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市,一幢掛著竹簡徽章的建築,看起來像是一家政府單位。
其實不然,這家單位很特別,並沒有官方性質,奇怪的的是也不屬於民間。
這就是華夏文聯總部,至今年,算起來成立剛好十年。當初的目的是為了發展華夏文化產業,學習了西方類似模式,但又不完全一個樣。
今天是文聯例行討論,八名文聯副主席各抒己見,前方卻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昏昏欲睡。
這是仿照的內閣九人製建立的文聯製度,九人評定小組。
九人中有退休老教授、封筆的作家……在文化界都是大名鼎鼎,地位很高,能夠保證文聯的超然性和公正性。
“老鬼,上次你的提議又失敗了吧?”
一位七十多歲的老頭轉過身,幸災樂禍說道,其他幾人紛紛麵露微笑。
“哼,那也不見得,”被喊作老鬼的是一位老作家,他不屑一顧道:“總比你這個悶葫蘆強的多,進來那麽多年,數數你有幾項提議?”
“提那麽多鬼主意有什麽用,文聯發展挺順利的,你這樣隻會搞的一團糟!”
除了最前方的老人,他們就是年齡最大的副主席,偏偏火氣也最大。
被喊作老鬼的是童百齡,另一位是郭嵩,都是巨匠。
郭嵩撇嘴道:“弄個亂七八糟的筆名,到報紙上發表幾篇文章,老不修!”
“嘿,就是有你這樣的人坐在這裏,華夏文化對抗才一直落在下風……”童百齡悠然道。
郭嵩怒道:“哪裏落後了,說話要負責!”
童百齡“啪”甩過來一疊文件,挑起灰白的眉毛:“還不承認,去年的就不說了,看看今年上半年全國圖書發行量……百萬冊以上的暢銷書一共13本,其中8本是從西方引進!”
“你也搞過出版,難道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西方文學在我們大本營內部,把我們幹掉了,你再嘴硬一個給我看看?”
郭嵩瞄瞄眼前的文件,低頭不語。
“華夏文化產業要發展,必須有更多的文學作品。”童百齡瞥到郭嵩不再吭聲,也不為己甚,接著道:“所以我今天的提議是,在華夏文學網上建立作者個人版塊。”
“網絡時代已經來了,華夏文學網越來越重要,而作者離不開讀者。”
“必須建立交流渠道,才能激發作者創作更多的作品……”
坐在最前方的老人睜開略顯浮腫的眼皮,打了個手勢。
一旁的工作人員連忙走到郭嵩麵前,拿起童百齡丟過來的文件送上去。
老人換個姿勢,戴上老花鏡,接過來仔細閱讀。
過了一會,咕噥道:“似乎可行,那就發下去,討論討論……”
……
“應廣大讀者要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全本於七月二十五日上市。全國各大城市書店、銷售點和報刊亭均有售,讀者屆時可前去購買,訂閱雜誌的讀者也可選擇從《華夏青年》上閱讀連載。”
一則廣告悄然在《華夏青年》官方論壇的首頁出現。
最下方的跟帖在半小時內,很快達到一百多條。
“明智的選擇!”
“這是什麽書,怎麽沒聽說過,最近能看的書越來越少了!”
“樓上的就去讀讀吧,不會讓你失望的。”
真正的讀者素質還是比較高的,到處罵人口吐髒話的,隻是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
……
接下來一周,沈哲開始把心思放到學習上。
高中最後一年,用老師的話說就是衝刺。教室裏彌漫著緊張的氣氛,同學下課休息上廁所都腳步匆匆,連他也受到了感染。
沉浸其中,校園生活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
做個平凡的學生,腦中想著那些讓人瘋狂的故事,一旦寫出來,必然會在華夏大地上掀起的風暴。然後深藏身與名,這種淡淡的爽感,讓他不自禁的笑出聲來。
學習上,他隻需要溫習那些原時空沒有出現的一些知識。
新班主任範思哲教國文很有一套,據說是校方從別的學校挖過來的,專門來帶這屆重點班。
國文課講的深入淺出,對華夏文化各種典故了解很深,但又不會超出高考範圍。
很牛的一個老師,每次國文課沈哲竟然聽的津津有味。
可有的人不會放過他,再次接到了見麵邀請,沈哲在學校門口看到蘇薇。
催稿總能找到理由,蘇薇道:“小沈,再寫一篇稿子吧,最好還是中長篇,雜誌社發現這樣的文章更能拉住讀者……你上一篇直接出版了,連載的效果馬上就打了折扣,魏主編高興了,可還有其他主編呢,還有我們這些小編輯……”
“蘇姐,我今年高三好不好?”
蘇薇一臉歉意,個性女編輯也有些不好意思:“每天半小時的時間總能擠出來吧?我們雜誌社是周刊,每天寫上幾百字,都夠我們連載了。”
“你的筆名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很多讀者都為這個原因購買的雜誌。”
沈哲明白了,問道:“現在雜誌銷量怎麽樣?”
蘇薇聳聳肩:“你應該知道,編輯工資也不高,都和銷量有關……七月份的兩期雜誌都超過四百萬冊,不過你那本書出版後,就滑落迴了350萬冊左右。”
沈哲愣道:“差這麽多?”
