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被撞開了!
歡唿聲中,敬佩的目光聚焦在許褚臉上,每個士卒心中都念道,軍中除了主公呂布之外,怕是無人是他之對手了罷。
許褚從旁侍衛手中接過大刀,挑釁的瞪了依然騎在馬上的管亥,反身殺向城中。
管亥苦笑著臉,許褚之勇力,在開戰前,他已經有所了解,就像現在士卒心中所想的那樣,他管亥自我感覺中,自己的確不是許褚的敵手。
一撥馬頭,管亥隨軍勢衝入北海城中,此時他心中憂慮著,其他諸將殺向北海府衙,他則一路約束著部從的軍律。
這才是當前最為重要的事情啊!
自己已得首功,其他的功勞不必與其他將領去爭了。
黃巾軍軍律一向…,不堪,若是在大好前景之下,暴出搶掠之事,或是其他醜聞來,管亥他,情以何堪?
武安國敗退至內城,令小校前往殿內傳出消息,北海城已破,府君何去何從,從速行事!
武安國令部從布下防線,內城比起外城來,地勢狹隘,不利於攻擊,依仗著高牆,武安國還能支撐一段時間。
從自言不與孔融生見之後,武安國已不便與府君相見,故此派遣小校前往,自己留下來了。
自歎了一聲,武安國默默想道,此處便是自己喪命之地罷。
迴望周圍,本來萬餘士卒的軍勢,現在大概還有近四千眾,那其餘六千士卒,不是喪命在城上的,而是逃竄去了其他地方。
武安國雖然自己心存死節之意,可這些士卒卻是身不由己的啊,自己何必拉扯著他們一起送命?
逃了就逃了吧,還能為青州留點元氣,不至於將來呂布無兵可用。
武安國自嘲著,張望中,遠遠一哨人馬過來,不似黃巾軍,反倒好像是正規軍的模樣。
武安國心中暗忖著,是許褚許仲康?
隨著那將的臨近,武安國這才瞧得清楚,他驚訝的發現,來將年輕的不像話,稚氣未脫的樣子,手舞一柄斬馬刀,吆喝聲中,隨之潰退的敗兵,紛紛倒在他馬下。
直覺中,武安國覺得來人是廖化,隨同呂布攻戰青州的將領中,許褚素有威名,呂岱年在三旬,徐盛雖然同為年輕將領,但身為世家子弟的修養,不會像廖化這般蠻狠!
他的刀每剁翻一人,便會驅馬踐踏而過;他的刀每擊殺一人,便會繼續搜尋另外一人。
他彷如是荒野中的餓狼,不放過任何一點可供食用的東西。
來將正是廖化,自從與徐盛一同進入城中後,徐盛言道:“元儉,糧草為重,吾現在前往,不知汝意下如何?”這是徐盛覺得軍中有許褚、管亥這等猛將在,自己再行前往,估計也不會有更大收獲,反而糧草,無論何時,都是必須的,功勞不小,因而有此一問。
廖化見聞,心承徐盛的好意,自言道:“某誌在北海相,豈會在乎糧草那一點小小功勞!”說罷,廖化驅馬前行。廖化如此說道,其實看覷徐盛言在己前,不好爭功,才作此語。
徐盛所慮的,廖化也考慮到了,不過兩人一路雖然針鋒相對,但待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後,便覺對方與己興趣相投,嘴上雖然不曾示弱,但底下卻有一股莫逆之交的意味。
廖化盡殺竭內城外潰兵,這次驅馬上前,端詳了武安國半晌,忽說道:“武安國,我敬你是名大將,不如就此降了罷!”廖化掂量著手中的斬馬刀的分量,比劃著武安國的脖頸處。
武安國一怔,想不到此人竟然不先攻襲,而是勸降來了。
不答一言,武安國喝令射箭驅之。
內城中所剩不多的箭矢,就在廖化左右劈斬中,浪費一空,除了幾名倒黴的士卒,沒能射死任何一人。
膠著間,許褚至,拍拍廖化胯下馬,直接將廖化一哨人馬趕跑了,這才抬頭仰望,見武安國臉色發黑,許褚正待說話,忽然內城中傳來一聲大叫,那聲喊道:“府君自刎了!”
