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城前山郡望魯山上有一座涼亭,喚作雙鳳閣,乃當地百姓為紀念當朝有名的學士程氏兄弟所建,亭高數丈,重簷三層,六角攢頂,四麵嵌建碑記,上刻雙鳳朝陽及人物故事,形象生動。
傳聞程母年輕時嫁予當地知縣為妻,夢中遇見雙鳳投懷,醒來發覺有了身孕,二程年幼時聰慧好學,尊崇孔孟,才華出眾,後來成為著名的理學大家。
此際正值天黑,距雙鳳閣數裏之外一處官道上,一行十餘騎人馬背向雙風閣向西疾馳,七八人分作前後左右護著一輛馬車,馬車上裝著兩件大紅木箱,不知內裏裝著何物,兩匹馬兒拉著竟也健步如飛。
當首兩人一老一少騎著高頭大馬,老者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麵容粗獷,虎背熊腰,背上背著一副三尺來長方盒,淩厲的雙眼時不時望向官道兩旁,臉上神情凝重。少者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生得高大英偉,雙眸炯炯有神。
那青年瞥了一眼一旁的老者,見他神情凝重,心中不以為然,含笑道,
“師父,咱們再過不久便到了,您老何必如此警惕?”
“浩兒,你要記住,愈是最後關頭愈加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前功盡棄,砸了我鎮南鏢局的招牌有你好看……”
那老者橫了青年一眼,諄諄告誡,眼見弟子仍是不以為然不禁心中擔憂,暗道這小子武學天賦不錯,可惜未經曆風浪,終不能擔當重任。
那青年聞言,縮了縮脖子,瞥了一眼師父身後的木盒,忍不住心中好奇,道,
“師父,咱們這趟鏢是個什麽寶貝,瞧你故布疑陣的…….”
“不該問的別問,知道多了反而不好!”
那老者隨口說了一句便不再理會,青年一時心覺無趣,隻得催馬揚鞭緊跟師父身旁。
一行人奔行盞茶功夫,陡見前方不遠出現一片密林,樹木枝繁葉茂直插雲天,那老者行到此處,隻覺一股寒意撲麵而來,心中立時生出警覺,迴首衝身後眾人大喝道,
“大夥小心戒備,隨我來!”
那老者說完,立即調轉馬頭遠遠避開密林,其餘之人不明所以,隻是不敢拂逆鏢頭嚴令,隻得依言而行,卻在此時,忽而自密林中響起陣陣破空之聲,一排寒光耀眼的暗器在月色下顯得陰森可怖,夾著勁風向著眾人襲來。
“快退!”
老者猛地大喝一聲,雙腿猛夾馬肚,催馬避開許遠,雖說他警覺異常,提醒了眾人,仍有兩個弟兄落在隊伍後麵,未能躲過暗器,漆黑的夜裏響起兩聲慘叫,那二人應聲倒地,其餘眾人駭了一跳,立時收攏一處向前急奔。
“聿聿聿…….”
眾人倉惶急奔,未及留意地麵設下的陷阱,當首幾騎被絆倒在地,一時人仰馬翻亂作一片,那師徒二人武功不弱,眼見坐騎栽倒,腳尖立時在馬背急點,身形躍出許遠方才落地,其餘眾人常年押鏢,早已練就一身武藝,紛紛棄馬躲到一旁。
那老者方才站定,眼神淩厲望向密林深處,抱拳高聲道,
“不知是哪條道上的朋友在此,在下鎮南鏢局常遠,初到貴地失了禮數,還請各位給一條生路,日後定當登門道謝!”
常遠話音剛落,忽而自密林中閃出五道蒙麵人影,其中一人中等身材,手提佩劍,越出其餘四人一步冷聲道,
“東西留下,可以放爾等一條生路!”
“閣下,我等保的乃是萬劍門的鏢,他們可不好惹……”
常遠聽得那人話語,猛地雙眸微蹙,提醒道。
那蒙麵人聞言卻是毫不理會,神情不耐道,
“要麽死,要麽將東西留下,給爾等三息時間考慮。”
常遠聞言,臉上神色微沉,腦中思緒電轉,心道我若將鏢交了,事後萬劍門追究下來,非但砸了鎮南鏢局數十年招牌,說不得難逃一死,倘若不交,雙方鬥將下來,己方也非毫無勝算,念及此處,常遠猛地大喝一聲,
“殺!”
