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清上去告訴孟浮生一聲後就跟著其中一個侍衛去外麵找他們了,很順利就找到了人,加上黎清對這裏的地形還是熟悉得的,所以選了一個比較偏僻的小路走迴了客棧。
孟浮生在聽黎清說朝廷那邊派過來的人已經到了之後,就開始讓人幫杜維楨準備東西了,在黎清迴來之後,就差不多已經收拾好了。
那個小統領一見到杜維楨就激動地跪了下來,“皇上,您沒事就好。”
杜維楨知道孟浮生那個報平安的書信寄出去的時候這些侍衛已經到了半路了,所以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很正常的,於是他親自把他扶了起來。
這時候孟浮生開始安排了,那個小統領主動請纓負責護送杜維楨迴去。但是杜維楨不願意,他說:“你留下來配合孟大人的行動,這裏有更緊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仇嘉良想必也不猜到自己要迴去,要是帶的人多,打草驚蛇的可能性更大了。
除去小統領之外,孟浮生安排了其他人,準備送杜維楨迴去。但是在動身之前,他又擔心起仇嘉良他們會知道他們的行動,在路上埋伏杜維楨,畢竟他這一次帶迴去的人少,要是遇到了埋伏,很有可能會出大事。但是要是安排更多的人護送杜維楨,這麽大規模的陣仗,很有可能會引起更大的注意,這樣子對杜維楨絕對是百害而無一利,畢竟想要杜維楨迴不去皇城的人,絕對不止仇嘉良。
於是他打算在送杜維楨迴皇城之前,先拉著仇嘉良演一場戲,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無暇顧及其他不對勁的地方。所以他讓杜維楨先在客棧裏等著,接著就去聯係了仇嘉良。
仇嘉良想必也十分震驚,在發生了這麽多事情,兩方眼看著都已經撕破了臉的時候,孟浮生竟然還能聯係自己。
不過,看孟浮生他們詢問的內容,他心裏就明白了,果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無論是什麽樣的英雄,多情或者癡情,隻要愛上一個人,那就是脆弱的,可以打敗的。
孟浮生詢問他的意思是,到底要怎麽樣才能把妍兒放迴來。他們聽了他的話把蘇明叫了過來,結果人還沒有到就被他在半路埋伏差點喪命,要不是他們的人早就在這裏等著,那蘇明還不被他們不知不覺殺掉了,這樣他們真的迴把妍兒放迴來?還有,既然他們的目的是蘇明,為什麽當時要對付的卻是杜維楨,這裏麵是什麽意思?
除了前麵詢問的話,後麵的每一個字都帶著譴責,但就是這樣,才能讓仇嘉良放心下來,不然任何一個人對著三番四次毀約,甚至要殺了他的好友,還不打算履行諾言的人嗎,卻是一副仿佛事情沒有發生過的嘴臉,要多和善有多和善,誰能不產生懷疑?沒有人。就算是仇嘉良,也覺得自己的行為過分得要是換了自己是孟浮生,也不可能會原諒自己,所以孟浮生後麵的責問可以說是打消了他不少的疑慮。
仇嘉良素來是一個擅長得寸進尺的人,他在信中疑慮消散後,就忽視了孟浮生後麵的話,反正孟浮生對這昆國的公主這般深情,那麽隻要人在他的手裏,不管他做過什麽,他都有著主動權。
於是他把自己的態度擺得高高在上,就算一切都在運籌帷幄之中,而之前發生的所有出爾反爾的是都不作數的姿態,跟孟浮生說:“隻要你把蘇明叫出來,杜月妍,我會把你還迴去。”他在言語中把蘇明和杜月妍兩人當成了一個沒有生命,能夠隨意交換的物品,並絲毫沒有覺得任何不對的地方。
即使隻是一場戲,孟浮生見到的第一眼也憤怒極了,一位是救過他不知道多少次的好友,而另一個則是心愛的女子,誰能夠容忍用這般輕慢的態度去這樣對待自己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所以說,仇嘉良的態度確確實實戳中了他的逆鱗,但是沒有辦法,他現在必須保持著冷靜,他要把怒火暫時積蓄起來,等到時間成熟了,就要爆發出來,把造成這一切的人焚燒掉。
