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所言的異姓王,就是齊、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七人。


    張耳病死,子張敖即位,後因罪被為貶宣平侯。


    燕王臧荼謀反,被劉邦親兵討平。後燕王盧綰也被逼而叛變,最後老死在匈奴。


    楚王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被呂後處死。


    梁王彭越被貶,之後也被呂後處死。


    淮南王英布謀反,被劉邦抱病征討,後被外甥吳迴所殺。陳豨被迫投降匈奴,後來為匈奴作戰時被漢軍殺死。


    而得以善終的,可以說隻有吳芮一人,長沙國曆經五世而亡。


    以戰功受封為王侯,或一時顯赫,然結局除少數人之外皆淒慘無比,殿中眾人念及這些,一時間不由都噤若寒蟬,不敢發出任何一絲聲響。


    其因說封賞陳翎為王的非是別人,正是少年呂喬。


    呂喬幼年為呂玲綺撫養,漸知人事之後,諸葛瑾這一伯父親自教導。


    諸葛瑾家學淵源,若隻是教導一學子,自然是夠了,但若教導的乃是將來的帝皇,諸葛瑾自忖學識淺薄,乃引呂喬於王朗門下求學。


    在陳翎的心目中,王朗一個被諸葛亮罵為“皓首匹夫,蒼髯老賊”的人物,但真實的王朗卻是一為當世所推重的經學家。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為其服喪,後來被舉孝廉,但王朗不應命。徐州刺史陶謙又舉其為茂才,拜治中從事。遷任會稽太守,任內獲百姓愛戴。


    若無意外,王朗會著《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文集三十四卷。


    諸葛瑾有自知之明,以他的兒子諸葛恪可知,由他教導出來的學子,為一臣子可,但為帝卻不行。


    諸葛恪幼小以神童著稱,成人之後拜騎都尉,孫權長子孫登為太子時擔任左輔都尉,作為東宮幕僚領袖輔佐太子理政。


    之後曆任丹陽太守、威北將軍等職,赤烏八年丞相陸遜病逝,諸葛恪升任大將軍並代領其兵。


    神鳳元年孫權病危時在孫峻的力薦下將諸葛恪任命為托孤大臣之首。孫亮即位後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政大權。


    執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取得東興大捷頗孚民望。並因功晉爵陽都侯。


    此戰之後產生輕敵之心,開始大舉出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迴朝之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建興二年十月,同為托孤大臣的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將諸葛恪及其死黨以赴宴為名誘入宮中,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時年五十一歲。


    由於所受教導的不同,加上性情的差異,呂布隻看到了陳翎在兵圍成都之際,向朝中上書自請為王,心中忿怒異常,沒有直接出兵征討,是因多年為君的氣量在不停的告誡著他,於此事上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忍讓,不能因小失大,這才能含怒不發。


    而呂喬,他的見識本來就是站在最高點,自他一出生懂事以來,就有下人臣子不停的告訴著他,他呂喬是將來會為君上的人,非是平常人。


    隨著呂布的疆域擴大,以及如今稱帝,呂喬的氣量與呂布已經完全不相同了。


    再加上,他母親曾經有過一段在陳翎門下求學的經曆,念及這些,想的還沒殿下那些臣子多,因此覺得一異姓將帥稱王不算大事。


    而且,陳翎的確是一有大才的人,君不見這數年來的開疆避土,都是由他一人在進取著,若是在這一事上,沒有相當的封賞給予有大功的人,豈不寒了旁人之心?


    至於將來事,呂喬心中暗忖道著,君不負我,我必不負君。


    聽得呂喬開口說了這麽一句,殿中無人開口附和,亦無人稱讚。


    呂布看了坐在側麵的呂喬一眼,歎息了一聲,言道:“如此,就如他所願罷。”呂喬這個孫兒,是當仁不讓的儲君,有的時候,呂布寧願失了自己臉麵,也不願逆了他的意。


    由此可見,呂喬在呂布的心目中,是何等重要的一個存在。


    而那陳翎,呂布暗自道著,自己的確對他起過殺心,時至如今,亦沒有變化,這一切都緣於他實在令人捉摸不透。人活一世,到底為何,你所求的是什麽?


    自己是想仗著手中武器,取得整個天下,然現在這個目標看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或能實現。


    而當年問出此一句話的陳翎,他心底是如何想的?


    難道僅僅是為輔佐自己登上現在這個帝位,然後他自己做一王侯便足夠了嗎?


    若是自己身在他那般位置,會如何想?


    有威名在世,有大才在胸,陳翎,你的抱負隻是一個王侯嗎?


