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後看到上官婉兒進來,鐵青的臉竟緩和了幾分,甚至想擠出一絲笑容,緩和一下氣氛,但卻因為臉上的肌肉太過於僵硬,隻是略微牽動、顫抖了幾下,喉嚨裏冒出幾乎是微不可聞的“嗬嗬”聲。
上官婉兒自幼侍奉武後,自然知道該說什麽不該說什麽,以及什麽時候該說什麽時候不該說。
此時,她本來就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加上在宮中生活了多年,早就學會了如何保全自己,自然不可能去問武後關於紅翎急報的內容,以及今夜當武成殿中隻有武後和武承嗣、武三思三人的期間發生了什麽?
她默不作聲,隻是站在屬於她的卷耳幾案後,垂首而立,等待著武後的吩咐。
“日前,東突厥默啜可汗悍然撕毀六年前的雲州協定,公然出兵大舉寇邊,控弦之士二十餘萬大肆侵掠我北疆之地,已有馬邑等四城被破,近十萬邊軍潰敗,邊地生民遭其難者不計其數。突厥鐵騎所過之處毀家滅室,哀鴻遍野,其惡行是罄竹難書。”
武後的聲音很冷,但卻很冷靜,並不似武承嗣和武三思那樣慌亂,她停頓了一下,清了清嗓子,方才繼續說道:“而雲州也是岌岌可危,數十萬軍民危如累卵。朕豈能坐視萬千子民倒在突厥人的鐵蹄下哀嚎?”
武後眼中閃現一抹剛毅之色,揚起臉龐抬眼看向雲州方向,肅然道:“傳旨,禮部尚書武三思加征北大都督、討逆大元帥,領雲、代、朔、汾四州安撫大使,安西都護黑齒常之為副將,加右武威衛大將軍,領雲州行軍總管,檢校兵部左侍郎,領南衙禁軍及河東道各折衝府兵二十萬,出雲州,討伐默啜。”
武承嗣一聽,心裏難受的緊,也急得不行,心慌氣躁之下,不由得連連咳嗽,喉嚨裏傳出時斷時續的破音,就像是快要散架的風箱被猛力抽動,看著讓人揪心,生怕他一口氣沒有上來,就此嗝屁。
他能不急嗎?
武三思一旦統領二十萬大軍討伐默啜,又有黑齒常之這位久經沙場、能征慣戰的悍將輔佐,萬一他走了狗屎運,真的大敗了默啜,奪迴雲州,可是立下了不世之功。這樣一來,他武三思
還能甘心屈居我武承嗣之下,做那武氏第二人嗎?要知道目前武後登基稱帝已是大勢所趨,沒有人可以阻擋。不過,武後稱帝以後呢?武家的江山將有何人來繼承,這裏麵可就有太多的講究了。
武承嗣從不認為武後會將帝位傳給李璟和李煜,她老人家以女子之身打破先河建立一個亙古未有的新朝,自然希望能夠傳承萬世,與日月同在,在天地間不朽。
可是,如果傳位與兒子,那麽她的新朝豈不是一世而終?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從兒子手中將皇位搶過來?
如今可謂是大局將定,李唐宗室已是風中殘燭,苟延殘喘而已。但是,堡壘從來都是從內部攻破的,同樣道理,對武承嗣來說最大的威脅同樣來自武家。從目前來看,武三思當仁不讓,餘者皆碌碌無為之輩,不足道哉!
