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陣營”開始發力,開始發威。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
高順所創的“陷陣營”並不隻是針對軍陣,同樣為如此境地準備著。
盾牌在被傳遞,盾牌在被集中,大約了集聚了百人的軍勢,這些人緩緩推向典韋。
高順已經勉力支撐了,覷見此機,向典韋刺過一矛之後,退入陣勢中。
典韋看著這個密集的陣勢,哈哈大笑,說道:“高順,難道你想仗著人多,來擊敗我嗎?”典韋說完,持戟劈斬向當前的盾牌。
持盾的軍卒力不能及,盾牌被一擊而破,典韋正待上前一步,突入其中,橫掃眾軍,突腳下似乎被人一勾,似有滑動趨勢。
典韋低頭一看,才見不知何時,在自己腳底下,被放置了不少繩索,此刻正有一索拉扯著自己的小腿。
典韋大怒,如此陰損的戰法,豈是大將所能為之?
順勢劈斷了繩索,典韋正待上前撲殺高順,此刻迎麵從盾牌中伸出不少長矛刺向自己的身體。
典韋大駭!
若是來自同一方向,自己自然不懼,可是現在的情況竟然是前方上下左右皆有長矛刺來,這如何是好?
典韋退了一步,揮舞起雙戟,砸向盾牌。
盾牌在典韋一擊下,便告破碎,雖然如此,但對方軍勢沒有後退,反而趁機將典韋圍攏在其中。
典韋持雙戟狂砍,不少的盾牌毀在戟下,可就在此刻,典韋身側左右前方皆有刀、矛襲來,典韋一時不能擋架,便又退一步。
看典韋又退一步之後,高順令人繼續圍攏典韋,其餘人者則是前去阻擋曹軍軍勢攻入城中。
典韋狐疑看著緩緩移動的陣勢,一時間想不出破解之法來。
自己是可以破盾殺敵,但在自己破了一麵盾牌之後,便會有不少的兵器刺向自己,典韋忖著,在這一刻是可以砍殺被破盾牌的士卒。可那樣一來,自己將陷入三麵攻擊中,自己止有雙手,防備了左右,抵禦不了腳下、前方;抵禦了腳下、前方,又防備不了左右攻擊,這真是很麻煩。
戰局似乎在典韋的意料之外,典韋不敢親身犯險,突入陣中。這其中既有典韋不想受傷的原因,同時也有高順麾下“陷陣營”不懼生死,直麵攻擊典韋的緣故。
典韋突速退幾步,高順見之,一時不明所以,見典韋忽疾步上前,跳躍起來,怒喝著從上往下砸將下來的時候,高順恍然大悟,急道:“保持陣型,不要慌亂!”
高順環顧側視間,見在己身旁的軍士皆緊緊依靠在一起,盯向典韋,以待落下攻擊,惟有自己持長矛,單獨站在邊上,高順有些郝然,又有一些欣慰,“陷陣營”之名,今日始,當聞名於世哉。
典韋的雷霆一擊,狠狠砸在陣型中,兩麵被踏踩的盾牌瞬間一頓,沉了下去。
高順雖然看不見底下的士卒,但也知道這兩名兵卒應該受創頗重,不能戰了。
高順持長矛刺擊典韋,典韋一手揮舞著大戟劈砍著周圍的士卒,一手來接高順的長矛。
如此境地,其實對典韋很不利,可典韋依仗著己身武勇,硬是站穩了腳跟,與高順以及眾“陷陣營”兵卒相鬥。典韋勢如猛虎,一時間,高順麾下“陷陣營”不能擋,陷入慌亂中。
高順長矛被典韋所架,遂迴矛複擊,纏住典韋的一臂,使得典韋不能盡力殺敵。
典韋怒吼著,咆哮著,手中的大戟接連斬殺數人,正待繼續砍殺高順“陷陣營”兵卒,突兀腳下一滑,差點摔倒。
典韋又驚又怒,知又踏入繩索中,被敵所牽引著了。
此時身邊全是高順將卒,典韋無暇顧及這些,強行拖扯著往後退去,在身後曹軍兵卒的援助之下,方才脫身。
