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網絡信息不足,不像原時空21世紀,想找失散十幾年的同學都能找到。
沈哲搜索好久,才搞明白,製作一首音樂作品隻靠簡譜還不夠。
簡譜在他腦海的芯片能直接找到,歌詞也有。但還要編曲之類的專業人士,隔行如隔山,自己根本搞不定。
答應母親的事還得想辦法,又是一個麻煩事。
低估了那首歌對媽媽的殺傷力,兩天下來,沈哲被催的一個頭兩個大。
沈哲被母親和責編催稿的同時,鍾離也忙的腳不沾地。
作為《華夏青年》雜誌社的總編,每個周到了雜誌發行的前一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定稿、印刷、鋪貨……還要和書店、報刊亭等銷售終端協調,昨天他一整天都沒有迴家。
今天上午九點,雜誌社所在的中海市,第一批雜誌已經開始上架。
鍾離從倉庫迴到總編室,坐倒在辦公桌後的椅子上,解開襯衫最上麵兩顆紐扣,鬆快一下。
其實他年紀並不大,今年不過三十四歲。
可在總編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六年,二十八歲就成為一家中型雜誌社的總編。
公司任命他做雜誌總編,當時也是引起業內議論紛紛。
誰都不相信一個外行能坐穩這個位置。
鍾離偏偏就坐穩了,花了六年時間,把雜誌銷量從150萬冊提升差不多一倍。
對文字的偏愛是一部分原因,還有本身的專業素養和商業天賦。
鍾離抬頭看著天花板,估摸著到晚上可以估算一下銷量,真實數據要等到下周。
……
一個大學生摸樣的女孩,在公交站牌下麵等車。
可能是去往郊區,公交車遲遲不來,女孩漸漸有些不耐煩。
看見人行道的那側有一個小小的報刊亭,信步走了過去,準備買瓶飲料,天氣有些熱。
從老板手中接過飲料後,眼神無意中瞄到擺在最上麵的一本雜誌。
《華夏青年》?
女孩搖搖頭,最近幾年這本雜誌在年輕人中間很受歡迎,宿舍的女生就有三個一直在訂閱。她借過來翻看過,感覺不怎麽樣,內容比不上另一家《青年人》,之所以銷量高是因為每期封麵都很漂亮。
她不知道的是,鍾離剛坐上總編的位置,就在雜誌的外觀上下了大功夫。
雜誌行業離不開資本的支持,銷量上不去,就買不來好內容,對公司也沒法交代。
所以他在內容不變下,首先對編輯和工作人員進行了整編,然後招聘十幾名美術編輯,對雜誌進行美容。
效果是很不錯的,數年間銷量幾乎翻倍就是證明。
不過現在雜誌社又到了瓶頸,鍾離明白,一本主打情懷的青年雜誌,王道還是內容。
如今他已經開始調整思路,更讓他驚喜的是沈哲的出現。
女孩往前方看看,發現公交車還沒影,就站在原地瀏覽各種雜誌報刊。
閑著無聊,伸出拇指從《華夏青年》開頁的一邊翻看。
忽然有東西吸引了她的目光,那是一連十幾頁的文字內容,裏麵沒有插圖,像是長篇連載。
“咦,這家雜誌什麽時候開始有長篇了?”
好奇之下,重新翻了迴去,找到文字開始的地方,念道:“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正要往下看,老板不樂意了:“嗨,姑娘,要看買迴去再看!”
“那是最新的雜誌,別弄皺了,賣不掉……”
女孩送上甜甜的笑容,說道:“老板,買水果還有先嚐後買呢,不試試怎麽知道好不好看?”
老板或許是被女孩乖巧的樣子迷惑,嘟囔一句:“都看完了,還買迴去幹啥?”嘴裏不答應,卻沒有阻止女孩低頭閱讀的動作。
當我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竟然什麽也看不見,眼前一片黑暗時,我像被噩夢嚇倒一樣,全身驚恐,悲傷極了,那種感覺讓我今生永遠難以忘懷。
“又是賣情懷的文章,還是第一人稱,難道這樣就能讓人相信嗎?”女孩撇撇嘴。
又往下讀了兩頁,女孩的神情漸漸變了。
“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還是一個嬰兒,這……”
女孩自語道:“這活著還有什麽意思?”
