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打下太平後,再往東就是采石了。陳友諒見如今這麽順利,便覺得既然應天唾手可得,反倒不著急,把軍隊駐紮在河岸,想除掉眼前在自己手下做傀儡皇帝的徐壽輝。
朱元璋打定了不服就死磕的主意,也便不急去惹他,卻暗地裏搶占其他地區的地盤,招募自己屬地周圍的賢士。
一個月後,朱標過了生日不久,胡大海就拿下了處州。緊接著,派出去訪賢的的人也迴來了。
這次訪賢,使得朱元璋得以絕地反擊,反敗為勝,甚至後來殲滅了陳友諒。
因為,這次的請賢,不僅請來了葉琛章溢兩位隱士高人,還請迴了曆史上和諸葛亮齊名的劉基劉伯溫。
胡大海忘記了請了多少次劉伯溫,對方總是視而不見。他想放棄,可葉琛章溢卻說十個自己抵不過一個劉伯溫。於是,胡大海忍了,他繼續請,劉伯溫也繼續給他碰釘子。
後來有天飛來一隻信鴿,信鴿上有張字條,字條裏麵讓胡大海把另一支蠟封的字條交給劉伯溫,胡大海照做了,劉伯溫出山了。
龍鳳六年(1360年四月底,在陳友諒殺掉徐壽輝自立漢王後沒多久,劉伯溫到了應天。
他的出山和朱升一樣,在朱元璋最無力時的時候,狠狠的給朱元璋打了次大劑量雞血。
劉伯溫完全不像那些怕死的官員一樣主張談判,他和徐達李善長湯和等人一樣主張決戰,甚至比徐達他們還堅決。
阿秀此時女扮男裝,正站在人群中湯和後麵盯著劉伯溫,她看到這個布衣綸巾的劉伯溫隻說了一句話,那就是:“戰則必勝,不戰必亡!”
人群炸了,主張跑路的人都在指責劉伯溫,劉伯溫卻完全看都不看他們。
阿秀嚇了一跳,心想:大神,您這句話說的真硬實啊!要是我老公生了氣,你就要喝一壺了!倒時候又少不得要抓著湯和徐達他們救你。
阿秀不自覺的咽了下口水,緊盯著朱元璋的反應。
亂糟糟中,卻隻見朱元璋不動聲色的問他道:“先生請說這戰字。”
還好還好,老公沒生氣,省了不少口水。阿彌陀佛!阿秀心裏悄悄道。
劉伯溫說:“戰,則隻需兩件事:一、殺掉主張不戰的。二、伏兵龍灣。”
人群瞬間又靜了。
阿秀眼睛一亮,想:這句話還要硬啊!說的有力。主張逃跑的狗腿子們!活該!你們再主張跑啊!
朱元璋看看那些剛才還言之鑿鑿什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群臣,冷哼了一聲道:“沒用的東西們,如今聽得要殺頭了,你們才閉嘴了麽?!”
環視一圈,朱元璋又道:“還有主張棄掉應天的麽?”
鴉雀無聲。
朱元璋道:“既如此,徐達,取了我的帥令來站在這裏,再有言棄城者,斬!”徐達當即領命,手執軍令,立於一旁。
朱元璋看了看劉基:“先生請坐,元璋願聞其詳。”
劉伯溫謝了坐卻不坐,他走到帳內的地圖旁站下,將龍灣指給朱元璋看,然後開始講解。
劉伯溫認為最危險的敵人就是眼前應天門外的陳友諒,必須和他一戰。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又號稱有兵馬六十萬,但他殺掉徐壽輝後自立為王,已經失了人心,所以六十萬尚不及十六萬。
劉伯溫還認為,眼下雖然我們應天這裏隻有二十萬兵馬,但是一直以來民心歸附,可以當得百萬來用。所以陳友諒不足為懼,隻要在龍灣設下伏兵,派人引得他們深入,再以伏兵群起圍殲,不難得勝。
這一套有理有據的可行性計劃案,徹底的打動了朱元璋,當下便要分兵派將,卻被阿秀攔住了。
阿秀從湯和徐達後麵鑽出來,先給劉伯溫點頭見了禮,然後跟朱元璋耳語了幾句,朱元璋點點頭,阿秀讓湯和和徐達搬出了兩個箱子,放在帳中道:
“如今賊寇陳友諒,弑君自立,又兵臨我應天,企圖屠戮我應天百姓。此一戰,背水一戰!既然如此,男兒們上陣殺敵,我們婦孺自然也不會袖手旁觀!”
於是示意湯和打開兩個箱子,裏麵是滿滿的金銀珠寶,不顧百官嘩然,阿秀朗聲又道:“這箱子裏麵,是我出嫁時,義父郭子興給我的嫁妝和我多年積攢的錢財,那邊的箱子,是我們府上女眷們捐來的金銀細軟。如今覆巢之下無完卵,再存下去也沒有意義。”
頓一頓,指著自己的箱子道:“這些金銀,如今大家無論品級,按照人頭先分了去!那另外的一箱且留著,城破自不必言,一旦守住了,按軍功分給大家!”
