者、鳩者、絕粒者。
“始終沒有結婚的,超過二千多人。諸位紳士大人,你們是否知道,這些行為,都與齊國鼓勵人口生育的國策違背。”
“還有,這位朱熹的老家婺源縣,“節烈”、“節婦”、“節孝”等牌坊有百餘處,從宋朝到現在,“貞節烈婦”超過七千多人。朱熹為官的福建南部,其中同安、晉江、尤溪三縣,未婚妻為丈夫守節、夫亡殉節的,也有近千人,(《福建通誌》)”
弗朗西斯科最後總結說:“你們口中的這位朱文公,已觸犯我國多條法律條文,我不知道他算是什麽聖人?如果他活在大齊,會被關押起來,流放到漢城····”
做男妓這句話,老福沒有說出,他或多或少知道這些人的脾氣秉性,害怕過分刺激這群人,會對自己不利。
周圍忽然變得死一般沉寂,趁著官員們積攢大招的時候,大祭司決定先放大招。
他從身上的黑袍中取出本賬簿,輕輕翻開兩頁,對著賬簿上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數字,迴頭望了眼太上皇,然後將手指放在賬簿上,充滿虔誠禱告:
“你我腳下的帝國,全都仰仗遼東之王,蒙古的統治者暨草原守護者,朝鮮國王的舅舅,永生者,倭國的主人,私產廢除者,十三省份的統治者,澳洲的擁有者,東半球秩序的守衛者,庫頁島的主人,烈火風暴中降生的萬王之王,大齊帝國太上皇。仰仗太上皇陛下一手締造!”
“帝國現有十三個省份,包括新近歸附的江西一省,江南兩省。全國人口為八千五百餘萬人,其中,遼東三省,河南,山東兩省,因長期戰亂,男少女多,江南江西各省,男女各占其半。”
“如果現在,你們允許女人繼續纏足,允許這種不人道的習俗繼續存在,允許這種駭人聽聞的刑罰繼續戕害我們的姐妹,拋開用女人小鞋子飲酒的這種奇怪藝術品味是否合理不談,拋開你們所謂的傳統和文化不談,如果真的那樣做的話,太上皇的八千萬臣民,會有一半人淪為殘疾!我們國家的女人,她們的一生,將生活在以臥室為中心的三百步的狹小範圍內,從裹腳到去世。如果那樣的話,帝國未來將一片灰暗:國家貧困,兵源不足,勞力不足,工坊沒有女工,學堂沒有女學生,殘廢的婦女無力教養子女,溺嬰之風會不停出現·····最終,大齊和她的子民,會被敵人稱為“東齊病夫”。”
佛朗西斯科一口氣說完,因為情緒太過飽滿,淚水打濕了那本賬簿。
一群官員想要反駁,卻不知從何說起,一個個伸長脖子,像被提住脖子的鴨子。
劉招孫見時機成熟,起身離開龍椅,目光徐徐掃視眾人道:
“大學士與大祭司剛才所言,大家都聽到了,他們的意思,便是朕的意思,遼東女子早就不纏足了,江南江西女子,也可以。”
江西官員麵麵相覷,最後大家都望向袁繼鹹,袁督師硬著頭皮上前道:
“陛下良苦用心,臣亦能體悟,不過,若真要廢除,也須假以時日,可先從士大夫上層開始,推行教化,徐徐圖之,再讓百姓效法。須知當初這些蠢夫愚婦,也是模仿南唐後主李煜,李煜給舞女窅娘製作六尺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窅娘以帛包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
劉招孫揮手打斷:“朕不管纏足源自何處何時,也不管他源自宮廷還是鄉野,袁督師之計,曠日彌久,令人心昏然,不知需要多久?十年?二十年?”
“莫非等到三十年後,要廣德皇帝問朕,當初為何不禁纏足,以致國家凋敝,無人可用?”
