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雲冠,一席白袍,一雙絲履,長劍劃空而過,玉佩鏘鳴,桂花漫天,陳翎穿梭其中身形飄鴻,猶如一隻靈鶴,轉折騰挪間,拍擊清叱聲不時傳出。
趙雲持長槍觀看,在他的雙目中明顯透露驚訝之色。
不像其他人,隻覺得花拳繡腿,陳翎這一舞劍,讓他覷得其中奧妙,陳翎的劍術已臻化境,非是尋找人等演練的普通架勢。
常有耳聞,讓趙雲知曉陳翎出身非凡,竟是當世高人弟子。
手癢難捺,念及陳翎此際位高權重並非是同僚袍澤,趙雲知趣繼續觀看,等候著。
壽春魏延、張遼兩人的消息轉輾傳過來,孫策已經攻下城池,現在正與孫策大軍對峙在廬江附近,徐州空虛,豫州無兵將可阻,局勢危殆,呂布、諸葛亮等將帥大軍又遠在洛陽、梓潼兩地,就算迴援亦不能及時趕至,此事確是為難。
趙雲輕歎了一聲,為陳翎聽得,順勢舞了一劍花,收兵器迴鞘,伸手一邀,請趙雲坐下。
擦拭了一把毫無汗水的額頭,洗淨雙手,陳翎度步間開口言道:“子龍莫急,隻要文遠在,我料孫策不敢衝入中原。”
趙雲一撩衣袍,跪坐而下,頷首正色言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若是陛下聞報於君侯臉上不好看。”
陳翎坐下,聽得趙雲的話,展顏一笑,為趙雲斟茶,然後一撩衣襟扶袖飲了半杯,放下之後才迴道:“我亦有自己的難處,不能趕赴廬江為文遠助戰甚覺遺憾。”
陳翎意有所指,趙雲當然知曉他所說的就是城外周瑜一軍,不過就算如此,趙雲還是皺著眉頭勸說道:“以子儀之能並非不能退周瑜一軍,何以裹足不前隻是停留在江夏,緣何如此,子儀能否告知?”
“嗬嗬…”陳翎輕笑了一聲,低下頭來,在兩人麵前的案幾上蘸水點圈了三處,指著其中一地言道:“如今天下風雲變色,瞬息就能改變中原整個戰略部署。”
“聖上、孔明兩軍非是不能進圖曹操領地,而是以待時機。”不等趙雲開口詢問,陳翎就這般說著,“踞有江東,足可憑此稱王稱霸,若是聖上、孔明俱在中原,量孫策不敢輕動,故而有了如今這般局勢。長安…”
陳翎正待接著下來去,趙雲罷手問道:“此事可是子儀所布局?”
搖頭,嘿嘿笑著看向趙雲,陳翎繼續剛才的話題,說道:“當初僅有一州之地時,隻能為棋子,如今大勢在我,我不為執牛耳者,誰可為之?”
略過此一事不在細述,陳翎接著說道:“長安曹操有著他自身的缺憾,一是人口不足持,二就是昔日舉家起兵之時的家族重臣已成了尾大不掉的負擔。”
唏噓了一聲,陳翎抬頭仰望著已經懸高掛空的明月,為趙雲解說道:“就彷如那皓月,有眾星簇擁、相襯才顯得更加皎潔。”
聽得陳翎這番言論,趙雲點點頭,說道:“不錯,確是如此。”
現在的曹操重用家族子弟,是為其軍中中堅。當然之前也是這般,但那時候他曹操有廣袤的疆域,隨便就可安置下來,而如今呢?
富饒的長安是曹操根基,洛陽經由董卓一把火之後,到如今人口也止不過僅有十萬餘,這還是當初曹操第二次遷都,將許昌等地的人口遷徙過來,才有了今日的洛陽。
漢中經過張魯父子經營數十年,雖然也經曆過戰火,但比起曹操其他轄地來說,可算是一繁華大城。
而如今的漢中太守非是別人,正是虎步關右的夏侯淵。
遍數曹操如今的轄地,除去這數地之外,其他地方相較中原,實在顯得貧瘠了一些。
若是劉備還在,曹操帳下的文武還能尚存著一絲期盼,但現在隨著劉備勢滅,曹操的族親掌握權柄,“唯才是舉”這樣的政略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可以招攬到高明之士了。
王朗、賈詡等人背棄,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他們在之前或許是秉承著曹操的差遣來呂布這一方為奸為內應,但隨著時間慢慢推移,呂布從沒顯露出一絲敗亡的先兆,使得這些人不由自主的為自己打算起來,究竟是繼續為曹操效命,還是為當今天子奉上自己的一片赤誠之心?
