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至城中,陳慶、周邵、陳濟三人分道揚鑣,各自迴府。
三人都是孩童,雖然隻是一匹小小的馬兒,但在離開蠻人的營地之後,便不知不覺中為跟隨於後的三匹小馬所吸引,心情也就變的好起來。
不知能不能騎乘,但嚐試一下總是可以的。
念及此,各自迴家準備嚐試一下的急切心情,令得三人就在進城之後,便立即分別歸家去了。
陳慶迴至自己府中,進到後院向母親稟明了今日之事,在甄氏寵溺的話語聲中,一溜煙的走了。
母親還是將自己當做是小孩看待,陳慶有些無奈,有著不同常人的孩童年月,陳慶能夠一個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想著許多事。
又有陳翎這樣的父親在,無論什麽樣的問題,都能清楚的得到答案,就算有些,諸如人為什麽隻能活百歲,而不能像樹木活得長久一些這樣的問題,父親都能以較為詳盡的話語告訴自己,一個人的身體內存在著一種物質,就是這種物質在製約著人的壽命。
至於這種物質是什麽,父親讓自己去探尋。
小馬被帶到了府中的那些成年馬那裏去,陳慶覺得不妥當,過來把它牽迴了自己的別院,然後讓一仆專門照料它。
現在它的高度還不如自己,陳慶就算再無知也清楚,它就算能騎乘,亦隻能轉轉圈而已。
還得等等,心中如此念道著,陳慶將此事放下,迴房看起書來。
陳慶現在看的這書是陳翎留給他有關曆代曆朝傑出人物的雜書,其中就有一段有關陳慶之的記載,看完這一段,陳慶默默想到,一個人在能也不能太能,不然就如這陳慶之一般。
他的事跡或許是真,也可能是假的。
但若是他的事沒有這般令人吃驚,想必他人是會承認他的確是這般的一個人物,而非會去懷疑記載出錯了。
感覺有些饑餓,陳慶吃了一些點心之後,放下手中的書,從聖人之言那排書籍中的找出藏匿的那一本。
翻開這本書,找到上次遺留下來的插簽,映入眼簾的便是“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唿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裏。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麵,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一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麵而居。一曰有手足。”
陳慶咯咯笑了起來,這本書實在太有趣,那人的確是花了心思寫出來的。
卻不知陳慶這是孤陋寡聞,這一段文字是秦“山海經”中一段,不能盡覽所有書籍的陳慶,此刻為那人所蒙蔽,隻以為這是那人妄想出來的。
而兀突骨寫下此一段文字之時,亦是不想將過往全部據實敘述出來,這才借用了這麽一處。
隨著逐漸深入看下去,陳慶不自覺的想到,這樣奇異的世界,若是能夠自己親身去看一看,該多好啊!
至旁晚時分,母親喚人來傳陳慶去用晚膳。
隨之,又有周邵、陳濟兩人府上的仆從過來傳話言道:明日去校場比試騎術。
陳慶聽罷,赫赫然一笑,讓來人迴去傳話說道:馬兒太小,不能騎乘。
這是陳慶愛惜自己的小馬,不然驕縱習慣了的周邵、陳濟以及自己三人,隻要能夠騎乘,就算是再小的馬,三人的侍從亦會準備周全,以待明日遊玩比試。
搖搖頭,陳慶放下手中的書,把它繼續藏在書架裏。
出去母親那邊用過晚膳之後,陳慶迴到自己的別院中,趁著夜色降臨,仰躺在小河邊的青草地上,看向星空。
父親說,在這天上的所有閃爍的星星,其實是一顆顆比自己腳下的星球更大了許多的恆星。
隻有恆星才會發光,而行星則不能。
父親說,他有這麽多的學識也是他的父親教授給他的。
他的父親也就是自己的祖父了,但自己從來就沒有見過他。
還有待在鄴城的兄長不知過的怎樣?
父親一直在說,自己將來有一日會遠離這一切,讓自己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而且當父親將自己介紹給陳震、周泰兩位叔叔認識,以及周邵、陳濟兩位玩伴認識的同時,自己在父親的眼中,便是一個大人了。
既然是大人,就必須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但母親她還是將自己當做是小孩看待,自己到底是小孩還是大人?
還是有著一副小孩相貌的大人?
陳慶想著想著就笑了,從書中知曉,自己的思想還是比不了許多成年人,自己還是一個小孩子,不過是有著別人無可比擬學識的小孩。
而這些學識怎就不能宣之出口,那麽父親到底為何要教授自己這麽多無關的知識?
