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義六月降溫侯呂布,七月初至倭國。
陳震、呂岱聞報,傳麴義入見。
麴義離開安德之時,呂布、陳翎各有寄語,讓他告知陳震、呂岱兩人。
此時麴義並無官職在身,隻待河北戰局明朗之後,再委以重用。
從青州至倭國一路行來,麴義對於溫侯所治轄下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人事方麵,確如外間所傳言的那般,陳宮是呂布的軍師,陳翎是呂布重臣,諸葛瑾是呂布心腹,陳震則是陳翎至交好友。
雖然高順、李封等將語焉不詳,但麴義還是從中覷得早期陳翎、陳震兩人,對是否忠心侍奉溫侯這個問題上,有著各自的異同處。
陳翎自遇呂布開始,便一直忠心耿耿,不離不棄,跟隨其後。
陳震是陳翎的好友,在伴隨著陳翎一路走來的同時,他沒有向溫侯效忠,而是選擇了準備為其門下吏。
這一請求為陳翎所拒絕,據李封所述,陳震忠恪有才幹,陳翎不忍其僅僅為一門客,乃推辭之。
麴義聽罷,心中暗暗稱奇。
當時陳震隻是一剛及弱冠的少年郎,何以得陳翎如此重視?
懷著這樣的心思,麴義昂首度步進入殿中。
倭國風貌與中原不盡相同,顯得格格不入,麴義一時不能習慣,但執掌權柄者乃是呂布帳下重臣、大將,無疑就是號令一方的封疆大吏。麴義不敢怠慢,緊走幾步上前,不待分辨清楚上首兩人麵容,便參拜言道:“麴義參見‘九州’令、橫江將軍兩位大人!”
陳震、呂岱兩人見麴義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麵重頤,有大將之相,心喜之,陳震出口言道:“聞麴義將軍以不足千人之兵勢破公孫伯珪數萬軍馬,名傳環宇,乃當世名將,如此重禮,實不敢當,快快請起。”
麴義聽聞陳震誇耀自己,心中榮莫大焉,捋須自得言道:“公孫瓚自恃文武才力,小覷河北諸雄,直顧驅軍大進,乃有此敗,非我之能也。”
界橋大戰之時,袁紹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裏處交鋒。
公孫瓚以三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兩翼各配備騎兵五千多人。
袁紹令麹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以強弩千張為掩護,他統領步兵數萬在後。
公孫瓚見袁紹兵少,下令騎兵發起衝鋒,踐踏敵陣。麹義的士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待敵騎衝到隻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與此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射去。
公孫瓚的軍隊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騎兵、步兵都爭相逃命。麴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斬殺千餘人,又乘勝追到界橋。
陳震聽聞麴義之語,嗬嗬一笑,與呂岱相視一眼,請其坐下相談。
陳震、呂岱兩人身處倭國,對中原之事雖然有戰報來稟告,但皆非詳述,乃向麴義問起。
麴義將溫侯呂布數次征戰,時至攻克安德,自己敗軍脫戰,為呂玲綺所擒拿一一講來,說到最後,麴義麵紅耳赤,有些郝顏。
呂岱見之,撫言道:“主公之女呂玲綺,其勇武不在我等之下,軍中止有張遼、許褚等數將能與之敵,麴將軍不必在意。”
麴義聽罷,這才消了羞愧之意,向呂岱拱手致謝。
麴義自不知呂岱如此說道,其實就是已經看穿了他首鼠兩端的習性。若不是這樣,呂岱隻會出言勸勉麴義忠心自家主公呂布,而不是提及麴義敗在呂玲綺手下一事了。
隨著談話繼續,三人相投融洽,麴義向陳震、呂岱兩人言道:“臨行之前,主公吩咐於我,令某轉告兩人大人,中原戰事頻繁,用需無度,奪取河北一地之後,與曹操再啟戰端就在眼前,等到那刻,青州入不敷出,惟有依靠兩人大人籌措了。”
此乃正事,陳震、呂岱兩人不敢放肆,斂身拱手齊聲說道:“謹遵主公之令,不敢懈怠!”
