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暗忖,陳翎此人照之前來看,為人處世不卑不亢,坦蕩磊落,乃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文佐之臣。
若不是在這之前,自己已經仔細詢問過,知此人乃是呂布的重臣,真不是名利可以收為己用的,曹操已經啟言招攬其為自己謀士了。
呂布用此人前來出使,殊為知其人,任其才。
曹操暗歎一聲,天下英傑何其多也,竟不能盡入轂中。
曹操有些意珊寥寥,不複之前意氣風發之狀,聽得陳翎謹慎斟酌了下,才開口言道:“三十萬黃巾所需糧草浩大,我欲向曹公求借糧八萬石。”
曹操心內計數著,一人一月消耗糧食為一石左右,三十萬黃巾起碼也得需十五萬石才夠,現在他竟然隻求借八萬石,曹操奇之,遂問道:“八萬石足夠?”
陳翎有些好笑,不過想起兗州內一郡的賦稅差不多就是此數,也就沒有驚詫之意,曹操乃是真正的家大業大,區區八萬石糧草,真的不放在眼裏。
陳翎誠懇的說道:“隻為渡過難關,並無存糧之意。”陳翎故意曲解曹操之言乃是試探之語,故如此說。
曹操複笑顏道:“十萬石罷,能得印刷術,這些都是旁枝末節,不必細究。”曹操一言九鼎,陳翎拜服。
曹操見陳翎禮誠,乃道:“待在吾兗州過年罷,過完年再迴不遲。”這是曹操還心存招攬之意,現在直接出言說之,怕陳翎拒絕,遂強留兗州。在此期間,帳下軍師謀臣自可上府前去說之,不怕陳翎不降服於己。畢竟現在局勢很明顯,呂布屈據一州之地,再無拓地可能,而自己不一樣,隨時都可反手滅之。
陳翎苦笑已對,拱手道:“曹公盛情難卻,翎不敢辭,不過可否讓我仆從迴青州報主公知,好接糧入庫?”
曹操頷首,此事在情理之中,說道:“此等小事不必報吾,可自行之。”
曹操雖然如此說道,陳翎如何能當真?
沒有曹操的同意,現在自己與徐和出驛都不可得,何況出城?
不過此時曹操既然話已出口,自有侍候左右的文吏辦理,陳翎遂拱手表謝意。
此時校場操練將近尾聲,陳翎遂告辭而退。接下來是戲誌才、荀彧等一幹文臣,以及夏侯惇、夏侯淵等大將上前與曹操就檢閱一事指點得失的時候,自己待在這裏,難道不怕當做窺探者推出斬首嗎?
之前的操練乃是恐嚇自己,行伍整齊,兵戈皆利,若非自己,換作任何一其他使者,想必心中已經埋下曹軍不可敵的無力感。等到將來,兩軍對陣,勢必影響敵我雙方的士氣,加大潰敗的可能。
至於自己,嗬嗬…
見陳翎見機,曹操不為己甚,遂令史渙帶著陳翎、徐和一主一仆迴驛館。
重新坐上車輛,陳翎檢視此次與曹操相見的得失,有所得,也有所失,得之,借到的糧足夠青州渡過今年,緩和困頓之境;失之,就是自己被困在陳留,不知什麽時候才能迴道青州。
故此,陳翎沉思,此刻不是說話的時候,待迴驛館,再吩咐徐和不遲。
進入城門,有使縱馬來傳曹操之命,史渙聽罷一怔,迴首陳翎,笑顏道:“子儀,主公待你不薄!”不再多言,轉向驅馬朝另外一地而去。
陳翎不明所以,不過既然史渙笑言之,自己無須擔心。
行不久,來至一間府邸處,陳翎見車輛停下,遂問向史渙道:“公劉兄,為何至此?”
公劉笑而不語,請陳翎下車,攜陳翎進府。
陳翎拾台階上,門檻過足背,侯府之宅邸?
驀地想起關羽一事來,曹操為收服關羽,贈送一府邸給關羽居住,想不到自己也有這般待遇?