武承嗣知道自家的身體決定了,這次出兵雲州無論由何人掛帥都輪不到他。不過,既然他想不到掛帥出征,那麽誰都可以,z就是不能讓武三思撿這個便宜。
武承嗣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阻止,可是他剛剛張口,還沒有來得及吐出一個字,就被武後一眼給瞪迴去了。
眼前的這個女人雖然是他的姑母,還是嫡親的姑母,但在武承嗣心中,卻比閻王爺還要可怕。事實上武家人就沒有不怕這個姑母的,當年武後將娘家人實在是給整得太慘,給他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那時候他已經成年,自然知道他父親是怎麽死的,還有他的幾位叔父的死,同樣是武後下的手。可是,他又能怎麽辦?是姑母逼死了他的父親,可是,又是姑母把他們從嶺南煙瘴之地給撈了迴來,賜予他們榮華富貴。這其中的恩恩怨怨,就不是他這個小輩能說道的。
他想再努力一把,把武三思給拉下來,可是猶在火辣辣疼痛的臉卻提醒他,不要做這種不明智的舉動。
他無精打采地耷拉著腦袋,心氣不順,咳嗽越發得嚴重,佝僂著腰背,都快一口氣接不上來。
武後蹙眉,冷冷地掃了他一眼,淡淡的道:“承嗣,此次大軍遠出雲州,需要調撥大量的錢糧,這件事情就由你來負責。
兩軍交戰運籌帷幄調兵遣將固然重要,可是這籌措錢糧同樣是頭等大事,不過,你身子骨不好,就不要隨大軍開拔,留在戶部坐鎮就好,至於戶部隨軍的人選,你要仔細斟酌,派一個妥善的人,不要誤了大事。”
“臣,一定盡心竭力,咳咳,籌措錢糧,雖……咳咳咳肝腦塗地,萬死不辭。”武承嗣躬身領旨,一邊咳嗽,一邊表忠心,就差像諸葛武侯那樣說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他的確是真心感謝武後,因為武後到底沒有偏袒武三思,而是點明了雲州事後的功勞如何分配?武後說的已經夠明白了,他武三思在前方打死打活,也隻能獲得和他一樣的功勞。
既然如此,他還有什麽不願意的呢?如果再不識相,惹怒了武後,可就不是幾個巴掌的事情了。
武後點點頭,欲揮手讓他們退下,卻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略一沉吟,對上官婉兒說道:“婉兒,再發一道旨意,著加薛懷義為左鷹揚衛大將軍,隨武三思出征雲州,就做一員副將吧!”
上官婉兒應了一聲,提起筆來揮灑幾下,又寫了一份旨意。一共四份旨意,交武後一一過目,然後用印,其中兩道直接交給了武三思和武承嗣,另外兩道則遣內侍持禦賜腰牌連夜送給薛懷義和黑齒常之二人。
薛懷義就住在白馬寺中,而黑齒常之也因迴京述職暫留神都,並未離開。
這四道旨意充分體現了武後的強勢,對一位宰相、一位尚書和一位安西都護的調動認命以及出兵二十萬這樣的大事,都沒有經過政事堂諸位宰相公議,以及中書門下二省,也隻有這位敢質問上蒼的牛人才幹得出來。
上官婉兒自幼侍奉武後,自然知道該說什麽不該說什麽,以及什麽時候該說什麽時候不該說。
此時,她本來就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加上在宮中生活了多年,早就學會了如何保全自己,自然不可能去問武後關於紅翎急報的內容,以及今夜當武成殿中隻有武後和武承嗣、武三思三人的期間發生了什麽?
她默不作聲,隻是站在屬於她的卷耳幾案後,垂首而立,等待著武後的吩咐。
“日前,東突厥默啜可汗悍然撕毀六年前的雲州協定,公然出兵大舉寇邊,控弦之士二十餘萬大肆侵掠我北疆之地,已有馬邑等四城被破,近十萬邊軍潰敗,邊地生民遭其難者不計其數。突厥鐵騎所過之處毀家滅室,哀鴻遍野,其惡行是罄竹難書。”
武後的聲音很冷,但卻很冷靜,並不似武承嗣和武三思那樣慌亂,她停頓了一下,清了清嗓子,方才繼續說道:“而雲州也是岌岌可危,數十萬軍民危如累卵。朕豈能坐視萬千子民倒在突厥人的鐵蹄下哀嚎?”
武後眼中閃現一抹剛毅之色,揚起臉龐抬眼看向雲州方向,肅然道:“傳旨,禮部尚書武三思加征北大都督、討逆大元帥,領雲、代、朔、汾四州安撫大使,安西都護黑齒常之為副將,加右武威衛大將軍,領雲州行軍總管,檢校兵部左侍郎,領南衙禁軍及河東道各折衝府兵二十萬,出雲州,討伐默啜。”
武承嗣一聽,心裏難受的緊,也急得不行,心慌氣躁之下,不由得連連咳嗽,喉嚨裏傳出時斷時續的破音,就像是快要散架的風箱被猛力抽動,看著讓人揪心,生怕他一口氣沒有上來,就此嗝屁。
他能不急嗎?
