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泰治荊州襄陽之後,江夏這個與揚州接襄的郡縣,其實一直掌控在孫策手中。


    不過待等陳翎自成都移師至此,孫策便撤了此處兵馬,讓陳翎進駐此地。


    這不是孫策畏懼陳翎兵勢至強,亦不是心念兩人私下的交易,而是江夏與建業相較,孰輕孰重,孫策還是能夠分辨的清楚。


    自諸葛亮兵出壽春,孫策便已得報,不過稍後探馬迴報諸葛亮去向不明,又加上張遼的兵馬亦從徐州出進逼廣陵一線,孫策心中疑忌,擔憂是諸葛亮協同張遼進取江東,乃收縮防禦以待來軍。


    然後事情出乎人意料之外,長安、洛陽、川中各地傳來的消息表明,此前張遼、諸葛亮兩人兵馬調動,隻不過是為防備在呂布征討曹操之際,自己或會攻入中原。


    等到陳翎順江而下,兵分兩路,一路進駐壽春取代了原來駐紮在此的諸葛亮,另外一路緩緩攻占著江夏諸郡縣之時,孫策知為時已晚矣。


    若是在諸葛亮剛剛領軍去往成都之時,自己提兵過江或許此際已經奪迴重占了壽春,而如今,希望則顯得那麽渺茫。


    諸葛亮去往了別處,現在來了昔日舊人陳翎,看覷他擺開的架勢,分明是欲圖廬江。


    又聞陳翎進駐江夏之後,便沒有任何進取的意思,而隻是在那裏監造水船,訓練水軍,孫策直覺感到江東安穩的時日不多了。


    若是在之前,陳翎此人或許還可暗中互通,然當他自請為吳王之後,孫策百念俱灰,在自己與他陳翎兩人之間,隻有一人能夠存活下來。


    不是自己,就是他這個晉帝新封的吳王!


    之前陳翎的征戰不過是為了他人,是為了呂布,而此次對自己一方的戰爭,是為了他自己。


    現在他所每奪取的任何一寸江東土地,便是他今後賴以生存的土地,或是換成他,孫策自覺自忖著,亦會將其他一切所有事情拋在腦後,直待取得整個江東之地後,再論其他。


    畢竟,他是吳人,他是吳王,江東這裏所有的土地,在新朝的法理上來說,都是屬於他一個人的。


    而晉是否會像秦傳不過二世?


    這個問題孫策不得而知,不過觀當世的景象,溫侯呂布自己雖然為人不堪,但輔佐他的臣子都是一時俊傑,比之秦來說,好上太多了。


    殿中底下的臣子都在為如今陳翎剛剛來到江夏,趁他立足未穩之時出兵征討這一事辯論,張昭、張紘、秦鬆、陳端、黃蓋、闞澤等人,他們各抒己見,為此舌辨不已。


    聽得有些不耐,孫策拔身而起,在諸人眾目之下,從他們的中間穿行過去,轉迴了後院。


    不一會,周瑜前來求見,孫策嘴角含笑,令人喚入。


    未幾周瑜進,他首先向孫策見了一禮,然後開口言道:“伯符,莫非你早有定計?”


    孫策頷首,心中稱讚道著,還是自己的義氣兄弟知己,乃說道:“陳翎威風逾盛,與他百戰百勝不無有關,然自攻滅劉備以來,他能夠迴轉壽春的兵力不到四萬,僅有三萬餘。”


    聽著孫策的話,周泰點點頭,傾聽孫策接著說下去。


    “他這三萬兵馬若是齊齊迴了那壽春,我亦是無法可想,不過或許是一路征進,從未有過敗仗,陳翎的心氣慢慢變得孤傲起來,相傳如今在他帳下為將的數員川中降將,略有小過,他便大肆懲處,絲毫沒有昔日謙謹之意。”孫策這般說著道,周泰聽得眉頭一皺,進諫道:“這或許是他的計謀,伯符不要輕之。”


    孫策點點頭,展望庭中落葉,俯首拾起一片,看著疏斑的枯枝,歎聲說道:“公瑾,時不我待,我亦知這或許是他陳翎的示弱之計,然我這江東基業,就彷如這片孤葉,沒有大樹以為根基,到了這時節,便會凋零。”


    孫策說完此一句話,轉首過來,向著周瑜鄭重說道:“公瑾,我意已決,不管他陳翎是真的無兵可用,還是有將有兵,在冬季之前,攻向江夏是我孫策唯一可行的大事!”


    不待周瑜開口勸諫,孫策一指西北方,言道:“曹操正在與那呂布大戰,”然後他再指向川地方向,接著說道:“諸葛亮在攻伐梓潼,中原的兵馬幾乎全部集中在這兩處,此地,在這江東地麵上,隻有張遼與他陳翎兩人而已。”


    孫策越說越激動,周瑜心中暗暗歎息著聽他繼續說道:“張遼張文遠,我與他戰過數迴,有勝有敗,不過那都是在他心無旁騖之時,方能與我戰平!”