嗬嗬,自嘲了一聲,跟在史渙後麵,聽得史渙介紹道:“此間房屋原為鮑允誠府邸,現主公將它送予子儀。”
鮑允誠就是鮑信,泰山平陽人,原濟北相,初平三年,就是去年這個時候,曹操在壽張迎擊黃巾軍,曹操與鮑信先到達戰場,而步卒未到。這時候敵人已經遇見曹操,於是開戰。鮑信拚死救出曹操,但鮑信自己被黃巾軍殺害,時年隻有四十一歲。
如此人物,陳翎敬之,說道:“允誠公之舊宅,我入住是否不妥?”陳翎此言非為其他,因鮑信是有子女的,其子鮑邵,或在將來會被曹操表為新都亭侯,其子,鮑勳或將擔任丞相掾。
史渙搖頭說道:“主公自有安排,子儀無須擔心。”
陳翎聽的此語,想起曹操還有一句名言: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
心中暗自忖著,鮑邵、鮑勳兩人是否就在曹操府中?
曹操這樣行事是正確的,作為忠烈之後,曹操自小撫養,長大之後,便會誓死效忠於曹操,不同其他在戰場上招降的將領,還需擔心忠誠問題,是否作反,自可隨心意使用。
跨進院中,鮑信乃是文雅之士,並非戰將,庭院布置的很是雅致。
花草樹木,壇謝亭台,蜿蜒曲廊,點點荷葉,潺潺流水,令人心曠神怡。
歎了聲,仆從上前,約有數十人,跪伏之後,齊聲道:“拜見主人!”
陳翎跪坐虛扶了下,便不再搭理這些奴仆,誰知道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仆人,多少是曹操安排過來的探子。
史渙見陳翎慵懶的躺伏下,知是告辭之時,乃告退而出。
見史渙離開,陳翎直起身來,喝來徐和言道:“你這夯貨,隻知自在,毫不顧忌身處險境!”
初進鮑府,徐和一時流連忘返,得陳翎傳人來喚,這才過來侍候。
被陳翎所責,徐和張口結舌,麵紅耳赤,辯解著說道:“曹公對你不薄,我以為無意迴青州,…”
陳翎恨恨瞪了徐和一眼道:“我似那種見利忘義之輩嗎?”
看著徐和目光躲閃,陳翎恨鐵不成鋼說道:“此種語言,私下說說無妨,不過待我迴青州之後,再聽見你如此說道,哼哼…”
徐和屈聲道:“小人不敢!”陳翎的厲害他沒見過,不過聽聞莒縣一族幾百人都是在他命令之下,化作齏粉的,徐和無論如何也不敢在這種事情上開玩笑。
事關一人的名節,哪裏是有道理可言?
文人狠著呐!
當朝王司徒就是這樣將蔡邕搞死的,原因隻是蔡老頭為董太師哭喪了幾句。
見徐和收斂起來,陳翎說道:“曹操留我居陳留,為借糧前來,此事我早有意料,你迴青州之後,可稟報主公得知,無須掛念,來年我定可迴青州!”
陳翎智珠在握的自信狀態感染了徐和,使得他相信陳翎真有辦法迴青州,隻是不便告知而已。
其實陳翎心中哪裏有計謀啊,現在隻能走一步是一步了。不過機會還是很多的,仗著自己的身手,偷盜一匹好馬,騙取一份通關公文,應該不難。
被逼無奈之下,那麽隻能重施當初的方法,私下假製一份,製造機會,偷出陳留,便海闊天空任我翱翔了。
瞬時間,陳翎已經想好幾種辦法,笑容漸起,曹操是留不止自己的!
自己又不像關羽,有兩位夫人作為累贅,隻能一關一關的闖過去。
心中大安之下,思慮更全周全,陳翎說道:“等會我手書一信,你帶迴青州,交付主公,可據此治理青州之事,若有阻礙,便先放一旁,待我迴來之後,再做安排。”
徐和口稱“諾!”
