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哨在瓦哈卡停留了幾日,把通訊社分社的人手安排完畢。
除了此前的十二個阿帕奇人之外,通訊社還多了幾個墨西哥人。
幾個墨西哥人都是胡亞雷斯推薦的。
其中有印第安裔,也有白人,他們將協助阿帕奇人發行報紙。
看得出來,胡亞雷斯對阿帕奇通訊社極為上心,甚至有些未雨綢繆的意思。
大約,他對自己未來的選擇和遭遇有一定的預料。
畢竟他向來是桑塔·安納的堅定反對者,以及一個相當激進的改革派。
想要和獨裁者和保守派鬥爭,自然應該留些後手。
否則就算哪天身中二十槍自殺身亡,也不是沒可能……
事實上,在原本的曆史中,數年之後,胡亞雷斯就將因此流亡一段時間,打工度日。
進入通訊社的這些墨西哥人就像胡亞雷斯說的,都是出色的作者,可以用西班牙語寫出動人的文章。
當然,馬哨並不能確認這點。
他目前的西班牙語水平依舊不高,不是因為學得不用心,而是因為他要學的語言太多了。
他的榜樣就是某位智者——不管到了哪個國家和地區,都能用當地語言念一通稿子,個別語言可以脫稿,談笑風生。
學得多,自然就難以精通。
何況他不僅要學各個主要國家的語言,還要學習各個主要印第安部族的語言。
在他需要學習的這麽多語言當中,西班牙語又屬於很沒排麵的那種。
畢竟在後世,西班牙實在沒啥存在感,馬哨本來就沒什麽興趣。
所以自然,他的西語水平也就這樣了,現在不怎麽樣,以後多半也不會再提升。
簡單的對話或者照本宣科還可以,鑒賞複雜西語文章的成色,則無能為力。
不過比較精通西班牙語的阿帕奇人都這麽說,可見這幾個墨西哥雇員的文章寫得應該還不錯。
他唯一能確認的是,胡亞雷斯挑選的這幾個墨西哥人,態度和觀念確實比較可靠。
他們無論白人還是印第安裔,都是平等自由理念的擁躉。
平等自由,這樣的理念或者說口號在後世司空見慣,甚至更接近粉飾太平、道貌岸然的含義。
誰都會講兩句,但真信的人沒多少,付諸實踐的更是鳳毛麟角。
但在當下,這還算不上熱門的流行文化,至少在奴隸製殘餘的北美,擁護這種理念的人頗為難得。
對於一家印第安人開辦的報社來說,這樣的理念非常重要。
在此處工作的白人,倘若連這樣的觀念都不具備,很難想象他會在新聞崗位上搞出什麽幺蛾子。
隨後,馬哨向胡亞雷斯提起了購買火炮的事。
他說:“胡亞雷斯,你知道,阿帕奇部落位於美國境內,這讓我們感到不安。”
胡亞雷斯點頭說道:“美國人侵略成性,貪得無厭,挨著這樣的鄰居,很難不如此。”
“特別是那些蓄奴的南方美國人。”他又補充道,“他們對侵略和擴張尤其積極,簡直不加掩飾。”
“他們不僅侵略,還要把侵略來的領土變成奴隸製的領土,真是罪大惡極!”
馬哨接著道:“是的。盡管眠熊城的職業軍隊規模已經不小,但我仍然擔心遭到美國人的攻擊。”
“眠熊城是一座發展迅速的印第安城市,又嚴格廢除了奴隸製,那些熱衷侵略和推廣奴隸製的美國人,必然視之為眼中釘。”
“為了能更好地保衛族人,我非常需要得到一些火炮,不知道能不能在這裏買到?”
