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阿秀心裏百味雜陳,可她很清楚,一旦朱元璋殺了文正,他就會變得徹底沒有顧忌,也徹底不相信任何人。勸是必須要勸,隻是如何勸才能兩全,阿秀也沒了主意。
待迴至應天,朱元璋也不迴府,直接押著朱文正去了軍中,召集群臣,要按照王法來殺朱文正。阿秀自從朱元璋自立為王,便不再參與政事,可是這一次,她必須破例。
阿秀第一次當著文武百官給朱元璋下了跪:“求王爺三思,文正並無異心,隻是一時糊塗,請王爺看在去世兄長的情分上,饒過文正一命。”說完,無論朱元璋怎麽勸,她都不起身。
朱元璋一時也氣惱起來:“阿秀!你起來!這是國事,你不要如此剛強!”阿秀垂淚哽咽道:“於王爺,這是國事,於臣妾卻是家事。王爺的兄長早逝,膝下唯有文正一子。千不念萬不念,就算給兄長留下這絲血脈,也求王爺法外開恩!”
“你糊塗!”朱元璋憤憤不平道,“你念及血親之情,豎子文正可曾念及半分?!夫人無須多言!”“王爺!請王爺多想想文正的好。當初洪都一戰,為了王爺的軍命,他以幾千兵馬守定洪都兩月,衣不解帶枕戈而眠,是何等的忠心!”
“哼!你不說洪都,我倒不惱。他守住洪都,並不是他一人的功勞!夫人自然比我清楚!”朱元璋冷麵冷心,就是不肯寬延。阿秀隻能長跪,求著朱元璋心軟。
徐達和湯和見狀自然不能袖手旁觀,於是一起出班求情:“王妃之言甚是,大都督並不曾出兵反叛,還請王爺息怒,請王爺三思。”這樣一來,劉基也出言解勸,如此一來,朱元璋雖不開口,這個台階卻也接了。
阿秀見事情似有轉圜之地,複言道:“文正年輕氣盛,一時被人蠱惑陷害也是有的,如今說他造反,卻也並無實據,請王爺念及他此前的戰功,法外開恩,免得一時聽了小人之言,傷了自己手足啊!”
“王爺,如今正在用人之際,那張士誠在一側虎視眈眈,難保沒有離間之計,不可不防啊!請王爺三思。”看見朱元璋暫時消了火,徐達趁熱打鐵,再次進言。
“阿秀,依你看,文正是否真的有反叛之心?”朱元璋看向阿秀,沉吟了很久,問了這一句。阿秀叩首迴稟:“王爺此問阿秀一時也想不通,但依我陋見:文正若想反叛,當日若歸附陳友諒,隻怕比如今歸附張士誠要強極百倍!”
看見朱元璋默然頷首,阿秀又繼續道:“人常言‘買賣還需拿秤稱’,若要投敵自然也要好價錢,文正當日隻有幾千兵馬尚且不肯輕言叛敵,如今何必自貶身價去投張士誠?!如今天下盡知張士誠與陳友諒,不可同日而語。臣妾請王爺謹防有詐。”
這一席話,才算徹底撼動了朱元璋的意誌,是阿秀無奈之中利用朱元璋的多疑,假稱張士誠有反間之意,才保下了朱文正。朱元璋來迴踱步許久,歎息道:
“話雖如此,但文正終究似有不臣之心,那龍鳳團茶和縱容手下滋事是不需查證的實據,但念在夫人和諸位愛卿求情的份上,我便替我的兄長先留下這個逆子。”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如今將朱文正押至軍紀處幽禁至死,以儆效尤!”朱元璋下了命令,阿秀心裏的石頭終於落了地。一時間眾人謝恩起身,唯有阿秀匍匐於地不曾動搖。
“夫人還有什麽話麽?”朱元璋略帶不悅道。阿秀伏身道:“臣妾有家事,請王爺與徐相國私下商議,請王爺示下。”朱元璋點頭屏退眾人,隻剩下了徐達在房內。
阿秀這才起身道:“如今文正的正妻乃是相國夫人的長姐,我們自是一家人,文正如今被幽禁,他的夫人和幼子鐵柱將以何為生?請王爺示下。”
