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字子義,身長七尺七寸,有美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是一名真正的神射手。複製網址訪問


    慈少好學,仕郡奏曹史。


    當時郡與州有隙,是非曲直不能辨,太史慈二十一,晝夜取道至洛陽,見州吏剛欲求見有司知事。太史慈問曰:“君是來欲求通章的嗎?”


    吏曰:“然。”


    太史慈問:“奏章安在?”


    吏曰:“車上。”


    慈曰:“奏章題署之處確然無誤?可否取來一視。”


    吏殊不知其東萊人也,取章出來。慈已先懷刀,便截敗之。吏踴躍大唿,言“人壞我章!”


    慈將其帶至車間,與語曰:“假使使君不以章相與,吾亦不能得而毀之,吉兇禍福,吾自承當。現在事已至此,你我不如離開,不必受無謂刑罰。”


    吏言:“君為郡毀吾奏章,已得如意,怎的要逃亡?”


    慈答曰:“初受郡遣,隻是來視察你是否上章。吾用意太過,揮壞奏章。今還,恐郡以此見譴怒,故欲去爾。”


    吏然其言,即日逃亡,慈則遁還通郡章。州家聞之,再次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複見理,州受其短。


    太史慈由是知名,但為州家所疾,恐受其禍,乃避禍遼東。北海相孔融聞而奇之,數遣人訊問其母,並致餉遺。


    時至呂布駐琅邪,出兵北征青州,太史慈感孔融仁義,遂歸。


    母謂慈曰:“汝與孔北海未嚐相見,至汝行後,贍恤殷勤,過於故舊,今為勢所迫,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單騎至北海。


    北海孔融聞太史慈至,親迎階下,待其甚厚,贈與衣甲鞍馬。


    張遼率軍至北海城下寨,忖著城中並無大將,止有一斷臂武安國,尚能一戰。餘者碌碌,不足掛齒,一心隻顧著伐木製攻城器械,準備攻城之用,卻是不知此時太史慈已在城中。


    張遼兵至,孔融攜太史慈等一幹文武上城樓觀敵勢。


    張遼於城外,若無旁人般任意砍伐樹木,孔融見之麵顯愁容,太史慈怒曰:“某願借精兵一千,出城殺賊。”


    孔融曰:“君雖英勇,然賊勢甚盛,不可輕出。”


    太史慈慈曰:“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來;如不能敗敵,慈亦無顏見母矣。願決一死戰!”


    孔融乃喜,曰:“將軍有此心,吾當壯其行。”孔融遣三千軍士付與太史慈,著其出城與張遼搦戰廝殺。


    太史慈抱拳退下,下得城樓,擐甲上馬,腰帶弓矢,手持鐵槍,飽食嚴裝,城門開處,一騎飛出,餘者跟隨而上。


    城內的動靜早有人報予張遼得知,張遼令仆從軍卒不停工事,自領三千勁卒來戰太史慈。


    當下兩軍就在北海城麵前布下陣勢,張遼跟隨呂布以來,從未半退過一步,自是用鋒矢陣勢。


    張遼自為前軍,兩翼展開,呈三角迎向太史慈。


    而太史慈所令軍士是孔融治下之兵,平時剿寇尚可,上戰場對陣殺敵,心中怯意頓起,太史慈雖有威名,但現在狀況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稍顯有些澀意。


    張遼覷得太史慈陣中展進不順,心知對麵大將於軍陣之事還不算熟悉,當下速令起戰鼓,麾軍便衝殺過去。


    張遼軍中戰鼓聲起,太史慈眼見布陣還未成,敵方已經掩殺過來,心中大怒,拍馬而出,單騎殺向張遼。


    張遼縱馬間,見敵將單人匹馬而來,笑言左右道:“敵將無能,此戰必勝!”


    令左右衝擊太史慈其軍,自提破天戈迎向太史慈。


    親衛哂笑間,口稱:“諾!”謹遵張遼所命,率軍衝過太史慈身側,直擊敵陣。


    兩將對衝瞬眼便至,太史慈在孔融麵前許下決一死戰之諾,自是施展全力攻戰,手中長槍激蕩著刺殺過來。


    張遼舉破天戈架住,感受敵將的勇力,確實武力不凡,不在己下,當下口中讚了聲道:“來將可是太史慈?”張遼說著,迴戈重擊,來而不往非禮也,太史慈,你接我張遼一招!


    “哼!”太史慈擎槍同樣擋了張遼一擊,迴道:“某便是太史慈,汝是何人?”


    張遼之名自徐州一戰以來,已初顯世間,何況此次張遼為呂布軍中前鋒大將,率軍攻戰北海,身為敵對雙方之人,豈有不知之理?


    此是太史慈激將之語,張遼雖知,但心中開始慍怒起來,暗忖道,汝不過是一在野之將,或有些武力,可戰場廝殺,怎如自己?


    “哼!”張遼手中加重力道,喝道:“吾乃呂布帳下大將張遼張文遠!”


    “太史慈,聞我之名,還不跪地降之!”說著,張遼肆意狂斬,太史慈是個好敵手,自己不能留手,隻能全力一戰,才能戰而勝之。


    “嗬嗬…”太史慈冷笑一聲,同樣加重加快槍擊,突刺張遼。


    霎時間,兩將交手已十合。


    兩人乃是旗鼓相當,將遇良才,一時不能分出勝負。戰鼓聲中,隻聽得一陣“乒乒乓乓”聲,不時傳出。


    在兩將拚殺中,兩人麾下將士同樣在廝殺著。


    張遼部從自相城始,便對張遼有崇敬之心,此後雖有死傷,更迭,但張遼一軍的氣勢便是這樣,勇武非常,不是孔融臨時付予太史慈所領之卒能比擬的。


    相互對陣衝殺一會後,便顯露出高下來。


    兩軍相遇,勇者勝!


    張遼軍卒各個都勇武非常,手中的刀戟砍翻當前敵軍之後,迅疾殺向陣中。一人之勇武並不可怕,最怕的就是像現在這種境況,齊心協力殺死一股敵軍之後,又同時衝陣過去,在刀劍之下,太史慈所率三千士卒逐漸消亡。


    太史慈與張遼交戰,分心不得,顧及不到麾下軍卒,而在城樓上的孔融以及部將武安國看的一清二楚,為此憂心不已。


    孔融惶惶不安,顧左右道:“本以為子義能擋張遼,想不到張遼此人勇武如斯,端是一員上將。”


    孔融之言已有畏恐之意,語言不當,帳下文武不敢明言之,心下卻腹誹不已。


    武安國聽得孔融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之語,怒容上前一步抱拳道:“府君,某願提兵一千,出城助太史慈一臂之力。”


    看著武安國能自薦出戰,孔融心悅之,速令武安國率部三千出城,助太史慈。孔融自思道,太史慈三千軍勢不能敵張遼,那麽加上武安國三千士卒,以二倍兵力當能勝過僅用三千兵卒迎戰的張遼。


    武安國接令急行下城,他在城樓上,已經看的清楚,太史慈與張遼兩將旗鼓相當,兩人現在鬥的激烈非常,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決出勝負。但太史慈麾下兵勢現在已經岌岌可危,自己不能耽擱,出兵遲緩,難免被張遼所潰。


    書群號:一零**三八二五肆(108938254)


    本書來自 品&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一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色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色翎並收藏三國一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