    “而如今,想必呂布給他的命令是逼迫我江東不敢出兵攻伐中原是罷?”孫策臉上充滿了興奮之色,周瑜聽得在理,乃點點頭,孫策見之,心中鼓舞,乃接著說道:“既然如此,我孫策為何不假作出兵征討中原,進取壽春、徐州兩地,而暗行收複江夏之舉?”


    “不錯!”見孫策之心已堅,周瑜再無其他心思,為他出謀劃策言道:“號令諸將三日內集聚完畢,於蕪湖、建業、毗陵三地同時乘船過江,攻向壽春、廣陵等諸郡縣,然主公親率一軍兵行江夏,與那陳翎一決雌雄?”


    “嗯…”沉思了片刻,孫策誠懇的對著周瑜說道:“陳翎詭計多端,若無公瑾在彼,我實患戰事或會不利。”


    “那麽,兄長之意是令我前往江夏與他陳翎對陣,而你則親帥大軍過江與那張遼爭雄?”周瑜問道。


    孫策點了點頭,說道:“張遼雖然亦有些謀略,但與那陳翎相較,我自度還頗有勝算…”


    暗中歎了一聲,周瑜自思道,此際陳翎的名聲已經能讓伯符兄望而卻步了嗎?


    據此,周瑜心中不由生出一股不甘之意,昔日在壽春居小城之時,陳翎不過是一布衣,想不到僅僅過了這十數年,一切都不一樣了。


    自己成為了江東伯符的軍師,而他更是為人上人,封為一吳王。


    吳王、吳王,本來就應該是伯符的王位,現在竟然被一偽帝封賞給了他陳翎!


    臉上露出決絕的神情,周瑜向著孫策深深一躬,言道:“必不負兄長所托!”說完這一句話,周瑜從孫策府上退了出去,打馬迴轉營中。


    陳翎的三萬餘兵馬去向已打探清楚,他的至交陳震輔魏延帥二萬軍勢抵達壽春,在數日前進駐此地,麾下有吳蘭、雷銅兩員降將。


    而陳翎他自己則帥著一萬人馬駐守江夏,進圖鄱陽湖,於此招兵買馬、監造戰船,欲以此攻向江東。


    一萬人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更兼他身後是廣袤的中原大地,錢糧無數,隻要給他一季的時間,便能重新招募起一支數萬的大軍來。


    念及此,周瑜感覺事不宜遲,應該在他尚未起勢之前,將他陳翎扼殺在萌芽中!


    經由數年的打理,江東已經不是昔日那副景象,不過就算如此,伯符兄麾下的大將還是缺乏,能夠陷陣斬將的猛將僅有甘寧、太史慈以及黃蓋等人。


    想著伯符身旁不能沒有甘寧、太史慈兩人,若是缺少兩人中的任何一人,張遼勢必會起疑心,若是陳翎得報之後,更會提防自己會去江夏攻襲。


    如此,周瑜從江東有數的將校中選擇著自己的部屬,蔣欽不錯,朱治也可,…可惜陳武與陸遜身陷在許昌,不能繼續為江東效力,周瑜偶爾瞥視到一人姓名,心中一喜,難道,必須將此人帶上。


    有此一人可當一萬兵馬!


    次日,在孫策的號令之下,江東建業雷聲風動,各路軍馬在有條不紊的一一從各地聚集到城外,然後又依次的派遣到數處,以待孫策的命令,過江攻向中原去。


    此一戰事,是上次與諸葛亮大戰一場後另外一場重大的戰事,孫策此次幾乎聚集了江東所有的兵馬,總兵馬達十萬餘。


    若是無前年孫權兵敗之事,若無程普從壽春退出來等數事,江東的兵力應該有二十萬之多,不過再提前事,於現今無益,孫策帳下諸將欣喜可以再賺取功名的同時,也不由自主的想到這些,不過如今兵勢正捷,此等事情還是不要提為好。


    三日後,孫策正式點將誓師,不奪徐州、壽春中一地不複還!


    在孫策帥兵出師之後的一天之後,周瑜亦帥著兩萬兵馬從丹陽郡過,至彭澤,暗中紮下大寨,然後遣人過到江夏來探聽陳翎軍勢的虛實,以待征進。


    彭澤素有“七地扼塞”、“贛北大門”之稱。


    彭澤是一個瀕臨長江的要隘大縣,隸屬豫章郡,豫章郡人口達一百六十萬之多,在彭澤此縣中就生活著十數萬的百姓。


    周瑜於彭澤左近紮下大營,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彭澤向西過去不遠就是江夏柴桑,而柴桑的附近便是鄱陽湖。


    陳翎既然於此在監造戰船,那麽周瑜抵近在彭澤下寨便是最好選擇,不然再進一些,便可能撞上陳翎的兵馬了。


    雖說周瑜是來征討陳翎軍勢的,但若是能夠知己知彼,則相對更有把握一些,周瑜如此念道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一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色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色翎並收藏三國一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