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一年多過去。
此時已是盛夏,章帝十四年六月,距離三皇子司瑁與林瑾寧大婚的日子,隻堪堪還剩三個月。
這一年裏,林瑾寧與司瑁兩人的“禮尚往來”可謂頻繁得不得了,約摸著三五日就有一個來迴。也正是在這一年多這樣的“交際”下,使得林瑾寧對於司瑁的信心愈發足了。
不過這日下午,林府卻來了三位“不速之客”--來自宮中專門教導未來王妃的兩位掌儀女官和一個傳話內侍。
依例,除儲君嫡妻可以有四位掌儀女官以外,其他皇子妃都隻有兩位。而這些掌儀女官會在其正式大婚前三個月開始教導太子妃、皇子妃各種皇家的禮儀規矩,並讓其將皇家所有人員盡數認全,且幾乎都會在其大婚後正式成為太子妃、皇子妃身邊一直伺候著的掌儀女官。
因此,這人選通常都是由皇子母妃親自從內斥府選好了送上來,若是哪位娘娘對這兒媳婦實在喜歡,也可以賜下一個自己身邊得用的,用來幫助兒媳婦盡快適應皇家媳婦的生活。
隻三皇子司瑁情況有些不同。
根據盛隆宮規,隻有妃及妃以上級別的主位嬪妃身邊才有掌儀女官,也隻有主位妃子能在請示了皇後、並備了案之後方才可以到內斥府挑人。隻當今後宮後位空懸,那便直接請示當今也可以。
司瑁的母妃趙嬪隻是嬪,資格上差了兩等,沒有辦法為司瑁嫡妻挑女官,便隻能求助於她那一宮的主位娘娘,而趙嬪的主位娘娘,是環貴妃。
當雲箏到凝霜閣尋林瑾寧的時候,林瑾寧正在外間練字。
“見過大小姐。”一進屋子,雲箏就先喜氣盈盈的一個福身。
“怎麽這個時辰來了?可是母親有什麽吩咐?”林瑾寧放下筆,轉過頭問道。
隻見雲箏掩嘴一笑道:“想來大小姐約摸是忘了,如今離您大婚的日子不過堪堪隻餘下了三個月,這會兒宮中送了兩位掌儀女官過來,夫人便使喚奴婢過來請小姐過去認認人呢。”
“好,你且等等。”林瑾寧點點頭,便從書桌那頭走出來。
錦繡錦素兩人立時便快步上來為林瑾寧淨手換衣,約摸過了少少一盞茶的時間,換上一身能夠見客的衣裳的林瑾寧,方才領著錦繡錦素兩人隨著雲箏往主院去。
這一頭,宮中為環貴妃傳口諭的內侍早已經領著兩個女官端坐了。
又過了些許時候,林瑾寧一行人方才
到了。
“見過母親。”一進門,林瑾寧就先對著坐在右側邊的楊氏行禮道。
“嗯,這是夏內侍和兩位女官。”楊氏掛著滿臉客套的笑容,看似真誠的指了一下左側邊坐著的幾人。
林瑾寧一看楊氏的表現,就知道這迴裏頭有問題。
卻見這一頭,那內侍才剛一見林瑾寧到了,就立時站起來,等到林瑾寧與楊氏說完了話,便趕緊堆著滿臉諂媚的笑著對林瑾寧行了一個宮禮道:“奴才夏槐見過林大小姐。”
“夏內侍有禮了。”林瑾寧也迴了一個半禮,畢竟這夏內侍代表的是環貴妃,不可一點麵子都不給的。
更別說,這夏內侍原還是個熟人呢。林瑾寧垂下眼,沒人瞧見她那一瞬間的晃神。
兩人各自禮畢,夏內侍便直起身,用笑得幾乎瞧不出眼睛的樣子道:“眼見著再過幾月您便要與三皇子大婚了,咱們娘娘念著這些年三皇子一貫孝順,加之您也是萬中無一的人物,金童玉女好不美滿!娘娘便主動向聖上求來了這為您挑選掌儀女官的事兒,這不,今兒個午後娘娘剛剛選好人,奴才便領著過來了。”
說著,夏內侍稍稍一示意,這兩個掌儀女官便走上前來給林瑾寧行禮。
“奴婢朱氏,見過小姐。”
“奴婢荀氏,見過小姐。”
林瑾寧定睛一看,那姓朱的女官瞧著約摸有四十來歲的樣兒,且身形微胖,笑起來一派福氣像,看著似是再慈祥不過的。
林瑾寧又看另一個,那姓荀的女官倒也是四十來歲左右,可卻是身形清瘦一臉嚴肅的樣子,且眼角幾根細紋蹦的緊緊,瞧著便是不好對付的。
對著兩人瞧了不過數息時間,林瑾寧便大致有了對策。
“兩位姑姑請起。”隻見林瑾寧麵上帶著恰到好處的笑容,用一種使人聽之可親的聲音不急不緩道:“往後兩位可是要與我一道兒處許多年的,日後還有許多的地方要兩位指點我的呢。”
