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二年六月,在袁術、袁紹兩人帥大軍與曹操爭戰中原、河北之時,呂布帥著剛招募不久的軍卒聚集在高唐、廖城兩地,準備強渡黃河,攻入河北境內。
暖風迎麵吹來,帶著花粉香味,令人心底升起愉悅之感。陳翎望向四周,磨肩擦踵著,熙熙攘攘中,皆是披甲控弦的兵卒。
陳翎恭候在城門口,等待主公溫侯呂布的到來。
在主公來廖城之前,平北將軍高順被調至北海,掌管軍政大事,諸葛瑾輔佐,而琅邪郡則由李封代理,高覽副之。
其餘諸將,駐守齊國郡的魏續,駐守東萊郡的侯成,這兩人都沒有接到來自主公呂布傳令,因此按兵不動,繼續駐紮兩郡,維持地方事務。
駐守濟南國的郝萌、韓猛兩人,接到主公呂布傳令,率軍至廖城跟隨出征。
駐守祝阿的公孫羽,駐守漯陰的柳毅,駐守著縣的徐盛,被調至高唐,聽候張遼的命令,準備渡河攻擊平原城。
駐守曆城的廖化,由於曆城乃是泰山進入平原郡的門戶所在,此次戰役,廖化沒有接到來自呂布的傳來,因此同魏續、侯成兩人一般,繼續留駐曆城,以策萬一,防禦或有來自曹操的偷襲。
同時,管亥被派遣至高唐,協助張遼進攻平原城。張遼、管亥兩人豎起呂布主旗,準備在溫侯攻入樂陵郡,襲向平原城時,渡過黃河,共擊袁軍。
而許褚、陳宮、呂玲綺等人隨侍溫侯呂布左右,以供征戰之用。
由此,張遼一部,以張遼為主帥,管亥副之,麾下有大將徐盛、公孫羽、柳毅,呂曠、呂翔等人,總計兵力為三萬餘;而廖城這邊,是以主公溫侯為大帥,陳宮、陳翎輔之,帳下大將有周泰、郝萌、韓猛、許褚、薛蘭、呂玲綺等,總計兵力約為三萬六人。
至此,溫侯呂布兵分兩路攻襲翼州的部屬基本完成,隻等各將帥軍到達聚集處,便可兵發翼州,攻城略地。
城外青苔石間,散發著一股潮濕的味道,令陳翎心神一清,等待的時間有些久了,在這樣的微風中,有些昏昏欲睡。
再次遙望了一眼官道,見路旁青葉花開,偶爾有騎卒踐踏著滿地花瓣的泥道奔馳而來,陳翎見之,心中暗暗失望,這些都是諸將的傳令使,不是主公的騎軍兵卒。
駐紮在樂安的周泰已經到來,他現在沒有和陳翎站一塊,等候著主公呂布的來到。這是因為作為此種戰鬥的主力軍勢,周泰他正忙於檢視軍伍以及安排各部人馬依序登船。
廖城這個地方處在河北、青州交點結上,幾乎上了船,在無袁軍阻擊的情況下,半日即可登上河北之地。
如此要地,原本應該引起袁紹的重視,可由於現在曹操與他袁紹現在交戰正酣,無暇顧及這些,在靠近廖城的黃河北岸,袁紹並無駐軍在此。
這樣的局勢,對於青州呂布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主公未曾來到廖城的情況之下,周泰已經遣出前部軍勢,搶登河北之地去了。
時至日中,在陳翎的瞭望中。
溫侯呂布騎一匹戰馬,手持畫戟出現在陳翎的視線內。
鐵蹄隆隆,旌旗飄展,持槍握矛的騎士跟隨著呂布縱馬馳來。
呂布一馬當先,王者一般的傲視前方。此時的溫侯呂布頂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係獅蠻寶帶,滿麵肅容,左右乜視間,張狂異常。
在他身後的是幾乎同樣裝束的呂玲綺,隻見粉臉俏麗,眉峰絳紅,眼中帶煞,騎在赤兔馬上,跟隨於後。
與呂玲綺並駕的乃是陳宮,此時他一席官身,黝紅如練,頦下飄著幾縷胡須,顧盼間冷峻沉著。