太上皇想到滿清的剃發令,於是斬釘截鐵道:
“時不我待,耽誤一刻,便少千百個女勞力,大齊未來征戰四方,戰場不能沒有女人。朕之所以能打敗那麽多敵人,無非是把男人當牲口用,把女人當男人用。”
袁繼鹹啞然。
“隻怕會激起民變。”
“那就變吧,朕從不怕背叛,敢有阻撓者,斬!傳令江西各州府,禁止纏足,留足不留頭,留頭不留足!”
注:
1、《萬曆野獲編》中記載:“明時浙東丐戶,男不許讀書,女不許裹足。”
7017k
新近歸降的江西各府縣官員,紛紛大聲嚷嚷,懷疑自己是否聽錯。
行宮中,隻有原先從遼東入關的官員保持沉默。
“禁止纏足?聞所未聞,成何體統!”
“如此傷風敗俗之事,怎可為新朝雅政?”
“隻有蠻夷之人和賤戶才不裹足!大齊焉能如此?簡直有辱斯文!”
······
劉招孫雲淡風輕道:“諸位對禁纏足令有何異議,可先與大學士,翰林院修撰商議,若還有不明之處,再來詢問朕不遲。”
錢謙益張溥被頂到了前頭。
東方祝端來一壺龍井,劉招孫坐在龍椅上,一邊喝茶,一邊悠然看兩邊鬥嘴。
錢謙益咬了咬牙,硬著頭皮道:“諸位,諸位,聽我一言。”
“別吵了!”
袁繼鹹揮手讓身後官員安靜下來,眾人一起抬頭望向這位博學多識的大學士。
“禁止婦人纏足,不是什麽新政,當年吾皇鎮守遼東,便有這項政策。凡女子,無論長幼,皆不得纏足。如此,便可與男子一般勞作,後此征推行至北直隸,山東各地,全國皆然。施行已有十多年了,如今江西既下,各府縣為我大齊疆土,百姓為我大齊子民,吾皇當然要一視同仁,無偏無私·····”
南贛巡撫劉武元忍不住怒道:
“錢牧齋!你好歹也是前朝狀元!是個讀聖賢書的人,如此這般顛倒黑白,你何止是無恥!簡直是無恥!!女子纏足,自古而然,有明一代,隻有浙東丐戶(注釋1),男不許讀書,女不許裹足。莫非是說我朝女子都是丐戶不成?!”
張溥與錢謙益屬同一陣線,此時自然不能沉默,立即反駁道:
“劉巡撫既是大齊臣子,何必口口聲聲前朝,動輒以前明類比,若你眷念偽明,現在就可去投奔左良玉。”
劉武元被張溥慫的啞口無言,臉上青一塊紅一塊,隻得忿忿退下。
江西掌印都司柳同春氣憤不過,一把推開劉武元,上前道:
“吾鄉風俗,男十歲,勿內宿;女七歲,勿外出,聖天子既有言在線要遵守舊製,這纏足便不能改。”
南康府知府胡有升道:
“對極,正所謂一彎軟玉淩波小,兩瓣紅蓮落步輕。以妓·鞋行酒,脫妓鞋,置酒杯其中,使坐客傳飲,名曰鞋杯,此為人生一大樂事也(事見《漁磯漫抄》,又見沈德符《敝帚齋餘談》。)”
另一位講究風雅的江西官員出來道:
“福建漳州之女,皆為小腳,必倚杖而能行,遇有婚嫁喪事,若女子前往,必須每人皆持一杖,相聚成而林,知道這是為何嗎?”
錢謙益張溥都不說話。
那官員接著道:“皆因原先漳州民風粗野,女子好,淫,不守婦道!朱文公(朱熹)出任漳州知州時,有感於仕女傷風敗俗,遂製定法令,命令女子必須纏足,以此讓她們不得順利行走,這才有了今日漳州淳淳民風!難道,你們連朱文公都不能容忍,連聖賢之言都要違背嗎!”