“火炮……”胡亞雷斯一陣沉吟。
“阿帕奇可以支付高價。”馬哨又說了句。
胡亞雷斯搖了搖頭:“這不是價格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現在也沒有多少火炮。”他微微一歎。
“我和你說過,桑塔·安納此前一直在削弱地方軍隊,地方軍隊的炮兵部隊自然是削弱的重點,很多炮兵部隊都被取消。”
“戰爭爆發之後,這種削弱被停止,但火炮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充。”
停頓了一下:“所以,即便你真的非常需要火炮,短時間內,瓦哈卡也不能提供多少。”
“隻能為你提供三門……嗯,四門吧,這是最多了。”
“四門。”馬哨不禁眉頭微皺,這個數量確實有些少。
想要守衛眠熊城的話,起碼也要有十門火炮。
胡亞雷斯這時話鋒一轉:“不過,炮兵和炮匠倒是比較多。”
“地方的炮兵部隊被削減之後,很多炮匠和炮兵都轉行去了,你在城裏就能找到一些。”
“比如我就在城裏認識一個槍匠,他以前其實是技術嫻熟的炮匠。像這樣的人,不僅瓦哈卡有,其它州也有。”
“如果你可以支付他們不錯的薪水,我想他們肯定願意重操舊業。”
馬哨點頭:“招募炮匠和炮兵,也不錯。不過阿帕奇可能缺少造炮的一些材料。”
阿帕奇此前一直是讓克拉克鎮代購各種工業原料和工具,包括製造武器的原料。
這顯然有風險。
說不定哪天美國政府就會察覺,然後把這道口子給堵上。
如果可以的話,馬哨希望多幾條從工業社會獲得產品的路子。
“材料你們可以從奇瓦瓦或者科阿韋拉購買。”胡亞雷斯說,“我介紹幾家公司給你,他們應該有你想要的。”
馬哨:“那就多謝你了,胡亞雷斯。”
胡亞雷斯笑了笑:“我們是朋友。”
“去看看那些火炮吧。”
不多時,兩人來到一個仿佛鐵匠鋪的地方,事實上這裏是炮匠鋪,在這裏工作的是負責製造火炮的炮匠。
“這四門炮就是可以賣給你們的。”胡亞雷斯指著屋裏的四門加農炮。
“這兩門加農炮是六磅的。”他指著兩門小型的加農炮說。
“另外兩門是十二磅。”還有兩門更大的,看上去和馬哨在加利福尼亞薩特堡繳獲的差不多。
四門加農炮。
兩門六磅,兩門十二磅,都算不上大炮。
但對於眠熊城來說,這四門火炮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與此同時,他還找到了一些炮兵和炮匠,其中包括許多印第安裔,將他們雇傭到眠熊城。
雇傭他們的薪水自然不低,還包括一筆不菲的安家費。
如果不是坐擁金礦的阿帕奇財大氣粗,這筆支出足夠肉疼一陣子。
正是因此,這些炮兵和炮匠才心甘情願,拖家帶口,千裏迢迢地跑去眠熊城工作。
帶著四門火炮,以及雇傭到的十幾個炮兵和炮匠,阿帕奇人的大部隊便啟程返迴眠熊城了。
當然,並不是原路折返,路上他們還需要聯係奇瓦瓦和科阿韋拉的那幾家公司,以購買生產火炮乃至其它重要工業品的原料和工具。
這讓馬哨不禁感歎,工業發展之艱辛。
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農業條件,眠熊城的農業發展非常順利,糧食的畝產和總產量每年都在提升。
如果不是人口也在快速膨脹,眠熊城完全可以大量出口糧食,像後世的堪薩斯一樣,成為一個農業基地。
相比之下,工業的發展則困難得多,而且沒有安全感,很多工具和原料都依賴於進口。
眠熊城的工業看似還算繁榮,簡單的生活用具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大量製造勃朗寧手槍。
但這一切都建立在克拉克鎮的代購上。
萬一被美國釜底抽薪,掐住脖子,頃刻之間就要分崩離析。