在後麵的兩人,一為宜霜,另一為孫翊。
宜霜頭挽雙丫發髻,數條粉色錦帶係綁在發間,隨風飄蕩,煞是好看。她身穿玲瓏甲,手提一柄長槍,縱馬馳騁間,嬌小俏豔。
孫翊已經是男子弱冠裝扮,皮甲裝束,手持一柄大刀,稚嫩的臉上似乎心事重重,對身前身後的騎軍視而不見,隻顧著伴隨而進。
在溫侯呂布來到麵前之時,陳翎上前一步,躬身致禮,靜待主公駕臨。
溫侯呂布率軍靠近廖城,見陳翎等候在此,頷首間擎起手中畫戟,隨之騎軍在呂布的帶領之下,緩慢下來,直至陳翎身前,完全停下。
呂布翻身下馬,陳翎上前為其牽馬。
於後陳宮、呂玲綺等數人一一下馬上前來與陳翎見禮,陳翎向著主公呂布,扶韁拱手道:“臣,陳翎見過主公。”
多日不見,有些生疏,陳翎知道並非是如此,溫侯呂布得天子欽賜“左將軍”官身綬印,已非昔日毫無根基冒名青州刺史,而是有著朝廷品序的大漢左將軍。
這個“左將軍”的名號,不止為溫侯呂布正身立名,而且同時也給呂布帶來巨大的改變。
其一就是,在諸侯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呂布頑強抵禦袁紹、曹操兩勢的攻擊,卻依然屹立不倒,穩踞青州一地,令人吃驚、愕然間,不禁讓這個天下逐漸開始接納溫侯呂布這樣一個武夫的存在。而隨著朝廷正式的封賞拜將,慢慢地,那些世家子弟帶著好奇之心,進入青州,或出仕,或遊曆,給呂布心境於巨大的改變。
天下雖大,但武力為尊,卻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個人武勇就算再厲害,也不能依仗縱橫天下,惟有帳下所有效忠自己的臣子都強大了起來,那麽,這才是真正的無敵啊。靜夜臥榻間,溫侯呂布每每如此想到。
其二,早年的經曆,出生在邊塞,成長於官宦家庭,服侍丁原、董卓這些事情,都給了呂布巨大的衝擊。安定的生活中,不比戰亂時期,可以憑借武勇賺取戰功脫穎而出,可以縱馬傲嘯俯視天下英傑,而隻能通過各種繁文縟節,以顯各人的尊卑等階,上位者,威嚴寬厚;臣下者,謙卑有禮,如此一來,才算是真正的“君君、臣臣”。
陳翎見過溫侯呂布之後,與陳宮寒暄了一聲,接受呂玲綺、孫翊、宜霜三人的拜見,一一還禮之後,引著眾人向廖城內進去。
陳翎邊走,邊為周泰不在的原因解說著道:“據細作迴稟,此刻袁紹在黃河北岸並無大量兵卒的蹤跡,因此幼平,便直接派麾下軍卒強渡黃河,搶占要地去了。”
呂布點頭,跨步行走間言道:“如此甚好,有了前方據點,待渡河之後,某即刻遣成廉、魏越兩人直接襲取平原之地,而非需安營紮寨。”
現在呂布麾下,已經重新又招募整齊了六千騎軍,配上馬鐵,毋須擔心道路不好走,可直接跨山越嶺、跋山涉水分取樂陵、平原郡內的各縣城,以孤立平原城之勢,待等步卒過河之後,便可直接包圍平原城而戰,不必再等待姍姍而來的步卒前去攻陷城池。
這就是騎軍能夠快速下城的好處,在袁軍還未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奪取城池,合圍平原城了。
事不宜遲,在匆匆用過飯之後,溫侯呂布不待郝萌、韓猛、許褚三將提兵到來,直接率騎軍登上船隻,揚帆向著黃河之北而去。
陳翎原本也想跟隨而去,可惜的是郝萌、韓猛、許褚三人皆是無謀之輩,更兼對於河北之地甚是陌生,生怕迷途,溫侯呂布乃令陳翎留下,將這幾人,等全聚齊之後,再率軍跟上攻入翼州。