鏢局眾人見對方隻得五人,而己方仍有七八人,當下放心不少,聞得常遠一聲令下,眾人立馬拔劍緊跟常遠身後,雙腳急點,向著對方掠去。
那五道蒙麵人見對方七八人一齊衝來,外露的雙眼中露出鄙夷之色,冷哼一聲,挺劍向前迎去。
常遠武功最高,身形最快,手中長劍挽出數朵劍花,劍身震顫發出金屬嘯音,長劍四周劍罡吞吐,竟是已到了天罡氣之境,尚未近身,一招‘白虹貫日’刺向對麵那中等身材男子。
那男子見勢吃了一驚,未料到一個鏢局鏢頭武功倒是不弱,當下收起小覷之心,手中長劍翻轉,劍身斜撩,與常遠劍身撞在一處。隻聽得金鐵交擊之聲響起,常遠退了三步方才止住,反觀那蒙麵人身形隻是晃了一晃便即站穩,一時高下之勢立判。
常遠心中一突,生出不妙之感,暗道此人武功比我高出許多,唯有合眾人之力勉強可敵,我且將他纏住,不教他傷了己方人馬,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如此一想,常遠手腕輕抖,劍身幻出數道殘影,一齊攻向那蒙麵人。
雙方頂尖高手鬥得正酣,其餘人馬已然趕來,那叫浩兒的青年見師父吃虧,惟恐其久有失,立馬搶上前來助陣,場中十數人殺作一處,一時金鐵交擊之聲不斷……
距雙方打鬥之地不遠有一條河,喚作灄水河,河麵有一葉扁舟,舟上立著一位腰挎佩劍,身披黑色披風的青年,青年二十來歲,劍眉星目,鼻梁高挺,眉宇間頗具英氣,正是自巴蜀乘船而下的牧晨。
那日牧晨見得村民‘打春牛’勾動思鄉之情,又想到與摩尼教聖女約定之期將近,便決定暫時不迴無極宗,隻是寫了封書信,差人送到宗門報聲平安,到得宜陵渡口雇了一艘小船,一路順流而下,行經兩日,終抵達黃城灄水河岸。
牧晨待到小舟靠岸,背上包袱上了岸邊,沿著官道才走不遠,忽聽得前方傳來陣陣打鬥之聲,牧晨心中好奇,循著那聲音走近,隻見前方密林外五個黑衣蒙麵人正將二人圍在當中,那二人左支右拙兀自苦苦支撐。
牧晨不明事情原委,一時沒有冒然上前,將身形藏在一株灌木之後,在一旁靜觀其變,過不多久,那二人顯是到了強弩之末,一人躲避不及,被對方一劍刺在小腹,另一人見勢駭了一跳,立時挺劍上前相助,此二人正是鎮南鏢局常遠師徒二人。
常遠眼見押鏢的眾弟兄全軍覆沒,忍不住心中悲痛,又見唯一弟子中劍受傷,心中焦急不已,迴想自己押鏢數十年,終將性命葬在押鏢路上,也算死的其所,念及此處,常遠立時生起一股悲壯之意,渾身真氣運轉,長劍唿嘯,一招‘橫掃千軍’蕩開對方五人劍身,那五人身形頓了一瞬,常遠趁勢猛地一掌拍在徒弟身上,將他推出數丈之外,大吼道,
“快走!”
牧晨見此一幕,忽而想起師父蝠老魔,心中一時感同身受,便欲上前相助,卻在此時,忽聽得破空之聲傳出,一枚石子夾著無形勁氣,以迅雷之勢砸在一名蒙麵人麵門。
隻聽得嘭的一聲悶響,那人麵門砸開鮮血直流,痛唿一聲仰天栽倒在地,其餘之人不待發作,接著又是數道石子砸來,每一道石子皆取了一人性命,隻不過短短幾個唿吸而已,常遠雙方合共七人無一幸免。
牧晨心中駭了一跳,心中料定出手那人定是化境高手無疑,立時屏息凝神,不敢發出絲毫動靜。
過不多時,一道黑影瞬息而至,那人抬腳走到常遠跟前,取下他背上小盒,將之打開,少頃之後,又隨手將之丟在一旁,轉身走到馬車上的兩個大紅箱子前矮身查看,似在尋找什麽要緊事物一般。
盞茶功夫之後,那黑影搜尋許久不見要找的東西,心中怒氣陡升,一掌猛地拍向麵前木箱,化境一掌足以開山裂石,那木箱轟的一聲立時四分五裂,木屑橫飛。
“嗡!”
恰在此時,一聲刺耳的劍鳴突兀響起,木箱碎裂之後,露出藏在夾層內的一柄三尺長劍,那黑衣人見勢心中狂喜,一把將長劍攝在手中,摩挲許久,忽而嗆得一聲拔出劍鞘。
牧晨躲在灌木之後抬眼望去,隻見那柄劍烏光閃耀,寒氣逼人,定是一把寶劍無疑,心中正如此想,陡見那人長劍翻轉,刺,挑,削劈演起劍招來,一時劍影重重,寒光攝人心魄,幾個唿吸而已,場中地麵狼藉一片,地麵劍痕深不見底,那人試劍完畢,心中暢快不已,仰天大笑道,
“哈哈哈……好一把辟魔劍!”