拍打著案幾,環視室內,寥寥幾物,陳翎皺眉著道:“在離開之前,你現在出去買些東西過來,我有用處。”
徐和又一聲答道:“諾!”
告訴徐和該買些什麽後,陳翎揮退徐和,令仆從送上筆墨紙硯,這些東西,府中應該是有的。而徐和出外采買,這隻是陳翎的試探,不是為買東西而出去。
若是徐和得出,自己的人身自由,便是放鬆了不少,將來逃跑的謀劃可以據此而來。
鋪開紙張,將硯壓住,提筆欲寫,陳翎心中一動,猜測著曹操是否會搜查此信的可能性。另外一並應該考慮的是徐和此人,自己將他帶著兗州不是沒有道理的,在這種繁華之地,之前尚處在困境中的徐和,是否還有一顆為太平道教眾謀福利的心,還是會趁此機會投入曹操帳下,以為內奸?
這有待考。
在青州之時,自己並未留下治理策略,那是因為自己將會實施的政略,實在有些讓人不明白!
青州處濱海之地,海鹽蠻多,如何製精細鹽,這是一項工程,並不是說說就能讓人理解通透的。
青州礦藏頗豐,現在還沒有人開采,在何處在何地,都屬於機密事情,怎能讓人廣為傳之?
畜牧業肯定要發展起來,自從來到這裏後,自己已經瘦了不少,究其原因,一是忙於政務,另外就是食物、菜肴實在令人難以下咽!
養殖業包括雞、鴨、豬、魚、牛、馬等,光憑村落個人,難道能與大規模養殖相比嗎?
道路要開通,車輛必須提速,如何辦到,就算是陳宮,他一個人能懂嗎?
以前軍伍邊耕種,邊打仗的情況必須扭轉過來,這樣是保持不了一支軍隊戰力的,必須有職業軍卒的出現,若是呂布能夠實施分封製,那麽一切將會不一樣起來。
……
諸如此類的,自己都得考慮清楚,書寫到一份有可能被窺視的信上,陳翎心中說不出有股躍躍欲試的衝動!
刷刷寫著,徐和迴來之後,侍立在旁,陳翎都沒抬起頭來,隻是擺擺手,讓他待在那裏,不要離開,繼續狂寫著。
曹操展開來此陳翎所抒寫的信,至於如何來的,曹操明白,旁人不得而知。
戲誌才、荀彧、荀攸、程昱四謀士在側,並無其他人等。
畢竟是偷窺來著,少一人是一人,傳揚出去,對曹操名聲不利。
曹操越看越呆!
這是一封有關如何處理漢帝以及諸位臣工關係的建議書,信中言道的大概意思就是:主公身為漢庭溫侯,現在雖然僅僅屈尊為一州之刺史,但將來之事不能不提前考慮。
郭汜、李傕兩賊挾製漢帝,然不得法,隻為求官封爵就了事,這樣不可取。
主公當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天子在長安,主公呂布在青州,如何才能辦到呢?
馬騰、韓遂兩人已經攻擊過一次長安了,那麽再來一次。這一次,派出使者前去聯合此兩人,再聯絡黑山軍張燕,並州張揚,從東西兩側分襲長安,當可救出天子。
如此一來,主公可遣大將至兗州,明致謝曹公借糧之恩情,暗行奪帝之事。
天子在手,以令不臣!
待到那時,整個天下,誰敢不順?誰敢不從?
四世三公之袁紹,奸雄之曹操,…皆為主公所製。
然如此一來,帝威顯赫,不利主公大事,故此,可行以下政略。
帝獨攬大權,那是在往日,現在主公既然權在其上,當行分封製,大賞眾臣,得其之助,尊帝為君主,限製其權力,將權力掌在己手。為防止本朝前車之鑒,待主公年老之時,可循上古之禮,行禪讓製,以相位讓之。
帝位尊崇,不可剝奪,但無實權,丞相治天下,執掌大權。因丞相之職,可聯名推舉,遂可免除諸侯逐鹿,再啟戰事這一弊端!
