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習慣,大將在戰場上必定要穿戴最顯眼最引人矚目的盔甲。所以盡管從未見過真田瀧兵本人,但李焚舟還是一眼就能看出,這人正是倭寇大將。
既然是大將,那麽按照李焚舟的想象,真田瀧兵的本領至少也該不遜色於三好兄弟等人才對。這隨手一抓,倒也沒想過能湊效。後續更有許多變化,可以接踵補上。
可是李焚舟萬萬想不到,自己這麽一抓,居然立刻就手到拿來。真田瀧兵完全不閃不避,更沒有任何要抵抗的意思,直接束手就擒了。
李焚舟反倒吃了一驚,皺眉道:“倭寇頭子,你怎麽不反抗?”
真田瀧兵雖被擒下,生死盡操於他人之手。但神態仍鎮定如恆。他凝聲道:“閣下是位稀世強者,在扶桑,恐怕隻有軍神、武魁、拳王、劍聖等四大高手,才有資格與閣下一較高下。我即使再反抗,也隻是徒勞,又何必再多費力氣。”
李焚舟大笑一聲,道:“你倒是個聰明人。倭寇頭子,報上名來。”
真田瀧兵沉聲道:“我姓真田。請問閣下是?”
李焚舟淡淡道:“金龍幫幫主,李焚舟。倭寇,看在你這麽識趣的份上,暫且饒你多活幾日。”更不由分說,隨手也是一甩,把真田瀧兵向後甩開。
這次卻輪到了“馬到功成”四將當中的雷到上前,把真田瀧兵擒下了五花大綁。然後再把他和黑天若水兩個捆在一起。兩個難兄難弟,隻能相視苦笑。
真田瀧兵成為了階下囚,他麾下那些倭寇武士立刻崩潰。城頭上箭如雨下,城下執斧銳士包抄圍堵,不過片刻工夫,早把全部五百多倭寇殺得幹幹淨淨。
戰事結束,赫連秋波立刻率領巨人羅鐵塔,還有花間三傑,從城門樓上快步走下。向李焚舟下拜見禮,口稱:“參見幫主。”
李焚舟揮揮手,道:“起來。戰場之上,不必多禮。槍王,讓你準備的事,都幹得怎麽樣了?”
赫連秋波長身站起,笑道:“都已經準備完畢。倭寇的主力要麽不來,一旦來了,管教他們來得去不得。”
李焚舟點點頭,道:“很好。槍王雷王,咱們一起上城頭看看。”
城牆規格,自有規製。像普通小縣城,不過是四邊築起一圈土牆而已,根本談不上有多強的防禦力。
但像揚州城這樣的大城,便完全不同了。城牆以大塊的青條石砌成,中間的縫隙灌以糯米砂漿填實,砂漿幹了之後,城牆的所有石磚便渾若一體,哪怕用投石機來砸,也很難砸得開。
此外,城牆也不是隻有簡單的一圈牆壁。內城與外郭之間設置有甕城。敵人即使攻破外門,仍要再攻破內門,才能真正進入城中。城牆外又設置有護城河。城牆上還有床弩。重重設防之下,若非有奸細在城內接應,否則即使有數萬大軍,也很難攻下像揚州這種大城。
當然,不管再怎麽堅固的城池,最後歸根究底,還是要由人來守。若沒有足夠的士兵,無論城防多麽完善,也隻是形同虛設。
但所謂士兵,並不是隨便拉些壯丁上來就能充任的。合格的士兵,至少也要懂得聽從號令,懂得令行禁止,而且麵對敵人時不會未戰先怯,一哄而散。
金龍幫的幫眾,正好完美符合這個定義。因為金龍幫向來就以軍法部勒幫眾。更會把幫眾集中起來,進行嚴格訓練。所以不論何時,隻要把這些幫眾拉出來一部分,立刻就能組成一支軍隊。
不過縱然能夠成軍,數量仍然是一個問題。赫連秋波麾下這百餘人,再加上雷倦麾下這百餘人,加起來數量還不滿三百。縱然用來殲滅城中這五百餘倭寇精銳,已經足足有餘。但城外仍有數萬倭寇。單憑這數百人,如何應付?