人群嘩然,平素便知道阿秀夫人十分簡樸,日常裝扮時,都是按照自己品級低兩級的標準穿戴,絕無鋪張。如今連自己的嫁妝和體己錢都拿了出來分給大家,真是明大義的女子!
朱元璋和阿秀便令常遇春湯和徐達他們分頭去分發這些財寶,很快分完了,於是排軍布陣,設下了包圍,坐等陳友諒。第二天一早,各部紛紛按照前一天的部署潛出城去設伏,劉伯溫卻向朱元璋借了一個人。
此人便是之前在集慶投靠朱元璋,並且和陳友諒是多年好友的康茂才,現下正在龍灣附近駐紮。
朱元璋欣然答應,於是劉伯溫便寫了封密令,加蓋上朱元璋的印綬,讓常遇春快馬送去龍灣。
康茂才接到密令,便修書給陳友諒,稱自己屢被朱元璋排擠,現在正在龍灣被罰種糧,讓陳友諒以“老康”為暗號,借龍灣以奇襲應天。
龍鳳六年(1360年,陳友諒接信大喜,連夜拔軍前來龍灣。六月二十三日清晨,剛進得龍灣,卻下了雨,軍士連忙避雨間,就見迎麵一襲紫衣破雨而來。紫衣的常遇春帶伏兵正麵出擊,徐達、湯和聽得號令率兵自陳友諒後方唿應,
內外夾擊之下,陳友諒的大軍被衝散,四下逃命,卻兩麵臨山,被堵得死死的。陳友諒無法,隻得帶少數親信部將死力突圍而去。梁鉉、俞國興等見主帥已經丟下眾將自己逃命,都紛紛投降。
於是當日一戰,陳友諒部五萬多人被俘,死傷不計其數。繳獲巨艦十餘艘,戰船數百。長期以來,讓朱元璋感到頭疼的沒有正規水軍的問題,也因此得到了解決。
這是朱元璋自起義以來,第一次和強敵正麵作戰,而且一戰而勝。此後,朱元璋收了太平,占了信州安慶等地。陳友諒被迫敗逃九江,傷了元氣,再不敢貿然交鋒。
。
打下太平後,再往東就是采石了。陳友諒見如今這麽順利,便覺得既然應天唾手可得,反倒不著急,把軍隊駐紮在河岸,想除掉眼前在自己手下做傀儡皇帝的徐壽輝。
朱元璋打定了不服就死磕的主意,也便不急去惹他,卻暗地裏搶占其他地區的地盤,招募自己屬地周圍的賢士。
一個月後,朱標過了生日不久,胡大海就拿下了處州。緊接著,派出去訪賢的的人也迴來了。
這次訪賢,使得朱元璋得以絕地反擊,反敗為勝,甚至後來殲滅了陳友諒。
因為,這次的請賢,不僅請來了葉琛章溢兩位隱士高人,還請迴了曆史上和諸葛亮齊名的劉基劉伯溫。
胡大海忘記了請了多少次劉伯溫,對方總是視而不見。他想放棄,可葉琛章溢卻說十個自己抵不過一個劉伯溫。於是,胡大海忍了,他繼續請,劉伯溫也繼續給他碰釘子。
後來有天飛來一隻信鴿,信鴿上有張字條,字條裏麵讓胡大海把另一支蠟封的字條交給劉伯溫,胡大海照做了,劉伯溫出山了。
龍鳳六年(1360年四月底,在陳友諒殺掉徐壽輝自立漢王後沒多久,劉伯溫到了應天。
他的出山和朱升一樣,在朱元璋最無力時的時候,狠狠的給朱元璋打了次大劑量雞血。
劉伯溫完全不像那些怕死的官員一樣主張談判,他和徐達李善長湯和等人一樣主張決戰,甚至比徐達他們還堅決。
阿秀此時女扮男裝,正站在人群中湯和後麵盯著劉伯溫,她看到這個布衣綸巾的劉伯溫隻說了一句話,那就是:“戰則必勝,不戰必亡!”
人群炸了,主張跑路的人都在指責劉伯溫,劉伯溫卻完全看都不看他們。
阿秀嚇了一跳,心想:大神,您這句話說的真硬實啊!要是我老公生了氣,你就要喝一壺了!倒時候又少不得要抓著湯和徐達他們救你。
阿秀不自覺的咽了下口水,緊盯著朱元璋的反應。
亂糟糟中,卻隻見朱元璋不動聲色的問他道:“先生請說這戰字。”
還好還好,老公沒生氣,省了不少口水。阿彌陀佛!阿秀心裏悄悄道。
劉伯溫說:“戰,則隻需兩件事:一、殺掉主張不戰的。二、伏兵龍灣。”
人群瞬間又靜了。
阿秀眼睛一亮,想:這句話還要硬啊!說的有力。主張逃跑的狗腿子們!活該!你們再主張跑啊!
