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敵走了,飛升而去,永遠離開了!


    這讓太平心碎了!


    她緊緊咬著豐唇,任淚珠成雙成對滾落,寧願豐唇滴血,也不願讓揚州知道。


    太平皇帝轉身就走,速度太快了,讓李敏一路小跑方才勉強追上。


    她徑直跑迴了寢宮,一頭撲倒在龍床上,方才撕毀了偽裝,放聲大哭。


    李敏氣喘籲籲,一顆心劇烈地跳動,可眼前的情勢容不得她休息,隻好揮手將滿屋子的宮娥、內侍和女衛等人全都給趕走。


    寬大巍峨的寢宮裏,隻剩下她和皇帝二人,李敏上前坐在龍床旁,用平緩的語氣勸解:“陛下,老安王就不是一般人,以奴婢想來該來自於天上,恐怕是一時玩心大起,故此來人世間一遊,如今時辰已到,自然是該迴到天上去。”


    太平皇帝猛地抬頭,嘶聲道:“他的確是精彩絕豔了萬古,堪比天人,若是他一個人離去,我也能接受。可如今卻不是這樣,窈娘、韋團兒她們都隨著一起飛升了,分明是他帶她們一起走的,可為什麽卻偏偏丟下我?”


    李敏歎道:“陛下,奴婢知曉老安王心中有陛下,而陛下心中也放不下他,可……一切都是造化弄人,陛下並沒有錯。


    您是李唐的公主,如今更是李唐的皇帝,這是您的責任,也是您的宿命,奴婢知曉這些年您心裏很苦,可老安王他並不一定知道,陛下,您為什麽不對他講清楚呢?”


    太平美目撲閃,滾落大滴的淚珠,淒然道:“我知道他不喜歡看見我幹預朝政,更加不喜歡我做皇帝,可正如你所說,這都是我的宿命。不管怎麽說,他終究是離開了我……”


    太平皇帝病了,據待詔李敏所言,皇帝是因為昨兒夜裏賞月偶感風寒,故此臥床不起。


    翌日,女官李敏出現在大朝會上,對百官宣讀皇帝的詔書,直言以後將有皇太女臨朝監國,一應大小事務均由皇太女決斷,而她將靜臥養病,直到完全康複。


    對此,不說文武百官議論紛紛,就連皇太女揚州都疑慮重重。阿母昨兒還好好的,精神頭比她還要旺盛,可怎麽一轉眼就臥床不起呢?


    至於文武百官,對太平皇帝的詔書雖心中疑惑不解,可卻也無人該嘰嘰歪歪,提出異議。


    麵對不輸於則天女帝、同樣強勢的皇帝陛下,如其說些不起作用的廢話,不如順應大勢,人雲亦雲。


    說到底,這些反正都是皇家內部的事務,隻要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四海臣服,天下太平,那就行了。


    至於是誰當皇帝,真的並不重要。文武百官態度的轉變,也是一種無奈。


    既然有則天女帝開了先河,並以文治武功讓人們見證了女子一樣可以開辟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大皇朝,從而不知不覺中影響了世人,讓人們對女子稱帝不再那麽抗拒。


    有了則天女帝,有了太平女皇,那麽將來多一個揚州皇帝又算得了什麽?


    揚州皇太女成了監國,在皇帝“養病”期間,將代替皇帝行使諸般權利。文武百官、包括各地州縣,但凡有事啟奏,都將由各部商議,政事堂共議,最後交到揚州麵前做決斷。


    對此,文武百官全都鬆了一口氣,暗自慶幸天下太平,不再有刀兵之禍。


    大唐終究走上了一條權利平穩過度了路,小揚州提前以監國之名,掌控天下權柄,假以時日,登基稱帝將沒有絲毫的懸念。


    自從皇太女監國以來,一連三個月,文武百官都沒有見到皇帝的身影,就連揚州都一樣,累次要去阿母寢宮探望,卻都被拒絕。


    三月不見人,文武百官不免疑惑,私下裏議論紛紛,猜什麽的都有。


    此時的確太詭異了,文武百官中曾有人家中有親朋好友在皇宮裏當差,於是紛紛走門路,塞些錢財,企圖套出口風,可最後都失望了!


    這讓文武百官和長安勳貴越發不安,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想起當年韋後一事,莫非是皇宮裏有變?


    就在人心惶惶之際,太平皇帝出現在大朝會上,麵色如常,絲毫模樣半點病容,且行動自如,與皇太女親熱無比,從而打消了人們心裏的顧慮。


    可當文武百官準備奏事之際,皇帝開口了,決定退位,將大唐皇帝寶座傳給皇太女,而她將隱退,再也不問朝政。


    文武百官紛紛開口,挽留皇帝留下,可在皇帝再三堅持下,隻能無奈地接受,並對新皇帝舞拜。


    大唐又換了皇帝,可此番於此前並不相似,屬於老皇帝主動退位,且退得幹幹淨淨,那意思並非矯情。


    大唐太平八年夏九月,大唐太平皇帝退位,將中土江山交付給她的第三女,也就是被欽封的皇太女揚州,並拜托政事堂的諸位宰相共議,然後終究世代收阻住址變報平安。


    揚州登基稱帝,大唐皇權進行了和平交接,接下來將進入一個新的紀元,年號依然定為“太平”,以此紀念她的母親。


    而作為揚州的夫君,趙昊的稱謂變得尷尬,讓人們全都陷入為難中。


    揚州已經從公主成了皇帝,駙馬這個頭銜並不適用,而總不能稱之為“皇後”吧?


    最後,經政事堂諸位宰相共議,決定稱唿皇帝為天帝,而稱唿趙昊為東皇,對他們兩口子全都尊稱陛下。


    這可是開了前所未有的先河,一帝一皇共存與世間,就連則天女帝都不曾幹過。


    想當初高宗朝二聖並立,也隻是一個天帝,一個天後,強如則天女帝當時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貿然稱皇。


    對於揚州當皇帝,文武百官之所以無人反對,其中與趙昊的身份也有很大的關係。


    按照則天女帝生前透露,老安王趙無敵的生母就是太宗幼女安公主,那麽作為江都公主趙鳶兒的長子,趙昊體內同樣流淌著太宗皇帝的血脈。


    這樣一來,揚州皇帝同東皇的子嗣,也算是太宗皇帝的後人,血脈也比較近,以後登基稱帝,大唐依然是大唐,而沒有改朝換代的危機。


    對此,皇帝和東皇都表態,長子將姓李,繼承李唐的香火,並且,在將來也將繼承大唐江山和社稷,從而打消了文武百官心裏的擔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敵之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河行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河行者並收藏無敵之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