李焚舟胸有成竹,絲毫不慌。他率領眾人走上城頭,卻見城牆上密密麻麻,堆放著至少上百個大水缸。也不知到底有何用途。
此外,城頭上還正一溜兒架著數十根黑黝黝的金屬筒子。赫然就是江南霹靂堂雷家的“霹靂筒”。此外更有一堆堆架起來的霹靂銃,當然強弓硬弩也少不了。隻是和這些火器相比,數量上就大大不如了。
李焚舟在城牆上跺了幾步,看得微微點頭。沉聲道:“雷王,幹得好。多虧了你,我們金龍幫才能得到這些火器的製造方法。江南霹靂堂雷家的底蘊,確實非同小可。”
雷倦歎道:“霹靂堂祖上開始研究火器,本來也是想要造福世人。後輩子孫不肖,逐漸淪落,獨占火器技術為惡,終於自招滅亡。現在我們改用這些火器保家衛國,捍衛中原百姓不受外侮侵害,也算是為雷家贖罪了。”
赫連秋波點點頭,道:“得到這些火器,本幫實力得以大進。以百擋千,以千破萬,也不是難事了。唯一的缺點,隻在於這些火器造價太昂貴了。造一支火銃花的錢,至少足夠造上百口大刀啊。”
李焚舟淡道:“錢方麵不是問題。本幫生意遍布天下,朝廷收迴禁令之後,所有生意都能正常運作了。說是日進鬥金,也不算誇大。拿出部分來製造火器,再以此抗擊外侮,正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恰好得其所哉。”
雷倦和赫連秋波二人,同時向李焚舟深深彎腰行禮,異口同聲道:“幫主所言極是。”
李焚舟一揮手,道:“時間差不多了。發信號,讓潛伏在城中的其餘幫眾,全都出來吧。”
赫連秋波鄭重其事地點點頭,隨即走到城牆邊上,從懷裏取出個火折子點燃了,然後用力揮動。明亮火光遠遠傳開去,縱在黑暗當中,依舊清晰可見。
傾刻之間,揚州城內四麵八方,到處人頭聳動。樹蔭下、屋角邊、橋洞底、山石旁,接二連三地鑽出人來,一個個都手執兵刃,身上穿金龍幫的衣衫。
這些人悶聲不哼,猶如百川匯海,紛紛向城門這邊趕來。不過一炷香時間,早已在城門下集結完畢。粗略數來,竟不下於三千之眾。
既然是大將,那麽按照李焚舟的想象,真田瀧兵的本領至少也該不遜色於三好兄弟等人才對。這隨手一抓,倒也沒想過能湊效。後續更有許多變化,可以接踵補上。
可是李焚舟萬萬想不到,自己這麽一抓,居然立刻就手到拿來。真田瀧兵完全不閃不避,更沒有任何要抵抗的意思,直接束手就擒了。
李焚舟反倒吃了一驚,皺眉道:“倭寇頭子,你怎麽不反抗?”
真田瀧兵雖被擒下,生死盡操於他人之手。但神態仍鎮定如恆。他凝聲道:“閣下是位稀世強者,在扶桑,恐怕隻有軍神、武魁、拳王、劍聖等四大高手,才有資格與閣下一較高下。我即使再反抗,也隻是徒勞,又何必再多費力氣。”
李焚舟大笑一聲,道:“你倒是個聰明人。倭寇頭子,報上名來。”
真田瀧兵沉聲道:“我姓真田。請問閣下是?”
李焚舟淡淡道:“金龍幫幫主,李焚舟。倭寇,看在你這麽識趣的份上,暫且饒你多活幾日。”更不由分說,隨手也是一甩,把真田瀧兵向後甩開。
這次卻輪到了“馬到功成”四將當中的雷到上前,把真田瀧兵擒下了五花大綁。然後再把他和黑天若水兩個捆在一起。兩個難兄難弟,隻能相視苦笑。
真田瀧兵成為了階下囚,他麾下那些倭寇武士立刻崩潰。城頭上箭如雨下,城下執斧銳士包抄圍堵,不過片刻工夫,早把全部五百多倭寇殺得幹幹淨淨。
戰事結束,赫連秋波立刻率領巨人羅鐵塔,還有花間三傑,從城門樓上快步走下。向李焚舟下拜見禮,口稱:“參見幫主。”
李焚舟揮揮手,道:“起來。戰場之上,不必多禮。槍王,讓你準備的事,都幹得怎麽樣了?”
