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魄分離?”姥爹問道。他已經完全不記得了。不過他知道《雲笈七簽》一書中有雲:“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靈,一名幽精。”七魄則是:“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皆‘身中之濁鬼也’。”
這五穀跟魂魄有相通之處,不吃吧,會餓死,吃吧,五穀之中的毒氣讓人生病衰老。它好處壞處兼而有之,好處是讓人有精神,壞處是破壞人體初始的純淨
。所以有人發明了辟穀之法,但人終究無法完全擺脫穀物,隻能盡量少吃,少沾染五穀的毒氣而已。
魂魄也是如此,魂的好和魄的壞兼而有之,魂就如五穀提供的能量,魄就如五穀蘊含的毒氣。既讓人輪迴不斷,又讓人在輪迴中難以自拔。
姥爹早就想過分離魂魄來修煉自身,可是心中又知道這種修煉就如擺脫五穀而長生。太難!
一個人想要不受任何毒物侵染而長生,可不吃蘊含毒氣的五穀幾天就會餓死。這簡直是首尾難顧的修煉之道。
因此,想歸想,姥爹卻一直未能實現。
後來姥爹意外習得吸取陽光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擺脫五穀了。在峨眉山的山洞中時,他尚且可以以此維生,可離開峨眉山之後,這陽光就如稀湯寡水,根本不能果腹。一餐兩餐還好,接連幾天不吃飯的話,就會餓得頭暈眼花。
他剛想到以魂魄分離的方式來修煉時,還曾嘲笑過自己異想天開。
此時聽子非說起,姥爹這才明白,原來他在前世的時候已經學會了這種修煉之法,今生的想法大多是來自前世的隱秘指引。
子非點頭道:“是啊。師父你將自己的魄封存起來,藏在一個山洞裏。你的肉身上實際隻有魂,而無魄。”
羅步齋質疑道:“就一般人來說,三魂七魄剛好陰陽平衡,無論是少了魂還是少了魄,都對自身不利啊。<div ss="cad">conad1();”
子非道:“說的是這個理兒,可是常規總有被人打破的時候。在常規沒有被打破之前,誰都認為那不可能。一旦打破,人們就視之如平常了。就拿我來說,當年跟著徐福去東海之上時,認為世上不可能有長生不老之藥。即使有長生不老之藥,也輪不到我的頭上。可事情偏偏發生了。發生之後,我很快就習以為常了。”
羅步齋歎道:“還真是這樣。”
子非繼續說道:“師父你常去那個山洞裏看自己的魄,怕它跑掉,怕它消散。雖然你將魂魄分離了,但如果魄消失了的話,依然會有陰陽失調的危險,從而影響你的修煉。可是擔心的事情偏偏發生了!”
姥爹盯著子非,聽子非來講述他的人生
。
“終於有一天,你發現山洞裏的魄不見了。你到處尋找,終於知道了它的落腳地。可是你發現你還是來晚了。你的魄居然投胎轉世,成為了另一個你。”
姥爹雙手緊握。
經過子非的講述,姥爹封印的記憶突然從沉睡中醒來,如同開始發芽的豆子一般拱開外殼。可是禁錮記憶的力量太大,記憶剛剛展開一點點又被抑製了。
但是姥爹隱約想起了前世追尋自己的魄的情景。
他想起自己似乎走進了一個院子,聽到了哇哇哇的小孩哭聲。一個老婆婆喜滋滋地從對麵的小門裏走了出來,抱著一個血淋淋的嬰兒。他看了那個血淋淋的嬰兒一眼,發現那個嬰兒正盯著他哭泣不止。
那哭聲在他聽來如同烏鴉的叫喚聲,聲聲刺耳,聲聲不祥。他的魄明明就在這裏,可是居然不見了。而此時這個嬰兒出生了!
他心中一慌。<div ss="cad">conad2();自己的魄已經投胎轉世了!
他的魄擔心再被他抓迴山洞裏去,幹脆投胎成了有肉身的嬰兒!
既然已經成了有肉身的嬰兒,他便不能將別人家的嬰兒殺死或者帶走。
可是倘若任由魄遊離於自己的控製之外,那也是後患無窮。
他剛往前邁出一步,背後就有一個人輕聲喊道:“且慢!”