典韋持雙戟狠狠盯著高順,心中怒火萬丈,隻想把高順撕碎。
典韋雖然如此想著,卻再也不敢隻身冒險,剛剛那一刻,自己差點被拉倒,形勢非常兇險,若非自己力猛,那些兵卒力不能及,這才讓自己得以逃脫,不然可能已經被亂刀砍死在地了。
高順、典韋兩將對峙著,兩人麾下的軍卒同樣相互逼視著,卻不敢肆意上前廝殺。
之後,曹軍在典韋沉下心來之後,慢慢向著城中攻入。
而高順依仗著“陷陣營”,與曹軍反複爭奪著城門,不放典韋突入猛進,兩軍在這裏陷入膠著中。
徐盛、廖化、許褚三人接到高順命令之後,向著城外殺去。
徐盛、廖化兩人因所對陣的曹軍本是側翼,非是主攻軍伍,得以迅速出擊,向著呂布騎軍靠攏。
而許褚本來就向下城作戰,此刻得高順之令後,火速率虎衛向城下殺去。
許褚之勇,曹軍中無一將可敵,再說現在夏侯惇、夏侯淵、曹仁三將皆不在此,許褚衝殺了一陣,便已經突破曹軍重圍,向著呂布所在殺去。
三將剛走,曹操又令其餘軍卒來攻城,此時三門僅有少量人馬駐守,不能擋之,隻得派人前來高順求援。
高順聞之,知中了曹操之計,遂有棄城而走之意。在此之前,自己也是無奈之極,難道還能看著主公呂布率的騎軍被圍殲,而不去救援嗎?
心中暗暗道著,前來救援的騎軍反而被援救,這實在令人有些苦澀。
曹操實在太過強勢,此時的呂布軍勢非是其敵。
高順速令“陷陣營”緩緩後退,穿街市,奔東門而去。
高順又令左右,突出重圍,告知主公呂布奉高已不可守,隻有撤兵一途可行。
看著數十騎分向南、北兩門而去,高順知道時間有限,不容自己考慮得失,乃放棄城門,以弓矢為中軍,以長戟手為後軍壓陣,抵禦著典韋不間斷的突襲。
所幸“陷陣營”令行禁止,在高順的指揮之下,毫無慌亂之感,在典韋率軍逼迫之下,緩緩退去。
呂布率八百騎迎向對麵來軍,對陣相衝之下,無數的曹軍騎卒墜落下馬來,呂布穿陣而過,迴首八百騎,見竟無一人被擊落下馬,呂布大笑之,率軍向著呂玲綺而來。
呂玲綺此刻已經又集攏起千餘騎卒,與呂布匯合之後,正待殺向身後兩軍,此時忽聽聞有人喊道:“曹軍攻入城中了!”
呂布以及眾人順勢看去,果然見曹操大軍蜂擁而入,城內的抵抗非常微弱,瞬息間就有“曹”字旗幟豎立在城頭之上。
呂布心中一沉,環顧左右,見眾人皆看向自己,呂布言道:“如此一來,…”
呂布話還沒有說完,便有聲音傳來,“主公,褚率軍前來救援!”
眾人順著聲音看向來處,便見許褚帶領著數千人馬正在趕來。
“徐盛率軍來了…”陳宮歎息著說道,眾人轉首望向另外一處,果然見徐盛同樣率著數千人正在趕往這裏來。
眾人麵麵相覷,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呂布皺眉,看著退縮中的曹操軍勢,在那裏廖化持刀騎一馬,也率著數千人馬正在趕來。
許褚近前,抱拳一禮,不待他說話,呂布問道:“高順何在?”
許褚迴道:“末將不知。”
徐盛近前代為迴答道:“中郎將正對曹操大軍,此時應該也在退兵中。”
呂布問道:“文向,你見高順一軍否?”
徐盛從陳宮、柳毅等人的臉上看過去,見其都是一臉沮喪之意,不敢妄測,乃道:“中郎將見主公有被合圍之虞,乃令吾等出城救援,此刻中郎將身在何處,末將實在不知。”
呂布歎了聲,見廖化上前來參拜,虛扶了一下,開口言道:“事已至此,奉高已不可留,不過在此之前,當與曹操一戰!”