搬出朱文公來,錢謙益張溥頓時被震住,一時竟無言以對。
劉招孫見兩位臣子被說的啞口無言,放下茶杯,詢問此人是誰,東方祝低聲道:
“聖上,這是倪元璐,字汝玉,號鴻寶,乃是浙江紹興府上虞人,本是南京國子監祭酒,率兵救援九江時,被我軍擒獲,投降已有多日。”
太上皇微微頷首,沒想到在南昌還能碰見赫赫有名的明末內閣大人物。
在原本曆史上,崇禎十七年北京淪陷後,倪元璐上吊殉國,給崇禎皇帝和大明王朝殉葬。
這樣一位人物,或多或少也有點風骨,沒想到竟然投降了自己,可見南明氣數已盡。
“對付他,還得靠大祭司,大祭司。”
大祭司弗朗西斯科立即上前,畢恭畢敬,等待太上皇下令。
“大學士和翰林院修撰都不行了,該你上了,去告訴這些儒生們,堅持信仰的代價是什麽。去吧,”
弗朗西斯科點點頭,碧藍色的眼眸中閃現出智慧的光芒。
他立即從太上皇身後走出,走到一群大齊文官麵前,抬頭望向倪元璐,用不甚流利的河南話道:
“尊敬的紳士先生們,中世紀理學的信徒們,本人是齊國大祭司佛朗西斯科,諸位可以稱唿我老福,本人掌管我國各類宗教事務,包括但不限於程朱理教,以及這個······”
葡萄牙人想了一會兒,才想好措辭:
“以及你們信仰的這個三寸金蓮教。”
一眾江西官員像傻了似得,呆呆望著眼前這個金發碧眼一口河南話的紅毛夷。
雖然知道此人乃是太上皇左膀右臂,地位與大總管東方公公不相上下,然而出於天朝對外番蠻夷的本能鄙視,有些官員還是忍不住罵道:
“蠻夷之人,如何知我天朝國情,你不配與我等士大夫坐而論道!”
“下去!聖人之生也天行,你一個紅毛夷!哪裏知道聖人的事情,下去!”
老福對江西官僚們表現出來狂妄挑釁,並沒有感到一絲生氣,他仍舊站在原地。這時錢謙益開口道:
“大祭司為大齊立下汗馬功勞,諸位當慎言,雖是議事,也不可辱沒斯文。”
倪元璐也道:“聖人有言,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不必在乎人家的發膚顏色,不必在乎人家的口音,隻要說的是聖人之言,便要認真聽。”
老福對倪元璐拱拱手,對他身上表現出來的禮儀大為感動。
他麵朝眾人,繼續道:
“在我的家鄉,異教徒會被燒死。在這裏,違反太上皇法令者,也會被殺死。我查過詳細資料,你們口中的朱文公,就是死去多年的朱熹,他的家鄉徽州府,據當地縣誌記載,僅僅是一個休寧縣,從明朝第一個皇帝朱元璋開始,到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兩百年時間,有“節婦”、“烈婦”四百多人。”
眾人臉上露出滿意笑容,看眼前這個紅毛夷,也覺得順眼了很多。
有明一代,地方官員政績考核的標準之一就是轄區內節婦數量多寡。
什麽是“節婦”呢?簡單來說,便是女子不幸夫亡,以身殉,經者、刃者、鳩者、絕粒者。
“始終沒有結婚的,超過二千多人。諸位紳士大人,你們是否知道,這些行為,都與齊國鼓勵人口生育的國策違背。”
“還有,這位朱熹的老家婺源縣,“節烈”、“節婦”、“節孝”等牌坊有百餘處,從宋朝到現在,“貞節烈婦”超過七千多人。朱熹為官的福建南部,其中同安、晉江、尤溪三縣,未婚妻為丈夫守節、夫亡殉節的,也有近千人,(《福建通誌》)”
弗朗西斯科最後總結說:“你們口中的這位朱文公,已觸犯我國多條法律條文,我不知道他算是什麽聖人?如果他活在大齊,會被關押起來,流放到漢城····”
做男妓這句話,老福沒有說出,他或多或少知道這些人的脾氣秉性,害怕過分刺激這群人,會對自己不利。
周圍忽然變得死一般沉寂,趁著官員們積攢大招的時候,大祭司決定先放大招。
他從身上的黑袍中取出本賬簿,輕輕翻開兩頁,對著賬簿上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數字,迴頭望了眼太上皇,然後將手指放在賬簿上,充滿虔誠禱告:
“你我腳下的帝國,全都仰仗遼東之王,蒙古的統治者暨草原守護者,朝鮮國王的舅舅,永生者,倭國的主人,私產廢除者,十三省份的統治者,澳洲的擁有者,東半球秩序的守衛者,庫頁島的主人,烈火風暴中降生的萬王之王,大齊帝國太上皇。仰仗太上皇陛下一手締造!”