赫連秋波長身站起,笑道:“都已經準備完畢。倭寇的主力要麽不來,一旦來了,管教他們來得去不得。”
李焚舟點點頭,道:“很好。槍王雷王,咱們一起上城頭看看。”
城牆規格,自有規製。像普通小縣城,不過是四邊築起一圈土牆而已,根本談不上有多強的防禦力。
但像揚州城這樣的大城,便完全不同了。城牆以大塊的青條石砌成,中間的縫隙灌以糯米砂漿填實,砂漿幹了之後,城牆的所有石磚便渾若一體,哪怕用投石機來砸,也很難砸得開。
此外,城牆也不是隻有簡單的一圈牆壁。內城與外郭之間設置有甕城。敵人即使攻破外門,仍要再攻破內門,才能真正進入城中。城牆外又設置有護城河。城牆上還有床弩。重重設防之下,若非有奸細在城內接應,否則即使有數萬大軍,也很難攻下像揚州這種大城。
當然,不管再怎麽堅固的城池,最後歸根究底,還是要由人來守。若沒有足夠的士兵,無論城防多麽完善,也隻是形同虛設。
但所謂士兵,並不是隨便拉些壯丁上來就能充任的。合格的士兵,至少也要懂得聽從號令,懂得令行禁止,而且麵對敵人時不會未戰先怯,一哄而散。
金龍幫的幫眾,正好完美符合這個定義。因為金龍幫向來就以軍法部勒幫眾。更會把幫眾集中起來,進行嚴格訓練。所以不論何時,隻要把這些幫眾拉出來一部分,立刻就能組成一支軍隊。
不過縱然能夠成軍,數量仍然是一個問題。赫連秋波麾下這百餘人,再加上雷倦麾下這百餘人,加起來數量還不滿三百。縱然用來殲滅城中這五百餘倭寇精銳,已經足足有餘。但城外仍有數萬倭寇。單憑這數百人,如何應付?
李焚舟胸有成竹,絲毫不慌。他率領眾人走上城頭,卻見城牆上密密麻麻,堆放著至少上百個大水缸。也不知到底有何用途。
此外,城頭上還正一溜兒架著數十根黑黝黝的金屬筒子。赫然就是江南霹靂堂雷家的“霹靂筒”。此外更有一堆堆架起來的霹靂銃,當然強弓硬弩也少不了。隻是和這些火器相比,數量上就大大不如了。
李焚舟在城牆上跺了幾步,看得微微點頭。沉聲道:“雷王,幹得好。多虧了你,我們金龍幫才能得到這些火器的製造方法。江南霹靂堂雷家的底蘊,確實非同小可。”
雷倦歎道:“霹靂堂祖上開始研究火器,本來也是想要造福世人。後輩子孫不肖,逐漸淪落,獨占火器技術為惡,終於自招滅亡。現在我們改用這些火器保家衛國,捍衛中原百姓不受外侮侵害,也算是為雷家贖罪了。”
赫連秋波點點頭,道:“得到這些火器,本幫實力得以大進。以百擋千,以千破萬,也不是難事了。唯一的缺點,隻在於這些火器造價太昂貴了。造一支火銃花的錢,至少足夠造上百口大刀啊。”
李焚舟淡道:“錢方麵不是問題。本幫生意遍布天下,朝廷收迴禁令之後,所有生意都能正常運作了。說是日進鬥金,也不算誇大。拿出部分來製造火器,再以此抗擊外侮,正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恰好得其所哉。”
雷倦和赫連秋波二人,同時向李焚舟深深彎腰行禮,異口同聲道:“幫主所言極是。”
李焚舟一揮手,道:“時間差不多了。發信號,讓潛伏在城中的其餘幫眾,全都出來吧。”
赫連秋波鄭重其事地點點頭,隨即走到城牆邊上,從懷裏取出個火折子點燃了,然後用力揮動。明亮火光遠遠傳開去,縱在黑暗當中,依舊清晰可見。
傾刻之間,揚州城內四麵八方,到處人頭聳動。樹蔭下、屋角邊、橋洞底、山石旁,接二連三地鑽出人來,一個個都手執兵刃,身上穿金龍幫的衣衫。
這些人悶聲不哼,猶如百川匯海,紛紛向城門這邊趕來。不過一炷香時間,早已在城門下集結完畢。粗略數來,竟不下於三千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