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已死,武俠當立!”


    孫教授拿著一份《南方日報》,這是今天早上剛送來的,下方一則新聞標題引起他的注意。


    江南市是俠客大本營,時不時的還能在當地報紙上看到此類消息。


    其它新聞類刊物,如今已經很少見到俠客兩個字。


    古典文獻學教授是表麵上一個身份,從二十多年前的俠客小說最盛時期,孫教授就是著名的俠客作者。如今還記得他名字的讀者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或許也有人看過他的作品,但隻知道俠客三大家。


    俠客小說界的三位大家,孫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他本名孫方仁,筆名孫長卿。


    “這是仿照黃巾起義的口號,黃巾革了東漢的命,這個是要革俠客的命?”


    六十多歲的老教授眉毛皺皺,有些無奈。


    有心無力,說起如今的俠客小說作者,全國也沒幾個了,作品能見諸報刊雜誌的,滿打滿算不過數十人。


    讀者群的萎縮是一方麵,另外俠客小說本身,也無法做出突破。


    這個類型的文學沒有新作者加入,等到上了年紀的作者紛紛封筆,就是俠客文學消亡之時。


    作者也要吃飯,而真能把寫俠客小說當飯碗的,連他在內,全國不過三位。


    孫長卿、司馬鳴風、東海散人。


    俠客讀者群宣揚的俠客三大家中,有兩正一邪的說法。


    孫長卿和司馬鳴風的作品比較正統,文字深受華夏傳統文化影響,被稱為兩正。而東海散人的作品卻文字奇詭,劍走偏鋒,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被稱為一邪。


    孫老教授,也就是俠客大家孫長卿,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


    正邪不能單看文字風格,還要看作品的思想內核。


    東海散人的作品中,文字有異,但作品內核依然是傳統文化那一套,而司馬氏作品宣揚的卻多是個人自由。


    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


    最近十幾年,華夏和西方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自由思想也隨之占據一部分讀者的頭腦。


    但研究華夏傳統文化的孫長卿,態度是反對的。


    從古流傳下來的典籍,包括那些聖人、思想家、教育家等人,教導後輩時,從沒教過這一點。


    華夏文字帶“自”的也多不是什麽好詞,自我、自滿、自詡、自慚、自大……


    即使有些好詞,也是自尊、自謙、自強……從來沒有說過自由。


    連自信都沒有,也是從西方傳來的。


    你說你自信,這沒什麽,但同時心中若沒有自謙,那就自大。


    這是因為東西方社會組成基礎本就不同,人家是由個體為紐帶組成社會,華夏社會卻是以家庭為基本單位。除非你是孤兒,否則,一出生就陷入家庭的小社會裏,怎麽自由?


    所以華夏是家國天下。


    孫長卿為此專門花時間,研究西方主流國家的文化,發現它們也不是絕對自由。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絕對自由的結果就是混亂,必然有調和個體矛盾的規則,那就不可能自由。


    那麽司馬鳴風用作品中的俠客,宣揚自由思想就是錯誤的。


    至少是為了迎合一部分讀者,故意曲解自由的真意,把西方思想進行閹割後,有意或無意的灌輸給讀者。


    如果真說俠客三大家有兩正一邪,那麽邪的那個,不是東海散人,而是司馬鳴風。


    這是孫長卿的看法。


    所以他一直對那個司馬鳴風成立的俠客協會看不上眼,從來沒有接受過邀請,倒是和東海散人見過一麵。最後發現對方隻是一名三十多歲的中學國文老師,有年齡代溝,之後再交流就換成了電話。


    ……


    “一個高中生?”


    《南方日報》的這則新聞援引的是網絡信息。


    前兩天的武俠廣告和沈哲那首桃花詩都在上麵,因為俠客文學如今已經太過淪落,武俠一詞在現實媒體中,沒有引起什麽波瀾。之所以出現在報紙上,主要還是那首桃花詩太驚豔,媒體也不能無視。


    “好一個隱世神仙!”


    孫教授眼前一亮,馬上腦海裏迅速構思一個俠客角色。


    旋即搖頭失笑,他已經兩年多沒有創作新作品了。不是寫不出來,而是就算再寫,也是無趣的重複,沒有找到突破以前作品框架的方法之前,他不準備動筆了。


    不如把精力放在教書上,或許能培養出幾名新作者。


    知道不太樂觀,現在的年輕人更愛看一些青春文學,要麽是全白話曆史小說,讀起來輕鬆。


    甚至有些翻譯過來,看起來古裏古怪的文字,也有很多愛好者。


    接著就看到《華夏青年》推出武俠專欄的消息,孫教授眯著眼睛仔細尋找蛛絲馬跡。


    可惜廣告中隻是透露了一個新概念,沒有具體內容。


    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推開,一名學生敲門進來,站在三米外恭敬道:“孫老師,我們想邀請您參加今天晚上的協會活動,不知道您有沒有空?”


    孫教授笑道:“你們年輕人的活動,我一個老頭子就不參加了。”


    那名學生卻道:“孫老師,這次活動主要是討論一首桃花詩,到時候我們古詩詞協會想聽聽您的點評!”


    “哦?”孫教授一怔,把手中的報紙推過去,“是這首詩?”


    學生上前看看,點頭道:“就是這首桃花詩,原來孫老師也讀了,網上說是一名高中生創作的……”


    孫教授忽然問道:“那你們對武俠怎麽看?”


    “武俠?”那名學生愣了,“那是什麽,俠客小說嗎?”


    孫教授搖搖頭,看來學生們也沒有太過注意武俠,不過他上了心。既然敢提出武俠的新概念,也得到了一家雜誌社編輯的認可,必然會有打動他們的地方。


    “這樣吧,你們活動的時候我去看看,這首詩我也很喜歡。”


    學生高興道:“謝謝孫老師!”


    孫教授擺擺手:“先別謝我,你幫我辦件事。”


    “好,什麽事,孫老師您說!”


    “去問問你們那兒誰有最新一期的《華夏青年》,幫我找來一本,我想看看上麵一篇文章。”


    那學生瞠目:“孫老師,那是青年雜誌,您……”


    “怎麽,老人家就不能看青年文學嗎?”


    “……能!”


    不提那學生顛顛的跑迴去借雜誌,孫教授在辦公室左等右等,一個多小時還沒等來那名學生。


    校園廣場一角路邊,那名學生卻正站在那兒,看的眉飛色舞。一會讚歎,一會擺出各種姿勢,也不管旁人看傻子的目光。


    原來從同學手中借到雜誌後,有些好奇是什麽文章,能引起了孫老師的興趣。


    翻來翻去就翻到了武俠專欄,馬上恍然,作為學生,還是聽說過孫老教授是俠客大家的。那麽,讓他感興趣的,肯定就是這個武俠專欄了。


    隨意瞅了兩眼,不料自己掉坑裏了。


    看著看著就忘記時間,把老師的任務忘到了腦後。


    直到“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才迴神,連忙屁滾尿流趕往孫教授的辦公室。


    “特麽的,什麽見鬼的下迴分解!”


    ……


    此時,中學國文老師東海散人也從學生那裏知道了桃花詩。


    下課後,自然忍不住去找尋出處,然後也從網上看到武俠的消息,微笑搖頭。


    “一個高中生,不知死活的要寫俠客小說,哦,不對,是武俠小說,雜誌社的編輯竟然也通過?”


    “我倒要看看,你能寫出什麽鬼東西!”


    說著,起身走出校園,到不遠處的報刊亭,買了一份《華夏青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道宗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晨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晨眠並收藏文道宗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