迴頭一看,他看到一個頭頂光禿,四周長發的老人。那老人骨骼古怪,異於常人,額頭凸出,顴骨高聳,身形略微佝僂,但眼睛冒出精光。
“鬼穀先生?”他認出了這個突如其來的人。
“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有始有終,乃人生真相。它既然已經成人,便是天意
。你僅憑一己之力是殺不死他的。”鬼穀先生說道。
“趁他還未長成,現在還能控製他。不然以後想控製他都沒有辦法了。”他說道。
鬼穀先生搖頭道:“你雖然有千斤之力,而你自己僅有百斤,可是你能將自己提起來嗎?你既然已得長生與安樂,死亡與憂患自然要由另一個你來承擔。”鬼穀先生的手抓住他不放。雖然鬼穀先生看起來瘦骨嶙峋,可是他被抓住之後前進不了一步。
這鬼穀先生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一是神學:日星象緯,占卜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確;二是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軍,鬼神莫測;三是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四是出世學,修身養性,祛病延壽,學究精深。<div ss="cad">conad3();
這種其才無所不窺,諸門無所不入,六道無所不破,眾學無所不通之人,他一直以來是非常欽佩敬仰的。所以鬼穀先生說的話,他不能不慎重考慮。
就在他思考之間,那個喜滋滋的老婆婆抱著嬰兒走進了另一間房。
鬼穀先生見他不舍,又勸道:“你將魂魄分離,確實有益於修煉,但若將魄滅殺於世,反而有損於修煉。每個人都要與自己鬥爭,才能有所突破。所有看似與外人鬥與外界鬥的景象,最終映照在內心是與自己鬥。”
他長歎一聲,微微頷首。
鬼穀先生笑了笑,說道:“去我舍下對弈一盤吧。前幾日我將三劫連環破了局,你我對弈演繹一遍,看看其中巧妙!”
他無心對弈,但仍然跟著鬼穀先生去了隱居之地。
“等等!”姥爹打斷子非的話,“我好像知道三劫連環的破解之法。”
子非被姥爹的話嚇了一跳,他不知道姥爹為何這時突然說出這樣的話來。他不知道自己的話讓姥爹打開了一扇記憶之門,姥爹剛剛看到門內的情景,可門又關上了。姥爹想從門縫裏繼續觀望,可是門縫越來越小,最後嚴絲合縫。
“鬼穀先生曾給我演繹過破解三劫連環的走法。”姥爹嘴唇微顫。
“是……是嗎?”子非倒有些緊張了
。他踏破鐵鞋無覓處,沒想到師父就知道破解之法。兜兜轉轉,原來答案還在起點。
“可是……”姥爹扶住額頭,“可是我記不起跟鬼穀先生對弈的情景了。”
羅步齋連忙走到姥爹身邊,安慰道:“不急,不急,既然子非的話能讓你想起一些,說不定後麵還能讓你想起更多。”
姥爹點點頭。
子非愣了愣神,想要繼續往下說。
姥爹卻抬手打斷他,問道:“我有一個疑問。剛才從我腦海裏一閃而過的情景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那個嬰兒就是我的魄投胎轉世而成。既然是嬰兒,那你如何能從弱郎大王的身上看出他是我的魄?雖然或許一個人從小到大都留有不可更改的影子,但是在外人看來,還是有所差別,並不能完全確定這個成年人就是當初那個小孩。”
子非道:“師父,我沒有看到過什麽嬰兒。我看到的就是已經成年的弱郎大王。”他不知不覺間又忘記了“馬先生”的稱唿。
姥爹道:“你跟我學玄黃之道時,是二十歲左右。我的魄從嬰兒長成成年人,也需要這麽長時間。這時間好像對不上。”
子非道:“對於師父的年齡,我一直沒有摸透。就拿現在的我來說,看似二十歲左右,可實際活了多少年?師父當年的道行比我不知高出多少,我跟師父的時候才五六歲,等我到了二十多歲,師父的容貌一直沒有變化過。所以師父說的嬰兒,可能是在我出生之前甚至更久遠的時候出現的。”
“哦……”姥爹仿佛是年老得已經記不住往事的滄桑老人,在旁人說起曾經往事的時候,就如說著這位老人曾經做過的夢一般虛幻而縹緲。
子非又道:“鬼穀先生也是如此。他授徒無數,但是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確切年齡。有人說他壽八十歲,有人說他生於軒轅時期,曆經夏商周三代。”
姥爹點頭道:“要像鬼穀先生那樣通曉世間所有道理,確實需要無比漫長的時間來積澱,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個普通人窮其一生恐怕也不能在某個方麵達到鬼穀先生的境界。從鬼穀先生的學識來看,非幾百上千年不成。”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擊:
本書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printchaptererror();
這五穀跟魂魄有相通之處,不吃吧,會餓死,吃吧,五穀之中的毒氣讓人生病衰老。它好處壞處兼而有之,好處是讓人有精神,壞處是破壞人體初始的純淨
。所以有人發明了辟穀之法,但人終究無法完全擺脫穀物,隻能盡量少吃,少沾染五穀的毒氣而已。
魂魄也是如此,魂的好和魄的壞兼而有之,魂就如五穀提供的能量,魄就如五穀蘊含的毒氣。既讓人輪迴不斷,又讓人在輪迴中難以自拔。
姥爹早就想過分離魂魄來修煉自身,可是心中又知道這種修煉就如擺脫五穀而長生。太難!