麴義點頭,算是代主公呂布受了陳震、呂岱兩人之禮。
說完這事,麴義心下躊躇,治中陳翎所托之事,不便向呂岱告知,麴義暗歎一聲,隻得另找機會,再向陳震稟知了。
當下麴義就在陳震、呂岱兩人的安排下,居住下來,直至青州來使,令陳震、呂岱帥軍出征遼東。
此時麴義已經見著徐和,通過徐和此人向陳震說明了陳翎所托之事,這才有了陳震、徐和兩人與呂岱爭搶出兵之權,誰留駐,誰渡海征戰。
陳翎現在身處的亂世,並不是那個熟悉的三國,而是被他攪渾的亂世。
在這個時代,陳翎已經沒有了先見之明,僅僅有的優勢,就隻有知曉哪位將領是為名帥,哪位將領是猛士,哪位智者乃是深謀遠慮之絕代軍師。
其餘的就是比起其他人來說,見識更為寬廣一些,知道除了中原之外還有其他地方王國。
三韓是馬韓,辰韓和弁韓,這三地加一起,人口總數估計也就幾十萬,不到一百萬的樣子。樂浪郡人口也就二十五萬,同樣的地理環境,同樣的轄製範圍,三韓人口總計就算翻倍,也不過是五十萬而已。
如此一地,在占據倭國‘九州’之後,是否再開疆辟土一下?
這個問題,陳翎一直自問著,最終沒有答案,也就讓麴義轉告陳震,任由他自決。
陳翎是忖著自己乃是外來者身份,不是本世界之人,不應該在這樣的問題上,攛掇著眾人征戰中原之外的區域,而是應該由他們自己決定。
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引導他們去發現,引導他們去理解,引導他們為此做出決斷。
倭國是如此,三韓也是這樣,待到將來,可能還是這般。
陳震會如何做,不得而知,麴義知道的是,在陳震聚集兵勢的同時,自己被任為大將,訓練倭國士卒,出征遼東半島。
調撥糧草,整備軍資,耗費時日,待等上船出海,來至半島,已經是八月了。
此刻距高覽被公孫度兵圍汶縣有近一月,距陳翎出塞也有半月之餘。
三方軍勢合圍幽州遼東,在時間上有了前後差別,造成的結果是…
本書來自 品&書
陳震、呂岱聞報,傳麴義入見。
麴義離開安德之時,呂布、陳翎各有寄語,讓他告知陳震、呂岱兩人。
此時麴義並無官職在身,隻待河北戰局明朗之後,再委以重用。
從青州至倭國一路行來,麴義對於溫侯所治轄下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人事方麵,確如外間所傳言的那般,陳宮是呂布的軍師,陳翎是呂布重臣,諸葛瑾是呂布心腹,陳震則是陳翎至交好友。
雖然高順、李封等將語焉不詳,但麴義還是從中覷得早期陳翎、陳震兩人,對是否忠心侍奉溫侯這個問題上,有著各自的異同處。
陳翎自遇呂布開始,便一直忠心耿耿,不離不棄,跟隨其後。
陳震是陳翎的好友,在伴隨著陳翎一路走來的同時,他沒有向溫侯效忠,而是選擇了準備為其門下吏。
這一請求為陳翎所拒絕,據李封所述,陳震忠恪有才幹,陳翎不忍其僅僅為一門客,乃推辭之。
麴義聽罷,心中暗暗稱奇。
當時陳震隻是一剛及弱冠的少年郎,何以得陳翎如此重視?
懷著這樣的心思,麴義昂首度步進入殿中。
倭國風貌與中原不盡相同,顯得格格不入,麴義一時不能習慣,但執掌權柄者乃是呂布帳下重臣、大將,無疑就是號令一方的封疆大吏。麴義不敢怠慢,緊走幾步上前,不待分辨清楚上首兩人麵容,便參拜言道:“麴義參見‘九州’令、橫江將軍兩位大人!”
