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上班高峰期,公交車變成了沙丁魚罐頭盒。
乘客大清早唿吸的就是汙濁之氣,心情都很不好,不免感到站牌太多了些。
車門打開,一窩蜂又上來十幾個。
跟在最後的卻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大爺,也不和別人搶,手拿一副空竹,不慌不忙抬腳上車。
上車後有人給他讓座,擺擺手道:“不必!”
說罷,打量著其他乘客,口中唱了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滿車乘客都無語,這老大爺什麽毛病,裝!
前邊的司機也被逗樂了,他見過不少老人上車都直接找喜歡的座位,反正上麵有人沒人不重要,都得起來。
這老大爺倒好,人家讓座非不要,車開動時站的還挺穩。
老大爺姓張,性格奇特,年輕急躁、中年豪爽、如今古怪,反正就要和別人不一樣。
離家不遠就有一片綠化不錯的地方,很多老頭老太太起床都去那裏遛腿,他不去,嫌地方太小施展不開。別的老頭隻是走走,或者打打太極,他非玩空竹,還要每天坐上七八站去公園開練。
反正坐車不掏錢,老年人法規定,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國內乘坐交通工具不收費。
昨天晚上,十五歲的小孫子玩電腦,快午夜了還不去睡覺,路過書房門口聽了那句唱詞。張大爺當即把已經睡下的兒子媳婦喊起來,把三人狠狠教訓一通,哪有不管孩子,自己睡的香的父母?
都趕去睡覺後,小孫子說的那句唱詞冒了出來,很對胃口。
他人老心不老,別看平時對小孫子愛玩電腦很有意見,自己卻趁兒子媳婦上班、孫子上學時偷偷學會了。
當下潛進書房,把孫子關掉的電腦重新打開,找到了那首《桃花詩》。
隻看了兩遍就背下來了,覺著那兩句簡直是為自己所作,做口頭禪不錯,將來還能當墓誌銘。
……
作為網絡主力軍,年輕人們自然爭相轉告。
如今除了高三畢業生,其他學生還都沒到假期,幾乎是一夜之間,第二天教室裏充斥著桃花音。
沈哲的真名沒人知道,但筆名卻已經一詩成名。
“我宣布,島主是我偶像了!”
“隻比我們高一屆,我連首打油詩都憋不出來。”
“也不看看是誰,我一點都不奇怪,《那些年》都出版了,寫首詩很奇怪嗎!”
“……這兩碼事好不好。”
當然也引起了老師的注意。
某間高二教室,國文老師正在講台上分析一篇宋代碑文。
下麵的學生卻都低著頭抄寫著什麽,不時的還搖頭晃腦一番,看得國文老師直皺眉。
“你們都幹什麽呢,認真聽講!”
學生們紛紛抬頭,一位女生忽然站起來:“章老師,《桃花詩》您看了嗎?”
“什麽桃花詩?”章老師皺眉問道。
“就是昨天從網上流傳出來的,作者就是寫《那些年》的桃花島主。”
章老師隨口道:“打油詩啊,和你們學習有關嗎?那本小說也不要再看,真喜歡的話,放假的時候可以看看,現在發現還是要沒收!”
辦公室已經沒收了幾十本了,印刷的,還有手抄的,這得耽誤多少學習時間?
他當然也讀過那篇小說,寫的就是同齡時期的故事,很能共鳴,難怪學生都喜歡看,作為老師卻不能鼓勵。
那名女生可能成績不錯,不怕老師,從本子上撕下一張紙,跑上去交給老師。
章老師一看,臉色變得非常精彩。
女生追問道:“章老師,你覺得這首詩和我們課本上的詩詞相比,怎麽樣?”
章老師茫然抬頭,搖了搖:“這是現代人的新作?”
“是。”
緩了緩神,章老師道:“這是一首近體詩,開頭四句還是迴文體,到處都是花、酒豔語,讀起來卻沒有絲毫靡靡之氣。有很強的畫麵感,形象凝練,現代人能寫出這樣的詩詞?”
女生繼續問道:“章老師能不能解釋一下五陵豪傑是什麽典故?”
這是全詩唯一的難點了,一般人還真不知道。
章老師想了好一會,才遲疑道:“應該是五陵原這個地方,埋葬著漢代五位帝王……”
……
《桃花詩》在網絡上鬧的動靜不小,很快就傳到中海文聯。
文聯是三級機構,總部、地區文聯和市文聯,中海文聯處在第二級。
“很好的一首詩!”
主席譚易穩坐辦公椅,口中嘖嘖說道。
秘書一大早就送來一份文件,上麵隻有一首詩,譚主席看了看,眼前就是一亮。
“哪位詩人的新作,不會是江老先生吧?”
