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的案幾上壓著好幾封密信,在他的下首張昭、張紘兩人相對坐著。
這數封密信大都與陳翎的行止有關,隔上一日便會呈上一封。
而被在最底下的那一封,原來孫權看過之後,以為不會念起此一事,可當張昭、張紘兩人聯袂而來,向他告知如今的江東如今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此一封書信由不得他不記掛起來。
自第一次兵敗壽春,從徐、豫兩州退迴江東之後,孫權就隱約覺得占有江東一地不能與中原強爭,經由孫策這一次出兵之後,孫權更以為整個江東能夠據守住一方領地已經是大不易,怎能無止無休的繼續調兵遣將征討呂布?
前一次的大戰已經耗盡了江東底蘊,這一次若是再敗,今後十年的潛力就全部葬送了進去,對於這一事,孫權不能忍。
原本期望著周瑜一偏師能夠將陳翎那賊子給除掉了,可萬萬想不到,他竟然在開戰之前,曾與那賊子有過私會!
陳翎這一人,自己對他的印象頗為深刻,想當初在壽春江都之時,他扯著一副假字就敢向袁術借一塊領地供呂布棲身,之後的事情不提也罷,就從此一事上來看,他就是一個無視尊卑、不顧廉恥的賤人!
毫無信義,毫無忠貞之心,想必在那時他對天子就有不同常人的念想。
觀他一路走來,事事如意,一帆風順,少有波瀾,就算略有挫折,轉眼間便又是另外一副景象。
孫權想到這裏,心中大恨,暗暗道著,若是此人站在自己麵前,定然一刀兩斷,把他砍殺在地!
“真的需要如此嗎?”平息了一下心胸,孫權向著兩位尊長問詢道。
張昭慈眉善目,低著腦袋沒有開口說話,在孫權左手的張紘咳了一聲,拱手說道:“討虜將軍,我江東若想在這亂世中繼續生存下去,惟有此一法。”
孫權聽著這話,沒有立即答複,木然愣了半晌才說道:“父兄不易,我如何能夠做出這般宵小之事來?”
孫權話語剛落,張昭抬起頭來看向他,問向他道:“敢問將軍,若是破虜將軍兵敗廬江會如何?”
孫權沉默不語,過得片刻,他顫著手臂,艱難的再一次問道:“可…”
不等孫權說下去,張昭對麵的張紘拱手勸諫言道:“比之江東百姓,孰重孰輕?”
孫權低垂下頭來,喃喃無語,沉吟良久,不發一言,張昭、張紘兩人見之,相互看覷了一眼,歎聲中齊齊向孫權告退,臨走之前張昭留言說道:“陳翎已經快至廬江,破虜將軍還在與那王基糾纏,…話盡如此,但憑將軍決之。”
陳端被殺,壽春陷落,孫策聞之震動,由此更加急攻廬江。
外城在三日前被打破,內城若是強攻早晚會攻入其中,孫策猶是心喜,正待調兵遣將繼續攻占,不料忽有人來稟言道:“陳翎大軍依靠接近廬江,不日即將抵達!”
眾人還未從這一消息中醒轉過來,便另有密使從江東來,孫策屏退左右,隻留周瑜一人在側,聽此人稟報言道:“小人乃是功曹虞翻的下人,為主人所遣特來稟報主公得知,江東即將有大事發生!”
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他於經學頗有造詣,尤其精通《易》學。
虞翻起初在會稽為吏,及後孫策進攻會稽,虞翻當是正值父喪,他穿著喪服到太守府邸,太守計劃和孫策開戰,虞翻於是脫掉喪服進府麵見太守,勸他躲開孫策。
太守兵敗,逃到海上。虞翻追隨並保衛著他,到了東部的侯官,侯官縣長閉門不讓太守通過,虞翻上前勸告,才開門放他們進來。
太守對虞翻說:“你家裏再有老母親,你可以迴家了。”虞翻迴去以後,孫策依然任命他為功曹,用對待好友的禮儀對待他,親自到虞翻的家裏探訪他。
虞翻語焉不詳,孫策屢番詢問,俱不得要領,乃與周瑜相商,孫策說道:“是否為青州的戰船自海上攻入江東?”
周瑜搖頭,迴道:“餘姚等地有吾粲等將校嚴防死守,不可能是此事。”想了一下,周瑜又說道:“再者說,如今我江東的戰船不弱於他青州,經由數戰之後,中原諸將豈能不知此事?”
孫策然之,冥思苦想之下,還是想不出為何,乃看向周瑜,期望他給自己一個答案。
周瑜雖然是天縱奇才,但他生性坦蕩磊落,怎會念及孫權竟然會起了另外一副心思?