見趙雲明白自己所說的話,陳翎嗬嗬一笑,又言道:“至於江東孫策,確是不容易對付,原本我欲堂堂正正之師討伐,才來江夏監造戰船以待帥大軍征討,而如今看來,天時在我,不必憂患,子龍毋庸擔心。”
聽罷陳翎一席話,趙雲感慨萬千,怔怔看了陳翎半晌,拜首讚道:“昔日子儀出,便遇見溫侯呂布,可謂風雲際會,雲從龍,風從虎,自此之後這天下便已在大人胸間。”
趙雲一會喚自己為子儀,一會又尊稱大人,陳翎聽得無言之極,心中知曉他並沒有真正忠誠於自己,暗歎了一聲,心說強求不得,故而一笑而過。
就在趙雲夜訪陳翎府邸之時,城外的周瑜滿臉惆悵,負手夜眺星辰,雖然徐、豫兩州的戰事順利,但亦不能解己憂。
不為其他,起初自己占盡上風,但陳翎有大城據守,一日日過去,自己損兵折將,而他軍勢日益增多,再拖個數日,自己都不用攻城了,他陳翎也會出城來邀戰自己。
緣由何在?
周瑜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戰線太長了,補充不如陳翎快捷,無論是兵力還是糧草輜重,隨著自己減少的同時,他陳翎慢慢就積累了起來。
退兵!
退兵,毫無疑問是當前自己最好的選擇,提前部署一下,待他陳翎發覺自己退兵之時,自己怕是已經乘船至廬江了。
先擊敗張遼、魏延兩人,然後在迴身一擊,必有奇效。
可心下實在不甘呐!
一日之後,當陳翎發覺異常,派遣哨探出城打探之時,才知曉周瑜已經退兵了。
有些失落,有些哆嗦,陳翎不是沒有想過周瑜會做出撤軍這樣的事情來,但此前的猛攻,讓他失了警惕之心,同時記憶中周瑜與諸葛亮兩人為南郡爭鬥數場,讓他誤認為周瑜應該不會眼見唾手可得的江夏不拿,而是撤迴去了。
陳翎有些氣悶,周瑜有大船可用,毋需多耗精力,便能輕鬆轉戰廬江,而自己若想隨後追殺過去,除了急行軍之外,並無他法可用!
張遼、魏延正與孫策大戰方酬之際,自己不太可能安心去鄱陽湖繼續監造戰船以備征進。
一步失,步步不利,大錯已鑄下,現在後悔也無益,陳翎這般想了之後,跺腳下令次日兵出西陵,向著廬江進發。
如今也隻剩下這一方法了,隻期望張遼、魏延兩人能夠抵禦住孫策的攻勢,不然這後果不堪設想!
六千兵勢,這些現在陳翎所能率領的全部將卒,人是少了一點,但將校不缺,隨時隨地都可以集聚起一支大軍來。
留下辛毗、王昶、薛蘭三人為自己押解糧食,在周瑜撤兵二日之後,陳翎亦揮軍指向廬江,來與張遼、魏延兩人匯合。
魏延迎張遼入營內,張遼斥退左右,揮拳就毆。
帳外王基、紀靈、雷銅聽得帳內傳來陣陣魏延屈辱的喊痛聲,各個頭皮發麻。
雖然皆知事出有因,魏延不占理,但張遼如此痛打一頓,是否合適?
魏延是川中降將,不錯,比之張遼這樣自陛下重新複起之時就跟隨在側的大將,魏延無論是資曆還是戰績上來說,都不如張遼。
可堂堂一員上將,吳王帳下的重臣大將,就這般淪為張遼泄憤的對象,真的可以嗎?
帳外秋風涼爽,王基喃喃道著,“將來我不想為大將軍一把扯住,然後按在地上痛毆。”王基是少年得誌的典範,諸將各個心頭暗暗附和之際,亦不寒而栗想到將來,暗暗警誡自己,不要步魏延的後塵。
一炷香之後,帳內傳來張遼怒氣未消的聲音,眾人聽他言道:“都進來罷。”
轉身過去,眾人相互望了一眼,推少年大將王基在前,一一跟隨而進。
王基遲疑數次,最終鼓起勇氣,恨恨瞥視了眾人一眼後,扭頭一甩,就舉步向裏而去。
眾人各個麵露慚愧之色,心底卻是竊喜,彎腰秉禮而進。
王基進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鼻青臉腫的魏延,此刻的魏延再無數個時辰突陣殺敵的英雄麵目,完全是一副敗綏相。
王基目無餘光,向著站立在上首的張遼一抱拳為禮,口稱言道:“大將軍!”