“不是江老師的作品,是一位新作者……”秘書偷眼看看主席,似乎欲言又止。
“怎麽了,在我麵前還有話不能說?”譚主席不悅,“什麽事瞞著我……咦,作者是中海人?”
五十多歲的譚易是以小說進入文壇的,他最初的作品,大都是描寫社會變革中青年人的生活,也就是當時的青春文學。
成名後創立《青年人》雜誌,至文聯成立,一躍變成中海銷量第一的青年雜誌。
譚易卻忽然改變了興趣,把雜誌社交給了大兒子,自己進入文聯,很快憑自身名氣被選為主席。
他有三個兒子,一父三子在中海名氣很大。
大兒子譚立業和他很像,愛好文學,可惜創作幾部書銷量都不盡如人意,隻好老老實實當總編。二兒子譚立群專門利用父親的名氣做圖書批發,成了一個商人。
三兒子譚立行,就是筆名知秋那個,最是不學無術,但家學放在那裏,總算沒變成完全的廢物。
開始成天無所事事,不知道怎麽說服了大哥,讓他擔任了三室主編。
譚主席雖然對大兒子的決定不滿,但沒說什麽,總不能把小兒子再趕出雜誌社到處瞎轉。
聽到主席的問話,秘書低聲道:“是中海人……”
“這是好事啊,中海作者創作出好作品,也算中海文聯的成績,總部……”譚主席笑著說話,忽然皺眉,“還有什麽事,和這位作者有關?”
“嗯,是一位高中生創作的……”
“噢,這麽說,中海出了一個天才作者,那不是更好嗎?”
“可是,知秋主編……”
秘書吞吞吐吐的,他實在不願意當著父親的麵,說兒子的壞話,何況還是以秘書的身份。
當初沈哲第一次投稿,選擇的就是《青年人》,畢竟是中海最大的青年雜誌。沒想到因為三室主編的原因,蘇薇提審的稿子被當場斃掉,最後投向了《華夏青年》。
兩本暢銷書,特別是《那些年》在年輕人中間的火熱,讓對頭銷量大為增長,今年都快趕上自己了。
聽說最近那名被趕走的作者,要在《華夏青年》上開專欄,還是新文學類型。
三室編輯部氣氛有些詭異,老資格的編輯就有人偷偷把情況反映給譚易的秘書,譚主席創辦的雜誌不會不愛惜,不能讓主編這麽胡來,對編輯收入也有影響。
因為知秋的身份,秘書收到消息,卻悄悄隱瞞下來。
譚易不缺錢,事業做的也挺大,繼承人都選好了,現在喜歡的就是一個名了。
華夏文學方麵最出名的就是文聯,文聯中最出名的是九人小組,其中任何一個都在華夏大名鼎鼎。
想進去卻沒有那麽容易,要麽著作等身,像其中幾位副主席如果參與星級評定,至少都是七星。要麽在文學方麵有突出貢獻,也就是威望。還要等九人中有人老去,這沒關係,有的都八十多了,譚易剛五十多歲。
譚易作品方麵薄弱些,便想著在其它方麵能做出較大的成績。
看著秘書的臉色,譚易猜測應該是小兒子搞出來的事,馬上往雜誌社打去電話。
譚立行聽老爹詢問,倒也沒有隱瞞。
聽完小兒子的解釋,譚主席有些傻眼,呆了好一會,憋出一句:“彼其娘之!”
知道桃花詩的作者也是兩部暢銷書的作者後,譚易真的想罵娘。兩本書銷量在暢銷榜不太靠前,但其中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卻不是那麽簡單,意外在國外取得驕人的成績。
外界不知,他作為文聯二級主席卻聽說了,總部準備搞一次大動作。
華夏文學作品在西方衝擊下,陣地已經逐漸失守,除了曆史外,青春、奇幻、科幻等每年都有一小半占據華夏文學暢銷榜,而華夏文學卻很少能在西方暢銷榜上有所作為。
文學上的對抗是軟對抗,除非不健康內容,強行不讓人家進來就成了硬抗,那就沒意思了。
今年意外出現一本書,卻在米國火了一把,占據暢銷榜第三位。
文聯幾位大佬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因為該作品是中海文聯旗下作者創作的,在那次大動作上,譚易作為主席,肯定能得不少分。本來想提前接觸一下,最後發現這名作者是曾經的對頭發掘出來。
中海文聯沒有沈哲具體信息,一時間根本不知道作者是誰。
現在知道了一些,原來本該屬於自家雜誌社的,譚易心裏直冒火。
……
有人歡喜有人愁,此時的《華夏青年》正在鍾離的指揮下,準備著明天的新一期雜誌。
乘客大清早唿吸的就是汙濁之氣,心情都很不好,不免感到站牌太多了些。
車門打開,一窩蜂又上來十幾個。
跟在最後的卻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大爺,也不和別人搶,手拿一副空竹,不慌不忙抬腳上車。
上車後有人給他讓座,擺擺手道:“不必!”
