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作們身在皇宮,又是置身於太極殿外,雖有白布帷幔遮擋,也不敢當場給摔死的侍衛們開膛破肚,以免嚇著了一幫子大佬。


    他們隻是將侍衛們的衣物褪去,然後將他們翻過來覆過去仔細檢查傷口,看傷口的位置、興致和輕重等,是否是目擊者所說吻合。


    他們仔細檢查侍衛們的每一寸肌膚,就連頭皮鼻孔等隱蔽位置都沒有放過,甚至將傷口扒開查看,不錯過任何的細節,並且有人出手將死者全身的骨骼都摸遍,一一對比和排查,最後給出了結論,那就是他們的確是摔死的,並非為人所害。


    對於仵作的經驗,就連趙無敵都不會懷疑,他們看多了各種各樣的傷口,哪怕是細微的區別又瞞不過去。


    宰相們多有精通斷案之人,可對於驗傷卻是外行,對於仵作的結論隻能接受。


    趙無敵參與其中,也隻是束手旁觀,並不幹涉仵作的查驗。不過,哪怕是他離死者還有好幾尺遠,可他的目力何其敏銳,仍然看到了不尋常的破綻。


    在一名侍衛的心口處,有一個細小的孔,實在是太隱蔽了,換成另外的人是無法發現的。


    他裝作無意中輕輕觸摸孔的位置,入手有異常的冰涼感覺,可直覺告訴他,孔中並沒有硬物,隻有些許的潮濕。


    一共死去五名侍衛,其中三人身體上帶有小孔,一人在心口,另外兩人在兩腿的膝蓋上方,都有同樣冰涼的水漬,太不同尋常了!


    趙無敵背負雙手,仰望高大而巍峨的太極殿,腦海中浮現一副畫麵……


    小皇帝在太極殿屋脊上賞月,因情緒亢奮、腳步蹣跚,一個不穩摔倒了,身邊的兩名侍衛好手將小皇帝給扶住了,可不知從何方飛來異物,擊中了他們的心口和雙膝,讓他們無以為繼,帶著小皇帝一起滾落。


    而在滾落方向的前方屋簷處,還有兩名侍衛守護,本來以他們的身手阻擋小皇帝的滾落還是有把握的,可同樣被異物擊中,不僅沒有救得小皇帝,就連他們自己個都滾落下去,摔成了死人。


    而異物根本趙無敵的觀察和分析,也許是用極寒的冰晶磨製而成,堪比金鐵,無堅不摧,可進入人體後,隨著侍衛體內的熱度融化了,什麽痕跡都沒有留下。


    這隻是他的猜想,缺少證據支持,而且離事發的時候間隔太長,冰晶早就融化了!


    小皇帝李重茂並非意外失足摔死,而是被人陷害的,而他為什麽會堅持爬上太極殿頂上,根本就不是什麽難事。


    故老相傳,在遙遠的天竺有一種草,會開花結果,待到成熟時將果子的汁液給提煉,可得到“魔鬼的眼淚”,人們服用以後會產生幻覺,幹出意想不到的事情。


    若是有人在小皇帝的酒水中添加“魔鬼的眼淚”,迷失他的心智,從而讓他執意爬上屋脊,然後“失足摔死”,可謂是太高明了。


    殺人於無形之間,才是高人的風範,可哪怕趙無敵猜得離真相不遠,沒有確鑿的證據,是無法讓朝臣相信的。


    查驗不了了之,最後給小皇帝李重茂蓋棺定論,月圓之夜,一時興起,夜遊太極殿之巔,失足墜落,死的不能再死。


    帝王駕崩自然有一整套的流程,由有司部門處理,外人不得幹涉。


    一個小皇帝登基不過數月,且沒有留下子嗣,哪裏抵得上李唐的江山社稷重要?


    太平公主召集宰相共議,其實也沒啥好議的,如今能繼承天下的隻有相王一家子,而相王四子,在老父健在的時候,若是讓他們繼位,恐怕於理不合。


    最後,太平公主攜政事堂諸位宰相,前去相王府求他出山,撐起李唐江山和社稷。


    到了這一步,哪怕是相王再怎麽不願意,也隻好硬著頭皮做了皇帝。


    相王登基稱帝,再一次做了皇帝,可他也就是掛了個名,一遇到朝臣上奏的難題,立馬讓人轉給太平公主,讓她定奪。


    另外,相王四子也走出了幕後,為了替老父分擔責任,他們也不避嫌,全都站到前台,出任各種要職,掌控了不小的權利。


    李隆範自幼好習武,以衛霍為榜樣,出任了北衙禁軍萬騎將軍,鎮守玄武門,同時,該兼著右羽林衛大將軍,一人身兼兩要職,差不多掌控了北衙一半兵力,守衛著皇朝的安危。


    可以這樣說,如今的皇城,沒有他李隆範點頭,任何人都無法隨意進出。


    李隆業身為長子,正式出任吏部尚書,掌握所有臣子的升遷和考評,權利太大了,假以時日,隻需要二十年時間,將培養出大筆的人才,充斥在朝野內外,成為他的嫡係。


    就連最後的李繼祖也水漲船高,撈了一個左武侯大將軍,手底下也有了萬兒八千兵馬,在關鍵的時候,能幫一個大忙。


    至於李隆基,那就更不得了,相王封他為楚王,領左羽林衛大將軍,檢校兵部尚書,雍州牧,司徒……


    這可不得了,司徒是三公之一,並且是大隋體製的延續,自大唐開國以來,也就是一個齊王李元吉得到過。


    太宗皇帝為了祭奠逝去的四弟,竟然正式頒下詔書,有唐一代再也沒有司徒一職。


    而雍州牧更是讓人心知肚明,曆來是封給太子的頭銜,可如今落在李隆基手中,人們不由得議論紛紛。


    莫非皇帝要傳位與皇三子李隆基嗎?


    可李隆基在家中並非是嫡長子,按道理該皇長子、也就是李隆業做太子才是。


    可李隆業不肯,一再謙讓,稱自家德行淺薄,不堪重任,再加上李隆範和李繼祖的搖旗呐喊,偏向於李隆基,到底是將李隆基出任了大唐太子。


    李隆基這個太子可不比他伯父和老父那樣窩囊,純粹是擺設,大小事情全都不能做主,隻好看女帝的臉色辦事。


    李煜哪怕是做了皇帝,依然改變不了懶散的性子,對什麽都無所謂,開口就是去問鎮國公主,要不就是:“三郎,你怎麽看?”


    太平公主依然忙碌,可李隆基也分出了不少事物,漸漸越來越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敵之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河行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河行者並收藏無敵之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