張遼罷手,原本鐵青的臉上露出一絲微笑之意來,指著右手側讓王基站了過去。
隨後雷銅、紀靈、陳應、鮑隆等人一一進帳,向張遼致禮之後,分別列在王基、魏延兩人的下首。
廟堂之上,以右手為尊,原本在此地的眾人,應該是魏延站在右邊上首,不過經由張遼這一頓拳腳之後,自知理屈的魏延已經消了此般意願,很是不情願的站在左首第一位。
趙雲持長槍觀看,在他的雙目中明顯透露驚訝之色。
不像其他人,隻覺得花拳繡腿,陳翎這一舞劍,讓他覷得其中奧妙,陳翎的劍術已臻化境,非是尋找人等演練的普通架勢。
常有耳聞,讓趙雲知曉陳翎出身非凡,竟是當世高人弟子。
手癢難捺,念及陳翎此際位高權重並非是同僚袍澤,趙雲知趣繼續觀看,等候著。
壽春魏延、張遼兩人的消息轉輾傳過來,孫策已經攻下城池,現在正與孫策大軍對峙在廬江附近,徐州空虛,豫州無兵將可阻,局勢危殆,呂布、諸葛亮等將帥大軍又遠在洛陽、梓潼兩地,就算迴援亦不能及時趕至,此事確是為難。
趙雲輕歎了一聲,為陳翎聽得,順勢舞了一劍花,收兵器迴鞘,伸手一邀,請趙雲坐下。
擦拭了一把毫無汗水的額頭,洗淨雙手,陳翎度步間開口言道:“子龍莫急,隻要文遠在,我料孫策不敢衝入中原。”
趙雲一撩衣袍,跪坐而下,頷首正色言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若是陛下聞報於君侯臉上不好看。”
陳翎坐下,聽得趙雲的話,展顏一笑,為趙雲斟茶,然後一撩衣襟扶袖飲了半杯,放下之後才迴道:“我亦有自己的難處,不能趕赴廬江為文遠助戰甚覺遺憾。”
陳翎意有所指,趙雲當然知曉他所說的就是城外周瑜一軍,不過就算如此,趙雲還是皺著眉頭勸說道:“以子儀之能並非不能退周瑜一軍,何以裹足不前隻是停留在江夏,緣何如此,子儀能否告知?”
“嗬嗬…”陳翎輕笑了一聲,低下頭來,在兩人麵前的案幾上蘸水點圈了三處,指著其中一地言道:“如今天下風雲變色,瞬息就能改變中原整個戰略部署。”
“聖上、孔明兩軍非是不能進圖曹操領地,而是以待時機。”不等趙雲開口詢問,陳翎就這般說著,“踞有江東,足可憑此稱王稱霸,若是聖上、孔明俱在中原,量孫策不敢輕動,故而有了如今這般局勢。長安…”
陳翎正待接著下來去,趙雲罷手問道:“此事可是子儀所布局?”
搖頭,嘿嘿笑著看向趙雲,陳翎繼續剛才的話題,說道:“當初僅有一州之地時,隻能為棋子,如今大勢在我,我不為執牛耳者,誰可為之?”
略過此一事不在細述,陳翎接著說道:“長安曹操有著他自身的缺憾,一是人口不足持,二就是昔日舉家起兵之時的家族重臣已成了尾大不掉的負擔。”
唏噓了一聲,陳翎抬頭仰望著已經懸高掛空的明月,為趙雲解說道:“就彷如那皓月,有眾星簇擁、相襯才顯得更加皎潔。”
聽得陳翎這番言論,趙雲點點頭,說道:“不錯,確是如此。”
現在的曹操重用家族子弟,是為其軍中中堅。當然之前也是這般,但那時候他曹操有廣袤的疆域,隨便就可安置下來,而如今呢?
富饒的長安是曹操根基,洛陽經由董卓一把火之後,到如今人口也止不過僅有十萬餘,這還是當初曹操第二次遷都,將許昌等地的人口遷徙過來,才有了今日的洛陽。
漢中經過張魯父子經營數十年,雖然也經曆過戰火,但比起曹操其他轄地來說,可算是一繁華大城。
而如今的漢中太守非是別人,正是虎步關右的夏侯淵。
遍數曹操如今的轄地,除去這數地之外,其他地方相較中原,實在顯得貧瘠了一些。
若是劉備還在,曹操帳下的文武還能尚存著一絲期盼,但現在隨著劉備勢滅,曹操的族親掌握權柄,“唯才是舉”這樣的政略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可以招攬到高明之士了。
王朗、賈詡等人背棄,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他們在之前或許是秉承著曹操的差遣來呂布這一方為奸為內應,但隨著時間慢慢推移,呂布從沒顯露出一絲敗亡的先兆,使得這些人不由自主的為自己打算起來,究竟是繼續為曹操效命,還是為當今天子奉上自己的一片赤誠之心?