“是啊,現在雜誌社都知道是你的功勞,對我這個責編很羨慕呢。”蘇薇自嘲笑笑,“其實我什麽也沒做,隻不過和你簽了一份合同罷了,最後還被總編否了。”
“蘇姐,你這是哀兵必勝吧?”沈哲忽然笑道。
蘇薇也笑了:“蠻聰明的,不過我在雜誌社確實不好過,手下沒作者,算哪門子責編?”
“沒有新作者投稿嗎?”
蘇薇搖搖頭:“有倒是有,都是新人,不像你一部就紅了,星級作者都有老編輯負責。”
沈哲想了想,試著說道:“西遊記同人怎麽樣,我有個五六萬的稿子?”
蘇薇皺眉:“西遊記同人,和你那美猴王的帖子一樣?”
看著蘇薇的表情,沈哲猶豫了一下,他想到的就是原時空那部流傳很廣的悟空傳。內容描寫的各種抗爭,很能寫到年輕人的心裏頭。
不過轉念一想,確實不太適合《華夏青年》這本賣情懷雜誌。
“那就換一個,描寫感情生活的怎麽樣?”
蘇薇眼睛一亮:“有名字嘛?”
沈哲道:“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很有感覺,大約多少字?”
“差不多不到十萬字,每次連載一章,夠好幾個月了。”
蘇薇皺眉:“一章是不是太少了點?最少兩章吧,內容也最好是關於情感方麵的。”
沈哲搖頭苦笑:“蘇姐,胃口不要太大,一章還要經過我媽同意,最近管我特別嚴格,沒辦法。”
“那好吧,總比空手而歸強。”
那天和父母達成大致共識,沈哲以為可以放鬆一點,不過當真的開學後,母親楊欣態度就變了。書房的電腦雖然沒有給他封存,放學迴家後,母親時不時的就進來,看看兒子是不是在學習。
按她的說法,就算將來要當作家,首先也要考上燕大,其它學校一概不認。
除了練習書法之外,一切和課本無關的事情,全部歸結為不務正業。
讓沈哲無奈的是,考上燕大是母親的最低要求,事實上這是華夏最好的一所大學。華夏第一任首相就是從這所大學走出去的,所以在華夏人心中,就帶上點神聖意味。
他倒不擔心考不上,雖然往屆中海市的招生,燕大分數線都在700分以上。
隻是要和林語菡分開了,那小丫頭主意也拿的挺正的,想學設計,連黃阿姨都勸不動。
燕京服裝學院也不錯,至少都在燕京同一個城市。
其實不然,這家單位很特別,並沒有官方性質,奇怪的的是也不屬於民間。
這就是華夏文聯總部,至今年,算起來成立剛好十年。當初的目的是為了發展華夏文化產業,學習了西方類似模式,但又不完全一個樣。
今天是文聯例行討論,八名文聯副主席各抒己見,前方卻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昏昏欲睡。
這是仿照的內閣九人製建立的文聯製度,九人評定小組。
九人中有退休老教授、封筆的作家……在文化界都是大名鼎鼎,地位很高,能夠保證文聯的超然性和公正性。
“老鬼,上次你的提議又失敗了吧?”
一位七十多歲的老頭轉過身,幸災樂禍說道,其他幾人紛紛麵露微笑。
“哼,那也不見得,”被喊作老鬼的是一位老作家,他不屑一顧道:“總比你這個悶葫蘆強的多,進來那麽多年,數數你有幾項提議?”
“提那麽多鬼主意有什麽用,文聯發展挺順利的,你這樣隻會搞的一團糟!”
除了最前方的老人,他們就是年齡最大的副主席,偏偏火氣也最大。
被喊作老鬼的是童百齡,另一位是郭嵩,都是巨匠。
郭嵩撇嘴道:“弄個亂七八糟的筆名,到報紙上發表幾篇文章,老不修!”
“嘿,就是有你這樣的人坐在這裏,華夏文化對抗才一直落在下風……”童百齡悠然道。
郭嵩怒道:“哪裏落後了,說話要負責!”
童百齡“啪”甩過來一疊文件,挑起灰白的眉毛:“還不承認,去年的就不說了,看看今年上半年全國圖書發行量……百萬冊以上的暢銷書一共13本,其中8本是從西方引進!”
“你也搞過出版,難道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西方文學在我們大本營內部,把我們幹掉了,你再嘴硬一個給我看看?”
郭嵩瞄瞄眼前的文件,低頭不語。
“華夏文化產業要發展,必須有更多的文學作品。”童百齡瞥到郭嵩不再吭聲,也不為己甚,接著道:“所以我今天的提議是,在華夏文學網上建立作者個人版塊。”
“網絡時代已經來了,華夏文學網越來越重要,而作者離不開讀者。”
“必須建立交流渠道,才能激發作者創作更多的作品……”
坐在最前方的老人睜開略顯浮腫的眼皮,打了個手勢。
一旁的工作人員連忙走到郭嵩麵前,拿起童百齡丟過來的文件送上去。
老人換個姿勢,戴上老花鏡,接過來仔細閱讀。
過了一會,咕噥道:“似乎可行,那就發下去,討論討論……”
……
“應廣大讀者要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全本於七月二十五日上市。全國各大城市書店、銷售點和報刊亭均有售,讀者屆時可前去購買,訂閱雜誌的讀者也可選擇從《華夏青年》上閱讀連載。”
一則廣告悄然在《華夏青年》官方論壇的首頁出現。
最下方的跟帖在半小時內,很快達到一百多條。
“明智的選擇!”