更糟糕的是,馬哨至今沒有為阿帕奇找到煤礦、鐵礦或者銅礦,這些是自主發展工業的基礎。
沒有煤鋼,想發展出獨立自主的工業體係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擁有自己的煤鋼之前,馬哨唯一的選擇就是拓展進口途徑,不能太依靠克拉克鎮這個美國進口通道,或者說走私通道。
由於胡亞雷斯的幫助,墨西哥這邊進展順利。
等未來胡亞雷斯成為墨西哥總統,馬哨可以獲得的支持會更多。
接下來就是去歐洲了。
“你要去歐洲?”得知馬哨的打算,胡亞雷斯有點驚訝。
“是的。”
“現在?”胡亞雷斯又問,“我是說,你應該聽說過,歐洲最近有些不太平。”
“意大利發生了一場革命,西西裏的人民趕走了那不勒斯王國的軍隊,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當然,我其實不看好這場革命的結果。”
“緊接著是法國,他們的動靜更大,其它歐洲國家似乎也開始受到波及。”
胡亞雷斯沉吟道:“說實話,馬哨……我感覺這可能是一場風暴。”
“我也這樣認為,這將是一場風暴。”馬哨當然知道,而且早就知道,“但麵對這場風暴,我並不打算停滯不前。”
現在是1848年,正是革命席卷歐洲的一年,著名的法國二月革命已經爆發。
但這絲毫不能阻止他。
不僅不能阻止他,甚至他還因此更想去了。
亂局背後,同樣蘊含著機遇。
這場歐洲之春的影響頗為深遠,拿破侖三世的上位,以及德意誌的統一,都有它的因素。
而且,他總不能等革命平息了再跑到歐洲發表《熱力學》。
過不了多久,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就會相繼明確,留給他搶人頭的時間不多了。
馬哨:“我明天就要出發,去維拉克魯斯或者比亞埃爾莫薩坐船,前往歐洲。”
如果是在和平時期,去維拉克魯斯坐船就行了。
不過現在戰爭剛剛結束,他不太確定能不能在維拉克魯斯找到船,畢竟維拉克魯斯去年可是剛打完一場大仗。
胡亞雷斯看出他已經下定決心:“好吧,那麽祝你好運,我的朋友,希望你能在這場風暴中得到自己想要的。”
……
除了此前的十二個阿帕奇人之外,通訊社還多了幾個墨西哥人。
幾個墨西哥人都是胡亞雷斯推薦的。
其中有印第安裔,也有白人,他們將協助阿帕奇人發行報紙。
看得出來,胡亞雷斯對阿帕奇通訊社極為上心,甚至有些未雨綢繆的意思。
大約,他對自己未來的選擇和遭遇有一定的預料。
畢竟他向來是桑塔·安納的堅定反對者,以及一個相當激進的改革派。
想要和獨裁者和保守派鬥爭,自然應該留些後手。
否則就算哪天身中二十槍自殺身亡,也不是沒可能……
事實上,在原本的曆史中,數年之後,胡亞雷斯就將因此流亡一段時間,打工度日。
進入通訊社的這些墨西哥人就像胡亞雷斯說的,都是出色的作者,可以用西班牙語寫出動人的文章。
當然,馬哨並不能確認這點。
他目前的西班牙語水平依舊不高,不是因為學得不用心,而是因為他要學的語言太多了。
他的榜樣就是某位智者——不管到了哪個國家和地區,都能用當地語言念一通稿子,個別語言可以脫稿,談笑風生。
學得多,自然就難以精通。
何況他不僅要學各個主要國家的語言,還要學習各個主要印第安部族的語言。
在他需要學習的這麽多語言當中,西班牙語又屬於很沒排麵的那種。
畢竟在後世,西班牙實在沒啥存在感,馬哨本來就沒什麽興趣。
所以自然,他的西語水平也就這樣了,現在不怎麽樣,以後多半也不會再提升。
簡單的對話或者照本宣科還可以,鑒賞複雜西語文章的成色,則無能為力。
不過比較精通西班牙語的阿帕奇人都這麽說,可見這幾個墨西哥雇員的文章寫得應該還不錯。