一個人想要不受任何毒物侵染而長生,可不吃蘊含毒氣的五穀幾天就會餓死。這簡直是首尾難顧的修煉之道。
因此,想歸想,姥爹卻一直未能實現。
後來姥爹意外習得吸取陽光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擺脫五穀了。在峨眉山的山洞中時,他尚且可以以此維生,可離開峨眉山之後,這陽光就如稀湯寡水,根本不能果腹。一餐兩餐還好,接連幾天不吃飯的話,就會餓得頭暈眼花。
他剛想到以魂魄分離的方式來修煉時,還曾嘲笑過自己異想天開。
此時聽子非說起,姥爹這才明白,原來他在前世的時候已經學會了這種修煉之法,今生的想法大多是來自前世的隱秘指引。
子非點頭道:“是啊。師父你將自己的魄封存起來,藏在一個山洞裏。你的肉身上實際隻有魂,而無魄。”
羅步齋質疑道:“就一般人來說,三魂七魄剛好陰陽平衡,無論是少了魂還是少了魄,都對自身不利啊。<div ss="cad">conad1();”
子非道:“說的是這個理兒,可是常規總有被人打破的時候。在常規沒有被打破之前,誰都認為那不可能。一旦打破,人們就視之如平常了。就拿我來說,當年跟著徐福去東海之上時,認為世上不可能有長生不老之藥。即使有長生不老之藥,也輪不到我的頭上。可事情偏偏發生了。發生之後,我很快就習以為常了。”
羅步齋歎道:“還真是這樣。”
子非繼續說道:“師父你常去那個山洞裏看自己的魄,怕它跑掉,怕它消散。雖然你將魂魄分離了,但如果魄消失了的話,依然會有陰陽失調的危險,從而影響你的修煉。可是擔心的事情偏偏發生了!”
姥爹盯著子非,聽子非來講述他的人生
。
“終於有一天,你發現山洞裏的魄不見了。你到處尋找,終於知道了它的落腳地。可是你發現你還是來晚了。你的魄居然投胎轉世,成為了另一個你。”
姥爹雙手緊握。
經過子非的講述,姥爹封印的記憶突然從沉睡中醒來,如同開始發芽的豆子一般拱開外殼。可是禁錮記憶的力量太大,記憶剛剛展開一點點又被抑製了。
但是姥爹隱約想起了前世追尋自己的魄的情景。
他想起自己似乎走進了一個院子,聽到了哇哇哇的小孩哭聲。一個老婆婆喜滋滋地從對麵的小門裏走了出來,抱著一個血淋淋的嬰兒。他看了那個血淋淋的嬰兒一眼,發現那個嬰兒正盯著他哭泣不止。
那哭聲在他聽來如同烏鴉的叫喚聲,聲聲刺耳,聲聲不祥。他的魄明明就在這裏,可是居然不見了。而此時這個嬰兒出生了!
他心中一慌。<div ss="cad">conad2();自己的魄已經投胎轉世了!
他的魄擔心再被他抓迴山洞裏去,幹脆投胎成了有肉身的嬰兒!
既然已經成了有肉身的嬰兒,他便不能將別人家的嬰兒殺死或者帶走。
可是倘若任由魄遊離於自己的控製之外,那也是後患無窮。
他剛往前邁出一步,背後就有一個人輕聲喊道:“且慢!”