這話說完,兩個女官也不知是不是真的都被林瑾寧這一句似乎允諾一般的“許多年”給打動了,總歸兩人的臉色看著都放緩了些,瞧著也自然了許多。
瞧著這三人處著似乎不錯,那站在一邊的夏內侍也不甘落後的插話討喜道:“林大小姐您恐怕不知,這位朱姑姑,原是咱們娘娘身邊得用的,因念著三皇子與您一大婚就要出宮住著了,未免出去後外頭照顧不周,這才遣了朱姑姑來。這
位荀姑姑,原是先帝平旎公主身邊最得力不過的,隻因公主出嫁之時聖上又賜了許多女官,這例上放不下,故而便將她留在了京中。這迴娘娘將這兩位姑姑挑給您,可見是極其看重您的了。”
“謝環貴妃娘娘厚愛,也勞煩了夏內侍代為告知於我,不然,我豈不是要平白受了娘娘的恩惠而不自知了?”林瑾寧麵上答得極好,臉上的感激之情瞧著也是真真切切。
見此情景,夏內侍臉上的笑意更重了,隻道:“原也是奴才應做的,當不得大小姐一聲謝。”
隻自覺完成任務的夏內侍沒有瞧見,對麵的林瑾寧眼中一晃而過的冷芒。
兩人又寒暄一陣,瞧著該差不多了,一旁坐著的楊氏方才對著幾人說道:“瞧著時辰也晚了,夏內侍前頭這麽久都在等你,此刻想必也該累了?還有兩位女官,今日隻先去休整休整,待到明日再開始教習也不遲。”
聽楊氏這樣說,幾人心中如何想不知,麵上倒都一口應下,夏內侍得了賞錢迴宮複命,林瑾寧便領著兩位女官往凝霜閣而去。
直至兩位女官由錦繡領著去後廂房裏休息了,坐在軟榻上的林瑾寧才忍不住勾出一個冷笑。
今日這夏內侍滿口裏可沒有一句真話,這連篇的假話看著一句接一句,若她真是個什麽情況都不知道的深閨小姐,隻怕立時就能被他身後的環貴妃籠絡過去。隻誰也沒想到,她此時已是個活了兩世的老鬼了。
這夏內侍,原是林瑾寧認識的。想前世她嫁入知遠侯府之後,也與這夏內侍打過幾次交道,深知這人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角色,且便是給足了他好處,也不一定就能從他那兒得到什麽真話。
因此,初見這夏內侍,林瑾寧的心中就先藏了戒備。
更遑論,這夏內侍說是環貴妃身邊的人,但其實真算起來也不過隻是個待遇不冷不熱、隨時可棄的奴才罷了。
想她前世,那幾次到知遠侯府傳話的是他,現在她要嫁給司瑁了,來林家傳話的竟還是他。可見在環貴妃心中,陳家和司瑁的地位竟是差不多的,什麽“看重”?不過場麵話罷了,林瑾寧聽過就算,還真想指望她把這環貴妃看得多重嗎?
更別說這兩個掌儀女官。
林瑾寧眼中冷光更盛。
朱氏,說是原在環貴妃身邊伺候的,可實際上,隻怕卻是這環貴妃正大光明塞過來的眼線,偏偏她如今還拒絕不了,隻能先暗自防著。
還有荀氏,平旎公主身邊得力的?這個說法更讓林瑾寧覺得好笑不已。
平旎公主,先帝與先敏貴妃之幼女,十四年前年今上登基之時她還不過將將五歲。
偏偏,今上的親母先昭肅皇後的死怎麽都與那先敏貴妃的嫡親姐姐、早逝的先成妃分不開關係,而今上恨屋及烏之下,又怎麽可能寵愛這個是敵非友的皇妹--沒見這平旎公主的封號裏沒有一個體現女子品德的字嗎?一個不出彩的“平”、一個再花哨不過的“旎”,足以窺見今上的心思。
更別說在四年前,這平旎公主甫一及笄之時,今上就迫不及待以“安撫屬國”為由,一張聖旨將她遠嫁和藩,至今四年都不曾下旨召她迴來探親。
且等平旎公主臨走之前,今上還特意抽掉了她身邊所有得用的人,並且重新安排了別的人去照顧她,就這樣的做法,哪怕平旎公主命大的在一堆刁奴環繞下也能活得長久,就單那一路上顛簸,也得要折騰下她一層皮來。
再說如今四海平定、無戰無亂的,做什麽要盛隆巴巴送一個公主去和親?還是送到和藩這麽一個小地方?若說不是今上公報私仇,林瑾寧是不信的。
不過也怪不得今上。林瑾寧一歎。
誰叫平旎公主長得那麽像先成妃呢?誰讓平旎公主幼年曾“童言無忌”說過“母妃比皇後也不差”這之類的話呢?