而周泰,則是帥大軍跟隨呂布而去。
前方已經開始戰鬥,自己還得等待,這種事情,陳翎是無所謂。跟隨溫侯呂布左右,那是為了安全著想,河北並非無名將,遇上顏良、文醜等,帳下隻有曹性、夏侯恩兩將的陳翎,恐怕自己不能敵啊。
陳翎是如此想,曹性、夏侯恩兩人似乎更加沒有想法。作為其部將,現在陳翎官至翊軍將軍,兩人不管是為校尉、還是行軍司馬,都幾乎沒有區別。麾下就這麽多兵卒,五百騎軍、八百連弩,若是換了其他之人,想必會考慮再多招募一些兵卒,以供征戰,但陳翎似乎根本無意於此。
翊軍將軍可不比陳宮的軍師將軍,陳宮那將軍位,其榮耀性多過於實際作用,這是為了陳宮能在主公呂布不在的時候,給出一個可以名歸言順號令眾將的官身憑據。
當然若沒有軍師將軍這一職務,陳宮還是會在主公呂布不便之時,以別駕身份指揮戰鬥,但這很不一樣,文職指揮武職,以前勢力弱小之時,還能為之,但現在主公既然已經是左將軍了,那麽何必如此呢?
況且,大家都封將軍位了,就陳宮沒有,豈不就是在說,陳宮這個位置可能不長久,有可能會被撤下來?
陳宮是如此,陳翎差不多也是這般情況。
作為溫侯呂布勢中,少有的幾個謀臣軍師,由於諸葛瑾一直在處理政務,不能從軍,僅有的二位軍師,肯定得有一個軍職在身,才能整肅軍律,不至於在戰爭中,因為這樣的小事,而導致大軍敗北。
大軍出征,謀臣身份不夠,那麽按上一參軍事職務,從旁協助進軍征戰,是這個時代的特點,原因何在?
一是大都將領都是些目不識丁的武夫,若是憑借人多勢眾就能打勝仗,那就不會有謀臣軍師這樣的人出現了;
二是軍中各種瑣碎雜事繁多,肯定得有文吏的存在,不然何以製軍嚴整,令行禁止?
三,認字識文之輩,多是一些博覽群書之人,對於統籌謀劃、調撥兵馬,不能說無師自通,也能做到心中有數,隻要按部就班,依照讀過書籍中學識,就能勉強出兵征戰。
那些紙上談兵者,經曆一場、或數場戰爭之後,有的或許不再上戰場,有的或許就陣亡在戰場上,優勝劣汰之下,總會有人留下,有人離去。
其中或有天賦出眾者,那麽就是一流的謀臣,絕代的軍師。
這樣的人才,在溫侯呂布眼中,陳宮、陳翎兩人絕對可以算作是其中之一、二。
呂布授眾臣將軍位,並非胡亂指派,若能借與曹操共擊袁紹之勢,取得翼州三郡之地,那麽勢必會擴軍,待到那時匆匆招募士卒,投入與曹操的爭奪戰中,還不如未雨綢繆,先行擴漲軍伍規模,以待那刻的來臨。
若是兵敗身亡,那麽就沒不必考慮這些了,部從部將會降、會陣亡,將軍位封賞出去,也能聊以慰藉,不至於到頭來,還埋怨自己毫無氣量。
就是這個原因,陳翎的翊軍將軍一職,並非是虛職,而是實權,隻要陳翎他想招募兵卒,隻要不過萬人,溫侯呂布還是會給出兵糧兵需的。
可不知為何,以陳翎的情況來看,他家底殷實,萬人軍伍有主公呂布的支持,招募足夠,並非難事,但他卻沒有急切著擴漲軍勢,而依舊還是那般人馬,五百騎軍、八百諸葛連弩,僅此而已。
眾人心中雖然存著這般疑惑,卻沒有向陳翎問起。
青州治中喜歡精兵,隻想打造精兵而非強軍,這就成為眾人的共識。
這一表麵上原因,在陳翎心中卻是說不出的無奈,此刻自己僅有夏侯恩、曹性兩人,與曹操一戰,殲敵僅二萬,這個當然是自誇,自損數千,已有名將之資,順帶著曹性、夏侯恩兩人也為世人聞之,曹性有射瞎夏侯惇一目在先,擅射卻不精成為世人所共知。
他們有何能力,能力極限在哪,陳翎可謂是一清二楚!