見趙雲明白自己所說的話,陳翎嗬嗬一笑,又言道:“至於江東孫策,確是不容易對付,原本我欲堂堂正正之師討伐,才來江夏監造戰船以待帥大軍征討,而如今看來,天時在我,不必憂患,子龍毋庸擔心。”
聽罷陳翎一席話,趙雲感慨萬千,怔怔看了陳翎半晌,拜首讚道:“昔日子儀出,便遇見溫侯呂布,可謂風雲際會,雲從龍,風從虎,自此之後這天下便已在大人胸間。”
趙雲一會喚自己為子儀,一會又尊稱大人,陳翎聽得無言之極,心中知曉他並沒有真正忠誠於自己,暗歎了一聲,心說強求不得,故而一笑而過。
就在趙雲夜訪陳翎府邸之時,城外的周瑜滿臉惆悵,負手夜眺星辰,雖然徐、豫兩州的戰事順利,但亦不能解己憂。
不為其他,起初自己占盡上風,但陳翎有大城據守,一日日過去,自己損兵折將,而他軍勢日益增多,再拖個數日,自己都不用攻城了,他陳翎也會出城來邀戰自己。
緣由何在?
周瑜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戰線太長了,補充不如陳翎快捷,無論是兵力還是糧草輜重,隨著自己減少的同時,他陳翎慢慢就積累了起來。
退兵!
退兵,毫無疑問是當前自己最好的選擇,提前部署一下,待他陳翎發覺自己退兵之時,自己怕是已經乘船至廬江了。
先擊敗張遼、魏延兩人,然後在迴身一擊,必有奇效。
可心下實在不甘呐!
一日之後,當陳翎發覺異常,派遣哨探出城打探之時,才知曉周瑜已經退兵了。
有些失落,有些哆嗦,陳翎不是沒有想過周瑜會做出撤軍這樣的事情來,但此前的猛攻,讓他失了警惕之心,同時記憶中周瑜與諸葛亮兩人為南郡爭鬥數場,讓他誤認為周瑜應該不會眼見唾手可得的江夏不拿,而是撤迴去了。
陳翎有些氣悶,周瑜有大船可用,毋需多耗精力,便能輕鬆轉戰廬江,而自己若想隨後追殺過去,除了急行軍之外,並無他法可用!
張遼、魏延正與孫策大戰方酬之際,自己不太可能安心去鄱陽湖繼續監造戰船以備征進。
一步失,步步不利,大錯已鑄下,現在後悔也無益,陳翎這般想了之後,跺腳下令次日兵出西陵,向著廬江進發。
如今也隻剩下這一方法了,隻期望張遼、魏延兩人能夠抵禦住孫策的攻勢,不然這後果不堪設想!
六千兵勢,這些現在陳翎所能率領的全部將卒,人是少了一點,但將校不缺,隨時隨地都可以集聚起一支大軍來。
留下辛毗、王昶、薛蘭三人為自己押解糧食,在周瑜撤兵二日之後,陳翎亦揮軍指向廬江,來與張遼、魏延兩人匯合。
魏延迎張遼入營內,張遼斥退左右,揮拳就毆。
帳外王基、紀靈、雷銅聽得帳內傳來陣陣魏延屈辱的喊痛聲,各個頭皮發麻。
雖然皆知事出有因,魏延不占理,但張遼如此痛打一頓,是否合適?
魏延是川中降將,不錯,比之張遼這樣自陛下重新複起之時就跟隨在側的大將,魏延無論是資曆還是戰績上來說,都不如張遼。
可堂堂一員上將,吳王帳下的重臣大將,就這般淪為張遼泄憤的對象,真的可以嗎?
帳外秋風涼爽,王基喃喃道著,“將來我不想為大將軍一把扯住,然後按在地上痛毆。”王基是少年得誌的典範,諸將各個心頭暗暗附和之際,亦不寒而栗想到將來,暗暗警誡自己,不要步魏延的後塵。
一炷香之後,帳內傳來張遼怒氣未消的聲音,眾人聽他言道:“都進來罷。”
轉身過去,眾人相互望了一眼,推少年大將王基在前,一一跟隨而進。
王基遲疑數次,最終鼓起勇氣,恨恨瞥視了眾人一眼後,扭頭一甩,就舉步向裏而去。
眾人各個麵露慚愧之色,心底卻是竊喜,彎腰秉禮而進。
王基進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鼻青臉腫的魏延,此刻的魏延再無數個時辰突陣殺敵的英雄麵目,完全是一副敗綏相。
王基目無餘光,向著站立在上首的張遼一抱拳為禮,口稱言道:“大將軍!”
張遼罷手,原本鐵青的臉上露出一絲微笑之意來,指著右手側讓王基站了過去。
隨後雷銅、紀靈、陳應、鮑隆等人一一進帳,向張遼致禮之後,分別列在王基、魏延兩人的下首。
廟堂之上,以右手為尊,原本在此地的眾人,應該是魏延站在右邊上首,不過經由張遼這一頓拳腳之後,自知理屈的魏延已經消了此般意願,很是不情願的站在左首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