說罷,打量著其他乘客,口中唱了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滿車乘客都無語,這老大爺什麽毛病,裝!
前邊的司機也被逗樂了,他見過不少老人上車都直接找喜歡的座位,反正上麵有人沒人不重要,都得起來。
這老大爺倒好,人家讓座非不要,車開動時站的還挺穩。
老大爺姓張,性格奇特,年輕急躁、中年豪爽、如今古怪,反正就要和別人不一樣。
離家不遠就有一片綠化不錯的地方,很多老頭老太太起床都去那裏遛腿,他不去,嫌地方太小施展不開。別的老頭隻是走走,或者打打太極,他非玩空竹,還要每天坐上七八站去公園開練。
反正坐車不掏錢,老年人法規定,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國內乘坐交通工具不收費。
昨天晚上,十五歲的小孫子玩電腦,快午夜了還不去睡覺,路過書房門口聽了那句唱詞。張大爺當即把已經睡下的兒子媳婦喊起來,把三人狠狠教訓一通,哪有不管孩子,自己睡的香的父母?
都趕去睡覺後,小孫子說的那句唱詞冒了出來,很對胃口。
他人老心不老,別看平時對小孫子愛玩電腦很有意見,自己卻趁兒子媳婦上班、孫子上學時偷偷學會了。
當下潛進書房,把孫子關掉的電腦重新打開,找到了那首《桃花詩》。
隻看了兩遍就背下來了,覺著那兩句簡直是為自己所作,做口頭禪不錯,將來還能當墓誌銘。
……
作為網絡主力軍,年輕人們自然爭相轉告。
如今除了高三畢業生,其他學生還都沒到假期,幾乎是一夜之間,第二天教室裏充斥著桃花音。
沈哲的真名沒人知道,但筆名卻已經一詩成名。
“我宣布,島主是我偶像了!”
“隻比我們高一屆,我連首打油詩都憋不出來。”
“也不看看是誰,我一點都不奇怪,《那些年》都出版了,寫首詩很奇怪嗎!”
“……這兩碼事好不好。”
當然也引起了老師的注意。
某間高二教室,國文老師正在講台上分析一篇宋代碑文。
下麵的學生卻都低著頭抄寫著什麽,不時的還搖頭晃腦一番,看得國文老師直皺眉。
“你們都幹什麽呢,認真聽講!”
學生們紛紛抬頭,一位女生忽然站起來:“章老師,《桃花詩》您看了嗎?”
“什麽桃花詩?”章老師皺眉問道。
“就是昨天從網上流傳出來的,作者就是寫《那些年》的桃花島主。”
章老師隨口道:“打油詩啊,和你們學習有關嗎?那本小說也不要再看,真喜歡的話,放假的時候可以看看,現在發現還是要沒收!”
辦公室已經沒收了幾十本了,印刷的,還有手抄的,這得耽誤多少學習時間?
他當然也讀過那篇小說,寫的就是同齡時期的故事,很能共鳴,難怪學生都喜歡看,作為老師卻不能鼓勵。
那名女生可能成績不錯,不怕老師,從本子上撕下一張紙,跑上去交給老師。
章老師一看,臉色變得非常精彩。
女生追問道:“章老師,你覺得這首詩和我們課本上的詩詞相比,怎麽樣?”
章老師茫然抬頭,搖了搖:“這是現代人的新作?”
“是。”
緩了緩神,章老師道:“這是一首近體詩,開頭四句還是迴文體,到處都是花、酒豔語,讀起來卻沒有絲毫靡靡之氣。有很強的畫麵感,形象凝練,現代人能寫出這樣的詩詞?”
女生繼續問道:“章老師能不能解釋一下五陵豪傑是什麽典故?”
這是全詩唯一的難點了,一般人還真不知道。
章老師想了好一會,才遲疑道:“應該是五陵原這個地方,埋葬著漢代五位帝王……”
……
《桃花詩》在網絡上鬧的動靜不小,很快就傳到中海文聯。
文聯是三級機構,總部、地區文聯和市文聯,中海文聯處在第二級。
“很好的一首詩!”
主席譚易穩坐辦公椅,口中嘖嘖說道。
秘書一大早就送來一份文件,上麵隻有一首詩,譚主席看了看,眼前就是一亮。
“哪位詩人的新作,不會是江老先生吧?”