陳宮上前諫言道:“主公,我軍兵少,非現在曹軍之敵手。”
呂布罷手,乜視曹軍結陣處,接著說道:“高順一軍去向不明,此時無論如何,當與曹操一戰,不為別的,就為高順贏得一些時間,以求能夠脫城而出。”
聽聞呂布如此言語,眾將慨而慷之,齊齊抱拳說道:“謹遵主公之命,當與曹操大戰一場!”
呂布頷首點頭,側顧陳宮言道:“公台,非是某不聽諫言,實乃曹操兵勢太盛,若不能就此抑製,我青州勢必步奉高後塵,淪為曹操所有!”
呂布如此一番言論,驚煞陳宮,若是其他人等講出如此之語來,陳宮不驚,可這是溫侯呂布啊,他現在竟然能夠想到這些了。
陳宮怎知呂布經過彭城、徐州等戰,至取得青州之後,心中雄心高漲,所思所慮都是這些事項。
其中得益於陳宮、陳翎、諸葛瑾三人良多,有陳宮從軍,呂布可以不必多費心思來決定行止,自有陳宮打點一切;有諸葛瑾為長史,青州所有事宜皆井井有條,無須自己操心;有陳翎這樣一個奇思妙想之輩在側,呂布的眼界開闊了很多,至少現在的倭國事宜,自己也會略略關注一番。
如此一來,隨著時間推移,呂布才發現這個世界上,雖然武勇是不可缺失的,但其他的也很重要,譬如諸葛連弩,譬如海港,自己的騎軍本來是不能夠這般順利建立起來,但恰恰在青州這樣一個不產出馬匹的地方,呂布自己建起了一支騎軍,這都得益於海航的通行。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了,那麽趁著曹操大軍四散各處,襲擊向其中軍大帳之下是為最佳。
呂布乃令道:“仲康,這一次,某意欲汝為主力,文向、元儉為你側翼,直取曹操本陣!”
許褚聽聞,激動萬分,上前抱拳喊道:“必不負重托,主公,請看褚斬下曹賊的首級罷!”
徐盛、廖化兩將隨後向呂布抱拳施禮,跟隨許褚而去。
看著三將分率本部人馬向著曹操大軍而去,呂布迴首看向陳宮、呂玲綺等人說道:“汝等就跟隨某直取曹操本陣!”
陳宮、呂玲綺兩人一拱手,一抱拳,隨後上馬,等待呂布出戰。
看著柳毅,呂布言道:“子奕,汝隨後跟進!”
柳毅抱拳施禮退下,前去整束己本人馬,以待征戰。
看著呂布挾軍而來,曹操臉上動容,言道:“奉孝,呂布此舉難道是想…”
郭嘉深窺呂布軍勢,見呂布及其帳下文武皆鬥誌昂揚,不複敗軍之相,乃開口言道:“眾誌成城,主公,此一戰是呂布與我軍奪誌之役,我軍勝,青州垂手可得,若呂布軍勝,若想取青州,難矣。”郭嘉有些落寞,喃喃道:“主公,這是一場殊死較量,勝出者雖非王者,但以勢征戰天下,無不克,主公,慎之!”
曹操聽聞郭嘉之言,乃號令曹軍整備陣勢,以待呂布進攻。
呂布軍勢少,止有一萬餘,而曹操軍除去現在攻入城中的軍伍之外,還有近三萬。如此對陣,對呂布一軍相當不利,而對曹操一方來說,以逸待勞之下,相當的合算。
許褚率虎衛突襲,向著曹操大軍而去。
左右是徐盛、廖化兩軍,同時奔跑起來,持戟攻向曹操大軍。
呂布率二千餘騎軍從側麵繞過去,準備直取曹操後陣。
……
陳翎、管亥兩人帥軍至奉高之時,眼前是一片寧靜,城池上豎立的乃是曹軍旗幟。
軍勢前麵是曹軍在收斂雙方軍卒的屍身,見陳翎、管亥兩人帥大軍至,竟然毫無畏懼之意,繼續努力扒拉、搬抗著。
陳翎歎了聲說道:“我們來遲了!”