況且虞翻雖然略有耳聞,卻不能知曉其中的底細,所遣過來密使一問三不知,周瑜同樣在沉思冥想之後,陷入不知所措的境況。
不過在想了一陣之後,周瑜對孫策諫言道:“虞翻亮直,國之周舍,所言定然不假。”
“此時陳翎大軍逼近,我軍若是能夠在短期內攻克廬江,還能據此城池與他相爭一、二,可若是…”周瑜沒有把話說完,但孫策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王基悍勇,所部士卒拚死一搏,廬江急切難下,再加上虞翻這一番警告,孫策自思迴師合肥方為上策。
其一,合肥此地靠近建業,若是江東真有大事發生,自己可隨時迴去平複;其二,自己的兵力久於戰鬥,不足為憑,看似人多,對上陳翎這樣的人物,難說不會有兵敗的可能。而退迴合肥,可在整理兵馬的同時,以待他來征進,畢竟以疲憊之師對上一強旅,以逸待勞更顯得是一上策。
他是“吳王”,怎麽可能不來征討自己?
孫策由此攜帶上沒有被王基送入內城的糧草輜重,在陳翎大軍抵達之前,從廬江撤軍了,退向合肥。
孫策退兵的另外的一個原因,他沒有說出口,但周瑜心中有些明了,那就是程普一軍、魯肅、孫輔兩人一軍,都在合肥可控範圍之內,若是孫策繼續留在廬江與陳翎征戰,難說這兩支兵馬不會被增援過來的兵馬給滅了。
就在孫策退兵之際,在壽春的於禁、臧霸、孫觀三人整飭兵馬,修葺城池,以待程普或有可能的攻城。
壽春兵少,經由一夜交戰之後,雖然砍了陳端的腦袋,可自己一方的折損也不小,本來就沒有多少人,如今更是捉襟見肘。
原本就沒在自己意料中的奪城,臧霸、孫觀兩人;原本在自己意料中的奪城,後來的局勢發展出乎人意料之外,竟然搶下了此城的於禁三人,隨著孫策的退兵,更加不敢妄動,日日夜夜提心吊膽著,就怕孫策帥大軍過來攻擊,那裏料到如今的孫策心患江東的同時,隻等著陳翎來征討合肥,就再也沒有顧得上來看壽春一眼了。
而程普這一軍,被斷了糧道,惶惶退向合肥的同時,也不知此刻的壽春可能一鼓就能攻下,也沒有揮軍指向這裏,讓於禁、臧霸、孫觀三人無意中逃過一劫。
這數封密信大都與陳翎的行止有關,隔上一日便會呈上一封。
而被在最底下的那一封,原來孫權看過之後,以為不會念起此一事,可當張昭、張紘兩人聯袂而來,向他告知如今的江東如今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此一封書信由不得他不記掛起來。
自第一次兵敗壽春,從徐、豫兩州退迴江東之後,孫權就隱約覺得占有江東一地不能與中原強爭,經由孫策這一次出兵之後,孫權更以為整個江東能夠據守住一方領地已經是大不易,怎能無止無休的繼續調兵遣將征討呂布?
前一次的大戰已經耗盡了江東底蘊,這一次若是再敗,今後十年的潛力就全部葬送了進去,對於這一事,孫權不能忍。
原本期望著周瑜一偏師能夠將陳翎那賊子給除掉了,可萬萬想不到,他竟然在開戰之前,曾與那賊子有過私會!
陳翎這一人,自己對他的印象頗為深刻,想當初在壽春江都之時,他扯著一副假字就敢向袁術借一塊領地供呂布棲身,之後的事情不提也罷,就從此一事上來看,他就是一個無視尊卑、不顧廉恥的賤人!
毫無信義,毫無忠貞之心,想必在那時他對天子就有不同常人的念想。
觀他一路走來,事事如意,一帆風順,少有波瀾,就算略有挫折,轉眼間便又是另外一副景象。
孫權想到這裏,心中大恨,暗暗道著,若是此人站在自己麵前,定然一刀兩斷,把他砍殺在地!
“真的需要如此嗎?”平息了一下心胸,孫權向著兩位尊長問詢道。
張昭慈眉善目,低著腦袋沒有開口說話,在孫權左手的張紘咳了一聲,拱手說道:“討虜將軍,我江東若想在這亂世中繼續生存下去,惟有此一法。”
孫權聽著這話,沒有立即答複,木然愣了半晌才說道:“父兄不易,我如何能夠做出這般宵小之事來?”
孫權話語剛落,張昭抬起頭來看向他,問向他道:“敢問將軍,若是破虜將軍兵敗廬江會如何?”
孫權沉默不語,過得片刻,他顫著手臂,艱難的再一次問道:“可…”
不等孫權說下去,張昭對麵的張紘拱手勸諫言道:“比之江東百姓,孰重孰輕?”