情不自禁的接著往下讀,隨著書中的小女孩身在漆黑無聲的世界,從絕望中看到一點點希望。那普通人習以為常的紅花綠樹、蟲鳴鳥叫,都看不到,也聽不到,觸摸成了接觸世界的唯一方式,童年僅有的一點記憶零碎成片。
直到遇見她的老師,教會她用心感受世界,用愛和人交流,吃力而又認真的學習著。
水喚醒了我的靈魂,並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你摸不到雲彩,但你能感覺到雨水。
“唉,姑娘,姑娘……”
女孩是被老板的聲音喚醒的,抬頭看見老板很不高興的臉。
她連忙抓起那本雜誌,口氣急促道:“老板,這本多少錢,我買!”
付完錢,女孩也不管公交車是不是會來,依然站在報刊亭前麵接著閱讀,又讀了幾頁。
“怎麽沒有了?海倫怎麽樣了?”
女孩尖叫一聲:“這華夏青年雜誌社也太沒節操了吧!”
……
中海醫院裏,薑穎半躺在病床上,臉色蒼白,眼睛還蒙著紗布。
薑母神色憔悴,焦慮的盯著女兒,自從輕生被消防隊員救下後,女兒再也沒說過一句話。
病房的門被敲響,薑母有些不耐煩。電視報道後,不時就有同情女兒的人前來探望,說上一大堆鼓勵的話,滿足後離去。
可那又有什麽用,自己不但要照看女兒,還要接待他們。
蘇薇站在門外,看到門開了,客氣的說道:“阿姨,我是華夏青年雜誌社的編輯蘇薇,您好!”
“你好,”薑母迴了一句,皺眉道:“你有事?”
“是這樣的,這是我們雜誌社新一期的雜誌,裏麵有一篇文章,作者托我們送給薑穎,您收好。”
薑母一愣,這叫什麽事,女兒是眼睛和心理病痛,送本雜誌算什麽?
但也不能把人家的好心拒之門外,隨手接過來。
“小穎不想被打擾,我還要看著她,你要是沒什麽事……”
蘇薇忙道:“沒事阿姨,祝薑穎早日康複!”
薑母走進病房,看看女兒還是原來的樣子,歎口氣,低頭看向手裏的雜誌。
“什麽作者,這麽不靠譜,文章有什麽用……”
翻了一會,忽然手一抖,抬頭看著女兒試探道:“小穎,媽給你讀篇文章聽聽?”
薑穎不說話。
薑母卻起身坐到女兒身邊,就像小時候讀童話一樣,自顧自的開始朗讀。
過了半小時,薑穎緩緩轉過臉:“媽,海倫死了麽?”
“媽不知道……”薑母啞然,旋即喜極而涕。
沈哲搜索好久,才搞明白,製作一首音樂作品隻靠簡譜還不夠。
簡譜在他腦海的芯片能直接找到,歌詞也有。但還要編曲之類的專業人士,隔行如隔山,自己根本搞不定。
答應母親的事還得想辦法,又是一個麻煩事。
低估了那首歌對媽媽的殺傷力,兩天下來,沈哲被催的一個頭兩個大。
沈哲被母親和責編催稿的同時,鍾離也忙的腳不沾地。
作為《華夏青年》雜誌社的總編,每個周到了雜誌發行的前一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定稿、印刷、鋪貨……還要和書店、報刊亭等銷售終端協調,昨天他一整天都沒有迴家。
今天上午九點,雜誌社所在的中海市,第一批雜誌已經開始上架。
鍾離從倉庫迴到總編室,坐倒在辦公桌後的椅子上,解開襯衫最上麵兩顆紐扣,鬆快一下。
其實他年紀並不大,今年不過三十四歲。
可在總編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六年,二十八歲就成為一家中型雜誌社的總編。
公司任命他做雜誌總編,當時也是引起業內議論紛紛。
誰都不相信一個外行能坐穩這個位置。
鍾離偏偏就坐穩了,花了六年時間,把雜誌銷量從150萬冊提升差不多一倍。
對文字的偏愛是一部分原因,還有本身的專業素養和商業天賦。
鍾離抬頭看著天花板,估摸著到晚上可以估算一下銷量,真實數據要等到下周。
……
一個大學生摸樣的女孩,在公交站牌下麵等車。
可能是去往郊區,公交車遲遲不來,女孩漸漸有些不耐煩。
看見人行道的那側有一個小小的報刊亭,信步走了過去,準備買瓶飲料,天氣有些熱。
從老板手中接過飲料後,眼神無意中瞄到擺在最上麵的一本雜誌。
《華夏青年》?