性公!
劍聖!
自己怎敢付與大軍帥領?
那樣豈不就仿似在說自己識人不明嗎?
千把人的軍勢,曹性、夏侯恩還尚可,若是萬人軍伍,帥之出征,不喪師辱國已經是叨天之幸了。
合遑期盼兩者破軍殺敵,那樣的事情,陳翎根本不存祈望。
若是能得一名將在側,譬如失之交臂的趙雲,陳翎早就這麽幹了,招募兵卒,毋需自己擔心,自可由他自己處置,遣而出征,能大勝能小敗,自己豈不樂乎?
而假如自己帥軍呢?
這種事宜差不多就一個道理,陳翎沒有那閑工夫一直待在軍營中,管理軍勢,遣曹性、夏侯恩兩人代為管轄又不放心,因此,才遲遲沒有招募軍卒,已成大軍。
說到底,一個字,懶!
自由自在慣了的人,那受得了這般拖累,再者陳翎屬於那種做起事來,全力以赴的人,若真集聚起這麽一支軍伍,說不得也會整肅嚴明,不成精兵強軍誓不休。
一日之後,許褚、郝萌、韓猛三將率本部人馬至廖城。
駐守在濟南國的郝萌、韓猛兩人距離廖城很近,若是得報就起軍出兵的話,應該早就到達。這並非是兩將拖延,而是在過來之時,與屯兵曆城的廖化相商之後,郝萌、韓猛兩人分別撥兵馬一千交付給了廖化,由他在兩將出征河北之時,代為主管濟南郡內所有事宜。
因此,在許褚率著一千餘虎衛至廖城之前,郝萌、韓猛兩將共率六千軍伍來廖城與陳翎匯合。
在等待了半日之後,許褚才姍姍來遲,原因一是路程相對比較遠一些,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從徐州下邳退縮至東海郡的臧霸,懇求溫侯呂布,能夠看在昔日的情分上,將琅邪郡內的開陽等城、縣地,交還給他。
這個要求,對於臧霸來說,正常不過了,但對於駐紮琅邪將近二年的高順來說,屬於癡心妄想!
不必通過與溫侯呂布的溝通,高順就駁斥了臧霸來使,令其迴轉東海,言道,若曹操攻襲東海,臧霸可入琅邪郡內躲避,這就是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才會如此辦理的。
俗話說的好,人在屋簷下,豈能不低頭?
昔者,呂布暫居琅邪郡之時,對於臧霸的要求,有求必應,這才能夠兩廂無事,熬過那一段苦難的日子。現在溫侯呂布占據了青州,開始向翼州進軍,臧霸在曹操大軍之勢下,潰敗逃脫至東海駐紮,這其中的緣由,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
還在下邳未曾陷落之時,臧霸向青州求援,當時溫侯呂布身陷曹操大軍攻勢中,還是遣出李封前往支援,這可以看作是因兩人私人之誼,又是盟友關係,溫侯呂布才會如此的。
不過這其中,臧霸受其瞞弊,因而敗退至東海蝸居,呂布心底是否存在歉意,不得而知。但也是同樣的原因,曹操才沒有進軍東海,一鼓作氣把臧霸徹底消滅,這同樣可以看作是由於溫侯呂布的存在,臧霸得以保存一塊領地,而沒有就此消亡。
對此,現在的臧霸或糊塗,或明白,都應該知曉,溫侯呂布對於他來說,有怨有恩,其中的情緒,一時半會,臧霸他是分辨不能。
溫侯呂布是有機會求援他的,不過那是在不顧青州的情況之下;溫侯呂布是可以不顧他的,但還是遣出李封。那個時候,曹操三路大軍,分襲翼州、徐州、青州三地,翼州不必說他,青、徐兩州都麵臨傾覆之危,但溫侯呂布還是遣出將領,救援他臧霸而去了。
這是恩義,對此臧霸心中感激。
而另外溫侯呂布不告他,而任由曹操攻略徐州,對此臧霸心中滿是苦楚。
本書來自 品&書
暖風迎麵吹來,帶著花粉香味,令人心底升起愉悅之感。陳翎望向四周,磨肩擦踵著,熙熙攘攘中,皆是披甲控弦的兵卒。
陳翎恭候在城門口,等待主公溫侯呂布的到來。