“不是江老師的作品,是一位新作者……”秘書偷眼看看主席,似乎欲言又止。
“怎麽了,在我麵前還有話不能說?”譚主席不悅,“什麽事瞞著我……咦,作者是中海人?”
五十多歲的譚易是以小說進入文壇的,他最初的作品,大都是描寫社會變革中青年人的生活,也就是當時的青春文學。
成名後創立《青年人》雜誌,至文聯成立,一躍變成中海銷量第一的青年雜誌。
譚易卻忽然改變了興趣,把雜誌社交給了大兒子,自己進入文聯,很快憑自身名氣被選為主席。
他有三個兒子,一父三子在中海名氣很大。
大兒子譚立業和他很像,愛好文學,可惜創作幾部書銷量都不盡如人意,隻好老老實實當總編。二兒子譚立群專門利用父親的名氣做圖書批發,成了一個商人。
三兒子譚立行,就是筆名知秋那個,最是不學無術,但家學放在那裏,總算沒變成完全的廢物。
開始成天無所事事,不知道怎麽說服了大哥,讓他擔任了三室主編。
譚主席雖然對大兒子的決定不滿,但沒說什麽,總不能把小兒子再趕出雜誌社到處瞎轉。
聽到主席的問話,秘書低聲道:“是中海人……”
“這是好事啊,中海作者創作出好作品,也算中海文聯的成績,總部……”譚主席笑著說話,忽然皺眉,“還有什麽事,和這位作者有關?”
“嗯,是一位高中生創作的……”
“噢,這麽說,中海出了一個天才作者,那不是更好嗎?”
“可是,知秋主編……”
秘書吞吞吐吐的,他實在不願意當著父親的麵,說兒子的壞話,何況還是以秘書的身份。
當初沈哲第一次投稿,選擇的就是《青年人》,畢竟是中海最大的青年雜誌。沒想到因為三室主編的原因,蘇薇提審的稿子被當場斃掉,最後投向了《華夏青年》。
兩本暢銷書,特別是《那些年》在年輕人中間的火熱,讓對頭銷量大為增長,今年都快趕上自己了。
聽說最近那名被趕走的作者,要在《華夏青年》上開專欄,還是新文學類型。
三室編輯部氣氛有些詭異,老資格的編輯就有人偷偷把情況反映給譚易的秘書,譚主席創辦的雜誌不會不愛惜,不能讓主編這麽胡來,對編輯收入也有影響。
因為知秋的身份,秘書收到消息,卻悄悄隱瞞下來。
譚易不缺錢,事業做的也挺大,繼承人都選好了,現在喜歡的就是一個名了。
華夏文學方麵最出名的就是文聯,文聯中最出名的是九人小組,其中任何一個都在華夏大名鼎鼎。
想進去卻沒有那麽容易,要麽著作等身,像其中幾位副主席如果參與星級評定,至少都是七星。要麽在文學方麵有突出貢獻,也就是威望。還要等九人中有人老去,這沒關係,有的都八十多了,譚易剛五十多歲。
譚易作品方麵薄弱些,便想著在其它方麵能做出較大的成績。
看著秘書的臉色,譚易猜測應該是小兒子搞出來的事,馬上往雜誌社打去電話。
譚立行聽老爹詢問,倒也沒有隱瞞。
聽完小兒子的解釋,譚主席有些傻眼,呆了好一會,憋出一句:“彼其娘之!”
知道桃花詩的作者也是兩部暢銷書的作者後,譚易真的想罵娘。兩本書銷量在暢銷榜不太靠前,但其中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卻不是那麽簡單,意外在國外取得驕人的成績。
外界不知,他作為文聯二級主席卻聽說了,總部準備搞一次大動作。
華夏文學作品在西方衝擊下,陣地已經逐漸失守,除了曆史外,青春、奇幻、科幻等每年都有一小半占據華夏文學暢銷榜,而華夏文學卻很少能在西方暢銷榜上有所作為。
文學上的對抗是軟對抗,除非不健康內容,強行不讓人家進來就成了硬抗,那就沒意思了。
今年意外出現一本書,卻在米國火了一把,占據暢銷榜第三位。
文聯幾位大佬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因為該作品是中海文聯旗下作者創作的,在那次大動作上,譚易作為主席,肯定能得不少分。本來想提前接觸一下,最後發現這名作者是曾經的對頭發掘出來。
中海文聯沒有沈哲具體信息,一時間根本不知道作者是誰。
現在知道了一些,原來本該屬於自家雜誌社的,譚易心裏直冒火。
……
有人歡喜有人愁,此時的《華夏青年》正在鍾離的指揮下,準備著明天的新一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