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費一點周折,就選定了進長安接受女帝檢閱的兵馬,看天色尚未到正午,郭破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讓人準備酒肉去了!


    趙無敵也不攔阻,隻不過提出要樂嗬三軍一起樂嗬,可不能讓大帥和將軍吃肉,士卒們連口湯都沒得喝。


    行軍書記周方連忙說道:“大帥放心,咱們這次來長安,攜帶的錢財足夠。前幾日府上往來揚州與長安之間的掌櫃的,給送來了上百車的吃食,還有百萬錢財,說是臨行前王妃吩咐,給將士們的賞賜。


    郭將軍早安排好了,今兒全軍加餐,肉管夠,至於酒每人一碗,還得分成兩班,正午一班,夜間一班。”


    “好,郭破做得很好!”趙無敵點頭道。


    行軍在外,時刻都不能放鬆警惕,哪怕是在長安城外也不行。作為軍人,絕對不能將大軍的安危寄托在外人的仁慈上。


    長安不是神武軍的家,從來都不是,那裏不知有多少人對神武軍虎視眈眈,恨不得將他們給拆分或收編。


    趙無敵來到湖泊邊,看煙波浩渺,霧氣折騰,另外有一些士卒駕馭自製的簡易木筏網魚,一網下去,拉起來以後,能有近百斤肥魚,其中有鱗甲鮮紅的鯉魚,一條條俱都肥碩得很,拾掇一下,的確是下酒的上品。


    嗬嗬,如今李唐江山不再,人們終於可以可著勁地享用鯉魚了。換在數十年前,誰人要是敢捕食鯉魚那可是大不敬之罪。


    就在安王手癢癢欲親自下湖去一展身手的時候,行軍書記王軍急匆匆跑來,告訴大帥兵部來人,要見大帥。


    哦?對兵部來人,趙無敵很是詫異。這速度也太快了吧?昨日女帝提議檢閱神武軍,怎麽也要等到今日才能提交兵部和政事堂審議,相對於政事堂辦事的效率,怎麽也要扯皮好幾日。


    可今兒莫非是政事堂的宰相們全都吃錯了藥?


    至於兵部來人是為了別的事情,安王都不做他想。


    兵部來的是一位郎中,看臉很陌生,名字也沒聽過,正規規矩矩地席地而坐,看安王進了大帳,立馬起身,屁顛屁顛地跑過來躬身施禮:“下官王笛拜見安王殿下!”


    官員之間相見,自然是位卑者先向尊者施禮,自稱大多統一為下官、末將,而對尊者則敬稱其最高的官爵。


    趙無敵的官爵加起來太多了,一般人都不一定能記全乎,而最尊貴的就是安王、神武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上柱國,連在一起也夠長了,除了在極為隆重的正式場合,一般人是不會這樣稱唿的。


    因此兵部郎中王笛稱唿一聲“安王”,根本就沒毛病,神武大將軍和揚州大都督等以後還會有第二個,可安王卻隻有一人,隻要他老人家不犯迷糊去謀反,安王的爵位隻能屬於他以及他的子孫。


    因為安王的爵位不同於一般的王爵,女帝給加了“世襲罔替、與國同休”八個字,也就是他趙無敵是安王,他兒子同樣是安王,孫子也一樣,不會逐代遞減。


    大周的爵位承繼大唐,自王爵開始可以世襲,但卻是逐代遞減的,譬如武承嗣是魏王,到了他兒子武延義頭上,就得在魏王前麵加個“嗣”字,成了嗣魏王。


    可別小看這一個“嗣”字,其間的差別可就大了,嗣魏王聽著跟親王沾邊,但實際上享受的卻是郡王的俸祿。


    而且,這還是因為武承嗣是武氏一族的族長,換成第二人直接就成了郡王,再下一代成公爵,再往下侯……


    而趙無敵的安王是世襲罔替,子子孫孫都將是親王,自大唐開國到如今的大周,都沒有第二個人。


    “那個、王郎中是吧,不知前來有何公幹?莫非是來勞軍的?”安王打著哈哈,還故意左顧右盼,似乎在尋找勞軍的羊酒。


    王郎中老臉一紅,恨不得在地上尋個縫隙鑽進去。說實話,他們在兵部也曾提議過勞軍一事,暫時主持兵部的左侍郎杜平也讚成,可勞軍是需要錢糧的,待他們上了折子請戶部撥付時,在政事堂給留中了。


    聽杜侍郎迴來轉述,政事堂的諸位宰相大多不讚成,尤其是那個張柬之老匹夫,大放厥詞,說的可特麽難聽了!


    一幫子粗鄙不堪的殺才,朝廷拿錢糧養著他們,為國征戰是他們的分內之事,有什麽功勞不功勞的?


    動不動就勞軍?你們以為朝廷很有錢嗎?天下十三道,多少州縣,需要錢糧的多了去了,去歲楚州遭了水澇,占州遭了雪災,河東道數州之地被蝗蟲肆虐,顆粒無收,多少災民嗷嗷待哺,連樹皮草根都啃光了,你們這些武夫不想著體恤民情,卻一心隻看著吃吃喝喝,老夫就想問問你們,良心真的不疼嗎?


    兵部的人都很不忿,就連王笛都在心裏怒吼。老匹夫說話太讓人寒心了,也不想想當年河北地大旱,蝗蟲肆虐,加上契丹人作亂,大周先後損兵近七十萬,可以說當時大周已經到了存亡之秋。


    可老匹夫你想想,是誰破家為國納捐錢糧數千萬?是誰力挽狂瀾消滅了契丹和突厥,給大周迎來了太平盛世,才讓你們這些田舍奴得以吟詩作賦,大肆倡導文風?


    安王也就是隨口一說,神武軍並不差錢,也不在乎戶部那點賞賜,見王郎中一臉窘態,連忙將話題給岔開,問他此來何事?


    王郎中的確是問女帝檢閱神武軍而來,今日一早女帝讓上官婉兒去政事堂傳旨以後,宰相們稍作商議,就達成了共識,如何指派兵部具體實施。


    張柬之等人還是驕傲的,神武軍威名在外,在升鬥小民口中都快成神話了。可張柬之等人對安王的戰例反複研究和推敲,卻沒有看到傳說中的運籌帷幄鬼斧神工,反而有太多的巧合。


    這就是一個走了狗屎運的人,既然女帝要看,那麽咱們就順水推舟,讓神武軍進長安受檢閱,也好在長安軍民眼前將他們打落神壇。


    而且,哪怕是神武軍真得驍勇善戰,也沒什麽大不了的,長安有禁軍數十萬,區區一千人馬能鬧出多大的浪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敵之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河行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河行者並收藏無敵之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