在主公來廖城之前,平北將軍高順被調至北海,掌管軍政大事,諸葛瑾輔佐,而琅邪郡則由李封代理,高覽副之。
其餘諸將,駐守齊國郡的魏續,駐守東萊郡的侯成,這兩人都沒有接到來自主公呂布傳令,因此按兵不動,繼續駐紮兩郡,維持地方事務。
駐守濟南國的郝萌、韓猛兩人,接到主公呂布傳令,率軍至廖城跟隨出征。
駐守祝阿的公孫羽,駐守漯陰的柳毅,駐守著縣的徐盛,被調至高唐,聽候張遼的命令,準備渡河攻擊平原城。
駐守曆城的廖化,由於曆城乃是泰山進入平原郡的門戶所在,此次戰役,廖化沒有接到來自呂布的傳來,因此同魏續、侯成兩人一般,繼續留駐曆城,以策萬一,防禦或有來自曹操的偷襲。
同時,管亥被派遣至高唐,協助張遼進攻平原城。張遼、管亥兩人豎起呂布主旗,準備在溫侯攻入樂陵郡,襲向平原城時,渡過黃河,共擊袁軍。
而許褚、陳宮、呂玲綺等人隨侍溫侯呂布左右,以供征戰之用。
由此,張遼一部,以張遼為主帥,管亥副之,麾下有大將徐盛、公孫羽、柳毅,呂曠、呂翔等人,總計兵力為三萬餘;而廖城這邊,是以主公溫侯為大帥,陳宮、陳翎輔之,帳下大將有周泰、郝萌、韓猛、許褚、薛蘭、呂玲綺等,總計兵力約為三萬六人。
至此,溫侯呂布兵分兩路攻襲翼州的部屬基本完成,隻等各將帥軍到達聚集處,便可兵發翼州,攻城略地。
城外青苔石間,散發著一股潮濕的味道,令陳翎心神一清,等待的時間有些久了,在這樣的微風中,有些昏昏欲睡。
再次遙望了一眼官道,見路旁青葉花開,偶爾有騎卒踐踏著滿地花瓣的泥道奔馳而來,陳翎見之,心中暗暗失望,這些都是諸將的傳令使,不是主公的騎軍兵卒。
駐紮在樂安的周泰已經到來,他現在沒有和陳翎站一塊,等候著主公呂布的來到。這是因為作為此種戰鬥的主力軍勢,周泰他正忙於檢視軍伍以及安排各部人馬依序登船。
廖城這個地方處在河北、青州交點結上,幾乎上了船,在無袁軍阻擊的情況下,半日即可登上河北之地。
如此要地,原本應該引起袁紹的重視,可由於現在曹操與他袁紹現在交戰正酣,無暇顧及這些,在靠近廖城的黃河北岸,袁紹並無駐軍在此。
這樣的局勢,對於青州呂布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主公未曾來到廖城的情況之下,周泰已經遣出前部軍勢,搶登河北之地去了。
時至日中,在陳翎的瞭望中。
溫侯呂布騎一匹戰馬,手持畫戟出現在陳翎的視線內。
鐵蹄隆隆,旌旗飄展,持槍握矛的騎士跟隨著呂布縱馬馳來。
呂布一馬當先,王者一般的傲視前方。此時的溫侯呂布頂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係獅蠻寶帶,滿麵肅容,左右乜視間,張狂異常。
在他身後的是幾乎同樣裝束的呂玲綺,隻見粉臉俏麗,眉峰絳紅,眼中帶煞,騎在赤兔馬上,跟隨於後。
與呂玲綺並駕的乃是陳宮,此時他一席官身,黝紅如練,頦下飄著幾縷胡須,顧盼間冷峻沉著。
在後麵的兩人,一為宜霜,另一為孫翊。
宜霜頭挽雙丫發髻,數條粉色錦帶係綁在發間,隨風飄蕩,煞是好看。她身穿玲瓏甲,手提一柄長槍,縱馬馳騁間,嬌小俏豔。
孫翊已經是男子弱冠裝扮,皮甲裝束,手持一柄大刀,稚嫩的臉上似乎心事重重,對身前身後的騎軍視而不見,隻顧著伴隨而進。
在溫侯呂布來到麵前之時,陳翎上前一步,躬身致禮,靜待主公駕臨。
溫侯呂布率軍靠近廖城,見陳翎等候在此,頷首間擎起手中畫戟,隨之騎軍在呂布的帶領之下,緩慢下來,直至陳翎身前,完全停下。
呂布翻身下馬,陳翎上前為其牽馬。
於後陳宮、呂玲綺等數人一一下馬上前來與陳翎見禮,陳翎向著主公呂布,扶韁拱手道:“臣,陳翎見過主公。”