還有這些學問從哪而來?
想起那本書,似乎與這一切都有著聯係。
我與兄長來自同一個父親,不同的是兄長的母親是夏侯大將軍的女兒夏侯氏,而自己的母親則是連溫侯呂布都要強行留下的…
自己母親,還是不要非議了。
歎了一聲,正妻與小妾之別,在自己的家中並無多大的區別,惟有的不同就是下人稱唿的方式,一個喚做是夫人,一個喚作是姨娘。
陳慶想了很多,僅僅隻有很少一部分能夠有明確的答案,但另外絕大部分卻是有待自己去探尋。
站起身來,從室中取了一柄木劍出來,慢慢的舞動起來。
身形在暮色中來迴轉折,忽跳起,忽落下,非常的有韻味。
舞累之後,陳慶擦了一把汗,無視旁觀的數名侍衛眼中的豔羨之情,迴房去了。
家主練劍,就算是小主人。沒有避開自己,亦沒有令自己退下,那麽隻能說明一點,自己偷偷學上一點,那無傷大雅。
有此明悟的這數名侍衛,在陳慶迴到房中之後,相互討究著模仿剛才陳慶的身形,一一舞動起來。
其中或有錯漏,或有不對,旁人見之馬上指出,正在舞劍的人立即改正。
如此,一日複一日,不過月餘,這套劍法為他們偷學了去。
陳慶不知道這些,就算知曉,也隻會一笑而過。
相比自己所知曉的那些學問,這些劍術不值得一提。
但就是這些劍術保了自己父親數次性命,由此陳慶亦不得不重視起來,無論做什麽事情,自己的安全是最為緊要的事情,既然這劍術能讓自己避開危險,為何不每日練上一會,以免將來或遇上與父親同樣的遭遇。
迴至房中,陳慶沐浴了之後,想起還未曾溫書,便揀起一本書來,慢慢默誦記憶起來。
比起觀其大略,明白其中意思就放下,父親嚴格的要求自己必須記得每一處細節,而對於整個事情經過則顯得相對縱容一些。
譬如,明名臣於謙,出身年月,死在何年何處,必須記憶清楚。
而對於他一生的諸多事跡,除去幾處重要的事情之外,並不需要全部記下來。
有太多的人物,有太多的事跡值得自己去記憶,有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或許看過一遍之後就放下來,但這其中總會有一些感動著你,激勵著你去記住他們。
當然還有一些,他們的所作所為,讓你恨不得出現在他們的麵前,狠狠的唾棄他們,就算是隻看過一遍,也不能忘記。
譬如,秦檜。
這些不曾出現在曆史中的人和事,讓陳慶感同身受,為之欣喜、悲傷、咬牙切齒之時,亦感到另外一種來自心底的悸意。
再聯係到自己的父親,以及從未見過麵的祖父,陳慶覺得自己的身世成謎。
而這一切,有待自己去繼續探尋還是等將來父親來向自己說清楚?
同時,不能訴之以文的這三國,魏、蜀、吳,父親才剛剛講到官渡大戰,在陳慶心感新奇的同時,亦感迷惑不已。
自己身處的這個世界,到底是真實存在過的,還是因父親的參與之後,變成現在這幅模樣?
有太多疑問了,有太多不解。
白天還能和周邵、陳濟兩個孩童廝混的陳慶,隻有到了夜晚時分,這般時境之後,才會顯露出他真正的想法,疑慮。
而這一切隻有父親能夠提供答案,母親是一無所知。
陳慶放下手中的書,癡癡呆呆的沉思著,父親你到底來自何處,為何必須等過了數年之後,你才會告訴我?
這是否就是在說,經由你教授給我的這麽多學問,讓我自己去尋求那一個答案。
而那個答案,在高價購入那本書籍之後,唿之欲出,父親,你是不是不是這個世間上的人,而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抑或是另外一個時間段?
就像那本書中所記述的那般,你本是一個後世之人,知曉了所有一切,來到這個世界上之後,隨意的更改著這一切?
父親,是不是就是這樣,這是不是就是你要我自己去追尋的答案?
而你將你所知曉的一切知識全部教授給我,是不是就是預兆著,我、陳慶亦會走上這麽一條路?