對峙中的兩軍,被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震驚了。
許褚及麾下一群虎衛大喜過望,想不到孔融自殺了。
武安國麵若死灰,如喪考妣,麾下將士再無戰鬥之心,棄械之聲不絕於耳。
許褚見機喝令道:“北海相孔融孔文舉既然已經自盡,爾等還不大開城門,放我等進去?”
孔融既然死了,那麽再無戰鬥的必要,剛才還為生死之敵的對手,現在可盡棄前嫌,攜手言和。
武安國慘綠的臉,直若死人。
抽出隨身配劍,跪拜在地,哭泣道:“府君,不曾想,你竟先於我一步赴死!”
接著武安國怒視城下許褚,喝道:“府君已死,本該棄械投降,然汝等苟且之輩,吾羞與為伍!”
武安國說完,悲愴一聲,朝府殿方向喊道:“主公,且容吾安國相隨!”武安國說著,手中之劍橫切,破開頸項,熱血並撒,仰麵倒地。
事發突然,無人可阻,武安國的左右親衛見之,無一不悲痛欲絕,十數人齊齊抽出佩劍,喊了聲,“將軍,我等誓死相隨!”說完,全部自戕於地。
“什麽?孔融死了?”當消息傳至呂布帳中時,呂布不知該笑還是該哀歎?
陳宮皺緊了眉頭,不言不語,心中暗暗道,孔融如此一死,他是了無牽掛,可陷主公呂布於何地?逼死北海相,奪取青州?
這個惡名,說起來不算什麽,比之丁原、董卓,還算尚好。
但現在,時局如此險惡,本來在徐州一戰,呂布為民而戰,稍得一些民心,就此又沉淪不見底了。
“武安國自盡相隨與孔北海於地下。”呂布喃喃著自語道,有些傷感,當初虎牢關之役,自己能斬武安國卻因留存實力,以待後麵諸將連番挑戰,這才傷了其一手腕,想不到今天,他寧願在得知孔融死了之後,也不願降向自己。
拋掉那些沒必要的情緒,呂布喝令道:“進北海,今日始,某便是青州一州之主,可稱青州牧!”
然而,孔融並沒有死,當武安國傳令小校進入殿內,眾臣子望向此人,便心中一沉。
如此狼狽,如此滴著鬥大汗水的臉上,全是驚慌!
孔融還未曾問起,此人便結結巴巴著稟道:“外城失守,武將軍退守內城,如何行事,請主公示下!”
孔融慘然跌坐,扶額傷悲道:“還能如何…”
此時王修挺身而出,拱手言道:“府君還是走罷。”
呂布軍勢自開戰以來,一直沒有合圍城池,便是留下了餘地給城內諸人,王修早存此心,得仆從所報,這才開口諫言道。
孔融迴顧王修道:“走?能去哪裏?”
王修長歎一聲道:“天下之大,那能無容身之處?”
王修接著說道:“河北袁紹,兗州曹操,皆可去得。”
“為主公分憂,若主公有所決,吾願為前驅,說得兩者出迎接主公前往!”王修深深一揖,此時刻不容緩,每耽擱一時,便事急一刻,隻能祈望武將軍多守一段時間了。
孔融自憐自歎,王修忍無可忍,目視左右侍衛,上前挾製住孔融而走。
之後王修團團一禮,向著殿內目瞪口呆的眾孔融臣子道:“諸位,時不我待,走啊!”
“哦!哦!…”一群文臣在王修的勸說下,紛紛作鳥獸散,迴家準備出城。
做完這些,王修心中暗忖著,如此一來孔融可得安,然路上時間緊迫,隨時都有追兵趕至。呂布雖有放過自家主公之意,但其麾下諸將為爭功勞,追逐而來,如何是好?