多日不見,有些生疏,陳翎知道並非是如此,溫侯呂布得天子欽賜“左將軍”官身綬印,已非昔日毫無根基冒名青州刺史,而是有著朝廷品序的大漢左將軍。
這個“左將軍”的名號,不止為溫侯呂布正身立名,而且同時也給呂布帶來巨大的改變。
其一就是,在諸侯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呂布頑強抵禦袁紹、曹操兩勢的攻擊,卻依然屹立不倒,穩踞青州一地,令人吃驚、愕然間,不禁讓這個天下逐漸開始接納溫侯呂布這樣一個武夫的存在。而隨著朝廷正式的封賞拜將,慢慢地,那些世家子弟帶著好奇之心,進入青州,或出仕,或遊曆,給呂布心境於巨大的改變。
天下雖大,但武力為尊,卻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個人武勇就算再厲害,也不能依仗縱橫天下,惟有帳下所有效忠自己的臣子都強大了起來,那麽,這才是真正的無敵啊。靜夜臥榻間,溫侯呂布每每如此想到。
其二,早年的經曆,出生在邊塞,成長於官宦家庭,服侍丁原、董卓這些事情,都給了呂布巨大的衝擊。安定的生活中,不比戰亂時期,可以憑借武勇賺取戰功脫穎而出,可以縱馬傲嘯俯視天下英傑,而隻能通過各種繁文縟節,以顯各人的尊卑等階,上位者,威嚴寬厚;臣下者,謙卑有禮,如此一來,才算是真正的“君君、臣臣”。
陳翎見過溫侯呂布之後,與陳宮寒暄了一聲,接受呂玲綺、孫翊、宜霜三人的拜見,一一還禮之後,引著眾人向廖城內進去。
陳翎邊走,邊為周泰不在的原因解說著道:“據細作迴稟,此刻袁紹在黃河北岸並無大量兵卒的蹤跡,因此幼平,便直接派麾下軍卒強渡黃河,搶占要地去了。”
呂布點頭,跨步行走間言道:“如此甚好,有了前方據點,待渡河之後,某即刻遣成廉、魏越兩人直接襲取平原之地,而非需安營紮寨。”
現在呂布麾下,已經重新又招募整齊了六千騎軍,配上馬鐵,毋須擔心道路不好走,可直接跨山越嶺、跋山涉水分取樂陵、平原郡內的各縣城,以孤立平原城之勢,待等步卒過河之後,便可直接包圍平原城而戰,不必再等待姍姍而來的步卒前去攻陷城池。
這就是騎軍能夠快速下城的好處,在袁軍還未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奪取城池,合圍平原城了。
事不宜遲,在匆匆用過飯之後,溫侯呂布不待郝萌、韓猛、許褚三將提兵到來,直接率騎軍登上船隻,揚帆向著黃河之北而去。
陳翎原本也想跟隨而去,可惜的是郝萌、韓猛、許褚三人皆是無謀之輩,更兼對於河北之地甚是陌生,生怕迷途,溫侯呂布乃令陳翎留下,將這幾人,等全聚齊之後,再率軍跟上攻入翼州。
而周泰,則是帥大軍跟隨呂布而去。
前方已經開始戰鬥,自己還得等待,這種事情,陳翎是無所謂。跟隨溫侯呂布左右,那是為了安全著想,河北並非無名將,遇上顏良、文醜等,帳下隻有曹性、夏侯恩兩將的陳翎,恐怕自己不能敵啊。
陳翎是如此想,曹性、夏侯恩兩人似乎更加沒有想法。作為其部將,現在陳翎官至翊軍將軍,兩人不管是為校尉、還是行軍司馬,都幾乎沒有區別。麾下就這麽多兵卒,五百騎軍、八百連弩,若是換了其他之人,想必會考慮再多招募一些兵卒,以供征戰,但陳翎似乎根本無意於此。
翊軍將軍可不比陳宮的軍師將軍,陳宮那將軍位,其榮耀性多過於實際作用,這是為了陳宮能在主公呂布不在的時候,給出一個可以名歸言順號令眾將的官身憑據。
當然若沒有軍師將軍這一職務,陳宮還是會在主公呂布不便之時,以別駕身份指揮戰鬥,但這很不一樣,文職指揮武職,以前勢力弱小之時,還能為之,但現在主公既然已經是左將軍了,那麽何必如此呢?