若這就是這一切的答案,或者說隻有這一才是真正的答案罷。
亦隻有這一答案,才能將所有事情講得清楚,父親,你的來曆,我的身世,想必要去那時間中追尋。
三人都是孩童,雖然隻是一匹小小的馬兒,但在離開蠻人的營地之後,便不知不覺中為跟隨於後的三匹小馬所吸引,心情也就變的好起來。
不知能不能騎乘,但嚐試一下總是可以的。
念及此,各自迴家準備嚐試一下的急切心情,令得三人就在進城之後,便立即分別歸家去了。
陳慶迴至自己府中,進到後院向母親稟明了今日之事,在甄氏寵溺的話語聲中,一溜煙的走了。
母親還是將自己當做是小孩看待,陳慶有些無奈,有著不同常人的孩童年月,陳慶能夠一個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想著許多事。
又有陳翎這樣的父親在,無論什麽樣的問題,都能清楚的得到答案,就算有些,諸如人為什麽隻能活百歲,而不能像樹木活得長久一些這樣的問題,父親都能以較為詳盡的話語告訴自己,一個人的身體內存在著一種物質,就是這種物質在製約著人的壽命。
至於這種物質是什麽,父親讓自己去探尋。
小馬被帶到了府中的那些成年馬那裏去,陳慶覺得不妥當,過來把它牽迴了自己的別院,然後讓一仆專門照料它。
現在它的高度還不如自己,陳慶就算再無知也清楚,它就算能騎乘,亦隻能轉轉圈而已。
還得等等,心中如此念道著,陳慶將此事放下,迴房看起書來。
陳慶現在看的這書是陳翎留給他有關曆代曆朝傑出人物的雜書,其中就有一段有關陳慶之的記載,看完這一段,陳慶默默想到,一個人在能也不能太能,不然就如這陳慶之一般。
他的事跡或許是真,也可能是假的。
但若是他的事沒有這般令人吃驚,想必他人是會承認他的確是這般的一個人物,而非會去懷疑記載出錯了。
感覺有些饑餓,陳慶吃了一些點心之後,放下手中的書,從聖人之言那排書籍中的找出藏匿的那一本。
翻開這本書,找到上次遺留下來的插簽,映入眼簾的便是“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唿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裏。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麵,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一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麵而居。一曰有手足。”
陳慶咯咯笑了起來,這本書實在太有趣,那人的確是花了心思寫出來的。
卻不知陳慶這是孤陋寡聞,這一段文字是秦“山海經”中一段,不能盡覽所有書籍的陳慶,此刻為那人所蒙蔽,隻以為這是那人妄想出來的。
而兀突骨寫下此一段文字之時,亦是不想將過往全部據實敘述出來,這才借用了這麽一處。
隨著逐漸深入看下去,陳慶不自覺的想到,這樣奇異的世界,若是能夠自己親身去看一看,該多好啊!
至旁晚時分,母親喚人來傳陳慶去用晚膳。
隨之,又有周邵、陳濟兩人府上的仆從過來傳話言道:明日去校場比試騎術。
陳慶聽罷,赫赫然一笑,讓來人迴去傳話說道:馬兒太小,不能騎乘。
這是陳慶愛惜自己的小馬,不然驕縱習慣了的周邵、陳濟以及自己三人,隻要能夠騎乘,就算是再小的馬,三人的侍從亦會準備周全,以待明日遊玩比試。
搖搖頭,陳慶放下手中的書,把它繼續藏在書架裏。
出去母親那邊用過晚膳之後,陳慶迴到自己的別院中,趁著夜色降臨,仰躺在小河邊的青草地上,看向星空。
父親說,在這天上的所有閃爍的星星,其實是一顆顆比自己腳下的星球更大了許多的恆星。
隻有恆星才會發光,而行星則不能。
父親說,他有這麽多的學識也是他的父親教授給他的。
他的父親也就是自己的祖父了,但自己從來就沒有見過他。
還有待在鄴城的兄長不知過的怎樣?
父親一直在說,自己將來有一日會遠離這一切,讓自己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而且當父親將自己介紹給陳震、周泰兩位叔叔認識,以及周邵、陳濟兩位玩伴認識的同時,自己在父親的眼中,便是一個大人了。
既然是大人,就必須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但母親她還是將自己當做是小孩看待,自己到底是小孩還是大人?
還是有著一副小孩相貌的大人?
陳慶想著想著就笑了,從書中知曉,自己的思想還是比不了許多成年人,自己還是一個小孩子,不過是有著別人無可比擬學識的小孩。
而這些學識怎就不能宣之出口,那麽父親到底為何要教授自己這麽多無關的知識?