王修遂思得一計,令人假傳孔融自刎而死,縱火焚燒殿宇。
望著烈焰中的宮殿,王修歎惜了聲,轉身離開。
張遼於營將養身體,得報北海攻陷,主公令拔營而起,進入城中。
張遼大喜,速令軍士照此辦理。
於路問起經過,傳令小校便將事情一一講來。
張遼感慨萬千,說道:“武安國忠貞之士,吾心敬之。”說完,張遼不顧己身,遙遙向北海城拜了一下。
隨著接近北海城,張遼這才發覺北海城中現在火光衝天,狐疑的看向傳令小校,小校冒著汗水,心中也頗為奇怪,不知為何。
見張遼盯了過來,小校謹慎著道:“我實不知如何,將軍隻管進城,可一問便知。”
張遼然之,遂令眾軍齊進,不一會,就來到城門附近。
隻見徐盛孤身一人尬尷的待在這裏,張遼好奇上前問道:“文向為何如此?”
徐盛早覷見張遼過來,未免他問起,轉身背對之。現在張遼強行問話,不能不答,徐盛轉身過來,歎聲道:“吾本是好意,奈何如此?!”
徐盛與廖化分開之後,直奔糧草所在地,來到這邊,士卒少有,徐盛喜之,令麾下軍士上前將糧草看護起來,然後自己往裏而去,徐盛這是想查詢北海有多少存糧。
進到裏麵,沒有多時,便有親衛來稟報道:“內城起火,不知何事…”
徐盛出,遙望城中,果然內城火焰高漲,心忖此時正是廖化到達之時,難道說他縱火?
心中焦急,主公令攻下北海城,可沒說要焚燒啊。
元儉這是怎麽迴事?
徐盛遂率眾向內城而去,留下少許兵卒看護糧草。
如此一來,卻為北海潰兵所趁,徐盛剛一走,武安國原敗兵,逃至糧倉,見僅有少數士卒在看管,盡殺之,以泄其憤。
看著倒在地上的兵卒,領頭的校尉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升,一不作二不休將糧倉全部點燃,付之一炬!
本書來自 品&書
歡唿聲中,敬佩的目光聚焦在許褚臉上,每個士卒心中都念道,軍中除了主公呂布之外,怕是無人是他之對手了罷。
許褚從旁侍衛手中接過大刀,挑釁的瞪了依然騎在馬上的管亥,反身殺向城中。
管亥苦笑著臉,許褚之勇力,在開戰前,他已經有所了解,就像現在士卒心中所想的那樣,他管亥自我感覺中,自己的確不是許褚的敵手。
一撥馬頭,管亥隨軍勢衝入北海城中,此時他心中憂慮著,其他諸將殺向北海府衙,他則一路約束著部從的軍律。
這才是當前最為重要的事情啊!
自己已得首功,其他的功勞不必與其他將領去爭了。
黃巾軍軍律一向…,不堪,若是在大好前景之下,暴出搶掠之事,或是其他醜聞來,管亥他,情以何堪?
武安國敗退至內城,令小校前往殿內傳出消息,北海城已破,府君何去何從,從速行事!
武安國令部從布下防線,內城比起外城來,地勢狹隘,不利於攻擊,依仗著高牆,武安國還能支撐一段時間。
從自言不與孔融生見之後,武安國已不便與府君相見,故此派遣小校前往,自己留下來了。
自歎了一聲,武安國默默想道,此處便是自己喪命之地罷。
迴望周圍,本來萬餘士卒的軍勢,現在大概還有近四千眾,那其餘六千士卒,不是喪命在城上的,而是逃竄去了其他地方。
武安國雖然自己心存死節之意,可這些士卒卻是身不由己的啊,自己何必拉扯著他們一起送命?
逃了就逃了吧,還能為青州留點元氣,不至於將來呂布無兵可用。
武安國自嘲著,張望中,遠遠一哨人馬過來,不似黃巾軍,反倒好像是正規軍的模樣。
武安國心中暗忖著,是許褚許仲康?