孫權低垂下頭來,喃喃無語,沉吟良久,不發一言,張昭、張紘兩人見之,相互看覷了一眼,歎聲中齊齊向孫權告退,臨走之前張昭留言說道:“陳翎已經快至廬江,破虜將軍還在與那王基糾纏,…話盡如此,但憑將軍決之。”
陳端被殺,壽春陷落,孫策聞之震動,由此更加急攻廬江。
外城在三日前被打破,內城若是強攻早晚會攻入其中,孫策猶是心喜,正待調兵遣將繼續攻占,不料忽有人來稟言道:“陳翎大軍依靠接近廬江,不日即將抵達!”
眾人還未從這一消息中醒轉過來,便另有密使從江東來,孫策屏退左右,隻留周瑜一人在側,聽此人稟報言道:“小人乃是功曹虞翻的下人,為主人所遣特來稟報主公得知,江東即將有大事發生!”
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他於經學頗有造詣,尤其精通《易》學。
虞翻起初在會稽為吏,及後孫策進攻會稽,虞翻當是正值父喪,他穿著喪服到太守府邸,太守計劃和孫策開戰,虞翻於是脫掉喪服進府麵見太守,勸他躲開孫策。
太守兵敗,逃到海上。虞翻追隨並保衛著他,到了東部的侯官,侯官縣長閉門不讓太守通過,虞翻上前勸告,才開門放他們進來。
太守對虞翻說:“你家裏再有老母親,你可以迴家了。”虞翻迴去以後,孫策依然任命他為功曹,用對待好友的禮儀對待他,親自到虞翻的家裏探訪他。
虞翻語焉不詳,孫策屢番詢問,俱不得要領,乃與周瑜相商,孫策說道:“是否為青州的戰船自海上攻入江東?”
周瑜搖頭,迴道:“餘姚等地有吾粲等將校嚴防死守,不可能是此事。”想了一下,周瑜又說道:“再者說,如今我江東的戰船不弱於他青州,經由數戰之後,中原諸將豈能不知此事?”
孫策然之,冥思苦想之下,還是想不出為何,乃看向周瑜,期望他給自己一個答案。
周瑜雖然是天縱奇才,但他生性坦蕩磊落,怎會念及孫權竟然會起了另外一副心思?
況且虞翻雖然略有耳聞,卻不能知曉其中的底細,所遣過來密使一問三不知,周瑜同樣在沉思冥想之後,陷入不知所措的境況。
不過在想了一陣之後,周瑜對孫策諫言道:“虞翻亮直,國之周舍,所言定然不假。”
“此時陳翎大軍逼近,我軍若是能夠在短期內攻克廬江,還能據此城池與他相爭一、二,可若是…”周瑜沒有把話說完,但孫策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王基悍勇,所部士卒拚死一搏,廬江急切難下,再加上虞翻這一番警告,孫策自思迴師合肥方為上策。
其一,合肥此地靠近建業,若是江東真有大事發生,自己可隨時迴去平複;其二,自己的兵力久於戰鬥,不足為憑,看似人多,對上陳翎這樣的人物,難說不會有兵敗的可能。而退迴合肥,可在整理兵馬的同時,以待他來征進,畢竟以疲憊之師對上一強旅,以逸待勞更顯得是一上策。
他是“吳王”,怎麽可能不來征討自己?
孫策由此攜帶上沒有被王基送入內城的糧草輜重,在陳翎大軍抵達之前,從廬江撤軍了,退向合肥。
孫策退兵的另外的一個原因,他沒有說出口,但周瑜心中有些明了,那就是程普一軍、魯肅、孫輔兩人一軍,都在合肥可控範圍之內,若是孫策繼續留在廬江與陳翎征戰,難說這兩支兵馬不會被增援過來的兵馬給滅了。
就在孫策退兵之際,在壽春的於禁、臧霸、孫觀三人整飭兵馬,修葺城池,以待程普或有可能的攻城。
壽春兵少,經由一夜交戰之後,雖然砍了陳端的腦袋,可自己一方的折損也不小,本來就沒有多少人,如今更是捉襟見肘。
原本就沒在自己意料中的奪城,臧霸、孫觀兩人;原本在自己意料中的奪城,後來的局勢發展出乎人意料之外,竟然搶下了此城的於禁三人,隨著孫策的退兵,更加不敢妄動,日日夜夜提心吊膽著,就怕孫策帥大軍過來攻擊,那裏料到如今的孫策心患江東的同時,隻等著陳翎來征討合肥,就再也沒有顧得上來看壽春一眼了。
而程普這一軍,被斷了糧道,惶惶退向合肥的同時,也不知此刻的壽春可能一鼓就能攻下,也沒有揮軍指向這裏,讓於禁、臧霸、孫觀三人無意中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