如何處理諸侯之中的關係,可行推恩令,一層一層反複推薦,德高望重之輩自可從中脫穎而出。
由此擢升的丞相,必是當世智謀之士、仁德布於九州的聖人,自可處理好天下之事,主公無憂矣。
接下來的都是些許小事,不足掛齒,無須多留意。
陳翎當時寫此文時,隻為圖一樂,人都是自私的,曹操將來或為丞相,曹操死曹丕繼位,漢獻帝在曹丕帳下謀臣華韻、王朗的逼迫之下,禪讓帝位,曹丕為皇。
這些都不是由個人所能決定的,當你站在那個位置的時候,不管你願意與否,底下的臣子會脅迫著你往上去,直至最尊、最崇,這樣一來,他們才能位極人臣,不可一世。
而當曹丕為帝後,他怎麽可能將大權給旁人?
司馬氏之司馬懿幾次躲過曹丕的暗算之後,才篡位成功,遂有晉。
這些都是為什麽?
為了自己的子孫能夠繼續為帝,臣子過於強勢,功高蓋主,就是人頭落地的臨近之時啊。
在他們眼中,最好千秋萬代都是自家人在掌權,但是可能嗎?
這是不可能的。
世間萬物都有著陰極而陽至,陽極而陰至的過程,周而複始,從不停頓。
你想永遠停留在最高點,那是不可能的。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就是此一論點的最佳處理方式,維持著平衡,方能將一時間望後推,…直至變化產生那一刻的到來。
人性本善,起初開天辟地之後,的確如此,混沌剛分,清氣上浮,濁氣下沉,上浮的人們都看不見,所以敬畏、崇拜,尊為神仙。而下沉便是人性。
隨著每個人的成長,或多或少會被周圍事物影響到,由此可惡起來。
並非是想為惡,可你若是不想追名逐利,還則罷了,但一旦起了這心,惡隨之而來,想逃想躲都不可能。
每個人心中都有陰暗的一麵,每個人心中都有光明的一麵,就看你如何對待本心。
聖人教導我們為善為良,是叫我們順從天勢,順從眾意,泯於人間,失去個人特性,做一個好人。
而心中另一個方麵出來講道理,不能這樣,要顯出自己的特點,要有自己的要求,方能自由自在,這樣的人,為善就是英雄豪傑,為惡就是惡霸敗類。
為惡為善,隻在一念間,上一刻你還是個好人,下一刻就可能是惡人。
無所謂對錯,大勢之下,順從民意即是為善之舉,逆流為之即是為非作歹之輩。
曹操手掐著紙張,怒喝一聲道:“無稽之談!”說完將此信給予戲誌才、荀彧、荀攸、程昱四謀士觀看。
戲誌才精神不好,一直在咳嗽,瞧了一會便轉交給荀彧,不發一言。
荀彧細細看完,遞給荀攸,等程昱也看完之後,荀彧言道:“天子一事,可行之。”便不再語言,此種事宜關係到曹操子嗣,荀彧現在不想多語。
荀攸、程昱兩人附和荀彧之言,曹操遂起迎天子入兗州之心。
然陳翎所言其他或為荒繆,但對天下大勢把握,的確胸有成竹,猶如掌上觀紋,脈絡清晰,對馬騰、韓遂、張燕、張揚等諸侯性情的定論相當準確,馬騰忠於天子,張燕想趁此機會,為自己正名,的確是一可行的策略。
這一策略在呂布手中可行,在曹操手中的話,更見方便,至少現在的曹操可以直接殺奔向長安,行奪取天子一事,而不必像呂布那般,還得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曹操細思之,覺得此事在己竟然有五、六成把握,有四、五的機會,曹操都敢實施,更何況現在,在幾諸侯情況不明之下,得出的五、六成把握。
如此一來,曹操放棄來年進攻袁術的打算,而是進軍洛陽,準備攻襲長安,迎迴天子。
本書來自 品&書
若不是在這之前,自己已經仔細詢問過,知此人乃是呂布的重臣,真不是名利可以收為己用的,曹操已經啟言招攬其為自己謀士了。
呂布用此人前來出使,殊為知其人,任其才。
曹操暗歎一聲,天下英傑何其多也,竟不能盡入轂中。
曹操有些意珊寥寥,不複之前意氣風發之狀,聽得陳翎謹慎斟酌了下,才開口言道:“三十萬黃巾所需糧草浩大,我欲向曹公求借糧八萬石。”
曹操心內計數著,一人一月消耗糧食為一石左右,三十萬黃巾起碼也得需十五萬石才夠,現在他竟然隻求借八萬石,曹操奇之,遂問道:“八萬石足夠?”