傳聞程母年輕時嫁予當地知縣為妻,夢中遇見雙鳳投懷,醒來發覺有了身孕,二程年幼時聰慧好學,尊崇孔孟,才華出眾,後來成為著名的理學大家。
此際正值天黑,距雙鳳閣數裏之外一處官道上,一行十餘騎人馬背向雙風閣向西疾馳,七八人分作前後左右護著一輛馬車,馬車上裝著兩件大紅木箱,不知內裏裝著何物,兩匹馬兒拉著竟也健步如飛。
當首兩人一老一少騎著高頭大馬,老者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麵容粗獷,虎背熊腰,背上背著一副三尺來長方盒,淩厲的雙眼時不時望向官道兩旁,臉上神情凝重。少者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生得高大英偉,雙眸炯炯有神。
那青年瞥了一眼一旁的老者,見他神情凝重,心中不以為然,含笑道,
“師父,咱們再過不久便到了,您老何必如此警惕?”
“浩兒,你要記住,愈是最後關頭愈加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前功盡棄,砸了我鎮南鏢局的招牌有你好看……”
那老者橫了青年一眼,諄諄告誡,眼見弟子仍是不以為然不禁心中擔憂,暗道這小子武學天賦不錯,可惜未經曆風浪,終不能擔當重任。
那青年聞言,縮了縮脖子,瞥了一眼師父身後的木盒,忍不住心中好奇,道,
“師父,咱們這趟鏢是個什麽寶貝,瞧你故布疑陣的…….”
“不該問的別問,知道多了反而不好!”
那老者隨口說了一句便不再理會,青年一時心覺無趣,隻得催馬揚鞭緊跟師父身旁。
一行人奔行盞茶功夫,陡見前方不遠出現一片密林,樹木枝繁葉茂直插雲天,那老者行到此處,隻覺一股寒意撲麵而來,心中立時生出警覺,迴首衝身後眾人大喝道,
“大夥小心戒備,隨我來!”
那老者說完,立即調轉馬頭遠遠避開密林,其餘之人不明所以,隻是不敢拂逆鏢頭嚴令,隻得依言而行,卻在此時,忽而自密林中響起陣陣破空之聲,一排寒光耀眼的暗器在月色下顯得陰森可怖,夾著勁風向著眾人襲來。
“快退!”
老者猛地大喝一聲,雙腿猛夾馬肚,催馬避開許遠,雖說他警覺異常,提醒了眾人,仍有兩個弟兄落在隊伍後麵,未能躲過暗器,漆黑的夜裏響起兩聲慘叫,那二人應聲倒地,其餘眾人駭了一跳,立時收攏一處向前急奔。
“聿聿聿…….”
眾人倉惶急奔,未及留意地麵設下的陷阱,當首幾騎被絆倒在地,一時人仰馬翻亂作一片,那師徒二人武功不弱,眼見坐騎栽倒,腳尖立時在馬背急點,身形躍出許遠方才落地,其餘眾人常年押鏢,早已練就一身武藝,紛紛棄馬躲到一旁。
那老者方才站定,眼神淩厲望向密林深處,抱拳高聲道,
“不知是哪條道上的朋友在此,在下鎮南鏢局常遠,初到貴地失了禮數,還請各位給一條生路,日後定當登門道謝!”
常遠話音剛落,忽而自密林中閃出五道蒙麵人影,其中一人中等身材,手提佩劍,越出其餘四人一步冷聲道,
“東西留下,可以放爾等一條生路!”
“閣下,我等保的乃是萬劍門的鏢,他們可不好惹……”
常遠聽得那人話語,猛地雙眸微蹙,提醒道。
那蒙麵人聞言卻是毫不理會,神情不耐道,
“要麽死,要麽將東西留下,給爾等三息時間考慮。”
常遠聞言,臉上神色微沉,腦中思緒電轉,心道我若將鏢交了,事後萬劍門追究下來,非但砸了鎮南鏢局數十年招牌,說不得難逃一死,倘若不交,雙方鬥將下來,己方也非毫無勝算,念及此處,常遠猛地大喝一聲,
“殺!”
