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與縣令治理地方,將軍治軍,甚至一個大家族的家主治家,都離不開一個賞罰分明,否則,因不公而心生怨憤,一日日積累下去,就如同被放在烈日下的輕絮和爐膛口的幹柴,天長日久,總有被點燃的時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況是熊熊的烈焰連成一片?最後必然是火光滔天,烈焰焚城,將所有人都困在火焰中燒為灰燼。


    一個帝王管理一個皇朝和帝國,同樣離不開賞罰分明。手中一碗水,哪怕是再艱難,也要盡量保持大體上的水平。


    秦懷玉給大唐帶來了朔方大捷,那可是功在社稷、恩澤天下,將載入史書流傳千古,任何人都無法抹去。


    而今,罷去他左衛大將軍和朔方都督,加以輔國大將軍,從一個實權領兵的大將成為大唐軍職最高的人。


    輔國大將軍一職看似尊榮無比,以後參加大朝會的時候,除了對天後和皇帝以為,想給人行個禮都找不到。就是滿朝文武對他行禮時都不用還禮,大可挺著腰杆斜眼看人,高興時就點點頭,不高興則在鼻孔中發出一聲輕微的冷哼即可,反正在朝堂中站著的就算他個大。


    可話說迴來了,作為一個沒有實權、混吃等死的輔國大將軍,恐怕也沒有興致參加大朝會,與其在萬象神宮中做泥菩薩,不如待在府中曬曬太陽、含飴弄孫,慢慢將光陰熬過去,等待著死神的召喚。


    武後對秦懷玉的封賞若隻到此,那麽就是對秦懷玉極大的不公,將寒了大唐所有軍伍人的心,也將遭到整個天下人的詬病。


    如此敗筆,武後不屑為之。


    秦懷玉除了加輔國大將軍以外,後麵還有一長溜的封賞,加上柱國、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兵部尚書、宋國公,食邑一千八百戶,實封八百戶,賜金一千、銀五千、絹帛五千匹……


    武後對秦懷玉的封賞從某種意義上,可算是極為豐厚,除了實權不能給,餘者是應有盡有,且超出了以往的慣例。


    在這些封賞中,檢校兵部尚書同樣是一個虛職,根本就無需去兵部衙門點卯,隻不過空掛一個名頭,然後多拿一份俸祿。


    而銀青光祿大夫,則是一個文散官,對一個武人來說,可算是彌足珍貴。有了這個,日後秦懷玉就算是文武兼修,功德圓滿,再也沒有遺憾了!


    最重要的卻是宋國公的爵位,且實封八百戶,秦懷玉算是擠入大唐勳貴的最高等級圈中,受無數人景仰和羨慕妒忌恨,並且每年都有大筆的錢糧攬入家中的庫房中,可謂是名利雙收。


    昔年老秦瓊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以一身傷病為老秦家博得一個翼國公的爵位,從而開辟了一個豪門,讓子孫後代坐享榮華富貴。


    老秦瓊故去後,爵位被長子襲了,不過,按照慣例降一等,成了一個郡公。


    秦懷玉是長房所出,且是嫡子,但卻並非長房嫡長子,前麵還有一個大哥。


    因此他自出生就以注定沒有資格襲爵,隻能靠自己個血戰沙場,拿軍功卻給自己掙一個爵位。


    而今他做到了,且一步登天成了宋國公,比肩他的祖父,超過了他的老爹,將“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演繹得淋漓盡致。


    作為朔方邊軍將士一致“公認”、並經武後親點的第二功臣武攸暨,雖然腿還沒有好利索,卻也得到了應得的封賞。


    不過,這個封賞有點大,不僅是武攸暨,就連滿朝文武,無一不感到意外。


    武攸暨,任左衛大將軍、加冠軍大將軍、上柱國、兵部右侍郎、千騎將軍,金銀等不勝枚舉,最後還撈了一個定國公。


    這份封賞如同一道閃電劃破神都的天空,接下來雷霆轟鳴,將人們都給劈傻了,腦海中一片空白,怎麽也不敢相信。


    有人驚歎連連,有人黯然神傷,也有人羨慕妒忌恨,至於他的堂兄武承嗣,據說是臉色煞白,吐出一口老血,然後仰麵跌倒在地暈厥過去。


    作為武後娘家的侄子,未來的皇族,借朔方大捷之際封一個定國公也不為過。


    可左衛大將軍就出人意料了,那可是秦懷玉剛剛卸任的軍職,領一衛兵馬,且是北衙禁軍十六衛之首。


    在名義上,左衛大將軍就是整個北衙禁軍的統帥,如此重要的職位,讓武攸暨出任未免有些草率。


    不僅如此,還給武攸暨加了一個兵部右侍郎。這可不是秦懷玉那個檢校,而是實職,隻要他願意每日都可去兵部坐班,且兵部的大小事宜,從今往後都繞不過他。


    還有那個千騎將軍,大多朝臣都懵了,不知是個什麽職位?因為大唐南北衙禁軍中,何曾有千騎存在?


    不過,政事堂諸宰相倒是知曉,因為武後曾對他們提過,要將太宗皇帝建立的百騎擴為千騎,鎮守玄武門,並作為皇帝親軍,隻受天子一人指揮。


    當然了,日後的千騎自然歸武後指揮,至於皇帝李煜,借他八個膽子也不敢生出這個想法。


    武攸暨不僅成了北衙禁軍十六衛的主帥,又將統帥武後的親軍,可想而知,他在武後心中的分量有多麽重?


    也難怪武承嗣會吐血,就算是換成城府深的武三思也受不了。


    武承嗣和武三思正在為誰將成為繼承武後大業的人而爭得不可開交,兩人都紅了眼,暗地裏積蓄力量,互相較勁,無所不用其極,都恨不得拿刀子將對方給幹掉。


    可如今卻冒出了一個武攸暨,掌控著北衙禁軍中的精銳之師和武後的親軍,不僅將左右二武相爭的結局,更要命的是,從武後的態度可以看出,武攸暨已經有資格和實力直接介入爭位,成為他們的競爭者。


    臥榻之側,生生有人酣睡,換成誰能受不了?


    武攸暨不敢接受,可敢開口、卻被傳旨內侍給擋迴去了。因為武後有口諭,不準推辭,違者作抗旨論。


    武攸暨可不敢忤逆他的這個姑母,隻能無奈地接受了封賞,可臉上卻沒有半點喜色,連連歎氣和搖頭,在心中揣測著是福是禍?


    同時,相對於封賞,他更加在乎的是夫人的病。


    他夫人的病根還是在嶺南煙瘴之地落下的,因為當時日子艱難,缺醫少藥,耽誤了診治,已深入骨髓,哪怕是孫老神仙肯出手,也無力迴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敵之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河行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河行者並收藏無敵之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