管亥無語,陳翎恨聲令道:“將張繡押上來!”
不一會,軍卒押著張繡來至陳翎麵前,陳翎令左右強令張繡跪下。
陳翎指著眼前還未消除的大戰之後慘象,向著張繡言道:“對此,建忠將軍,宣威侯,你有何話要說?”
看著收斂屍體中的曹軍雜役,張繡強忍著屈辱感,哈哈一笑,說道:“子儀,你又未曾問過於我。”張繡言下之意,你不問,我就不說。
陳翎怒視張繡,見其毫無畏懼之意,乃令左右將張繡扶起,上前為其拂拭著灰塵,嗬嗬笑言道:“不錯,我沒有問及此間事宜,不是你的錯!”陳翎說完,狠狠一拳擊打在張繡腹部,看著他痛苦的模樣,陳翎接著說道:“當時此地所發生的一切,現在你能告訴我嗎,宣威侯,張將軍?”
“咳…”張繡深吸一口氣,緩解了些痛楚之後,才歎聲說道:“子儀,當時一戰異常慘烈,溫侯呂布…”
陳翎急切說道:“我家主公怎麽樣了?”
張繡見陳翎著急的模樣,哈哈大笑,接著說道:“還能怎樣,那匹夫接連斬殺曹公帳下三員偏裨將,徐晃徐公明上前阻截,為其一擊,傷了手臂,割裂胸膛,差點當場就陣亡,於禁、曹洪、我三人同上前,這才抵住了呂布攻勢。”
張繡看陳翎緩下情緒來,繼續說道:“呂布之勇非一人能擋,我身經百戰,從未見過如此惡戰。呂布之勇已不似凡人,我師曾經言過,世上若出現此種人,那他距離…”
陳翎阻住張繡說下去,問道:“其他人呢?”
張繡挺立起來,說道:“什麽其他人,當時我自顧已不暇,怎麽可能去看別人戰鬥。”
看著陳翎躍躍欲試準備再給自己一拳,張繡瞬間轉換說道:“且慢!子儀,你說你這人怎麽迴事?”
看著陳翎已經擎起手臂來,張繡歎了聲道:“對麵一個女將也甚為厲害,李典並我部將胡車兒兩人合戰她一人,竟然敗陣下來!”
陳翎追問道:“然後呢?”
張繡接著說道:“呂布帳下多為勇猛之將,死命衝突之下,曹公退避三舍,不敢戰,就在如此情況之下,許褚許仲康,率他麾下士卒突進,曹公帳下謀士常林護主心切,持劍相向,為許褚生裂而死。”張繡說著,張開戴著枷鎖的雙臂,似是抓住什麽東西,往兩邊一扯,口中還配著聲音道:“嘶…,就是如此這般,把人給撕了。”
陳翎不耐繼續追問道:“還有呢?”
張繡有些尷尬的張開雙臂,說道:“還有什麽?人都死了,兩瓣了,還有什麽?”
見陳翎臉上怒意浮起,張繡嗬嗬一樂,說道:“子儀,不是我說你,我待在山中跟子龍、還有來自蜀地的那小子在一起習武,這兩人都是一本正經的,加上一個道貌岸然的老師,…”
陳翎拍拍張繡肩膀,以示同情,然後厲聲說道:“你堂堂侯爺,如此作為是否有損朝廷威儀?”
張繡笑臉中帶著一絲落寞,說道:“朝廷,嗬嗬…”
歎了聲,張繡繼續說道:“幸得典韋趕到,截下了許褚,兩人大戰,驚天動地,地動山搖,非是凡人所能辦到啊!”
不等陳翎催逼,張繡接著說道:“此戰傷亡甚眾,曹純、曹休兩人隨後趕至,全為呂玲綺一人所敗,自此除去曹仁、曹洪、曹公之外,曹氏家族內竟無一人能敵溫侯呂布之女呂玲綺!嗬嗬…”
“嗬嗬…”張繡上前靠近陳翎,盯著他的雙眼說道:“你說可笑不可笑,曹氏竟然無一人能敵一女將!”