先昭肅皇後死得蹊蹺,雖然對外傳出說是“病故”,但真實的情況其實幾個上流家族都是知道些的。
且看當時先帝怎麽都不願意詳查的態度,便能料想到那事該是牽扯到了他哪個寵妃,故而不願意為了一個貌合神離的皇後去割他的心頭肉罷了--不過先昭肅皇後仙逝那日,先成妃卻是留了把柄在皇後宮中給長公主發現了的,所以那事怎麽想都不可能和先成妃沒有關係,隻能估摸著應還有旁的人順手推了先成妃一把了。
隻說若非盛隆曆來重視嫡出、今上當時已是太子,若非經那一事今上和長公主都升起一百二十分戒心,若非那時長公主已嫁、駙馬所在的秦家為當今不知招攬拉攏了多少朝臣……就憑當時後宮中那層出不窮的後妃手段,如今坐在高堂上的人,還不知是誰呢。
也正是如此,當今與長公主兩人對待他們另幾個不同母的兄弟姐妹,甚至整個宗室的皇親貴戚們都不怎麽熱絡。也就一個永芳郡主,雖然她身份上隔了那麽一層,但因其母與先昭肅皇後關係不錯,竟也成了整個皇家裏頭最能與長公主、與今上說得
上話的人。
話說迴來,單看這兩個女官,雖說似乎這朱氏更為圓滑,身份上也更為可疑,但這荀氏也不可就隨意輕視了--能在近身伺候過平旎公主之後還沒有被今上遷怒,而是能在內斥府平平安安待上四年,然後分到她這裏,可見也不是個簡單的。
隻不知,這兩個女官裏頭,有哪個是宮裏頭的釘子,又或者……兩個都是?
此時已是盛夏,章帝十四年六月,距離三皇子司瑁與林瑾寧大婚的日子,隻堪堪還剩三個月。
這一年裏,林瑾寧與司瑁兩人的“禮尚往來”可謂頻繁得不得了,約摸著三五日就有一個來迴。也正是在這一年多這樣的“交際”下,使得林瑾寧對於司瑁的信心愈發足了。
不過這日下午,林府卻來了三位“不速之客”--來自宮中專門教導未來王妃的兩位掌儀女官和一個傳話內侍。
依例,除儲君嫡妻可以有四位掌儀女官以外,其他皇子妃都隻有兩位。而這些掌儀女官會在其正式大婚前三個月開始教導太子妃、皇子妃各種皇家的禮儀規矩,並讓其將皇家所有人員盡數認全,且幾乎都會在其大婚後正式成為太子妃、皇子妃身邊一直伺候著的掌儀女官。
因此,這人選通常都是由皇子母妃親自從內斥府選好了送上來,若是哪位娘娘對這兒媳婦實在喜歡,也可以賜下一個自己身邊得用的,用來幫助兒媳婦盡快適應皇家媳婦的生活。
隻三皇子司瑁情況有些不同。
根據盛隆宮規,隻有妃及妃以上級別的主位嬪妃身邊才有掌儀女官,也隻有主位妃子能在請示了皇後、並備了案之後方才可以到內斥府挑人。隻當今後宮後位空懸,那便直接請示當今也可以。
司瑁的母妃趙嬪隻是嬪,資格上差了兩等,沒有辦法為司瑁嫡妻挑女官,便隻能求助於她那一宮的主位娘娘,而趙嬪的主位娘娘,是環貴妃。
當雲箏到凝霜閣尋林瑾寧的時候,林瑾寧正在外間練字。
“見過大小姐。”一進屋子,雲箏就先喜氣盈盈的一個福身。
“怎麽這個時辰來了?可是母親有什麽吩咐?”林瑾寧放下筆,轉過頭問道。
隻見雲箏掩嘴一笑道:“想來大小姐約摸是忘了,如今離您大婚的日子不過堪堪隻餘下了三個月,這會兒宮中送了兩位掌儀女官過來,夫人便使喚奴婢過來請小姐過去認認人呢。”
“好,你且等等。”林瑾寧點點頭,便從書桌那頭走出來。
錦繡錦素兩人立時便快步上來為林瑾寧淨手換衣,約摸過了少少一盞茶的時間,換上一身能夠見客的衣裳的林瑾寧,方才領著錦繡錦素兩人隨著雲箏往主院去。
這一頭,宮中為環貴妃傳口諭的內侍早已經領著兩個女官端坐了。
又過了些許時候,林瑾寧一行人方才
到了。
“見過母親。”一進門,林瑾寧就先對著坐在右側邊的楊氏行禮道。
“嗯,這是夏內侍和兩位女官。”楊氏掛著滿臉客套的笑容,看似真誠的指了一下左側邊坐著的幾人。
林瑾寧一看楊氏的表現,就知道這迴裏頭有問題。
