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師長,同時也是一個讓陳翎可以傾訴心事的人,雖然他非是他,但就算如此,在這個世間上,郭嘉還是他陳翎尊崇的人物。


    如今郭嘉即將逝去,陳翎覺得自己要做點什麽,才能不負自己所受的教導。


    計算著自己所掌控的一切,陳翎心底浮上一個謀劃來。


    要實現自己這個謀略,當務之急就必須先攻下長安,而現在呂布病重這一消息為諸葛亮秘而不發,讓陳翎覷得了其中機會。


    匆匆寫就了一封書信,讓麵前這人攜帶迴去,呈稟給曹操。


    曹操是否依計行事,陳翎不得而知,不過事到如今,待等破開長安城門,也就由不得曹操他不從了。


    之後,陳翎連夜赴行營,謁見呂布。


    魏越阻之,他的雙目中帶著警惕之色,向裏報稟進去,未幾出來帶著歉意說道:“陛下已歇下,吳王明日再來如何?”


    見陳翎扼腕歎息,魏越遂補充說道:“若大人真有要事,可尋諸葛孔明前去。”說著此話的同時,魏越嗬嗬一笑,接著說道:“丞相獲知與陛下等同,大人有何大事,直可與他商議定奪。”


    陳翎豈不知這其中的道理?


    為了表現自己對呂布病重一事毫不知情,才會於此與他魏越攀扯。


    聽罷魏越說完,陳翎又是歎了一聲,便拜別魏越向著左近的營帳而去,去找諸葛亮商議了。


    拜見諸葛亮這一路倒是通行無阻,不過待與他見過禮之後,陳翎察覺到諸葛亮臉上一絲悲容,他勉強保持住笑意,向著自己作揖說道:“子儀所為何來?”


    心中暗道一聲,近日戰事多艱,死在城下的將卒不知凡幾,這其中或許就有諸葛亮所親厚之人,陳翎故意不去想呂布一事,果然這樣一來,陳翎言行間毫不露痕跡,似是惋惜又似是同情的目光,躲過了諸葛亮心中那股懷疑之情。


    陳翎正色開口言道:“近日數場大戰,不能攻入長安城內去,究其緣由,在我看來卻是因那曹操有天子為其正名,故能得城中將臣之心,協力共禦我軍。”


    “哦?”八百年巍巍大漢,就算是日薄西山、窮途末路,也總會有一些忠臣義士誓死以報,諸葛亮不是不知這個理,但緣由呂布一事心中方寸已亂,不複有昔日之英明。


    在他心底想著,是否趁著呂布還留存一口氣的時候,將喬兒自許都迎過來,抑或是將呂布送迴許都去?


    又念及呂布起的病因,諸葛亮心中很是抗拒在此刻讓喬兒與呂布相見,若是有個萬一,…


    不敢細思下去,諸葛亮頓了一下,問道:“子儀有何妙計,可一並說來,不必吞吞吐吐言而不盡。”


    微一頷首,陳翎雙目一亮,捋須言道:“不怕讓孔明知曉,昔日袁紹猶在之時,我就得一物,可摧城撥寨不費吹灰之力!”


    帶著疑惑之情,諸葛亮問道:“既有此物,子儀為何不用在攻城之事上,任由將卒傷亡而無動於衷?”


    “哎!”


    重重歎了一聲,陳翎言道:“此物有幹天和,若不是軍中起了瘟疫,而麵前的長安城實乃攻克,我實不想…”


    陳翎沒有把話說完,語氣一轉接著說道:“孔明若是不信,來日我可將此物展現一下,也好讓孔明你明白其中的利害之處。”


    陳翎所言之物當然是火藥所製成的炸天雷,這物若是平民百姓,在短時間內自然極難製成,但若是像如今陳翎這般的大人物,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次日,長安城下呂布大營外,諸葛亮攜眾將齊至,來觀陳翎所言的破城之物。


    陳翎選擇了一處靠近山坡的地帶,鑿出一洞來,埋進數枚,然後在眾位大將的目光中,令一小卒點燃了引火索。


    “砰!”


    真的是彷如天崩地裂,展現在眾人麵前的場景,令人吃驚的同時也駭人無比!


    地動山搖,原本那連接在一起的山體,在這一聲巨響中,巨大的岩石被連根撥起,崩裂並射而出。


    無數的將卒臉露驚慌之色,步步後退,口中無意識的喃喃叫道,怎麽可能?


    這怎麽可能?


    就算是諸葛亮這般的人物,在爆炸之聲發出的那一刻,也畏怯退步,避目以觀。


    碎石紛落,塵土飛揚,在這一巨大的聲響之後,就算是身在長安城中的曹操亦驚疑不定,向著左右言道:“怎的無故平地起旱雷?”