陳翎有些好笑,不過想起兗州內一郡的賦稅差不多就是此數,也就沒有驚詫之意,曹操乃是真正的家大業大,區區八萬石糧草,真的不放在眼裏。
陳翎誠懇的說道:“隻為渡過難關,並無存糧之意。”陳翎故意曲解曹操之言乃是試探之語,故如此說。
曹操複笑顏道:“十萬石罷,能得印刷術,這些都是旁枝末節,不必細究。”曹操一言九鼎,陳翎拜服。
曹操見陳翎禮誠,乃道:“待在吾兗州過年罷,過完年再迴不遲。”這是曹操還心存招攬之意,現在直接出言說之,怕陳翎拒絕,遂強留兗州。在此期間,帳下軍師謀臣自可上府前去說之,不怕陳翎不降服於己。畢竟現在局勢很明顯,呂布屈據一州之地,再無拓地可能,而自己不一樣,隨時都可反手滅之。
陳翎苦笑已對,拱手道:“曹公盛情難卻,翎不敢辭,不過可否讓我仆從迴青州報主公知,好接糧入庫?”
曹操頷首,此事在情理之中,說道:“此等小事不必報吾,可自行之。”
曹操雖然如此說道,陳翎如何能當真?
沒有曹操的同意,現在自己與徐和出驛都不可得,何況出城?
不過此時曹操既然話已出口,自有侍候左右的文吏辦理,陳翎遂拱手表謝意。
此時校場操練將近尾聲,陳翎遂告辭而退。接下來是戲誌才、荀彧等一幹文臣,以及夏侯惇、夏侯淵等大將上前與曹操就檢閱一事指點得失的時候,自己待在這裏,難道不怕當做窺探者推出斬首嗎?
之前的操練乃是恐嚇自己,行伍整齊,兵戈皆利,若非自己,換作任何一其他使者,想必心中已經埋下曹軍不可敵的無力感。等到將來,兩軍對陣,勢必影響敵我雙方的士氣,加大潰敗的可能。
至於自己,嗬嗬…
見陳翎見機,曹操不為己甚,遂令史渙帶著陳翎、徐和一主一仆迴驛館。
重新坐上車輛,陳翎檢視此次與曹操相見的得失,有所得,也有所失,得之,借到的糧足夠青州渡過今年,緩和困頓之境;失之,就是自己被困在陳留,不知什麽時候才能迴道青州。
故此,陳翎沉思,此刻不是說話的時候,待迴驛館,再吩咐徐和不遲。
進入城門,有使縱馬來傳曹操之命,史渙聽罷一怔,迴首陳翎,笑顏道:“子儀,主公待你不薄!”不再多言,轉向驅馬朝另外一地而去。
陳翎不明所以,不過既然史渙笑言之,自己無須擔心。
行不久,來至一間府邸處,陳翎見車輛停下,遂問向史渙道:“公劉兄,為何至此?”
公劉笑而不語,請陳翎下車,攜陳翎進府。
陳翎拾台階上,門檻過足背,侯府之宅邸?
驀地想起關羽一事來,曹操為收服關羽,贈送一府邸給關羽居住,想不到自己也有這般待遇?