本書來自 品&書
高順所創的“陷陣營”並不隻是針對軍陣,同樣為如此境地準備著。
盾牌在被傳遞,盾牌在被集中,大約了集聚了百人的軍勢,這些人緩緩推向典韋。
高順已經勉力支撐了,覷見此機,向典韋刺過一矛之後,退入陣勢中。
典韋看著這個密集的陣勢,哈哈大笑,說道:“高順,難道你想仗著人多,來擊敗我嗎?”典韋說完,持戟劈斬向當前的盾牌。
持盾的軍卒力不能及,盾牌被一擊而破,典韋正待上前一步,突入其中,橫掃眾軍,突腳下似乎被人一勾,似有滑動趨勢。
典韋低頭一看,才見不知何時,在自己腳底下,被放置了不少繩索,此刻正有一索拉扯著自己的小腿。
典韋大怒,如此陰損的戰法,豈是大將所能為之?
順勢劈斷了繩索,典韋正待上前撲殺高順,此刻迎麵從盾牌中伸出不少長矛刺向自己的身體。
典韋大駭!
若是來自同一方向,自己自然不懼,可是現在的情況竟然是前方上下左右皆有長矛刺來,這如何是好?
典韋退了一步,揮舞起雙戟,砸向盾牌。
盾牌在典韋一擊下,便告破碎,雖然如此,但對方軍勢沒有後退,反而趁機將典韋圍攏在其中。
典韋持雙戟狂砍,不少的盾牌毀在戟下,可就在此刻,典韋身側左右前方皆有刀、矛襲來,典韋一時不能擋架,便又退一步。
看典韋又退一步之後,高順令人繼續圍攏典韋,其餘人者則是前去阻擋曹軍軍勢攻入城中。
典韋狐疑看著緩緩移動的陣勢,一時間想不出破解之法來。
自己是可以破盾殺敵,但在自己破了一麵盾牌之後,便會有不少的兵器刺向自己,典韋忖著,在這一刻是可以砍殺被破盾牌的士卒。可那樣一來,自己將陷入三麵攻擊中,自己止有雙手,防備了左右,抵禦不了腳下、前方;抵禦了腳下、前方,又防備不了左右攻擊,這真是很麻煩。
戰局似乎在典韋的意料之外,典韋不敢親身犯險,突入陣中。這其中既有典韋不想受傷的原因,同時也有高順麾下“陷陣營”不懼生死,直麵攻擊典韋的緣故。
典韋突速退幾步,高順見之,一時不明所以,見典韋忽疾步上前,跳躍起來,怒喝著從上往下砸將下來的時候,高順恍然大悟,急道:“保持陣型,不要慌亂!”
高順環顧側視間,見在己身旁的軍士皆緊緊依靠在一起,盯向典韋,以待落下攻擊,惟有自己持長矛,單獨站在邊上,高順有些郝然,又有一些欣慰,“陷陣營”之名,今日始,當聞名於世哉。
典韋的雷霆一擊,狠狠砸在陣型中,兩麵被踏踩的盾牌瞬間一頓,沉了下去。
高順雖然看不見底下的士卒,但也知道這兩名兵卒應該受創頗重,不能戰了。
高順持長矛刺擊典韋,典韋一手揮舞著大戟劈砍著周圍的士卒,一手來接高順的長矛。
如此境地,其實對典韋很不利,可典韋依仗著己身武勇,硬是站穩了腳跟,與高順以及眾“陷陣營”兵卒相鬥。典韋勢如猛虎,一時間,高順麾下“陷陣營”不能擋,陷入慌亂中。
高順長矛被典韋所架,遂迴矛複擊,纏住典韋的一臂,使得典韋不能盡力殺敵。
典韋怒吼著,咆哮著,手中的大戟接連斬殺數人,正待繼續砍殺高順“陷陣營”兵卒,突兀腳下一滑,差點摔倒。
典韋又驚又怒,知又踏入繩索中,被敵所牽引著了。
此時身邊全是高順將卒,典韋無暇顧及這些,強行拖扯著往後退去,在身後曹軍兵卒的援助之下,方才脫身。
典韋持雙戟狠狠盯著高順,心中怒火萬丈,隻想把高順撕碎。