為了配合演戲,孟浮生在迴信中表現得十分糾結,再三提及上次仇嘉良埋伏蘇明想要置他於死地的事情,又說不能相信他,如果把蘇明送了過去他還是不肯把杜月妍放迴來怎麽辦?又說蘇明是他的好兄弟,要是知道蘇明被犧牲換取了杜月妍的迴來,他心裏會不安,而為了昆國奉獻出這麽多人的心血的蘇府也定會因此對朝廷不忠。
總之,在信中就是表現了他的糾結和不忍。
仇嘉良對別人的悲痛沾沾自喜,仿佛隻有這樣才能讓他開心,讓他在童年時期所遭受的挫折苦難和傷痛,都漸漸消失了,所以他並不催促孟浮生,表現得十分有耐心,就是想要看他掙紮著求生的樣子,那種舒爽感令人終身難忘。
至於他所說的那一切後果,不正是他所希望,所想要看到的嗎?仇嘉良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地俯視著孟浮生猶如螻蟻一般的掙紮,卻不知道自己對別人來說才是甕中之鱉,被戲耍的一類人,不但不知道,甚至還在為此自得自滿。
孟浮生經過“十分不容易”以及“千辛萬苦的掙紮和思考”後,最後還是不甘不願地答應了,並和他約定好了時間和地點,說在那一天,自己會用其他的理由把蘇明帶過去,要他準備好人手,免得到時候人跑了,那麽這可怪不了他了。
仇嘉良在接到這封迴信的那一刻,隻覺得全身的血液都沸騰滾燙起來,他甚至迫不及待想要到達那一天,要是今天就是那就很好不過了,他一定要好好“對待”蘇明,叫他把這麽多年他所吃過的苦全部一點不落地吃一次,最後才慢慢地把他折磨死。
他甚至都想好等蘇明死後,把他的屍體送迴蘇家,讓蘇家人痛苦不堪的美好局麵了。
孟浮生在聽黎清說朝廷那邊派過來的人已經到了之後,就開始讓人幫杜維楨準備東西了,在黎清迴來之後,就差不多已經收拾好了。
那個小統領一見到杜維楨就激動地跪了下來,“皇上,您沒事就好。”
杜維楨知道孟浮生那個報平安的書信寄出去的時候這些侍衛已經到了半路了,所以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很正常的,於是他親自把他扶了起來。
這時候孟浮生開始安排了,那個小統領主動請纓負責護送杜維楨迴去。但是杜維楨不願意,他說:“你留下來配合孟大人的行動,這裏有更緊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仇嘉良想必也不猜到自己要迴去,要是帶的人多,打草驚蛇的可能性更大了。
除去小統領之外,孟浮生安排了其他人,準備送杜維楨迴去。但是在動身之前,他又擔心起仇嘉良他們會知道他們的行動,在路上埋伏杜維楨,畢竟他這一次帶迴去的人少,要是遇到了埋伏,很有可能會出大事。但是要是安排更多的人護送杜維楨,這麽大規模的陣仗,很有可能會引起更大的注意,這樣子對杜維楨絕對是百害而無一利,畢竟想要杜維楨迴不去皇城的人,絕對不止仇嘉良。
於是他打算在送杜維楨迴皇城之前,先拉著仇嘉良演一場戲,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無暇顧及其他不對勁的地方。所以他讓杜維楨先在客棧裏等著,接著就去聯係了仇嘉良。
仇嘉良想必也十分震驚,在發生了這麽多事情,兩方眼看著都已經撕破了臉的時候,孟浮生竟然還能聯係自己。
不過,看孟浮生他們詢問的內容,他心裏就明白了,果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無論是什麽樣的英雄,多情或者癡情,隻要愛上一個人,那就是脆弱的,可以打敗的。
孟浮生詢問他的意思是,到底要怎麽樣才能把妍兒放迴來。他們聽了他的話把蘇明叫了過來,結果人還沒有到就被他在半路埋伏差點喪命,要不是他們的人早就在這裏等著,那蘇明還不被他們不知不覺殺掉了,這樣他們真的迴把妍兒放迴來?還有,既然他們的目的是蘇明,為什麽當時要對付的卻是杜維楨,這裏麵是什麽意思?
