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爾小國,不毛之地,一群衣不蔽體的野猴子也敢侮辱大唐、並以“日出之國”自居,若不降之以兵戈,豈能讓四海八荒信服?


    那日出之地是何方?上古傳說中的扶桑湯穀,是大日的棲居地,東皇太一的道場,藏身於海東之外不知幾千萬裏,爾等一群野猴子有何德何能占據?


    武將們群情激奮,一個個摩拳擦掌,紛紛大吼,懇請高宗皇帝出兵,蕩平倭人。


    高宗皇帝還沒有開口,上官儀立馬上前噴了武將們一臉口水,質問眾將,倭人棲居之地在海外深處,離大唐不遠萬裏,且沒有陸路相通,若要討伐之,將耗費多少錢糧?


    而且,我泱泱大唐,威加四方,俯瞰萬古,胸懷整個天地。眼前不過是一化外之民,不識教化,縱然是對大唐有所冒犯,也當教化之,爾等為何氣量如此狹小,動不動就喊打喊殺?


    雙方分屬兩個陣營,各有各的盤算,各有各的心機,誰都看誰不順眼。


    武將就是為戰爭而生,老是不打仗,說好聽點全身都生鏽了,終日裏無所事事,光拿朝廷俸祿不幹活,心裏過意不去。


    其實,這些都是托詞和借口,聽上去冠冕堂皇,無懈可擊,心裏心裏裝的都是對皇帝的忠心,可實際上都是鬼話,所有人、包括高宗皇帝全都心知肚明,壓根沒當迴事。


    他們的心裏就沒憋什麽好屁,不打仗,就沒地方撈功勳。可他們作為武將世家,一代代相傳下來,所有的地位和爵祿等全都是靠著在沙場上掙來的。


    他們最怕的就是天下承平、四海臣服,而憑借著太宗皇帝打下的基業和威望,四夷都變得老實了,不敢再入侵,而國內更是風平浪靜,就連個山賊都找不到,再這樣下去可讓武將們怎麽活?


    他們整日裏瞪大眼睛,恨不得一眼看遍整個天下,看看哪兒的胡子不聽話,好帶著兵馬殺過去。


    而天下承平海晏河清卻是文臣的終極夢想,他們自幼苦讀聖賢書,將鐵硯磨穿、禿筆堆積如山,就是為了擇一明主,教化天下,打造一個“居有屋、食有魚、出有車”理想國度。


    而今天下已承平多年,戰爭已變得遙遠,武將們被徹底壓製,再努把力就可以將他們給掃進垃圾堆裏,怎麽能因為一個撮爾小國再興刀兵,給他們翻身的機會?


    此時,上官儀正得勢,風頭強勁,一時無兩,在他的堅持下,到底是沒有興兵討伐,讓倭人逃過一劫。


    可倭人不以此為戒,反而認為是大唐對他們頗為畏懼,不敢開戰,從而野心膨脹到無邊,竟以“大扶桑”自稱,好與大唐匹敵。


    另外,他們效法中土的神仙體係,塑造了一位天照大神,作為他們的創世神,供臣民膜拜。


    天照大神生於混沌中,頭頂大日,騎著一條生有八個腦袋的大蛇在混沌中遊蕩,其後心血來潮,覺得混沌太單調了,於是一劍劈開了混沌,然後身化萬物,造就了一方大世界。


    如今的大扶桑包括四周無垠的大海以及海中星羅棋布的諸多島嶼就是天照大神的身體化成的,一輪大日懸於高天,照耀著整個天地,萬物都在接受著天照大神的恩澤。


    而那八個腦袋的大蛇則潛入這片山河中,替天照大神守護著此界。


    自信心的極度膨脹,讓倭人豪情萬丈,將目光看向了外界,四海八荒,蒼茫宇宙,都在屬於他們,天照大神的子孫。


    在大唐兵伐高麗三國時,倭人橫插一腳,譴一群手持木棒和鋤頭的農民跨海進入百濟,想要趁火打劫,從大唐口中分一杯羹。


    倭人的做法讓大唐武將們大怒,就連以上官儀為首的文官也沉默了,不再提教化之事。


    劉仁軌搶到了差事,領大唐水師一戰盡滅倭人“大軍”。


    倭人被打怕了,腦子終於清醒,連忙譴使者求見高宗皇帝,哭著喊著懺悔,並提出願蟻附大唐,尊大唐為主,再也不提“日出之國”了。


    巍巍大唐,如日中天,四海八荒,莫不臣服!


    大唐胸襟之廣闊,可比大海無垠、星空幽邃,而唐皇乃是上天之子,秉承天命,代天牧守四海八荒。


    對倭人的無知和無禮,高宗皇帝不過是淡然一笑,不再追究。


    這麽一個奇葩之地,到處散發著莽荒氣息,除了那埋在地下的銀礦,似乎沒什麽能讓趙無敵惦記的。


    可趙無敵卻不怎麽想,在那塊莽荒之地上,出現了一支武道傳承,一直到大明時代都沒有消亡。


    那些黑衣忍者修煉的武技十分詭異,風格與中土迥然不同,出手狠毒,毫無底線,讓人防不勝防。


    在這個時空他曾於朔方見過,並與其交手,斬殺了青龍一。由此可見,這個傳承在大唐時代就已經存在,並且與稷下學宮勾結在一起,狼狽為奸,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


    伊賀穀,一個神秘的傳承之地,獨霸東瀛,曾於史上多次霍亂神州大地。


    趙無敵曾探查過,拷問過倭人俘虜,可惜那些俘虜並非忍者,也提供不了什麽有價值的信息。他嚐試活捉一二黑衣忍者,可那些人都是些死士,一旦戰敗麵臨被俘獲時,總會提前服下毒藥。


    即便是有那手腳稍慢來不及服毒者,被俘虜後任憑你怎麽拷打和折磨,寧願咬斷舌頭,也不會吐露一個字。


    不過,趙無敵可以肯定這個伊賀穀的傳承也有他的來曆和起源,不可能憑空造就。而既然在大唐就存在,那麽在他看來,以此時瀛洲的荒蕪,是不可能自行演化出這樣一個完整傳承的。


    那麽就剩下一個可能,伊賀穀傳承是外來的,有人將武道傳承橫渡大海帶到瀛洲,並在伊賀穀開宗立派,立下一個聖地,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武者。


    另外,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有中土道門中人橫渡大海去了瀛洲,在那裏發現了一個上古遺跡,從中得到殘缺的上古傳承。


    而其人得到了逆天的傳承,卻因為某種不得已的理由無法再迴到中土,隻好在伊賀穀定居下來,開創了一個武道王朝。


    這並非不可能,史上就曾記載過,秦之徐福東渡替秦皇尋找海外仙山,卻不知其蹤,再也沒有迴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敵之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河行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河行者並收藏無敵之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