卻見這一頭,那內侍才剛一見林瑾寧到了,就立時站起來,等到林瑾寧與楊氏說完了話,便趕緊堆著滿臉諂媚的笑著對林瑾寧行了一個宮禮道:“奴才夏槐見過林大小姐。”
“夏內侍有禮了。”林瑾寧也迴了一個半禮,畢竟這夏內侍代表的是環貴妃,不可一點麵子都不給的。
更別說,這夏內侍原還是個熟人呢。林瑾寧垂下眼,沒人瞧見她那一瞬間的晃神。
兩人各自禮畢,夏內侍便直起身,用笑得幾乎瞧不出眼睛的樣子道:“眼見著再過幾月您便要與三皇子大婚了,咱們娘娘念著這些年三皇子一貫孝順,加之您也是萬中無一的人物,金童玉女好不美滿!娘娘便主動向聖上求來了這為您挑選掌儀女官的事兒,這不,今兒個午後娘娘剛剛選好人,奴才便領著過來了。”
說著,夏內侍稍稍一示意,這兩個掌儀女官便走上前來給林瑾寧行禮。
“奴婢朱氏,見過小姐。”
“奴婢荀氏,見過小姐。”
林瑾寧定睛一看,那姓朱的女官瞧著約摸有四十來歲的樣兒,且身形微胖,笑起來一派福氣像,看著似是再慈祥不過的。
林瑾寧又看另一個,那姓荀的女官倒也是四十來歲左右,可卻是身形清瘦一臉嚴肅的樣子,且眼角幾根細紋蹦的緊緊,瞧著便是不好對付的。
對著兩人瞧了不過數息時間,林瑾寧便大致有了對策。
“兩位姑姑請起。”隻見林瑾寧麵上帶著恰到好處的笑容,用一種使人聽之可親的聲音不急不緩道:“往後兩位可是要與我一道兒處許多年的,日後還有許多的地方要兩位指點我的呢。”
這話說完,兩個女官也不知是不是真的都被林瑾寧這一句似乎允諾一般的“許多年”給打動了,總歸兩人的臉色看著都放緩了些,瞧著也自然了許多。
瞧著這三人處著似乎不錯,那站在一邊的夏內侍也不甘落後的插話討喜道:“林大小姐您恐怕不知,這位朱姑姑,原是咱們娘娘身邊得用的,因念著三皇子與您一大婚就要出宮住著了,未免出去後外頭照顧不周,這才遣了朱姑姑來。這
位荀姑姑,原是先帝平旎公主身邊最得力不過的,隻因公主出嫁之時聖上又賜了許多女官,這例上放不下,故而便將她留在了京中。這迴娘娘將這兩位姑姑挑給您,可見是極其看重您的了。”
“謝環貴妃娘娘厚愛,也勞煩了夏內侍代為告知於我,不然,我豈不是要平白受了娘娘的恩惠而不自知了?”林瑾寧麵上答得極好,臉上的感激之情瞧著也是真真切切。
見此情景,夏內侍臉上的笑意更重了,隻道:“原也是奴才應做的,當不得大小姐一聲謝。”
隻自覺完成任務的夏內侍沒有瞧見,對麵的林瑾寧眼中一晃而過的冷芒。
兩人又寒暄一陣,瞧著該差不多了,一旁坐著的楊氏方才對著幾人說道:“瞧著時辰也晚了,夏內侍前頭這麽久都在等你,此刻想必也該累了?還有兩位女官,今日隻先去休整休整,待到明日再開始教習也不遲。”
聽楊氏這樣說,幾人心中如何想不知,麵上倒都一口應下,夏內侍得了賞錢迴宮複命,林瑾寧便領著兩位女官往凝霜閣而去。
直至兩位女官由錦繡領著去後廂房裏休息了,坐在軟榻上的林瑾寧才忍不住勾出一個冷笑。
今日這夏內侍滿口裏可沒有一句真話,這連篇的假話看著一句接一句,若她真是個什麽情況都不知道的深閨小姐,隻怕立時就能被他身後的環貴妃籠絡過去。隻誰也沒想到,她此時已是個活了兩世的老鬼了。
這夏內侍,原是林瑾寧認識的。想前世她嫁入知遠侯府之後,也與這夏內侍打過幾次交道,深知這人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角色,且便是給足了他好處,也不一定就能從他那兒得到什麽真話。
因此,初見這夏內侍,林瑾寧的心中就先藏了戒備。
更遑論,這夏內侍說是環貴妃身邊的人,但其實真算起來也不過隻是個待遇不冷不熱、隨時可棄的奴才罷了。
想她前世,那幾次到知遠侯府傳話的是他,現在她要嫁給司瑁了,來林家傳話的竟還是他。可見在環貴妃心中,陳家和司瑁的地位竟是差不多的,什麽“看重”?不過場麵話罷了,林瑾寧聽過就算,還真想指望她把這環貴妃看得多重嗎?
