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鹿、白雀兩人分別為顏良、周泰所斬,張燕又陷入與柳毅的纏戰中,楊鳳、羅市兩將眼見己軍已呈潰敗之勢,乃號令鳴金收兵。
淒厲的金鼓之聲充斥在交戰雙方的士卒耳中,早有此心的黑山軍再也顧不上其他,丟盔棄甲般的向真定城內湧去。
而周泰、顏良、柳毅等人的部卒則是追逐於後,掩殺過去,想趁機殺入城中。
最先脫戰進入真定城內的是楊鳳,他見己勢士卒相互推搡著、爭搶入城,把城門口堵塞得水泄不通,且有不少兵卒掉入護城河中去,心中不禁一陣寒栗,暗暗想到,若是讓周泰軍勢隨後掩殺進入城中,自己等人豈不死無葬身之地?
遠遠瞧見羅市正率數百部曲趕往這邊來,楊鳳乃透過女牆,俯身向下喊道:“羅將軍,速收攏兵勢,列陣阻敵!”
在眾黑山軍相互謾罵中,楊鳳的話語聲顯得分外輕微不可聞,羅市在左右的指點之下,抬頭望去,這才發覺楊鳳已經上得城樓,心中暗罵一聲道:無膽匪類,隻顧自己脫身,…
身後有周泰麾下將士追趕上來,羅市無暇與楊鳳爭說,令左右部曲上前,將堵塞在前麵的黑山軍全部驅逐離開,若有不從者,就揮刀斬殺。
逃入城中方能得性命,在這場戰鬥中,見識過周泰、顏良等將的厲害之後,黑山軍已無反身敢戰之心,隻想著遁入城中,活得性命。此刻見羅市率眾舉刀相向,這些被逼入死地的黑山軍再無顧忌,紛紛開口大罵起來,隨後同樣揮舞著刀戟攻向羅市部眾。
城門口混亂中,張燕且戰且退亦迴至此處,看覷麵前眾麾下火並,張燕憂憤交加,大怒喝令道:“還不給我住手!”
張燕之命傳下去之後,黑山軍中士卒聽得是大帥之令,不敢不從遂持刀綽戟在手,小心戒備著對方停了下來,翹首望向張燕。
迴顧了一眼身後追襲中的柳毅,張燕接著說道:“我軍雖然小敗,但未傷及筋骨,周泰兵少,我軍兵多,汝等隻有反身再戰,退了追襲之兵,方能無憂從容入城!”
張燕之言甚有道理,不愧是軍中大帥,黑山軍眾人相互望了一眼之後,便齊齊聽從張燕號令行事,在城門處就這地勢,排列開去以待敵軍攻襲過來。
隨著城門黑山軍眾人整束陣型,城樓之上的楊鳳輕籲一口氣,放下心來之後,令部卒在城樓之上架設起防禦工事,弓矢什伍向前,居高臨下準備襲射追兵。
柳毅率數百部曲先至,見城上遍插旌旗,壕邊密布鹿角。再看覷麵前匆忙列陣中的張燕軍勢,柳毅心中暗道此刻時不我待,若等張燕整軍完備,自己再想殺入城中則會艱難非常。
而若想憑著本部軍馬殺透張燕陣勢,進入城中,柳毅自忖自己還沒有那種本事,暗暗焦急之下,迴過身去展望戰場。
現在戰場之上,還有無數的兵卒在相互拚殺,這些被舍棄掉的黑山軍眾士卒,心中都是絕望之情,楊鳳最先逃跑,接著是羅市,最後就是張燕,他們都跑了,剩下自己在戰場上孤身奮戰。
他們中的一些心懷壯烈之誌,不想投降,乃聚攏一股兵勢,在與周泰麾下諸軍作戰;他們中還有一些則猶豫不決,擔心就算放下兵器,也會為敵所殺,遂小心翼翼的避開大股敵軍,遊弋在死亡邊緣,窺機想逃竄;更多的一些人,則是紛紛棄械投降,他們已經無心與周泰麾下將卒作戰,隻求投降之後,能得活命。
黑山軍實在太多,有殺之不絕的感觸,更兼他們不是一個個都是站著不動,他們會走,他們會跑,他們會哭天喊地般的求饒投降。
如何追逐擒拿、斬殺,其中艱辛比之與正麵廝殺不遑多讓。
饒是有顏良、周泰之驍勇,在這樣的戰場上,一時半刻亦不能盡平定之。
柳毅暗暗,心道一聲可惜之後,便撥馬而迴,投入到收拾殘局的戰鬥中。
是役,真定之戰第二日,顏良、周泰兩人各斬一將,大破張燕黑山軍,殲敵三萬,俘獲甚眾,達四萬餘。而周泰、顏良、張揚等人麾下傷亡總計則在一萬左右,如此一來,真定城中的張燕一軍,兵力減至八萬,而周泰一方,其軍勢還有六萬餘。
隨著戰事的轉進,張燕已無力亦不敢再次出城與周泰交戰,由此真定之戰進入攻城戰階段。
司馬朗冷笑不已,此坑就是為呂布所設,呂布一獨夫而已,性情暴躁,從不細思輒想,嗬嗬…
司馬朗號令左右張網圍攏上去,待呂布縱身躍起之時,撒之覆蓋而下,令其不能得脫。
曹軍兵卒得令而上,慢慢從旁圍了上去,各個動作謹慎萬分,仿似那坑中有一猛獸在內,不敢掉以輕心。
困獸猶鬥,小心一些為好,司馬朗如此想著,再看己方軍卒臉上浮起的笑容,司馬朗心中亦有與有榮焉之感,呂布此番中計,實則是自己看穿了他的個性使然,不然何至於此?