武三思一旦統領二十萬大軍討伐默啜,又有黑齒常之這位久經沙場、能征慣戰的悍將輔佐,萬一他走了狗屎運,真的大敗了默啜,奪迴雲州,可是立下了不世之功。這樣一來,他武三思
還能甘心屈居我武承嗣之下,做那武氏第二人嗎?要知道目前武後登基稱帝已是大勢所趨,沒有人可以阻擋。不過,武後稱帝以後呢?武家的江山將有何人來繼承,這裏麵可就有太多的講究了。
武承嗣從不認為武後會將帝位傳給李璟和李煜,她老人家以女子之身打破先河建立一個亙古未有的新朝,自然希望能夠傳承萬世,與日月同在,在天地間不朽。
可是,如果傳位與兒子,那麽她的新朝豈不是一世而終?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從兒子手中將皇位搶過來?
如今可謂是大局將定,李唐宗室已是風中殘燭,苟延殘喘而已。但是,堡壘從來都是從內部攻破的,同樣道理,對武承嗣來說最大的威脅同樣來自武家。從目前來看,武三思當仁不讓,餘者皆碌碌無為之輩,不足道哉!
武承嗣知道自家的身體決定了,這次出兵雲州無論由何人掛帥都輪不到他。不過,既然他想不到掛帥出征,那麽誰都可以,z就是不能讓武三思撿這個便宜。
武承嗣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阻止,可是他剛剛張口,還沒有來得及吐出一個字,就被武後一眼給瞪迴去了。
眼前的這個女人雖然是他的姑母,還是嫡親的姑母,但在武承嗣心中,卻比閻王爺還要可怕。事實上武家人就沒有不怕這個姑母的,當年武後將娘家人實在是給整得太慘,給他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那時候他已經成年,自然知道他父親是怎麽死的,還有他的幾位叔父的死,同樣是武後下的手。可是,他又能怎麽辦?是姑母逼死了他的父親,可是,又是姑母把他們從嶺南煙瘴之地給撈了迴來,賜予他們榮華富貴。這其中的恩恩怨怨,就不是他這個小輩能說道的。
他想再努力一把,把武三思給拉下來,可是猶在火辣辣疼痛的臉卻提醒他,不要做這種不明智的舉動。
他無精打采地耷拉著腦袋,心氣不順,咳嗽越發得嚴重,佝僂著腰背,都快一口氣接不上來。
武後蹙眉,冷冷地掃了他一眼,淡淡的道:“承嗣,此次大軍遠出雲州,需要調撥大量的錢糧,這件事情就由你來負責。
兩軍交戰運籌帷幄調兵遣將固然重要,可是這籌措錢糧同樣是頭等大事,不過,你身子骨不好,就不要隨大軍開拔,留在戶部坐鎮就好,至於戶部隨軍的人選,你要仔細斟酌,派一個妥善的人,不要誤了大事。”
“臣,一定盡心竭力,咳咳,籌措錢糧,雖……咳咳咳肝腦塗地,萬死不辭。”武承嗣躬身領旨,一邊咳嗽,一邊表忠心,就差像諸葛武侯那樣說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他的確是真心感謝武後,因為武後到底沒有偏袒武三思,而是點明了雲州事後的功勞如何分配?武後說的已經夠明白了,他武三思在前方打死打活,也隻能獲得和他一樣的功勞。
既然如此,他還有什麽不願意的呢?如果再不識相,惹怒了武後,可就不是幾個巴掌的事情了。
武後點點頭,欲揮手讓他們退下,卻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略一沉吟,對上官婉兒說道:“婉兒,再發一道旨意,著加薛懷義為左鷹揚衛大將軍,隨武三思出征雲州,就做一員副將吧!”
上官婉兒應了一聲,提起筆來揮灑幾下,又寫了一份旨意。一共四份旨意,交武後一一過目,然後用印,其中兩道直接交給了武三思和武承嗣,另外兩道則遣內侍持禦賜腰牌連夜送給薛懷義和黑齒常之二人。
薛懷義就住在白馬寺中,而黑齒常之也因迴京述職暫留神都,並未離開。
這四道旨意充分體現了武後的強勢,對一位宰相、一位尚書和一位安西都護的調動認命以及出兵二十萬這樣的大事,都沒有經過政事堂諸位宰相公議,以及中書門下二省,也隻有這位敢質問上蒼的牛人才幹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