更別說這兩個掌儀女官。
林瑾寧眼中冷光更盛。
朱氏,說是原在環貴妃身邊伺候的,可實際上,隻怕卻是這環貴妃正大光明塞過來的眼線,偏偏她如今還拒絕不了,隻能先暗自防著。
還有荀氏,平旎公主身邊得力的?這個說法更讓林瑾寧覺得好笑不已。
平旎公主,先帝與先敏貴妃之幼女,十四年前年今上登基之時她還不過將將五歲。
偏偏,今上的親母先昭肅皇後的死怎麽都與那先敏貴妃的嫡親姐姐、早逝的先成妃分不開關係,而今上恨屋及烏之下,又怎麽可能寵愛這個是敵非友的皇妹--沒見這平旎公主的封號裏沒有一個體現女子品德的字嗎?一個不出彩的“平”、一個再花哨不過的“旎”,足以窺見今上的心思。
更別說在四年前,這平旎公主甫一及笄之時,今上就迫不及待以“安撫屬國”為由,一張聖旨將她遠嫁和藩,至今四年都不曾下旨召她迴來探親。
且等平旎公主臨走之前,今上還特意抽掉了她身邊所有得用的人,並且重新安排了別的人去照顧她,就這樣的做法,哪怕平旎公主命大的在一堆刁奴環繞下也能活得長久,就單那一路上顛簸,也得要折騰下她一層皮來。
再說如今四海平定、無戰無亂的,做什麽要盛隆巴巴送一個公主去和親?還是送到和藩這麽一個小地方?若說不是今上公報私仇,林瑾寧是不信的。
不過也怪不得今上。林瑾寧一歎。
誰叫平旎公主長得那麽像先成妃呢?誰讓平旎公主幼年曾“童言無忌”說過“母妃比皇後也不差”這之類的話呢?
先昭肅皇後死得蹊蹺,雖然對外傳出說是“病故”,但真實的情況其實幾個上流家族都是知道些的。
且看當時先帝怎麽都不願意詳查的態度,便能料想到那事該是牽扯到了他哪個寵妃,故而不願意為了一個貌合神離的皇後去割他的心頭肉罷了--不過先昭肅皇後仙逝那日,先成妃卻是留了把柄在皇後宮中給長公主發現了的,所以那事怎麽想都不可能和先成妃沒有關係,隻能估摸著應還有旁的人順手推了先成妃一把了。
隻說若非盛隆曆來重視嫡出、今上當時已是太子,若非經那一事今上和長公主都升起一百二十分戒心,若非那時長公主已嫁、駙馬所在的秦家為當今不知招攬拉攏了多少朝臣……就憑當時後宮中那層出不窮的後妃手段,如今坐在高堂上的人,還不知是誰呢。
也正是如此,當今與長公主兩人對待他們另幾個不同母的兄弟姐妹,甚至整個宗室的皇親貴戚們都不怎麽熱絡。也就一個永芳郡主,雖然她身份上隔了那麽一層,但因其母與先昭肅皇後關係不錯,竟也成了整個皇家裏頭最能與長公主、與今上說得
上話的人。
話說迴來,單看這兩個女官,雖說似乎這朱氏更為圓滑,身份上也更為可疑,但這荀氏也不可就隨意輕視了--能在近身伺候過平旎公主之後還沒有被今上遷怒,而是能在內斥府平平安安待上四年,然後分到她這裏,可見也不是個簡單的。
隻不知,這兩個女官裏頭,有哪個是宮裏頭的釘子,又或者……兩個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