陳震、呂岱兩人見麴義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麵重頤,有大將之相,心喜之,陳震出口言道:“聞麴義將軍以不足千人之兵勢破公孫伯珪數萬軍馬,名傳環宇,乃當世名將,如此重禮,實不敢當,快快請起。”
麴義聽聞陳震誇耀自己,心中榮莫大焉,捋須自得言道:“公孫瓚自恃文武才力,小覷河北諸雄,直顧驅軍大進,乃有此敗,非我之能也。”
界橋大戰之時,袁紹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裏處交鋒。
公孫瓚以三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兩翼各配備騎兵五千多人。
袁紹令麹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以強弩千張為掩護,他統領步兵數萬在後。
公孫瓚見袁紹兵少,下令騎兵發起衝鋒,踐踏敵陣。麹義的士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待敵騎衝到隻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與此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射去。
公孫瓚的軍隊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騎兵、步兵都爭相逃命。麴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斬殺千餘人,又乘勝追到界橋。
陳震聽聞麴義之語,嗬嗬一笑,與呂岱相視一眼,請其坐下相談。
陳震、呂岱兩人身處倭國,對中原之事雖然有戰報來稟告,但皆非詳述,乃向麴義問起。
麴義將溫侯呂布數次征戰,時至攻克安德,自己敗軍脫戰,為呂玲綺所擒拿一一講來,說到最後,麴義麵紅耳赤,有些郝顏。
呂岱見之,撫言道:“主公之女呂玲綺,其勇武不在我等之下,軍中止有張遼、許褚等數將能與之敵,麴將軍不必在意。”
麴義聽罷,這才消了羞愧之意,向呂岱拱手致謝。
麴義自不知呂岱如此說道,其實就是已經看穿了他首鼠兩端的習性。若不是這樣,呂岱隻會出言勸勉麴義忠心自家主公呂布,而不是提及麴義敗在呂玲綺手下一事了。
隨著談話繼續,三人相投融洽,麴義向陳震、呂岱兩人言道:“臨行之前,主公吩咐於我,令某轉告兩人大人,中原戰事頻繁,用需無度,奪取河北一地之後,與曹操再啟戰端就在眼前,等到那刻,青州入不敷出,惟有依靠兩人大人籌措了。”
此乃正事,陳震、呂岱兩人不敢放肆,斂身拱手齊聲說道:“謹遵主公之令,不敢懈怠!”
麴義點頭,算是代主公呂布受了陳震、呂岱兩人之禮。
說完這事,麴義心下躊躇,治中陳翎所托之事,不便向呂岱告知,麴義暗歎一聲,隻得另找機會,再向陳震稟知了。
當下麴義就在陳震、呂岱兩人的安排下,居住下來,直至青州來使,令陳震、呂岱帥軍出征遼東。
此時麴義已經見著徐和,通過徐和此人向陳震說明了陳翎所托之事,這才有了陳震、徐和兩人與呂岱爭搶出兵之權,誰留駐,誰渡海征戰。
陳翎現在身處的亂世,並不是那個熟悉的三國,而是被他攪渾的亂世。
在這個時代,陳翎已經沒有了先見之明,僅僅有的優勢,就隻有知曉哪位將領是為名帥,哪位將領是猛士,哪位智者乃是深謀遠慮之絕代軍師。
其餘的就是比起其他人來說,見識更為寬廣一些,知道除了中原之外還有其他地方王國。
三韓是馬韓,辰韓和弁韓,這三地加一起,人口總數估計也就幾十萬,不到一百萬的樣子。樂浪郡人口也就二十五萬,同樣的地理環境,同樣的轄製範圍,三韓人口總計就算翻倍,也不過是五十萬而已。
如此一地,在占據倭國‘九州’之後,是否再開疆辟土一下?
這個問題,陳翎一直自問著,最終沒有答案,也就讓麴義轉告陳震,任由他自決。
陳翎是忖著自己乃是外來者身份,不是本世界之人,不應該在這樣的問題上,攛掇著眾人征戰中原之外的區域,而是應該由他們自己決定。
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引導他們去發現,引導他們去理解,引導他們為此做出決斷。
倭國是如此,三韓也是這樣,待到將來,可能還是這般。
陳震會如何做,不得而知,麴義知道的是,在陳震聚集兵勢的同時,自己被任為大將,訓練倭國士卒,出征遼東半島。
調撥糧草,整備軍資,耗費時日,待等上船出海,來至半島,已經是八月了。
此刻距高覽被公孫度兵圍汶縣有近一月,距陳翎出塞也有半月之餘。
三方軍勢合圍幽州遼東,在時間上有了前後差別,造成的結果是…
本書來自 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