還有這些學問從哪而來?
想起那本書,似乎與這一切都有著聯係。
我與兄長來自同一個父親,不同的是兄長的母親是夏侯大將軍的女兒夏侯氏,而自己的母親則是連溫侯呂布都要強行留下的…
自己母親,還是不要非議了。
歎了一聲,正妻與小妾之別,在自己的家中並無多大的區別,惟有的不同就是下人稱唿的方式,一個喚做是夫人,一個喚作是姨娘。
陳慶想了很多,僅僅隻有很少一部分能夠有明確的答案,但另外絕大部分卻是有待自己去探尋。
站起身來,從室中取了一柄木劍出來,慢慢的舞動起來。
身形在暮色中來迴轉折,忽跳起,忽落下,非常的有韻味。
舞累之後,陳慶擦了一把汗,無視旁觀的數名侍衛眼中的豔羨之情,迴房去了。
家主練劍,就算是小主人。沒有避開自己,亦沒有令自己退下,那麽隻能說明一點,自己偷偷學上一點,那無傷大雅。
有此明悟的這數名侍衛,在陳慶迴到房中之後,相互討究著模仿剛才陳慶的身形,一一舞動起來。
其中或有錯漏,或有不對,旁人見之馬上指出,正在舞劍的人立即改正。
如此,一日複一日,不過月餘,這套劍法為他們偷學了去。
陳慶不知道這些,就算知曉,也隻會一笑而過。
相比自己所知曉的那些學問,這些劍術不值得一提。
但就是這些劍術保了自己父親數次性命,由此陳慶亦不得不重視起來,無論做什麽事情,自己的安全是最為緊要的事情,既然這劍術能讓自己避開危險,為何不每日練上一會,以免將來或遇上與父親同樣的遭遇。
迴至房中,陳慶沐浴了之後,想起還未曾溫書,便揀起一本書來,慢慢默誦記憶起來。
比起觀其大略,明白其中意思就放下,父親嚴格的要求自己必須記得每一處細節,而對於整個事情經過則顯得相對縱容一些。
譬如,明名臣於謙,出身年月,死在何年何處,必須記憶清楚。
而對於他一生的諸多事跡,除去幾處重要的事情之外,並不需要全部記下來。
有太多的人物,有太多的事跡值得自己去記憶,有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或許看過一遍之後就放下來,但這其中總會有一些感動著你,激勵著你去記住他們。
當然還有一些,他們的所作所為,讓你恨不得出現在他們的麵前,狠狠的唾棄他們,就算是隻看過一遍,也不能忘記。
譬如,秦檜。
這些不曾出現在曆史中的人和事,讓陳慶感同身受,為之欣喜、悲傷、咬牙切齒之時,亦感到另外一種來自心底的悸意。
再聯係到自己的父親,以及從未見過麵的祖父,陳慶覺得自己的身世成謎。
而這一切,有待自己去繼續探尋還是等將來父親來向自己說清楚?
同時,不能訴之以文的這三國,魏、蜀、吳,父親才剛剛講到官渡大戰,在陳慶心感新奇的同時,亦感迷惑不已。
自己身處的這個世界,到底是真實存在過的,還是因父親的參與之後,變成現在這幅模樣?
有太多疑問了,有太多不解。
白天還能和周邵、陳濟兩個孩童廝混的陳慶,隻有到了夜晚時分,這般時境之後,才會顯露出他真正的想法,疑慮。
而這一切隻有父親能夠提供答案,母親是一無所知。
陳慶放下手中的書,癡癡呆呆的沉思著,父親你到底來自何處,為何必須等過了數年之後,你才會告訴我?
這是否就是在說,經由你教授給我的這麽多學問,讓我自己去尋求那一個答案。
而那個答案,在高價購入那本書籍之後,唿之欲出,父親,你是不是不是這個世間上的人,而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抑或是另外一個時間段?
就像那本書中所記述的那般,你本是一個後世之人,知曉了所有一切,來到這個世界上之後,隨意的更改著這一切?
父親,是不是就是這樣,這是不是就是你要我自己去追尋的答案?
而你將你所知曉的一切知識全部教授給我,是不是就是預兆著,我、陳慶亦會走上這麽一條路?
若這就是這一切的答案,或者說隻有這一才是真正的答案罷。
亦隻有這一答案,才能將所有事情講得清楚,父親,你的來曆,我的身世,想必要去那時間中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