    若真的若此,我便遂了你願,隻求你將來…


    將來,將來,將來在我去的時候,我必須…


    七月間,正是天氣炎熱之時,不過此時在成都城外的陳翎軍帳中,所有的將校都自發的為陳翎賀,陳翎為晉帝呂布封為“吳王”!


    吳王一名號來自陳翎的家鄉是在吳地,非是他現在征討的蜀地。


    曆代受封此一爵位的不少,其中佼佼者有闔閭、吳王僚、吳王夫差、劉濞等。


    當然在陳翎的記憶中,最有名氣的應該是那孫權,不過如今麽,孫策尚在,他是稱不了吳王的。


    升任王爵的好處之一,開府,這一點,其實陳翎早在受封車騎將軍時候,就已經做到了。


    另外一個就是封地,既然為吳王,那麽陳翎當然的領地在吳地,而現在江東還為孫策所掌控著,呂布封陳翎為吳王,其意不言自明,那就是你想要封地,自己去取!


    所有說麽,這個吳王還隻是個虛職,而非是實職,直到陳翎去攻取了江東,才算是個名副其實的吳王。


    王爵擁有獨立的行政、司法、人事、立法以及兵權,拋開需要繳納一定的賦稅給朝廷,可以說是一個私人的王國。


    若想達到這個目標,陳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何況經由此一事後,與呂布關係更加微妙,陳翎能否在攻下成都之後,迤邐轉道去取江東,前途渺茫。


    雖然呂布沒有把益州封給自己,但陳翎並不氣餒,相反在接受眾人賀喜之時,在他的嘴角若有若無帶著一絲笑意。


    非為其他,展望未來,或許江東才是自己能夠依為根基的地方。


    江東濱臨大洋,憑借著在琅邪布下海港,所得來經驗,另外建造一出海口不難。


    這般一來,待等將來曹操不再,僅剩下一下,…


    此際,在滅了劉備之後,是去戰那曹操,還是麾兵取江東?


    換穿上王袍,站立在眾人麵前,接受他們的參拜,陳翎暗暗想道,若是先滅曹操,那麽僅剩下有一孫策敵手的呂布,想必會在自己攻取江東之時,隨後進兵。


    若是那般,僅有一師的自己,在呂布出言反悔之際,能否抵擋的住張遼、高順等人的合圍共擊?


    有前代之事為鑒,若自己為呂布,想必也會在大統之時,順手把一個有異心的王侯給滅了罷?


    難道要等自己在江東經營數年,繁衍幾代之後,才麾兵過江來,攻滅收複最後一處,名為晉土,實為另成一國的疆域?


    “恭喜大王!”


    “賀喜大王!”


    聽著這般恭賀之聲,陳翎心中不由的想起那沐猴而冠的山賊水寇,驀地就笑了起來。


    聽得陳翎大笑,眾人皆歡言喜哉,各個向陳翎祝賀言道:“大人進封為吳王,已是人臣極至,吾等與有榮焉,皆羨之!”


    陳翎頷首,振袍而起,左右一顧,言道:“擇日不如撞日,今日便去取了那成都城!”


    拖了一月餘的成都,值此陳翎受封為王之際,他才號令眾人出兵攻占,張郃、馬岱等將臣聞之,皆喜之。


    陳翎受封為王,身為帳下吏當然亦感榮耀,但成都一日不下,總覺得心中不安,畢竟大家一起出兵過來,就是為了攻滅劉備的,如今陳翎終於發下了命令,戰功就在麵前,名傳千古,亦非不可能,怎得一個痛快了得?


    當下諸將帥在陳翎的號令之下,一一從帳中出,急切馳向各自的營帳,開始為攻城做準備。


    看著他們的背影,陳翎心中有些蕭瑟,在此一事上,自己是冒險了的,自己的家人在許昌,張郃、馬岱等人的家屬亦有人在許昌,若是呂布沒有同意自己的心思,而是派兵來征討,那樣的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結果還算不錯,不管朝中任何,自己能做到這一步,亦也是為了大家將來著想,有些各自的安危,亦得承受。


    現在走到這一步,距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近,隻需將劉備覆滅,然後等,…


    究竟去江東還是曹操那邊,陳翎左右捉摸不定,乃長歎了一聲,暗自道了一句,等這成都攻取了下來之後,再論其他罷。


    還有一事,舉步欲出帳前,陳翎想道,周泰,經過此一戰後,必須讓他迴許昌。


    這不僅是為了他著想,也是為了自己等人,有周泰在彼,將來事不管如何惡化,總歸有一人能夠為己等人向呂布求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一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色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色翎並收藏三國一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