除了前麵詢問的話,後麵的每一個字都帶著譴責,但就是這樣,才能讓仇嘉良放心下來,不然任何一個人對著三番四次毀約,甚至要殺了他的好友,還不打算履行諾言的人嗎,卻是一副仿佛事情沒有發生過的嘴臉,要多和善有多和善,誰能不產生懷疑?沒有人。就算是仇嘉良,也覺得自己的行為過分得要是換了自己是孟浮生,也不可能會原諒自己,所以孟浮生後麵的責問可以說是打消了他不少的疑慮。
仇嘉良素來是一個擅長得寸進尺的人,他在信中疑慮消散後,就忽視了孟浮生後麵的話,反正孟浮生對這昆國的公主這般深情,那麽隻要人在他的手裏,不管他做過什麽,他都有著主動權。
於是他把自己的態度擺得高高在上,就算一切都在運籌帷幄之中,而之前發生的所有出爾反爾的是都不作數的姿態,跟孟浮生說:“隻要你把蘇明叫出來,杜月妍,我會把你還迴去。”他在言語中把蘇明和杜月妍兩人當成了一個沒有生命,能夠隨意交換的物品,並絲毫沒有覺得任何不對的地方。
即使隻是一場戲,孟浮生見到的第一眼也憤怒極了,一位是救過他不知道多少次的好友,而另一個則是心愛的女子,誰能夠容忍用這般輕慢的態度去這樣對待自己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所以說,仇嘉良的態度確確實實戳中了他的逆鱗,但是沒有辦法,他現在必須保持著冷靜,他要把怒火暫時積蓄起來,等到時間成熟了,就要爆發出來,把造成這一切的人焚燒掉。
為了配合演戲,孟浮生在迴信中表現得十分糾結,再三提及上次仇嘉良埋伏蘇明想要置他於死地的事情,又說不能相信他,如果把蘇明送了過去他還是不肯把杜月妍放迴來怎麽辦?又說蘇明是他的好兄弟,要是知道蘇明被犧牲換取了杜月妍的迴來,他心裏會不安,而為了昆國奉獻出這麽多人的心血的蘇府也定會因此對朝廷不忠。
總之,在信中就是表現了他的糾結和不忍。
仇嘉良對別人的悲痛沾沾自喜,仿佛隻有這樣才能讓他開心,讓他在童年時期所遭受的挫折苦難和傷痛,都漸漸消失了,所以他並不催促孟浮生,表現得十分有耐心,就是想要看他掙紮著求生的樣子,那種舒爽感令人終身難忘。
至於他所說的那一切後果,不正是他所希望,所想要看到的嗎?仇嘉良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地俯視著孟浮生猶如螻蟻一般的掙紮,卻不知道自己對別人來說才是甕中之鱉,被戲耍的一類人,不但不知道,甚至還在為此自得自滿。
孟浮生經過“十分不容易”以及“千辛萬苦的掙紮和思考”後,最後還是不甘不願地答應了,並和他約定好了時間和地點,說在那一天,自己會用其他的理由把蘇明帶過去,要他準備好人手,免得到時候人跑了,那麽這可怪不了他了。
仇嘉良在接到這封迴信的那一刻,隻覺得全身的血液都沸騰滾燙起來,他甚至迫不及待想要到達那一天,要是今天就是那就很好不過了,他一定要好好“對待”蘇明,叫他把這麽多年他所吃過的苦全部一點不落地吃一次,最後才慢慢地把他折磨死。
他甚至都想好等蘇明死後,把他的屍體送迴蘇家,讓蘇家人痛苦不堪的美好局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