他呂布縱馬來趕自己,跌入其中,一時間不能得脫,…
司馬朗還未及想到擒住世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溫侯之後,報予主公得知,曹公會有何種獎賞之時,便聞身在坑中呂布沉沉大喝一聲,三叉束發紫金冠在陽光的照耀之下,熠熠生輝,突兀的映入自己的眼簾。
司馬朗驚訝的發覺,呂布連人帶馬從陷馬坑中跳將了出來!
司馬朗一時間,驚呆住了。
這怎麽可能?
須知此坑有二丈有餘,掉入其中之後,隻要不至近處,平常之人是看不見連人帶馬的呂布身形的。
為何如此?
是人,抑或是那馬之因?
司馬朗掙目瞧去,那馬與傳聞中的赤兔相類似,可自己早就聽聞赤兔馬現在為呂布之女呂玲綺所騎乘,難道說赤兔有二?
就算是有二匹赤兔馬,那也不可能從這麽深的坑中跳躍出來啊!
還在疑惑中的司馬朗被左右拖攙著退入曹軍兵勢之中,若不再走,看覷現在滿麵都是憤怒之色的呂布,怕是要命喪此地!
本書來自 品&書
淒厲的金鼓之聲充斥在交戰雙方的士卒耳中,早有此心的黑山軍再也顧不上其他,丟盔棄甲般的向真定城內湧去。
而周泰、顏良、柳毅等人的部卒則是追逐於後,掩殺過去,想趁機殺入城中。
最先脫戰進入真定城內的是楊鳳,他見己勢士卒相互推搡著、爭搶入城,把城門口堵塞得水泄不通,且有不少兵卒掉入護城河中去,心中不禁一陣寒栗,暗暗想到,若是讓周泰軍勢隨後掩殺進入城中,自己等人豈不死無葬身之地?
遠遠瞧見羅市正率數百部曲趕往這邊來,楊鳳乃透過女牆,俯身向下喊道:“羅將軍,速收攏兵勢,列陣阻敵!”
在眾黑山軍相互謾罵中,楊鳳的話語聲顯得分外輕微不可聞,羅市在左右的指點之下,抬頭望去,這才發覺楊鳳已經上得城樓,心中暗罵一聲道:無膽匪類,隻顧自己脫身,…
身後有周泰麾下將士追趕上來,羅市無暇與楊鳳爭說,令左右部曲上前,將堵塞在前麵的黑山軍全部驅逐離開,若有不從者,就揮刀斬殺。
逃入城中方能得性命,在這場戰鬥中,見識過周泰、顏良等將的厲害之後,黑山軍已無反身敢戰之心,隻想著遁入城中,活得性命。此刻見羅市率眾舉刀相向,這些被逼入死地的黑山軍再無顧忌,紛紛開口大罵起來,隨後同樣揮舞著刀戟攻向羅市部眾。
城門口混亂中,張燕且戰且退亦迴至此處,看覷麵前眾麾下火並,張燕憂憤交加,大怒喝令道:“還不給我住手!”
張燕之命傳下去之後,黑山軍中士卒聽得是大帥之令,不敢不從遂持刀綽戟在手,小心戒備著對方停了下來,翹首望向張燕。
迴顧了一眼身後追襲中的柳毅,張燕接著說道:“我軍雖然小敗,但未傷及筋骨,周泰兵少,我軍兵多,汝等隻有反身再戰,退了追襲之兵,方能無憂從容入城!”