嗬嗬,自嘲了一聲,跟在史渙後麵,聽得史渙介紹道:“此間房屋原為鮑允誠府邸,現主公將它送予子儀。”
鮑允誠就是鮑信,泰山平陽人,原濟北相,初平三年,就是去年這個時候,曹操在壽張迎擊黃巾軍,曹操與鮑信先到達戰場,而步卒未到。這時候敵人已經遇見曹操,於是開戰。鮑信拚死救出曹操,但鮑信自己被黃巾軍殺害,時年隻有四十一歲。
如此人物,陳翎敬之,說道:“允誠公之舊宅,我入住是否不妥?”陳翎此言非為其他,因鮑信是有子女的,其子鮑邵,或在將來會被曹操表為新都亭侯,其子,鮑勳或將擔任丞相掾。
史渙搖頭說道:“主公自有安排,子儀無須擔心。”
陳翎聽的此語,想起曹操還有一句名言: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
心中暗自忖著,鮑邵、鮑勳兩人是否就在曹操府中?
曹操這樣行事是正確的,作為忠烈之後,曹操自小撫養,長大之後,便會誓死效忠於曹操,不同其他在戰場上招降的將領,還需擔心忠誠問題,是否作反,自可隨心意使用。
跨進院中,鮑信乃是文雅之士,並非戰將,庭院布置的很是雅致。
花草樹木,壇謝亭台,蜿蜒曲廊,點點荷葉,潺潺流水,令人心曠神怡。
歎了聲,仆從上前,約有數十人,跪伏之後,齊聲道:“拜見主人!”
陳翎跪坐虛扶了下,便不再搭理這些奴仆,誰知道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仆人,多少是曹操安排過來的探子。
史渙見陳翎慵懶的躺伏下,知是告辭之時,乃告退而出。
見史渙離開,陳翎直起身來,喝來徐和言道:“你這夯貨,隻知自在,毫不顧忌身處險境!”
初進鮑府,徐和一時流連忘返,得陳翎傳人來喚,這才過來侍候。
被陳翎所責,徐和張口結舌,麵紅耳赤,辯解著說道:“曹公對你不薄,我以為無意迴青州,…”
陳翎恨恨瞪了徐和一眼道:“我似那種見利忘義之輩嗎?”
看著徐和目光躲閃,陳翎恨鐵不成鋼說道:“此種語言,私下說說無妨,不過待我迴青州之後,再聽見你如此說道,哼哼…”
徐和屈聲道:“小人不敢!”陳翎的厲害他沒見過,不過聽聞莒縣一族幾百人都是在他命令之下,化作齏粉的,徐和無論如何也不敢在這種事情上開玩笑。
事關一人的名節,哪裏是有道理可言?
文人狠著呐!
當朝王司徒就是這樣將蔡邕搞死的,原因隻是蔡老頭為董太師哭喪了幾句。
見徐和收斂起來,陳翎說道:“曹操留我居陳留,為借糧前來,此事我早有意料,你迴青州之後,可稟報主公得知,無須掛念,來年我定可迴青州!”
陳翎智珠在握的自信狀態感染了徐和,使得他相信陳翎真有辦法迴青州,隻是不便告知而已。
其實陳翎心中哪裏有計謀啊,現在隻能走一步是一步了。不過機會還是很多的,仗著自己的身手,偷盜一匹好馬,騙取一份通關公文,應該不難。
被逼無奈之下,那麽隻能重施當初的方法,私下假製一份,製造機會,偷出陳留,便海闊天空任我翱翔了。
瞬時間,陳翎已經想好幾種辦法,笑容漸起,曹操是留不止自己的!
自己又不像關羽,有兩位夫人作為累贅,隻能一關一關的闖過去。
心中大安之下,思慮更全周全,陳翎說道:“等會我手書一信,你帶迴青州,交付主公,可據此治理青州之事,若有阻礙,便先放一旁,待我迴來之後,再做安排。”
徐和口稱“諾!”