迴頭一看,他看到一個頭頂光禿,四周長發的老人。那老人骨骼古怪,異於常人,額頭凸出,顴骨高聳,身形略微佝僂,但眼睛冒出精光。
“鬼穀先生?”他認出了這個突如其來的人。
“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有始有終,乃人生真相。它既然已經成人,便是天意
。你僅憑一己之力是殺不死他的。”鬼穀先生說道。
“趁他還未長成,現在還能控製他。不然以後想控製他都沒有辦法了。”他說道。
鬼穀先生搖頭道:“你雖然有千斤之力,而你自己僅有百斤,可是你能將自己提起來嗎?你既然已得長生與安樂,死亡與憂患自然要由另一個你來承擔。”鬼穀先生的手抓住他不放。雖然鬼穀先生看起來瘦骨嶙峋,可是他被抓住之後前進不了一步。
這鬼穀先生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一是神學:日星象緯,占卜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確;二是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軍,鬼神莫測;三是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四是出世學,修身養性,祛病延壽,學究精深。<div ss="cad">conad3();
這種其才無所不窺,諸門無所不入,六道無所不破,眾學無所不通之人,他一直以來是非常欽佩敬仰的。所以鬼穀先生說的話,他不能不慎重考慮。
就在他思考之間,那個喜滋滋的老婆婆抱著嬰兒走進了另一間房。
鬼穀先生見他不舍,又勸道:“你將魂魄分離,確實有益於修煉,但若將魄滅殺於世,反而有損於修煉。每個人都要與自己鬥爭,才能有所突破。所有看似與外人鬥與外界鬥的景象,最終映照在內心是與自己鬥。”
他長歎一聲,微微頷首。
鬼穀先生笑了笑,說道:“去我舍下對弈一盤吧。前幾日我將三劫連環破了局,你我對弈演繹一遍,看看其中巧妙!”
他無心對弈,但仍然跟著鬼穀先生去了隱居之地。
“等等!”姥爹打斷子非的話,“我好像知道三劫連環的破解之法。”
子非被姥爹的話嚇了一跳,他不知道姥爹為何這時突然說出這樣的話來。他不知道自己的話讓姥爹打開了一扇記憶之門,姥爹剛剛看到門內的情景,可門又關上了。姥爹想從門縫裏繼續觀望,可是門縫越來越小,最後嚴絲合縫。
“鬼穀先生曾給我演繹過破解三劫連環的走法。”姥爹嘴唇微顫。
“是……是嗎?”子非倒有些緊張了
。他踏破鐵鞋無覓處,沒想到師父就知道破解之法。兜兜轉轉,原來答案還在起點。
“可是……”姥爹扶住額頭,“可是我記不起跟鬼穀先生對弈的情景了。”
羅步齋連忙走到姥爹身邊,安慰道:“不急,不急,既然子非的話能讓你想起一些,說不定後麵還能讓你想起更多。”
姥爹點點頭。
子非愣了愣神,想要繼續往下說。
姥爹卻抬手打斷他,問道:“我有一個疑問。剛才從我腦海裏一閃而過的情景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那個嬰兒就是我的魄投胎轉世而成。既然是嬰兒,那你如何能從弱郎大王的身上看出他是我的魄?雖然或許一個人從小到大都留有不可更改的影子,但是在外人看來,還是有所差別,並不能完全確定這個成年人就是當初那個小孩。”
子非道:“師父,我沒有看到過什麽嬰兒。我看到的就是已經成年的弱郎大王。”他不知不覺間又忘記了“馬先生”的稱唿。
姥爹道:“你跟我學玄黃之道時,是二十歲左右。我的魄從嬰兒長成成年人,也需要這麽長時間。這時間好像對不上。”
子非道:“對於師父的年齡,我一直沒有摸透。就拿現在的我來說,看似二十歲左右,可實際活了多少年?師父當年的道行比我不知高出多少,我跟師父的時候才五六歲,等我到了二十多歲,師父的容貌一直沒有變化過。所以師父說的嬰兒,可能是在我出生之前甚至更久遠的時候出現的。”
“哦……”姥爹仿佛是年老得已經記不住往事的滄桑老人,在旁人說起曾經往事的時候,就如說著這位老人曾經做過的夢一般虛幻而縹緲。
子非又道:“鬼穀先生也是如此。他授徒無數,但是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確切年齡。有人說他壽八十歲,有人說他生於軒轅時期,曆經夏商周三代。”
姥爹點頭道:“要像鬼穀先生那樣通曉世間所有道理,確實需要無比漫長的時間來積澱,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個普通人窮其一生恐怕也不能在某個方麵達到鬼穀先生的境界。從鬼穀先生的學識來看,非幾百上千年不成。”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擊:
本書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print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