朱元璋點點頭,轉頭問徐達:“愛卿有何高見?”徐達躬身道:“幼子無過,況且聽我夫人說,鐵柱那孩子與妻姐甚是投緣,如今洪都已經有了新任守將,不如接了她們母子來,一則便宜王爺施恩照拂。一則可安諸將之心,全王爺寬宏之名。”
“相國之見甚為妥帖,王爺意下如何?臣妾私以為鐵柱那孩子甚有王爺洪斷之風,又兼有素心敏慧忠貞之性,如今更有相國夫人長姐教養於側,實在難得。”阿秀附和道。
“哦?”朱元璋驚奇道,“果如夫人所言?那倒是可以一試。”阿秀趁熱打鐵:“阿秀不敢誆騙王爺:那孩子詩書武藝也是天賦異稟,不如依相國之言施恩於其身,他日定能為王爺效命於前。”
“既如此,依相國所言便是。明日便派人去接了來,我也要當麵親眼看看鐵柱這孩子。”朱元璋終於下了令,阿秀和徐達長出一口氣。他們自然知道朱文正就這麽在幽禁裏結束一生,不過順應天意和曆史罷了。
阿秀見事情已經辦妥,告辭迴府,朱元璋不免又安撫她幾句,讓她寬心。可阿秀如何寬心,她親眼看著悲劇上演,親眼看見父子反目,朱文正的悲劇或許咎由自取,但是自己何嚐不是幫兇?
如果當日多多警示他,至少自己無愧於心,可是自己的優柔寡斷,為了改變曆史的試探,自己最終沒有開口。正是這一點,自己的丈夫將來才會愈發多疑易怒,自己果真是機關算盡,怨不得旁人!
原道是“雛鳳豐羽待爭鳴”,如今府內除了蓮兒與自己交心,其餘一眾侍妾皆不可信;府外除了徐達湯和,自己也沒有任何援兵;自己又沒有子嗣旁親參政,如此的身世遭逢,猶如一葉飄萍,身不由己。除了博得賢德之名,自己一無所長。
每每夜不成寐之際,唯有宿命二字,能稍稍讓自己安心,但每一步的艱辛,自己經過此事,也才算剛剛開始體味!(未完待續。)。
阿秀心裏百味雜陳,可她很清楚,一旦朱元璋殺了文正,他就會變得徹底沒有顧忌,也徹底不相信任何人。勸是必須要勸,隻是如何勸才能兩全,阿秀也沒了主意。
待迴至應天,朱元璋也不迴府,直接押著朱文正去了軍中,召集群臣,要按照王法來殺朱文正。阿秀自從朱元璋自立為王,便不再參與政事,可是這一次,她必須破例。
阿秀第一次當著文武百官給朱元璋下了跪:“求王爺三思,文正並無異心,隻是一時糊塗,請王爺看在去世兄長的情分上,饒過文正一命。”說完,無論朱元璋怎麽勸,她都不起身。
朱元璋一時也氣惱起來:“阿秀!你起來!這是國事,你不要如此剛強!”阿秀垂淚哽咽道:“於王爺,這是國事,於臣妾卻是家事。王爺的兄長早逝,膝下唯有文正一子。千不念萬不念,就算給兄長留下這絲血脈,也求王爺法外開恩!”
“你糊塗!”朱元璋憤憤不平道,“你念及血親之情,豎子文正可曾念及半分?!夫人無須多言!”“王爺!請王爺多想想文正的好。當初洪都一戰,為了王爺的軍命,他以幾千兵馬守定洪都兩月,衣不解帶枕戈而眠,是何等的忠心!”
“哼!你不說洪都,我倒不惱。他守住洪都,並不是他一人的功勞!夫人自然比我清楚!”朱元璋冷麵冷心,就是不肯寬延。阿秀隻能長跪,求著朱元璋心軟。
徐達和湯和見狀自然不能袖手旁觀,於是一起出班求情:“王妃之言甚是,大都督並不曾出兵反叛,還請王爺息怒,請王爺三思。”這樣一來,劉基也出言解勸,如此一來,朱元璋雖不開口,這個台階卻也接了。
阿秀見事情似有轉圜之地,複言道:“文正年輕氣盛,一時被人蠱惑陷害也是有的,如今說他造反,卻也並無實據,請王爺念及他此前的戰功,法外開恩,免得一時聽了小人之言,傷了自己手足啊!”