典韋雖然如此想著,卻再也不敢隻身冒險,剛剛那一刻,自己差點被拉倒,形勢非常兇險,若非自己力猛,那些兵卒力不能及,這才讓自己得以逃脫,不然可能已經被亂刀砍死在地了。
高順、典韋兩將對峙著,兩人麾下的軍卒同樣相互逼視著,卻不敢肆意上前廝殺。
之後,曹軍在典韋沉下心來之後,慢慢向著城中攻入。
而高順依仗著“陷陣營”,與曹軍反複爭奪著城門,不放典韋突入猛進,兩軍在這裏陷入膠著中。
徐盛、廖化、許褚三人接到高順命令之後,向著城外殺去。
徐盛、廖化兩人因所對陣的曹軍本是側翼,非是主攻軍伍,得以迅速出擊,向著呂布騎軍靠攏。
而許褚本來就向下城作戰,此刻得高順之令後,火速率虎衛向城下殺去。
許褚之勇,曹軍中無一將可敵,再說現在夏侯惇、夏侯淵、曹仁三將皆不在此,許褚衝殺了一陣,便已經突破曹軍重圍,向著呂布所在殺去。
三將剛走,曹操又令其餘軍卒來攻城,此時三門僅有少量人馬駐守,不能擋之,隻得派人前來高順求援。
高順聞之,知中了曹操之計,遂有棄城而走之意。在此之前,自己也是無奈之極,難道還能看著主公呂布率的騎軍被圍殲,而不去救援嗎?
心中暗暗道著,前來救援的騎軍反而被援救,這實在令人有些苦澀。
曹操實在太過強勢,此時的呂布軍勢非是其敵。
高順速令“陷陣營”緩緩後退,穿街市,奔東門而去。
高順又令左右,突出重圍,告知主公呂布奉高已不可守,隻有撤兵一途可行。
看著數十騎分向南、北兩門而去,高順知道時間有限,不容自己考慮得失,乃放棄城門,以弓矢為中軍,以長戟手為後軍壓陣,抵禦著典韋不間斷的突襲。
所幸“陷陣營”令行禁止,在高順的指揮之下,毫無慌亂之感,在典韋率軍逼迫之下,緩緩退去。
呂布率八百騎迎向對麵來軍,對陣相衝之下,無數的曹軍騎卒墜落下馬來,呂布穿陣而過,迴首八百騎,見竟無一人被擊落下馬,呂布大笑之,率軍向著呂玲綺而來。
呂玲綺此刻已經又集攏起千餘騎卒,與呂布匯合之後,正待殺向身後兩軍,此時忽聽聞有人喊道:“曹軍攻入城中了!”
呂布以及眾人順勢看去,果然見曹操大軍蜂擁而入,城內的抵抗非常微弱,瞬息間就有“曹”字旗幟豎立在城頭之上。
呂布心中一沉,環顧左右,見眾人皆看向自己,呂布言道:“如此一來,…”
呂布話還沒有說完,便有聲音傳來,“主公,褚率軍前來救援!”
眾人順著聲音看向來處,便見許褚帶領著數千人馬正在趕來。
“徐盛率軍來了…”陳宮歎息著說道,眾人轉首望向另外一處,果然見徐盛同樣率著數千人正在趕往這裏來。
眾人麵麵相覷,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呂布皺眉,看著退縮中的曹操軍勢,在那裏廖化持刀騎一馬,也率著數千人馬正在趕來。
許褚近前,抱拳一禮,不待他說話,呂布問道:“高順何在?”
許褚迴道:“末將不知。”
徐盛近前代為迴答道:“中郎將正對曹操大軍,此時應該也在退兵中。”
呂布問道:“文向,你見高順一軍否?”
徐盛從陳宮、柳毅等人的臉上看過去,見其都是一臉沮喪之意,不敢妄測,乃道:“中郎將見主公有被合圍之虞,乃令吾等出城救援,此刻中郎將身在何處,末將實在不知。”
呂布歎了聲,見廖化上前來參拜,虛扶了一下,開口言道:“事已至此,奉高已不可留,不過在此之前,當與曹操一戰!”