拍打著案幾,環視室內,寥寥幾物,陳翎皺眉著道:“在離開之前,你現在出去買些東西過來,我有用處。”
徐和又一聲答道:“諾!”
告訴徐和該買些什麽後,陳翎揮退徐和,令仆從送上筆墨紙硯,這些東西,府中應該是有的。而徐和出外采買,這隻是陳翎的試探,不是為買東西而出去。
若是徐和得出,自己的人身自由,便是放鬆了不少,將來逃跑的謀劃可以據此而來。
鋪開紙張,將硯壓住,提筆欲寫,陳翎心中一動,猜測著曹操是否會搜查此信的可能性。另外一並應該考慮的是徐和此人,自己將他帶著兗州不是沒有道理的,在這種繁華之地,之前尚處在困境中的徐和,是否還有一顆為太平道教眾謀福利的心,還是會趁此機會投入曹操帳下,以為內奸?
這有待考。
在青州之時,自己並未留下治理策略,那是因為自己將會實施的政略,實在有些讓人不明白!
青州處濱海之地,海鹽蠻多,如何製精細鹽,這是一項工程,並不是說說就能讓人理解通透的。
青州礦藏頗豐,現在還沒有人開采,在何處在何地,都屬於機密事情,怎能讓人廣為傳之?
畜牧業肯定要發展起來,自從來到這裏後,自己已經瘦了不少,究其原因,一是忙於政務,另外就是食物、菜肴實在令人難以下咽!
養殖業包括雞、鴨、豬、魚、牛、馬等,光憑村落個人,難道能與大規模養殖相比嗎?
道路要開通,車輛必須提速,如何辦到,就算是陳宮,他一個人能懂嗎?
以前軍伍邊耕種,邊打仗的情況必須扭轉過來,這樣是保持不了一支軍隊戰力的,必須有職業軍卒的出現,若是呂布能夠實施分封製,那麽一切將會不一樣起來。
……
諸如此類的,自己都得考慮清楚,書寫到一份有可能被窺視的信上,陳翎心中說不出有股躍躍欲試的衝動!
刷刷寫著,徐和迴來之後,侍立在旁,陳翎都沒抬起頭來,隻是擺擺手,讓他待在那裏,不要離開,繼續狂寫著。
曹操展開來此陳翎所抒寫的信,至於如何來的,曹操明白,旁人不得而知。
戲誌才、荀彧、荀攸、程昱四謀士在側,並無其他人等。
畢竟是偷窺來著,少一人是一人,傳揚出去,對曹操名聲不利。
曹操越看越呆!
這是一封有關如何處理漢帝以及諸位臣工關係的建議書,信中言道的大概意思就是:主公身為漢庭溫侯,現在雖然僅僅屈尊為一州之刺史,但將來之事不能不提前考慮。
郭汜、李傕兩賊挾製漢帝,然不得法,隻為求官封爵就了事,這樣不可取。
主公當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天子在長安,主公呂布在青州,如何才能辦到呢?
馬騰、韓遂兩人已經攻擊過一次長安了,那麽再來一次。這一次,派出使者前去聯合此兩人,再聯絡黑山軍張燕,並州張揚,從東西兩側分襲長安,當可救出天子。
如此一來,主公可遣大將至兗州,明致謝曹公借糧之恩情,暗行奪帝之事。
天子在手,以令不臣!
待到那時,整個天下,誰敢不順?誰敢不從?
四世三公之袁紹,奸雄之曹操,…皆為主公所製。
然如此一來,帝威顯赫,不利主公大事,故此,可行以下政略。
帝獨攬大權,那是在往日,現在主公既然權在其上,當行分封製,大賞眾臣,得其之助,尊帝為君主,限製其權力,將權力掌在己手。為防止本朝前車之鑒,待主公年老之時,可循上古之禮,行禪讓製,以相位讓之。
帝位尊崇,不可剝奪,但無實權,丞相治天下,執掌大權。因丞相之職,可聯名推舉,遂可免除諸侯逐鹿,再啟戰事這一弊端!