鏢局眾人見對方隻得五人,而己方仍有七八人,當下放心不少,聞得常遠一聲令下,眾人立馬拔劍緊跟常遠身後,雙腳急點,向著對方掠去。
那五道蒙麵人見對方七八人一齊衝來,外露的雙眼中露出鄙夷之色,冷哼一聲,挺劍向前迎去。
常遠武功最高,身形最快,手中長劍挽出數朵劍花,劍身震顫發出金屬嘯音,長劍四周劍罡吞吐,竟是已到了天罡氣之境,尚未近身,一招‘白虹貫日’刺向對麵那中等身材男子。
那男子見勢吃了一驚,未料到一個鏢局鏢頭武功倒是不弱,當下收起小覷之心,手中長劍翻轉,劍身斜撩,與常遠劍身撞在一處。隻聽得金鐵交擊之聲響起,常遠退了三步方才止住,反觀那蒙麵人身形隻是晃了一晃便即站穩,一時高下之勢立判。
常遠心中一突,生出不妙之感,暗道此人武功比我高出許多,唯有合眾人之力勉強可敵,我且將他纏住,不教他傷了己方人馬,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如此一想,常遠手腕輕抖,劍身幻出數道殘影,一齊攻向那蒙麵人。
雙方頂尖高手鬥得正酣,其餘人馬已然趕來,那叫浩兒的青年見師父吃虧,惟恐其久有失,立馬搶上前來助陣,場中十數人殺作一處,一時金鐵交擊之聲不斷……
距雙方打鬥之地不遠有一條河,喚作灄水河,河麵有一葉扁舟,舟上立著一位腰挎佩劍,身披黑色披風的青年,青年二十來歲,劍眉星目,鼻梁高挺,眉宇間頗具英氣,正是自巴蜀乘船而下的牧晨。
那日牧晨見得村民‘打春牛’勾動思鄉之情,又想到與摩尼教聖女約定之期將近,便決定暫時不迴無極宗,隻是寫了封書信,差人送到宗門報聲平安,到得宜陵渡口雇了一艘小船,一路順流而下,行經兩日,終抵達黃城灄水河岸。
牧晨待到小舟靠岸,背上包袱上了岸邊,沿著官道才走不遠,忽聽得前方傳來陣陣打鬥之聲,牧晨心中好奇,循著那聲音走近,隻見前方密林外五個黑衣蒙麵人正將二人圍在當中,那二人左支右拙兀自苦苦支撐。
牧晨不明事情原委,一時沒有冒然上前,將身形藏在一株灌木之後,在一旁靜觀其變,過不多久,那二人顯是到了強弩之末,一人躲避不及,被對方一劍刺在小腹,另一人見勢駭了一跳,立時挺劍上前相助,此二人正是鎮南鏢局常遠師徒二人。
常遠眼見押鏢的眾弟兄全軍覆沒,忍不住心中悲痛,又見唯一弟子中劍受傷,心中焦急不已,迴想自己押鏢數十年,終將性命葬在押鏢路上,也算死的其所,念及此處,常遠立時生起一股悲壯之意,渾身真氣運轉,長劍唿嘯,一招‘橫掃千軍’蕩開對方五人劍身,那五人身形頓了一瞬,常遠趁勢猛地一掌拍在徒弟身上,將他推出數丈之外,大吼道,
“快走!”
牧晨見此一幕,忽而想起師父蝠老魔,心中一時感同身受,便欲上前相助,卻在此時,忽聽得破空之聲傳出,一枚石子夾著無形勁氣,以迅雷之勢砸在一名蒙麵人麵門。
隻聽得嘭的一聲悶響,那人麵門砸開鮮血直流,痛唿一聲仰天栽倒在地,其餘之人不待發作,接著又是數道石子砸來,每一道石子皆取了一人性命,隻不過短短幾個唿吸而已,常遠雙方合共七人無一幸免。
牧晨心中駭了一跳,心中料定出手那人定是化境高手無疑,立時屏息凝神,不敢發出絲毫動靜。
過不多時,一道黑影瞬息而至,那人抬腳走到常遠跟前,取下他背上小盒,將之打開,少頃之後,又隨手將之丟在一旁,轉身走到馬車上的兩個大紅箱子前矮身查看,似在尋找什麽要緊事物一般。
盞茶功夫之後,那黑影搜尋許久不見要找的東西,心中怒氣陡升,一掌猛地拍向麵前木箱,化境一掌足以開山裂石,那木箱轟的一聲立時四分五裂,木屑橫飛。
“嗡!”
恰在此時,一聲刺耳的劍鳴突兀響起,木箱碎裂之後,露出藏在夾層內的一柄三尺長劍,那黑衣人見勢心中狂喜,一把將長劍攝在手中,摩挲許久,忽而嗆得一聲拔出劍鞘。
牧晨躲在灌木之後抬眼望去,隻見那柄劍烏光閃耀,寒氣逼人,定是一把寶劍無疑,心中正如此想,陡見那人長劍翻轉,刺,挑,削劈演起劍招來,一時劍影重重,寒光攝人心魄,幾個唿吸而已,場中地麵狼藉一片,地麵劍痕深不見底,那人試劍完畢,心中暢快不已,仰天大笑道,
“哈哈哈……好一把辟魔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