他唯一能確認的是,胡亞雷斯挑選的這幾個墨西哥人,態度和觀念確實比較可靠。
他們無論白人還是印第安裔,都是平等自由理念的擁躉。
平等自由,這樣的理念或者說口號在後世司空見慣,甚至更接近粉飾太平、道貌岸然的含義。
誰都會講兩句,但真信的人沒多少,付諸實踐的更是鳳毛麟角。
但在當下,這還算不上熱門的流行文化,至少在奴隸製殘餘的北美,擁護這種理念的人頗為難得。
對於一家印第安人開辦的報社來說,這樣的理念非常重要。
在此處工作的白人,倘若連這樣的觀念都不具備,很難想象他會在新聞崗位上搞出什麽幺蛾子。
隨後,馬哨向胡亞雷斯提起了購買火炮的事。
他說:“胡亞雷斯,你知道,阿帕奇部落位於美國境內,這讓我們感到不安。”
胡亞雷斯點頭說道:“美國人侵略成性,貪得無厭,挨著這樣的鄰居,很難不如此。”
“特別是那些蓄奴的南方美國人。”他又補充道,“他們對侵略和擴張尤其積極,簡直不加掩飾。”
“他們不僅侵略,還要把侵略來的領土變成奴隸製的領土,真是罪大惡極!”
馬哨接著道:“是的。盡管眠熊城的職業軍隊規模已經不小,但我仍然擔心遭到美國人的攻擊。”
“眠熊城是一座發展迅速的印第安城市,又嚴格廢除了奴隸製,那些熱衷侵略和推廣奴隸製的美國人,必然視之為眼中釘。”
“為了能更好地保衛族人,我非常需要得到一些火炮,不知道能不能在這裏買到?”
“火炮……”胡亞雷斯一陣沉吟。
“阿帕奇可以支付高價。”馬哨又說了句。
胡亞雷斯搖了搖頭:“這不是價格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現在也沒有多少火炮。”他微微一歎。
“我和你說過,桑塔·安納此前一直在削弱地方軍隊,地方軍隊的炮兵部隊自然是削弱的重點,很多炮兵部隊都被取消。”
“戰爭爆發之後,這種削弱被停止,但火炮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充。”
停頓了一下:“所以,即便你真的非常需要火炮,短時間內,瓦哈卡也不能提供多少。”
“隻能為你提供三門……嗯,四門吧,這是最多了。”
“四門。”馬哨不禁眉頭微皺,這個數量確實有些少。
想要守衛眠熊城的話,起碼也要有十門火炮。
胡亞雷斯這時話鋒一轉:“不過,炮兵和炮匠倒是比較多。”
“地方的炮兵部隊被削減之後,很多炮匠和炮兵都轉行去了,你在城裏就能找到一些。”
“比如我就在城裏認識一個槍匠,他以前其實是技術嫻熟的炮匠。像這樣的人,不僅瓦哈卡有,其它州也有。”
“如果你可以支付他們不錯的薪水,我想他們肯定願意重操舊業。”
馬哨點頭:“招募炮匠和炮兵,也不錯。不過阿帕奇可能缺少造炮的一些材料。”
阿帕奇此前一直是讓克拉克鎮代購各種工業原料和工具,包括製造武器的原料。
這顯然有風險。
說不定哪天美國政府就會察覺,然後把這道口子給堵上。
如果可以的話,馬哨希望多幾條從工業社會獲得產品的路子。
“材料你們可以從奇瓦瓦或者科阿韋拉購買。”胡亞雷斯說,“我介紹幾家公司給你,他們應該有你想要的。”
馬哨:“那就多謝你了,胡亞雷斯。”
胡亞雷斯笑了笑:“我們是朋友。”
“去看看那些火炮吧。”
不多時,兩人來到一個仿佛鐵匠鋪的地方,事實上這裏是炮匠鋪,在這裏工作的是負責製造火炮的炮匠。
“這四門炮就是可以賣給你們的。”胡亞雷斯指著屋裏的四門加農炮。
“這兩門加農炮是六磅的。”他指著兩門小型的加農炮說。
“另外兩門是十二磅。”還有兩門更大的,看上去和馬哨在加利福尼亞薩特堡繳獲的差不多。
四門加農炮。
兩門六磅,兩門十二磅,都算不上大炮。