朱元璋看看那些剛才還言之鑿鑿什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群臣,冷哼了一聲道:“沒用的東西們,如今聽得要殺頭了,你們才閉嘴了麽?!”
環視一圈,朱元璋又道:“還有主張棄掉應天的麽?”
鴉雀無聲。
朱元璋道:“既如此,徐達,取了我的帥令來站在這裏,再有言棄城者,斬!”徐達當即領命,手執軍令,立於一旁。
朱元璋看了看劉基:“先生請坐,元璋願聞其詳。”
劉伯溫謝了坐卻不坐,他走到帳內的地圖旁站下,將龍灣指給朱元璋看,然後開始講解。
劉伯溫認為最危險的敵人就是眼前應天門外的陳友諒,必須和他一戰。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又號稱有兵馬六十萬,但他殺掉徐壽輝後自立為王,已經失了人心,所以六十萬尚不及十六萬。
劉伯溫還認為,眼下雖然我們應天這裏隻有二十萬兵馬,但是一直以來民心歸附,可以當得百萬來用。所以陳友諒不足為懼,隻要在龍灣設下伏兵,派人引得他們深入,再以伏兵群起圍殲,不難得勝。
這一套有理有據的可行性計劃案,徹底的打動了朱元璋,當下便要分兵派將,卻被阿秀攔住了。
阿秀從湯和徐達後麵鑽出來,先給劉伯溫點頭見了禮,然後跟朱元璋耳語了幾句,朱元璋點點頭,阿秀讓湯和和徐達搬出了兩個箱子,放在帳中道:
“如今賊寇陳友諒,弑君自立,又兵臨我應天,企圖屠戮我應天百姓。此一戰,背水一戰!既然如此,男兒們上陣殺敵,我們婦孺自然也不會袖手旁觀!”
於是示意湯和打開兩個箱子,裏麵是滿滿的金銀珠寶,不顧百官嘩然,阿秀朗聲又道:“這箱子裏麵,是我出嫁時,義父郭子興給我的嫁妝和我多年積攢的錢財,那邊的箱子,是我們府上女眷們捐來的金銀細軟。如今覆巢之下無完卵,再存下去也沒有意義。”
頓一頓,指著自己的箱子道:“這些金銀,如今大家無論品級,按照人頭先分了去!那另外的一箱且留著,城破自不必言,一旦守住了,按軍功分給大家!”
人群嘩然,平素便知道阿秀夫人十分簡樸,日常裝扮時,都是按照自己品級低兩級的標準穿戴,絕無鋪張。如今連自己的嫁妝和體己錢都拿了出來分給大家,真是明大義的女子!
朱元璋和阿秀便令常遇春湯和徐達他們分頭去分發這些財寶,很快分完了,於是排軍布陣,設下了包圍,坐等陳友諒。第二天一早,各部紛紛按照前一天的部署潛出城去設伏,劉伯溫卻向朱元璋借了一個人。
此人便是之前在集慶投靠朱元璋,並且和陳友諒是多年好友的康茂才,現下正在龍灣附近駐紮。
朱元璋欣然答應,於是劉伯溫便寫了封密令,加蓋上朱元璋的印綬,讓常遇春快馬送去龍灣。
康茂才接到密令,便修書給陳友諒,稱自己屢被朱元璋排擠,現在正在龍灣被罰種糧,讓陳友諒以“老康”為暗號,借龍灣以奇襲應天。
龍鳳六年(1360年,陳友諒接信大喜,連夜拔軍前來龍灣。六月二十三日清晨,剛進得龍灣,卻下了雨,軍士連忙避雨間,就見迎麵一襲紫衣破雨而來。紫衣的常遇春帶伏兵正麵出擊,徐達、湯和聽得號令率兵自陳友諒後方唿應,
內外夾擊之下,陳友諒的大軍被衝散,四下逃命,卻兩麵臨山,被堵得死死的。陳友諒無法,隻得帶少數親信部將死力突圍而去。梁鉉、俞國興等見主帥已經丟下眾將自己逃命,都紛紛投降。
於是當日一戰,陳友諒部五萬多人被俘,死傷不計其數。繳獲巨艦十餘艘,戰船數百。長期以來,讓朱元璋感到頭疼的沒有正規水軍的問題,也因此得到了解決。
這是朱元璋自起義以來,第一次和強敵正麵作戰,而且一戰而勝。此後,朱元璋收了太平,占了信州安慶等地。陳友諒被迫敗逃九江,傷了元氣,再不敢貿然交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