況且,大家都封將軍位了,就陳宮沒有,豈不就是在說,陳宮這個位置可能不長久,有可能會被撤下來?
陳宮是如此,陳翎差不多也是這般情況。
作為溫侯呂布勢中,少有的幾個謀臣軍師,由於諸葛瑾一直在處理政務,不能從軍,僅有的二位軍師,肯定得有一個軍職在身,才能整肅軍律,不至於在戰爭中,因為這樣的小事,而導致大軍敗北。
大軍出征,謀臣身份不夠,那麽按上一參軍事職務,從旁協助進軍征戰,是這個時代的特點,原因何在?
一是大都將領都是些目不識丁的武夫,若是憑借人多勢眾就能打勝仗,那就不會有謀臣軍師這樣的人出現了;
二是軍中各種瑣碎雜事繁多,肯定得有文吏的存在,不然何以製軍嚴整,令行禁止?
三,認字識文之輩,多是一些博覽群書之人,對於統籌謀劃、調撥兵馬,不能說無師自通,也能做到心中有數,隻要按部就班,依照讀過書籍中學識,就能勉強出兵征戰。
那些紙上談兵者,經曆一場、或數場戰爭之後,有的或許不再上戰場,有的或許就陣亡在戰場上,優勝劣汰之下,總會有人留下,有人離去。
其中或有天賦出眾者,那麽就是一流的謀臣,絕代的軍師。
這樣的人才,在溫侯呂布眼中,陳宮、陳翎兩人絕對可以算作是其中之一、二。
呂布授眾臣將軍位,並非胡亂指派,若能借與曹操共擊袁紹之勢,取得翼州三郡之地,那麽勢必會擴軍,待到那時匆匆招募士卒,投入與曹操的爭奪戰中,還不如未雨綢繆,先行擴漲軍伍規模,以待那刻的來臨。
若是兵敗身亡,那麽就沒不必考慮這些了,部從部將會降、會陣亡,將軍位封賞出去,也能聊以慰藉,不至於到頭來,還埋怨自己毫無氣量。
就是這個原因,陳翎的翊軍將軍一職,並非是虛職,而是實權,隻要陳翎他想招募兵卒,隻要不過萬人,溫侯呂布還是會給出兵糧兵需的。
可不知為何,以陳翎的情況來看,他家底殷實,萬人軍伍有主公呂布的支持,招募足夠,並非難事,但他卻沒有急切著擴漲軍勢,而依舊還是那般人馬,五百騎軍、八百諸葛連弩,僅此而已。
眾人心中雖然存著這般疑惑,卻沒有向陳翎問起。
青州治中喜歡精兵,隻想打造精兵而非強軍,這就成為眾人的共識。
這一表麵上原因,在陳翎心中卻是說不出的無奈,此刻自己僅有夏侯恩、曹性兩人,與曹操一戰,殲敵僅二萬,這個當然是自誇,自損數千,已有名將之資,順帶著曹性、夏侯恩兩人也為世人聞之,曹性有射瞎夏侯惇一目在先,擅射卻不精成為世人所共知。
他們有何能力,能力極限在哪,陳翎可謂是一清二楚!