    左右俱搖頭以示不知,而曹操轉首望向聲響傳來的那一方,心中忌憚的想到,難道這是呂布…,轉念又一想,曹操滿懷喜悅著暗道,不會!呂布即將要死了,這是天兆?


    攜眾人歸營之後,諸葛亮用滿含深意的目光看覷向陳翎,笑而對著諸將言道:“我軍有此一物,長安指日可下,諸位!來日攻城!想必有了此物之後,長安城可一鼓而下!”


    滿心喜歡的眾人聽得諸葛亮的話之後,轟然稱諾,各自迴營準備不提,卻說待眾人一一離開,諸葛亮沉下臉來,看向陳翎歎道:“如非親眼所見,亮如何會相信世間竟有此物?!”


    陳翎正欲為諸葛亮解說,不料諸葛亮一罷手,阻住陳翎開口說話,接著說道:“子儀,你之憂心甚有道理,此戰過後,這一物就不必讓它重現世間上了罷。”


    陳翎點了點頭,感慨說道:“昔日我就曾想用此法攻陷鄴城,不過念及實在有害無益,故此息了這般念頭。”


    “而如今,…”陳翎正說話間,諸葛亮忽然開口言道:“子儀,你莫非已經知曉…陛下…”


    此前陳翎的言止並無不妥,但現在他反複說道著此一物本來就存在他的腦海中,隻不過之前他悲天憫人,不敢禍害世人,才沒有展露出現。


    而如今,在戰事陷入不利之時,他把此物獻了上來。


    姑且不去想他之前私藏此物的緣由,單論在此時此刻,諸葛亮心中多番揣測,究其原因,惟有他已然知曉了呂布病重,才會值此危難之時製出此物,意欲急攻下長安,平定了曹操一勢,從而一統天下。


    呂布若是有個三長兩短,攻長安一事當然會作罷,君王駕崩,自然承接繼位是頭等大事,而其他諸如討滅曹操則事,則相對顯得無足輕重了。


    這事對他人來說,無所謂,但對陳翎來說,卻是一件他不能容忍的大事。


    縱觀他進入益州以來,所言所行,或有不妥之處,但一心覆滅曹操的心情不曾改變,當此之際,惟有這樣才說得通,他得聞了呂布將逝去,故而想急急攻下長安。


    陳翎是為數不多幾個諸葛亮看不破的人,現在他暗中長歎著,緊緊盯住了陳翎臉麵看。


    這就叫做忙中出錯。


    直如楊修所言,自己隻需一直拖下去,就不必擔心其他,可就是緣由為了郭嘉,自己的心情一時急切,做下此等有失深思的事情來。


    陳翎的心底下也在暗暗長歎,對著諸葛亮勉強一笑,問道:“陛下?陛下怎麽了?雖然今日不曾見著陛下出麵,但以他的為人應該是在…”


    諸葛亮聽得陳翎的話,知曉他不會透露真情,暗道一聲罷了,罷了,反正急攻長安城也是自己心頭一樁大事,於此就不必與他多攀扯。


    他也是一知事理之人,非是胡亂言語之人。


    諸葛亮遂一罷手,阻住陳翎繼續說下去,微一點頭言道:“陛下無事,吳王你下去罷,來日還須仰仗子儀的臂助,才能攻下長安城。”


    陳翎然之,心中懷著餘悸,向諸葛亮告辭而出,準備次日的攻戰之事。


    這朝堂之上的事情,誰也說不清,誰也不敢肯定誰會幫你一把,還是會推你下井。


    諸葛亮這個昔者的少年已經成長為一位權謀之輩,或許這不是他的本意,也非是他的願望,但為了這個取之不易的天下,以及他的孩兒,諸葛亮他會對付所有一切對他構成威脅的人或事。


    尤其是在呂布病重之際,穩定是他現在唯一想要的局麵,而非是重臣之間的兵戎相見。


    自己曾經向他表明心跡,但這一切遠遠還不夠,隻要自己還存在於這個世間上,就對他構成了一種威脅。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至理名言必須謹記於心。


    刺探聖上的病情,非是為臣之道,尤其是在這種與曹操決一生死的時刻,任何一絲半點的僥幸心理都要不得,不然隻會落得一個淒慘的下場。


    楊修夜入自己營帳一事,早晚會讓諸葛亮查明得知,於情於理,自己都不能置之不顧。


    那麽這樣一來,自己就必須穩穩的站立在這個世間上,讓他人清楚的知曉,若想對付他人,就得先把自己給罷黜了下去。


    於路夜行的陳翎,迴首望了諸葛亮以及呂布的行營,心底深深歎息著,自己這一路走來,無緣無故結識了不少友人,又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了不少人。


    這,所謂何來者?


    唉…


    長夜漫漫無盡頭,不過幸喜的是,黎明即將到來。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一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色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色翎並收藏三國一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