隨著那將的臨近,武安國這才瞧得清楚,他驚訝的發現,來將年輕的不像話,稚氣未脫的樣子,手舞一柄斬馬刀,吆喝聲中,隨之潰退的敗兵,紛紛倒在他馬下。
直覺中,武安國覺得來人是廖化,隨同呂布攻戰青州的將領中,許褚素有威名,呂岱年在三旬,徐盛雖然同為年輕將領,但身為世家子弟的修養,不會像廖化這般蠻狠!
他的刀每剁翻一人,便會驅馬踐踏而過;他的刀每擊殺一人,便會繼續搜尋另外一人。
他彷如是荒野中的餓狼,不放過任何一點可供食用的東西。
來將正是廖化,自從與徐盛一同進入城中後,徐盛言道:“元儉,糧草為重,吾現在前往,不知汝意下如何?”這是徐盛覺得軍中有許褚、管亥這等猛將在,自己再行前往,估計也不會有更大收獲,反而糧草,無論何時,都是必須的,功勞不小,因而有此一問。
廖化見聞,心承徐盛的好意,自言道:“某誌在北海相,豈會在乎糧草那一點小小功勞!”說罷,廖化驅馬前行。廖化如此說道,其實看覷徐盛言在己前,不好爭功,才作此語。
徐盛所慮的,廖化也考慮到了,不過兩人一路雖然針鋒相對,但待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後,便覺對方與己興趣相投,嘴上雖然不曾示弱,但底下卻有一股莫逆之交的意味。
廖化盡殺竭內城外潰兵,這次驅馬上前,端詳了武安國半晌,忽說道:“武安國,我敬你是名大將,不如就此降了罷!”廖化掂量著手中的斬馬刀的分量,比劃著武安國的脖頸處。
武安國一怔,想不到此人竟然不先攻襲,而是勸降來了。
不答一言,武安國喝令射箭驅之。
內城中所剩不多的箭矢,就在廖化左右劈斬中,浪費一空,除了幾名倒黴的士卒,沒能射死任何一人。
膠著間,許褚至,拍拍廖化胯下馬,直接將廖化一哨人馬趕跑了,這才抬頭仰望,見武安國臉色發黑,許褚正待說話,忽然內城中傳來一聲大叫,那聲喊道:“府君自刎了!”
對峙中的兩軍,被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震驚了。
許褚及麾下一群虎衛大喜過望,想不到孔融自殺了。
武安國麵若死灰,如喪考妣,麾下將士再無戰鬥之心,棄械之聲不絕於耳。
許褚見機喝令道:“北海相孔融孔文舉既然已經自盡,爾等還不大開城門,放我等進去?”
孔融既然死了,那麽再無戰鬥的必要,剛才還為生死之敵的對手,現在可盡棄前嫌,攜手言和。
武安國慘綠的臉,直若死人。
抽出隨身配劍,跪拜在地,哭泣道:“府君,不曾想,你竟先於我一步赴死!”
接著武安國怒視城下許褚,喝道:“府君已死,本該棄械投降,然汝等苟且之輩,吾羞與為伍!”
武安國說完,悲愴一聲,朝府殿方向喊道:“主公,且容吾安國相隨!”武安國說著,手中之劍橫切,破開頸項,熱血並撒,仰麵倒地。
事發突然,無人可阻,武安國的左右親衛見之,無一不悲痛欲絕,十數人齊齊抽出佩劍,喊了聲,“將軍,我等誓死相隨!”說完,全部自戕於地。
“什麽?孔融死了?”當消息傳至呂布帳中時,呂布不知該笑還是該哀歎?
陳宮皺緊了眉頭,不言不語,心中暗暗道,孔融如此一死,他是了無牽掛,可陷主公呂布於何地?逼死北海相,奪取青州?
這個惡名,說起來不算什麽,比之丁原、董卓,還算尚好。
但現在,時局如此險惡,本來在徐州一戰,呂布為民而戰,稍得一些民心,就此又沉淪不見底了。
“武安國自盡相隨與孔北海於地下。”呂布喃喃著自語道,有些傷感,當初虎牢關之役,自己能斬武安國卻因留存實力,以待後麵諸將連番挑戰,這才傷了其一手腕,想不到今天,他寧願在得知孔融死了之後,也不願降向自己。
拋掉那些沒必要的情緒,呂布喝令道:“進北海,今日始,某便是青州一州之主,可稱青州牧!”