“這是什麽書,怎麽沒聽說過,最近能看的書越來越少了!”
“樓上的就去讀讀吧,不會讓你失望的。”
真正的讀者素質還是比較高的,到處罵人口吐髒話的,隻是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
……
接下來一周,沈哲開始把心思放到學習上。
高中最後一年,用老師的話說就是衝刺。教室裏彌漫著緊張的氣氛,同學下課休息上廁所都腳步匆匆,連他也受到了感染。
沉浸其中,校園生活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
做個平凡的學生,腦中想著那些讓人瘋狂的故事,一旦寫出來,必然會在華夏大地上掀起的風暴。然後深藏身與名,這種淡淡的爽感,讓他不自禁的笑出聲來。
學習上,他隻需要溫習那些原時空沒有出現的一些知識。
新班主任範思哲教國文很有一套,據說是校方從別的學校挖過來的,專門來帶這屆重點班。
國文課講的深入淺出,對華夏文化各種典故了解很深,但又不會超出高考範圍。
很牛的一個老師,每次國文課沈哲竟然聽的津津有味。
可有的人不會放過他,再次接到了見麵邀請,沈哲在學校門口看到蘇薇。
催稿總能找到理由,蘇薇道:“小沈,再寫一篇稿子吧,最好還是中長篇,雜誌社發現這樣的文章更能拉住讀者……你上一篇直接出版了,連載的效果馬上就打了折扣,魏主編高興了,可還有其他主編呢,還有我們這些小編輯……”
“蘇姐,我今年高三好不好?”
蘇薇一臉歉意,個性女編輯也有些不好意思:“每天半小時的時間總能擠出來吧?我們雜誌社是周刊,每天寫上幾百字,都夠我們連載了。”
“你的筆名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很多讀者都為這個原因購買的雜誌。”
沈哲明白了,問道:“現在雜誌銷量怎麽樣?”
蘇薇聳聳肩:“你應該知道,編輯工資也不高,都和銷量有關……七月份的兩期雜誌都超過四百萬冊,不過你那本書出版後,就滑落迴了350萬冊左右。”
沈哲愣道:“差這麽多?”
“是啊,現在雜誌社都知道是你的功勞,對我這個責編很羨慕呢。”蘇薇自嘲笑笑,“其實我什麽也沒做,隻不過和你簽了一份合同罷了,最後還被總編否了。”
“蘇姐,你這是哀兵必勝吧?”沈哲忽然笑道。
蘇薇也笑了:“蠻聰明的,不過我在雜誌社確實不好過,手下沒作者,算哪門子責編?”
“沒有新作者投稿嗎?”
蘇薇搖搖頭:“有倒是有,都是新人,不像你一部就紅了,星級作者都有老編輯負責。”
沈哲想了想,試著說道:“西遊記同人怎麽樣,我有個五六萬的稿子?”
蘇薇皺眉:“西遊記同人,和你那美猴王的帖子一樣?”
看著蘇薇的表情,沈哲猶豫了一下,他想到的就是原時空那部流傳很廣的悟空傳。內容描寫的各種抗爭,很能寫到年輕人的心裏頭。
不過轉念一想,確實不太適合《華夏青年》這本賣情懷雜誌。
“那就換一個,描寫感情生活的怎麽樣?”
蘇薇眼睛一亮:“有名字嘛?”
沈哲道:“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很有感覺,大約多少字?”
“差不多不到十萬字,每次連載一章,夠好幾個月了。”
蘇薇皺眉:“一章是不是太少了點?最少兩章吧,內容也最好是關於情感方麵的。”
沈哲搖頭苦笑:“蘇姐,胃口不要太大,一章還要經過我媽同意,最近管我特別嚴格,沒辦法。”
“那好吧,總比空手而歸強。”
那天和父母達成大致共識,沈哲以為可以放鬆一點,不過當真的開學後,母親楊欣態度就變了。書房的電腦雖然沒有給他封存,放學迴家後,母親時不時的就進來,看看兒子是不是在學習。
按她的說法,就算將來要當作家,首先也要考上燕大,其它學校一概不認。
除了練習書法之外,一切和課本無關的事情,全部歸結為不務正業。
讓沈哲無奈的是,考上燕大是母親的最低要求,事實上這是華夏最好的一所大學。華夏第一任首相就是從這所大學走出去的,所以在華夏人心中,就帶上點神聖意味。
他倒不擔心考不上,雖然往屆中海市的招生,燕大分數線都在700分以上。
隻是要和林語菡分開了,那小丫頭主意也拿的挺正的,想學設計,連黃阿姨都勸不動。
燕京服裝學院也不錯,至少都在燕京同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