陳宮上前諫言道:“主公,我軍兵少,非現在曹軍之敵手。”
呂布罷手,乜視曹軍結陣處,接著說道:“高順一軍去向不明,此時無論如何,當與曹操一戰,不為別的,就為高順贏得一些時間,以求能夠脫城而出。”
聽聞呂布如此言語,眾將慨而慷之,齊齊抱拳說道:“謹遵主公之命,當與曹操大戰一場!”
呂布頷首點頭,側顧陳宮言道:“公台,非是某不聽諫言,實乃曹操兵勢太盛,若不能就此抑製,我青州勢必步奉高後塵,淪為曹操所有!”
呂布如此一番言論,驚煞陳宮,若是其他人等講出如此之語來,陳宮不驚,可這是溫侯呂布啊,他現在竟然能夠想到這些了。
陳宮怎知呂布經過彭城、徐州等戰,至取得青州之後,心中雄心高漲,所思所慮都是這些事項。
其中得益於陳宮、陳翎、諸葛瑾三人良多,有陳宮從軍,呂布可以不必多費心思來決定行止,自有陳宮打點一切;有諸葛瑾為長史,青州所有事宜皆井井有條,無須自己操心;有陳翎這樣一個奇思妙想之輩在側,呂布的眼界開闊了很多,至少現在的倭國事宜,自己也會略略關注一番。
如此一來,隨著時間推移,呂布才發現這個世界上,雖然武勇是不可缺失的,但其他的也很重要,譬如諸葛連弩,譬如海港,自己的騎軍本來是不能夠這般順利建立起來,但恰恰在青州這樣一個不產出馬匹的地方,呂布自己建起了一支騎軍,這都得益於海航的通行。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了,那麽趁著曹操大軍四散各處,襲擊向其中軍大帳之下是為最佳。
呂布乃令道:“仲康,這一次,某意欲汝為主力,文向、元儉為你側翼,直取曹操本陣!”
許褚聽聞,激動萬分,上前抱拳喊道:“必不負重托,主公,請看褚斬下曹賊的首級罷!”
徐盛、廖化兩將隨後向呂布抱拳施禮,跟隨許褚而去。
看著三將分率本部人馬向著曹操大軍而去,呂布迴首看向陳宮、呂玲綺等人說道:“汝等就跟隨某直取曹操本陣!”
陳宮、呂玲綺兩人一拱手,一抱拳,隨後上馬,等待呂布出戰。
看著柳毅,呂布言道:“子奕,汝隨後跟進!”
柳毅抱拳施禮退下,前去整束己本人馬,以待征戰。
看著呂布挾軍而來,曹操臉上動容,言道:“奉孝,呂布此舉難道是想…”
郭嘉深窺呂布軍勢,見呂布及其帳下文武皆鬥誌昂揚,不複敗軍之相,乃開口言道:“眾誌成城,主公,此一戰是呂布與我軍奪誌之役,我軍勝,青州垂手可得,若呂布軍勝,若想取青州,難矣。”郭嘉有些落寞,喃喃道:“主公,這是一場殊死較量,勝出者雖非王者,但以勢征戰天下,無不克,主公,慎之!”
曹操聽聞郭嘉之言,乃號令曹軍整備陣勢,以待呂布進攻。
呂布軍勢少,止有一萬餘,而曹操軍除去現在攻入城中的軍伍之外,還有近三萬。如此對陣,對呂布一軍相當不利,而對曹操一方來說,以逸待勞之下,相當的合算。
許褚率虎衛突襲,向著曹操大軍而去。
左右是徐盛、廖化兩軍,同時奔跑起來,持戟攻向曹操大軍。
呂布率二千餘騎軍從側麵繞過去,準備直取曹操後陣。
……
陳翎、管亥兩人帥軍至奉高之時,眼前是一片寧靜,城池上豎立的乃是曹軍旗幟。
軍勢前麵是曹軍在收斂雙方軍卒的屍身,見陳翎、管亥兩人帥大軍至,竟然毫無畏懼之意,繼續努力扒拉、搬抗著。
陳翎歎了聲說道:“我們來遲了!”