然而,孔融並沒有死,當武安國傳令小校進入殿內,眾臣子望向此人,便心中一沉。
如此狼狽,如此滴著鬥大汗水的臉上,全是驚慌!
孔融還未曾問起,此人便結結巴巴著稟道:“外城失守,武將軍退守內城,如何行事,請主公示下!”
孔融慘然跌坐,扶額傷悲道:“還能如何…”
此時王修挺身而出,拱手言道:“府君還是走罷。”
呂布軍勢自開戰以來,一直沒有合圍城池,便是留下了餘地給城內諸人,王修早存此心,得仆從所報,這才開口諫言道。
孔融迴顧王修道:“走?能去哪裏?”
王修長歎一聲道:“天下之大,那能無容身之處?”
王修接著說道:“河北袁紹,兗州曹操,皆可去得。”
“為主公分憂,若主公有所決,吾願為前驅,說得兩者出迎接主公前往!”王修深深一揖,此時刻不容緩,每耽擱一時,便事急一刻,隻能祈望武將軍多守一段時間了。
孔融自憐自歎,王修忍無可忍,目視左右侍衛,上前挾製住孔融而走。
之後王修團團一禮,向著殿內目瞪口呆的眾孔融臣子道:“諸位,時不我待,走啊!”
“哦!哦!…”一群文臣在王修的勸說下,紛紛作鳥獸散,迴家準備出城。
做完這些,王修心中暗忖著,如此一來孔融可得安,然路上時間緊迫,隨時都有追兵趕至。呂布雖有放過自家主公之意,但其麾下諸將為爭功勞,追逐而來,如何是好?
王修遂思得一計,令人假傳孔融自刎而死,縱火焚燒殿宇。
望著烈焰中的宮殿,王修歎惜了聲,轉身離開。
張遼於營將養身體,得報北海攻陷,主公令拔營而起,進入城中。
張遼大喜,速令軍士照此辦理。
於路問起經過,傳令小校便將事情一一講來。
張遼感慨萬千,說道:“武安國忠貞之士,吾心敬之。”說完,張遼不顧己身,遙遙向北海城拜了一下。
隨著接近北海城,張遼這才發覺北海城中現在火光衝天,狐疑的看向傳令小校,小校冒著汗水,心中也頗為奇怪,不知為何。
見張遼盯了過來,小校謹慎著道:“我實不知如何,將軍隻管進城,可一問便知。”
張遼然之,遂令眾軍齊進,不一會,就來到城門附近。
隻見徐盛孤身一人尬尷的待在這裏,張遼好奇上前問道:“文向為何如此?”
徐盛早覷見張遼過來,未免他問起,轉身背對之。現在張遼強行問話,不能不答,徐盛轉身過來,歎聲道:“吾本是好意,奈何如此?!”
徐盛與廖化分開之後,直奔糧草所在地,來到這邊,士卒少有,徐盛喜之,令麾下軍士上前將糧草看護起來,然後自己往裏而去,徐盛這是想查詢北海有多少存糧。
進到裏麵,沒有多時,便有親衛來稟報道:“內城起火,不知何事…”
徐盛出,遙望城中,果然內城火焰高漲,心忖此時正是廖化到達之時,難道說他縱火?
心中焦急,主公令攻下北海城,可沒說要焚燒啊。
元儉這是怎麽迴事?
徐盛遂率眾向內城而去,留下少許兵卒看護糧草。
如此一來,卻為北海潰兵所趁,徐盛剛一走,武安國原敗兵,逃至糧倉,見僅有少數士卒在看管,盡殺之,以泄其憤。
看著倒在地上的兵卒,領頭的校尉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升,一不作二不休將糧倉全部點燃,付之一炬!
本書來自 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