“帝國現有十三個省份,包括新近歸附的江西一省,江南兩省。全國人口為八千五百餘萬人,其中,遼東三省,河南,山東兩省,因長期戰亂,男少女多,江南江西各省,男女各占其半。”
“如果現在,你們允許女人繼續纏足,允許這種不人道的習俗繼續存在,允許這種駭人聽聞的刑罰繼續戕害我們的姐妹,拋開用女人小鞋子飲酒的這種奇怪藝術品味是否合理不談,拋開你們所謂的傳統和文化不談,如果真的那樣做的話,太上皇的八千萬臣民,會有一半人淪為殘疾!我們國家的女人,她們的一生,將生活在以臥室為中心的三百步的狹小範圍內,從裹腳到去世。如果那樣的話,帝國未來將一片灰暗:國家貧困,兵源不足,勞力不足,工坊沒有女工,學堂沒有女學生,殘廢的婦女無力教養子女,溺嬰之風會不停出現·····最終,大齊和她的子民,會被敵人稱為“東齊病夫”。”
佛朗西斯科一口氣說完,因為情緒太過飽滿,淚水打濕了那本賬簿。
一群官員想要反駁,卻不知從何說起,一個個伸長脖子,像被提住脖子的鴨子。
劉招孫見時機成熟,起身離開龍椅,目光徐徐掃視眾人道:
“大學士與大祭司剛才所言,大家都聽到了,他們的意思,便是朕的意思,遼東女子早就不纏足了,江南江西女子,也可以。”
江西官員麵麵相覷,最後大家都望向袁繼鹹,袁督師硬著頭皮上前道:
“陛下良苦用心,臣亦能體悟,不過,若真要廢除,也須假以時日,可先從士大夫上層開始,推行教化,徐徐圖之,再讓百姓效法。須知當初這些蠢夫愚婦,也是模仿南唐後主李煜,李煜給舞女窅娘製作六尺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窅娘以帛包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
劉招孫揮手打斷:“朕不管纏足源自何處何時,也不管他源自宮廷還是鄉野,袁督師之計,曠日彌久,令人心昏然,不知需要多久?十年?二十年?”
“莫非等到三十年後,要廣德皇帝問朕,當初為何不禁纏足,以致國家凋敝,無人可用?”
太上皇想到滿清的剃發令,於是斬釘截鐵道:
“時不我待,耽誤一刻,便少千百個女勞力,大齊未來征戰四方,戰場不能沒有女人。朕之所以能打敗那麽多敵人,無非是把男人當牲口用,把女人當男人用。”
袁繼鹹啞然。
“隻怕會激起民變。”
“那就變吧,朕從不怕背叛,敢有阻撓者,斬!傳令江西各州府,禁止纏足,留足不留頭,留頭不留足!”
注:
1、《萬曆野獲編》中記載:“明時浙東丐戶,男不許讀書,女不許裹足。”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