但對於眠熊城來說,這四門火炮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與此同時,他還找到了一些炮兵和炮匠,其中包括許多印第安裔,將他們雇傭到眠熊城。
雇傭他們的薪水自然不低,還包括一筆不菲的安家費。
如果不是坐擁金礦的阿帕奇財大氣粗,這筆支出足夠肉疼一陣子。
正是因此,這些炮兵和炮匠才心甘情願,拖家帶口,千裏迢迢地跑去眠熊城工作。
帶著四門火炮,以及雇傭到的十幾個炮兵和炮匠,阿帕奇人的大部隊便啟程返迴眠熊城了。
當然,並不是原路折返,路上他們還需要聯係奇瓦瓦和科阿韋拉的那幾家公司,以購買生產火炮乃至其它重要工業品的原料和工具。
這讓馬哨不禁感歎,工業發展之艱辛。
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農業條件,眠熊城的農業發展非常順利,糧食的畝產和總產量每年都在提升。
如果不是人口也在快速膨脹,眠熊城完全可以大量出口糧食,像後世的堪薩斯一樣,成為一個農業基地。
相比之下,工業的發展則困難得多,而且沒有安全感,很多工具和原料都依賴於進口。
眠熊城的工業看似還算繁榮,簡單的生活用具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大量製造勃朗寧手槍。
但這一切都建立在克拉克鎮的代購上。
萬一被美國釜底抽薪,掐住脖子,頃刻之間就要分崩離析。
更糟糕的是,馬哨至今沒有為阿帕奇找到煤礦、鐵礦或者銅礦,這些是自主發展工業的基礎。
沒有煤鋼,想發展出獨立自主的工業體係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擁有自己的煤鋼之前,馬哨唯一的選擇就是拓展進口途徑,不能太依靠克拉克鎮這個美國進口通道,或者說走私通道。
由於胡亞雷斯的幫助,墨西哥這邊進展順利。
等未來胡亞雷斯成為墨西哥總統,馬哨可以獲得的支持會更多。
接下來就是去歐洲了。
“你要去歐洲?”得知馬哨的打算,胡亞雷斯有點驚訝。
“是的。”
“現在?”胡亞雷斯又問,“我是說,你應該聽說過,歐洲最近有些不太平。”
“意大利發生了一場革命,西西裏的人民趕走了那不勒斯王國的軍隊,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當然,我其實不看好這場革命的結果。”
“緊接著是法國,他們的動靜更大,其它歐洲國家似乎也開始受到波及。”
胡亞雷斯沉吟道:“說實話,馬哨……我感覺這可能是一場風暴。”
“我也這樣認為,這將是一場風暴。”馬哨當然知道,而且早就知道,“但麵對這場風暴,我並不打算停滯不前。”
現在是1848年,正是革命席卷歐洲的一年,著名的法國二月革命已經爆發。
但這絲毫不能阻止他。
不僅不能阻止他,甚至他還因此更想去了。
亂局背後,同樣蘊含著機遇。
這場歐洲之春的影響頗為深遠,拿破侖三世的上位,以及德意誌的統一,都有它的因素。
而且,他總不能等革命平息了再跑到歐洲發表《熱力學》。
過不了多久,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就會相繼明確,留給他搶人頭的時間不多了。
馬哨:“我明天就要出發,去維拉克魯斯或者比亞埃爾莫薩坐船,前往歐洲。”
如果是在和平時期,去維拉克魯斯坐船就行了。
不過現在戰爭剛剛結束,他不太確定能不能在維拉克魯斯找到船,畢竟維拉克魯斯去年可是剛打完一場大仗。
胡亞雷斯看出他已經下定決心:“好吧,那麽祝你好運,我的朋友,希望你能在這場風暴中得到自己想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