性公!
劍聖!
自己怎敢付與大軍帥領?
那樣豈不就仿似在說自己識人不明嗎?
千把人的軍勢,曹性、夏侯恩還尚可,若是萬人軍伍,帥之出征,不喪師辱國已經是叨天之幸了。
合遑期盼兩者破軍殺敵,那樣的事情,陳翎根本不存祈望。
若是能得一名將在側,譬如失之交臂的趙雲,陳翎早就這麽幹了,招募兵卒,毋需自己擔心,自可由他自己處置,遣而出征,能大勝能小敗,自己豈不樂乎?
而假如自己帥軍呢?
這種事宜差不多就一個道理,陳翎沒有那閑工夫一直待在軍營中,管理軍勢,遣曹性、夏侯恩兩人代為管轄又不放心,因此,才遲遲沒有招募軍卒,已成大軍。
說到底,一個字,懶!
自由自在慣了的人,那受得了這般拖累,再者陳翎屬於那種做起事來,全力以赴的人,若真集聚起這麽一支軍伍,說不得也會整肅嚴明,不成精兵強軍誓不休。
一日之後,許褚、郝萌、韓猛三將率本部人馬至廖城。
駐守在濟南國的郝萌、韓猛兩人距離廖城很近,若是得報就起軍出兵的話,應該早就到達。這並非是兩將拖延,而是在過來之時,與屯兵曆城的廖化相商之後,郝萌、韓猛兩人分別撥兵馬一千交付給了廖化,由他在兩將出征河北之時,代為主管濟南郡內所有事宜。
因此,在許褚率著一千餘虎衛至廖城之前,郝萌、韓猛兩將共率六千軍伍來廖城與陳翎匯合。
在等待了半日之後,許褚才姍姍來遲,原因一是路程相對比較遠一些,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從徐州下邳退縮至東海郡的臧霸,懇求溫侯呂布,能夠看在昔日的情分上,將琅邪郡內的開陽等城、縣地,交還給他。
這個要求,對於臧霸來說,正常不過了,但對於駐紮琅邪將近二年的高順來說,屬於癡心妄想!
不必通過與溫侯呂布的溝通,高順就駁斥了臧霸來使,令其迴轉東海,言道,若曹操攻襲東海,臧霸可入琅邪郡內躲避,這就是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才會如此辦理的。
俗話說的好,人在屋簷下,豈能不低頭?
昔者,呂布暫居琅邪郡之時,對於臧霸的要求,有求必應,這才能夠兩廂無事,熬過那一段苦難的日子。現在溫侯呂布占據了青州,開始向翼州進軍,臧霸在曹操大軍之勢下,潰敗逃脫至東海駐紮,這其中的緣由,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
還在下邳未曾陷落之時,臧霸向青州求援,當時溫侯呂布身陷曹操大軍攻勢中,還是遣出李封前往支援,這可以看作是因兩人私人之誼,又是盟友關係,溫侯呂布才會如此的。
不過這其中,臧霸受其瞞弊,因而敗退至東海蝸居,呂布心底是否存在歉意,不得而知。但也是同樣的原因,曹操才沒有進軍東海,一鼓作氣把臧霸徹底消滅,這同樣可以看作是由於溫侯呂布的存在,臧霸得以保存一塊領地,而沒有就此消亡。
對此,現在的臧霸或糊塗,或明白,都應該知曉,溫侯呂布對於他來說,有怨有恩,其中的情緒,一時半會,臧霸他是分辨不能。
溫侯呂布是有機會求援他的,不過那是在不顧青州的情況之下;溫侯呂布是可以不顧他的,但還是遣出李封。那個時候,曹操三路大軍,分襲翼州、徐州、青州三地,翼州不必說他,青、徐兩州都麵臨傾覆之危,但溫侯呂布還是遣出將領,救援他臧霸而去了。
這是恩義,對此臧霸心中感激。
而另外溫侯呂布不告他,而任由曹操攻略徐州,對此臧霸心中滿是苦楚。
本書來自 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