管亥無語,陳翎恨聲令道:“將張繡押上來!”
不一會,軍卒押著張繡來至陳翎麵前,陳翎令左右強令張繡跪下。
陳翎指著眼前還未消除的大戰之後慘象,向著張繡言道:“對此,建忠將軍,宣威侯,你有何話要說?”
看著收斂屍體中的曹軍雜役,張繡強忍著屈辱感,哈哈一笑,說道:“子儀,你又未曾問過於我。”張繡言下之意,你不問,我就不說。
陳翎怒視張繡,見其毫無畏懼之意,乃令左右將張繡扶起,上前為其拂拭著灰塵,嗬嗬笑言道:“不錯,我沒有問及此間事宜,不是你的錯!”陳翎說完,狠狠一拳擊打在張繡腹部,看著他痛苦的模樣,陳翎接著說道:“當時此地所發生的一切,現在你能告訴我嗎,宣威侯,張將軍?”
“咳…”張繡深吸一口氣,緩解了些痛楚之後,才歎聲說道:“子儀,當時一戰異常慘烈,溫侯呂布…”
陳翎急切說道:“我家主公怎麽樣了?”
張繡見陳翎著急的模樣,哈哈大笑,接著說道:“還能怎樣,那匹夫接連斬殺曹公帳下三員偏裨將,徐晃徐公明上前阻截,為其一擊,傷了手臂,割裂胸膛,差點當場就陣亡,於禁、曹洪、我三人同上前,這才抵住了呂布攻勢。”
張繡看陳翎緩下情緒來,繼續說道:“呂布之勇非一人能擋,我身經百戰,從未見過如此惡戰。呂布之勇已不似凡人,我師曾經言過,世上若出現此種人,那他距離…”
陳翎阻住張繡說下去,問道:“其他人呢?”
張繡挺立起來,說道:“什麽其他人,當時我自顧已不暇,怎麽可能去看別人戰鬥。”
看著陳翎躍躍欲試準備再給自己一拳,張繡瞬間轉換說道:“且慢!子儀,你說你這人怎麽迴事?”
看著陳翎已經擎起手臂來,張繡歎了聲道:“對麵一個女將也甚為厲害,李典並我部將胡車兒兩人合戰她一人,竟然敗陣下來!”
陳翎追問道:“然後呢?”
張繡接著說道:“呂布帳下多為勇猛之將,死命衝突之下,曹公退避三舍,不敢戰,就在如此情況之下,許褚許仲康,率他麾下士卒突進,曹公帳下謀士常林護主心切,持劍相向,為許褚生裂而死。”張繡說著,張開戴著枷鎖的雙臂,似是抓住什麽東西,往兩邊一扯,口中還配著聲音道:“嘶…,就是如此這般,把人給撕了。”
陳翎不耐繼續追問道:“還有呢?”
張繡有些尷尬的張開雙臂,說道:“還有什麽?人都死了,兩瓣了,還有什麽?”
見陳翎臉上怒意浮起,張繡嗬嗬一樂,說道:“子儀,不是我說你,我待在山中跟子龍、還有來自蜀地的那小子在一起習武,這兩人都是一本正經的,加上一個道貌岸然的老師,…”
陳翎拍拍張繡肩膀,以示同情,然後厲聲說道:“你堂堂侯爺,如此作為是否有損朝廷威儀?”
張繡笑臉中帶著一絲落寞,說道:“朝廷,嗬嗬…”
歎了聲,張繡繼續說道:“幸得典韋趕到,截下了許褚,兩人大戰,驚天動地,地動山搖,非是凡人所能辦到啊!”
不等陳翎催逼,張繡接著說道:“此戰傷亡甚眾,曹純、曹休兩人隨後趕至,全為呂玲綺一人所敗,自此除去曹仁、曹洪、曹公之外,曹氏家族內竟無一人能敵溫侯呂布之女呂玲綺!嗬嗬…”
“嗬嗬…”張繡上前靠近陳翎,盯著他的雙眼說道:“你說可笑不可笑,曹氏竟然無一人能敵一女將!”
本書來自 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