張燕之言甚有道理,不愧是軍中大帥,黑山軍眾人相互望了一眼之後,便齊齊聽從張燕號令行事,在城門處就這地勢,排列開去以待敵軍攻襲過來。
隨著城門黑山軍眾人整束陣型,城樓之上的楊鳳輕籲一口氣,放下心來之後,令部卒在城樓之上架設起防禦工事,弓矢什伍向前,居高臨下準備襲射追兵。
柳毅率數百部曲先至,見城上遍插旌旗,壕邊密布鹿角。再看覷麵前匆忙列陣中的張燕軍勢,柳毅心中暗道此刻時不我待,若等張燕整軍完備,自己再想殺入城中則會艱難非常。
而若想憑著本部軍馬殺透張燕陣勢,進入城中,柳毅自忖自己還沒有那種本事,暗暗焦急之下,迴過身去展望戰場。
現在戰場之上,還有無數的兵卒在相互拚殺,這些被舍棄掉的黑山軍眾士卒,心中都是絕望之情,楊鳳最先逃跑,接著是羅市,最後就是張燕,他們都跑了,剩下自己在戰場上孤身奮戰。
他們中的一些心懷壯烈之誌,不想投降,乃聚攏一股兵勢,在與周泰麾下諸軍作戰;他們中還有一些則猶豫不決,擔心就算放下兵器,也會為敵所殺,遂小心翼翼的避開大股敵軍,遊弋在死亡邊緣,窺機想逃竄;更多的一些人,則是紛紛棄械投降,他們已經無心與周泰麾下將卒作戰,隻求投降之後,能得活命。
黑山軍實在太多,有殺之不絕的感觸,更兼他們不是一個個都是站著不動,他們會走,他們會跑,他們會哭天喊地般的求饒投降。
如何追逐擒拿、斬殺,其中艱辛比之與正麵廝殺不遑多讓。
饒是有顏良、周泰之驍勇,在這樣的戰場上,一時半刻亦不能盡平定之。
柳毅暗暗,心道一聲可惜之後,便撥馬而迴,投入到收拾殘局的戰鬥中。
是役,真定之戰第二日,顏良、周泰兩人各斬一將,大破張燕黑山軍,殲敵三萬,俘獲甚眾,達四萬餘。而周泰、顏良、張揚等人麾下傷亡總計則在一萬左右,如此一來,真定城中的張燕一軍,兵力減至八萬,而周泰一方,其軍勢還有六萬餘。
隨著戰事的轉進,張燕已無力亦不敢再次出城與周泰交戰,由此真定之戰進入攻城戰階段。
司馬朗冷笑不已,此坑就是為呂布所設,呂布一獨夫而已,性情暴躁,從不細思輒想,嗬嗬…
司馬朗號令左右張網圍攏上去,待呂布縱身躍起之時,撒之覆蓋而下,令其不能得脫。
曹軍兵卒得令而上,慢慢從旁圍了上去,各個動作謹慎萬分,仿似那坑中有一猛獸在內,不敢掉以輕心。
困獸猶鬥,小心一些為好,司馬朗如此想著,再看己方軍卒臉上浮起的笑容,司馬朗心中亦有與有榮焉之感,呂布此番中計,實則是自己看穿了他的個性使然,不然何至於此?
他呂布縱馬來趕自己,跌入其中,一時間不能得脫,…
司馬朗還未及想到擒住世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溫侯之後,報予主公得知,曹公會有何種獎賞之時,便聞身在坑中呂布沉沉大喝一聲,三叉束發紫金冠在陽光的照耀之下,熠熠生輝,突兀的映入自己的眼簾。
司馬朗驚訝的發覺,呂布連人帶馬從陷馬坑中跳將了出來!
司馬朗一時間,驚呆住了。
這怎麽可能?
須知此坑有二丈有餘,掉入其中之後,隻要不至近處,平常之人是看不見連人帶馬的呂布身形的。
為何如此?
是人,抑或是那馬之因?
司馬朗掙目瞧去,那馬與傳聞中的赤兔相類似,可自己早就聽聞赤兔馬現在為呂布之女呂玲綺所騎乘,難道說赤兔有二?
就算是有二匹赤兔馬,那也不可能從這麽深的坑中跳躍出來啊!
還在疑惑中的司馬朗被左右拖攙著退入曹軍兵勢之中,若不再走,看覷現在滿麵都是憤怒之色的呂布,怕是要命喪此地!
本書來自 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