女孩搖搖頭,最近幾年這本雜誌在年輕人中間很受歡迎,宿舍的女生就有三個一直在訂閱。她借過來翻看過,感覺不怎麽樣,內容比不上另一家《青年人》,之所以銷量高是因為每期封麵都很漂亮。
她不知道的是,鍾離剛坐上總編的位置,就在雜誌的外觀上下了大功夫。
雜誌行業離不開資本的支持,銷量上不去,就買不來好內容,對公司也沒法交代。
所以他在內容不變下,首先對編輯和工作人員進行了整編,然後招聘十幾名美術編輯,對雜誌進行美容。
效果是很不錯的,數年間銷量幾乎翻倍就是證明。
不過現在雜誌社又到了瓶頸,鍾離明白,一本主打情懷的青年雜誌,王道還是內容。
如今他已經開始調整思路,更讓他驚喜的是沈哲的出現。
女孩往前方看看,發現公交車還沒影,就站在原地瀏覽各種雜誌報刊。
閑著無聊,伸出拇指從《華夏青年》開頁的一邊翻看。
忽然有東西吸引了她的目光,那是一連十幾頁的文字內容,裏麵沒有插圖,像是長篇連載。
“咦,這家雜誌什麽時候開始有長篇了?”
好奇之下,重新翻了迴去,找到文字開始的地方,念道:“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正要往下看,老板不樂意了:“嗨,姑娘,要看買迴去再看!”
“那是最新的雜誌,別弄皺了,賣不掉……”
女孩送上甜甜的笑容,說道:“老板,買水果還有先嚐後買呢,不試試怎麽知道好不好看?”
老板或許是被女孩乖巧的樣子迷惑,嘟囔一句:“都看完了,還買迴去幹啥?”嘴裏不答應,卻沒有阻止女孩低頭閱讀的動作。
當我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竟然什麽也看不見,眼前一片黑暗時,我像被噩夢嚇倒一樣,全身驚恐,悲傷極了,那種感覺讓我今生永遠難以忘懷。
“又是賣情懷的文章,還是第一人稱,難道這樣就能讓人相信嗎?”女孩撇撇嘴。
又往下讀了兩頁,女孩的神情漸漸變了。
“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還是一個嬰兒,這……”
女孩自語道:“這活著還有什麽意思?”
情不自禁的接著往下讀,隨著書中的小女孩身在漆黑無聲的世界,從絕望中看到一點點希望。那普通人習以為常的紅花綠樹、蟲鳴鳥叫,都看不到,也聽不到,觸摸成了接觸世界的唯一方式,童年僅有的一點記憶零碎成片。
直到遇見她的老師,教會她用心感受世界,用愛和人交流,吃力而又認真的學習著。
水喚醒了我的靈魂,並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你摸不到雲彩,但你能感覺到雨水。
“唉,姑娘,姑娘……”
女孩是被老板的聲音喚醒的,抬頭看見老板很不高興的臉。
她連忙抓起那本雜誌,口氣急促道:“老板,這本多少錢,我買!”
付完錢,女孩也不管公交車是不是會來,依然站在報刊亭前麵接著閱讀,又讀了幾頁。
“怎麽沒有了?海倫怎麽樣了?”
女孩尖叫一聲:“這華夏青年雜誌社也太沒節操了吧!”
……
中海醫院裏,薑穎半躺在病床上,臉色蒼白,眼睛還蒙著紗布。
薑母神色憔悴,焦慮的盯著女兒,自從輕生被消防隊員救下後,女兒再也沒說過一句話。
病房的門被敲響,薑母有些不耐煩。電視報道後,不時就有同情女兒的人前來探望,說上一大堆鼓勵的話,滿足後離去。
可那又有什麽用,自己不但要照看女兒,還要接待他們。
蘇薇站在門外,看到門開了,客氣的說道:“阿姨,我是華夏青年雜誌社的編輯蘇薇,您好!”
“你好,”薑母迴了一句,皺眉道:“你有事?”
“是這樣的,這是我們雜誌社新一期的雜誌,裏麵有一篇文章,作者托我們送給薑穎,您收好。”
薑母一愣,這叫什麽事,女兒是眼睛和心理病痛,送本雜誌算什麽?
但也不能把人家的好心拒之門外,隨手接過來。
“小穎不想被打擾,我還要看著她,你要是沒什麽事……”
蘇薇忙道:“沒事阿姨,祝薑穎早日康複!”
薑母走進病房,看看女兒還是原來的樣子,歎口氣,低頭看向手裏的雜誌。
“什麽作者,這麽不靠譜,文章有什麽用……”
翻了一會,忽然手一抖,抬頭看著女兒試探道:“小穎,媽給你讀篇文章聽聽?”
薑穎不說話。
薑母卻起身坐到女兒身邊,就像小時候讀童話一樣,自顧自的開始朗讀。
過了半小時,薑穎緩緩轉過臉:“媽,海倫死了麽?”
“媽不知道……”薑母啞然,旋即喜極而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