“王爺,如今正在用人之際,那張士誠在一側虎視眈眈,難保沒有離間之計,不可不防啊!請王爺三思。”看見朱元璋暫時消了火,徐達趁熱打鐵,再次進言。
“阿秀,依你看,文正是否真的有反叛之心?”朱元璋看向阿秀,沉吟了很久,問了這一句。阿秀叩首迴稟:“王爺此問阿秀一時也想不通,但依我陋見:文正若想反叛,當日若歸附陳友諒,隻怕比如今歸附張士誠要強極百倍!”
看見朱元璋默然頷首,阿秀又繼續道:“人常言‘買賣還需拿秤稱’,若要投敵自然也要好價錢,文正當日隻有幾千兵馬尚且不肯輕言叛敵,如今何必自貶身價去投張士誠?!如今天下盡知張士誠與陳友諒,不可同日而語。臣妾請王爺謹防有詐。”
這一席話,才算徹底撼動了朱元璋的意誌,是阿秀無奈之中利用朱元璋的多疑,假稱張士誠有反間之意,才保下了朱文正。朱元璋來迴踱步許久,歎息道:
“話雖如此,但文正終究似有不臣之心,那龍鳳團茶和縱容手下滋事是不需查證的實據,但念在夫人和諸位愛卿求情的份上,我便替我的兄長先留下這個逆子。”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如今將朱文正押至軍紀處幽禁至死,以儆效尤!”朱元璋下了命令,阿秀心裏的石頭終於落了地。一時間眾人謝恩起身,唯有阿秀匍匐於地不曾動搖。
“夫人還有什麽話麽?”朱元璋略帶不悅道。阿秀伏身道:“臣妾有家事,請王爺與徐相國私下商議,請王爺示下。”朱元璋點頭屏退眾人,隻剩下了徐達在房內。
阿秀這才起身道:“如今文正的正妻乃是相國夫人的長姐,我們自是一家人,文正如今被幽禁,他的夫人和幼子鐵柱將以何為生?請王爺示下。”
朱元璋點點頭,轉頭問徐達:“愛卿有何高見?”徐達躬身道:“幼子無過,況且聽我夫人說,鐵柱那孩子與妻姐甚是投緣,如今洪都已經有了新任守將,不如接了她們母子來,一則便宜王爺施恩照拂。一則可安諸將之心,全王爺寬宏之名。”
“相國之見甚為妥帖,王爺意下如何?臣妾私以為鐵柱那孩子甚有王爺洪斷之風,又兼有素心敏慧忠貞之性,如今更有相國夫人長姐教養於側,實在難得。”阿秀附和道。
“哦?”朱元璋驚奇道,“果如夫人所言?那倒是可以一試。”阿秀趁熱打鐵:“阿秀不敢誆騙王爺:那孩子詩書武藝也是天賦異稟,不如依相國之言施恩於其身,他日定能為王爺效命於前。”
“既如此,依相國所言便是。明日便派人去接了來,我也要當麵親眼看看鐵柱這孩子。”朱元璋終於下了令,阿秀和徐達長出一口氣。他們自然知道朱文正就這麽在幽禁裏結束一生,不過順應天意和曆史罷了。
阿秀見事情已經辦妥,告辭迴府,朱元璋不免又安撫她幾句,讓她寬心。可阿秀如何寬心,她親眼看著悲劇上演,親眼看見父子反目,朱文正的悲劇或許咎由自取,但是自己何嚐不是幫兇?
如果當日多多警示他,至少自己無愧於心,可是自己的優柔寡斷,為了改變曆史的試探,自己最終沒有開口。正是這一點,自己的丈夫將來才會愈發多疑易怒,自己果真是機關算盡,怨不得旁人!
原道是“雛鳳豐羽待爭鳴”,如今府內除了蓮兒與自己交心,其餘一眾侍妾皆不可信;府外除了徐達湯和,自己也沒有任何援兵;自己又沒有子嗣旁親參政,如此的身世遭逢,猶如一葉飄萍,身不由己。除了博得賢德之名,自己一無所長。
每每夜不成寐之際,唯有宿命二字,能稍稍讓自己安心,但每一步的艱辛,自己經過此事,也才算剛剛開始體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