如何處理諸侯之中的關係,可行推恩令,一層一層反複推薦,德高望重之輩自可從中脫穎而出。
由此擢升的丞相,必是當世智謀之士、仁德布於九州的聖人,自可處理好天下之事,主公無憂矣。
接下來的都是些許小事,不足掛齒,無須多留意。
陳翎當時寫此文時,隻為圖一樂,人都是自私的,曹操將來或為丞相,曹操死曹丕繼位,漢獻帝在曹丕帳下謀臣華韻、王朗的逼迫之下,禪讓帝位,曹丕為皇。
這些都不是由個人所能決定的,當你站在那個位置的時候,不管你願意與否,底下的臣子會脅迫著你往上去,直至最尊、最崇,這樣一來,他們才能位極人臣,不可一世。
而當曹丕為帝後,他怎麽可能將大權給旁人?
司馬氏之司馬懿幾次躲過曹丕的暗算之後,才篡位成功,遂有晉。
這些都是為什麽?
為了自己的子孫能夠繼續為帝,臣子過於強勢,功高蓋主,就是人頭落地的臨近之時啊。
在他們眼中,最好千秋萬代都是自家人在掌權,但是可能嗎?
這是不可能的。
世間萬物都有著陰極而陽至,陽極而陰至的過程,周而複始,從不停頓。
你想永遠停留在最高點,那是不可能的。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就是此一論點的最佳處理方式,維持著平衡,方能將一時間望後推,…直至變化產生那一刻的到來。
人性本善,起初開天辟地之後,的確如此,混沌剛分,清氣上浮,濁氣下沉,上浮的人們都看不見,所以敬畏、崇拜,尊為神仙。而下沉便是人性。
隨著每個人的成長,或多或少會被周圍事物影響到,由此可惡起來。
並非是想為惡,可你若是不想追名逐利,還則罷了,但一旦起了這心,惡隨之而來,想逃想躲都不可能。
每個人心中都有陰暗的一麵,每個人心中都有光明的一麵,就看你如何對待本心。
聖人教導我們為善為良,是叫我們順從天勢,順從眾意,泯於人間,失去個人特性,做一個好人。
而心中另一個方麵出來講道理,不能這樣,要顯出自己的特點,要有自己的要求,方能自由自在,這樣的人,為善就是英雄豪傑,為惡就是惡霸敗類。
為惡為善,隻在一念間,上一刻你還是個好人,下一刻就可能是惡人。
無所謂對錯,大勢之下,順從民意即是為善之舉,逆流為之即是為非作歹之輩。
曹操手掐著紙張,怒喝一聲道:“無稽之談!”說完將此信給予戲誌才、荀彧、荀攸、程昱四謀士觀看。
戲誌才精神不好,一直在咳嗽,瞧了一會便轉交給荀彧,不發一言。
荀彧細細看完,遞給荀攸,等程昱也看完之後,荀彧言道:“天子一事,可行之。”便不再語言,此種事宜關係到曹操子嗣,荀彧現在不想多語。
荀攸、程昱兩人附和荀彧之言,曹操遂起迎天子入兗州之心。
然陳翎所言其他或為荒繆,但對天下大勢把握,的確胸有成竹,猶如掌上觀紋,脈絡清晰,對馬騰、韓遂、張燕、張揚等諸侯性情的定論相當準確,馬騰忠於天子,張燕想趁此機會,為自己正名,的確是一可行的策略。
這一策略在呂布手中可行,在曹操手中的話,更見方便,至少現在的曹操可以直接殺奔向長安,行奪取天子一事,而不必像呂布那般,還得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曹操細思之,覺得此事在己竟然有五、六成把握,有四、五的機會,曹操都敢實施,更何況現在,在幾諸侯情況不明之下,得出的五、六成把握。
如此一來,曹操放棄來年進攻袁術的打算,而是進軍洛陽,準備攻襲長安,迎迴天子。
本書來自 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