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575-攻與守(一)


    謝岩領軍堪堪抵近“安市城”,馮寶大軍已然同賀蘭敏之匯合於“平壤”城下多日。


    經連日察看及問詢,馮寶得知,之所以大軍久攻不下,除去傷亡甚大外,與“平壤”守城者懂得以泥漿水覆蓋熄滅汽煤油燃燒有很大關係。


    因為單以“火藥”,很難一次性炸開城門,況且城門內是否有壘沙土加固並不知曉。


    在以往,動腦筋的事,馮寶都交給謝岩,現在不成了,如果再不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章程,整支大軍,高漲的士氣,恐怕會隨風而去。


    “平壤”城南門一裏外,有一座小土堆,馮寶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時不時與身邊站立的賀蘭敏之、劉仁實、林運、許恢等人交談,而其前方十步之遙,有三名軍官,正在用“望遠鏡”凝視不遠處的攻城戰……


    “長河,去,把那個‘機弩營’的都尉喚來。”


    劉長河二話不說,很快領著三名用“望遠鏡”遠望戰場的一個走過來。


    “汝是‘學堂軍事院’出身?”馮寶不等那人行禮,直接問道。


    “迴稟大都督,末將正是。”


    “‘軍事院’完成學業,陛下授‘折衝都尉’銜,領實職,可謂皇恩浩蕩,隻不知汝可有習得精髓?”


    “末將進學,從未怠慢,隻盼所學可報效朝廷,不負聖恩。”


    “好!本官問你,敵軍守‘平壤’,除堅城,軍力,最大倚仗為何?”


    “‘投石機’。”


    “細言之。”


    “稟大都督,敵軍城牆後,布置不少於五具‘投石機’,我軍攻城,必遭其襲擊,致後續軍卒難以保持陣型,無法持續攻城。”


    “言之有理。當如何破之?”


    “置我軍‘投石機’於城下三百步,當可與其對攻,進而毀之。”


    “緣何三百步?”


    “‘投石機’非死物,皆可移動,敵軍‘投石機’投擲雖遠,奈何體大移動慢,我軍‘投石機’移動快,數量多,可測距後覆蓋區域,定能毀之。”


    二人之間的這段對話,在場眾人除去許恢,餘者皆不甚明了。


    但馮寶是完全聽懂了。而且對於答案,非常滿意。


    實際上,馮寶就是想要知道,改良過的“投石機”,能否在城池攻堅戰裏發揮出類似“火炮”的作用,現在看起來,結果很不錯。


    那麽,隨之而來就會出現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投石機”設置在哪裏最為適合?


    馮寶既不懂也沒那個心思去想,本著專業的事情,找專業的人來做這一思想,他立刻讓劉長河把另外兩個用“望遠鏡”的軍官給叫過來。


    “爾等三人應為同窗,分掌‘機弩’、‘輜重’、‘車步’三營,本官無意知詳細,僅欲知一事,明日天亮前,能否置全軍‘投石機’於城下三百步處?位置可由爾等自定,所需人力、需求盡管直言,本官當全數應允。”


    後來二人不知發生何事,不由得看向“機弩營”都尉。


    哪知馮寶卻又道:“具體事宜,爾等可於一旁商議,記住,鳴金收兵前,務必定下章程,如有違令,軍法嚴懲。”


    “喏!”三名都尉一齊應下,而後退至一旁。


    “馮兄,縱毀敵‘投石機’,似與‘攻城’無關,何故?”賀蘭敏之忍不住問道。


    “許先生,汝以為,吾何故如此乎?”馮寶不答,反問一旁許恢。


    許恢微微一笑道:“大都督在考較下官矣!”


    “算是吧,作為先生,理應知更多些。”馮寶並不隱瞞,況且在他看來,許恢完全應該明白才是,否則,也不配執掌“軍事院”。


    “攻克堅城,非一時之功,毀敵‘投石機’,斷其‘攻’也!而後行‘步步進逼’之策,大軍當可直推城下五百步內。”


    “五百步?何用?”賀蘭敏之有些不大理解。


    因為在實際攻城作戰中,大軍抵近五百步內,乃常有之事,並不稀罕。


    “大總管有所不知,許先生所言實為可安營於五百步內。”馮寶微笑道:“如此一來,當可掘進暗道於城下。”


    “原來如此!”賀蘭敏之頓時明白了其中含義——挖暗道,埋火藥,炸開城門。


    “然事亦非如此簡單。”許恢接過話道:“‘火藥’之威能否炸塌城牆,從無驗證,倘若敵軍封死城門,置大石於門後,未必如願。”


    “不試怎知?”馮寶站起身,遙指“平壤”城,道:“一次不成,兩次便是!萬斤不成,兩萬斤總炸得開!吾倒是不信,天下能有炸不開的城門!”


    “大都督所言甚是,自古無不可破之天險,更無攻不破之城池!”許恢附和言道。


    “然也!”林運也跟著道:“縱使無‘火藥’,也當破此城!”


    “好——!承諸位之言,城破指日可待!本官定具表上書,言明功績。”


    “諸君之功,自需如此,吾就不必了。”馮寶迴身道:“平滅‘遼東’之後,吾安心於‘寶莊’,引領一鄉勝過位列朝堂矣。”


    “屆時吾亦居之,把酒言歡。入朝為官,操心勞力,非所願矣。”


    馮寶眼見賀蘭敏之語出真誠,頷首附和,心裏卻知:“武皇後盼你迴朝掌權,怎可能放任鄉野。”


    隻不過,這事無法明言。


    很快,話題自戰事轉入戰後。


    林運道:“自古打江山易守江山難,‘遼東三國’遠離中原,恐隻得效仿西域也。”


    “置‘都護府’?良策,非上策也。”


    “哦,大都督緣何如此以為?”一直沒怎麽說話的劉仁實,開口問道。


    “置州縣,方為上策。”


    “如此之遠,如何考功?監察?況起民變,州縣豈可應對?”


    馮寶知道,劉仁實數問,實則道出中原王朝對於偏遠地區的無奈,即距離太遠,難以有效掌控,一旦發生變故,以州、縣之力,無法黜置,唯有近設“都護府”或“都督府”,軍政一體,方可及時應對。


    但馮寶更知道,“軍政一體”危害極大,非常容易形成“獨立王國”,且一旦中原王朝發生動蕩或者變故,成割據勢態而窺視中原腹地,是天下大亂的重要推手和元兇。


    因此,分權而治,才是正解。


    故馮寶言道:“‘都護府’下置州縣,駐軍‘十六衛’統轄。”


    別看馮寶說得極其簡單,內容卻是非常豐富,包含了兩層意思。


    首先,采用類似“省、市”兩級行政製度;其次是軍製,由“十六衛”統轄,等同於中央直轄,改“邊軍”設置,徹底削弱“大都護”、“大都督”們手中兵權,將“軍”、“政”分離。


    馮寶並沒有管旁人是否能聽懂,也沒有詳細解說,他隻需要把這個意思傳入他們耳中就可以了。畢竟如賀蘭敏之等人,戰後都會得到皇帝召見,征詢某些方略,其中必定有“統治遼東”一事,相信會有人把意思帶給皇帝,那就足夠了。


    因為馮寶不希望,若幹年後,“營州之亂”會真實出現。這種大動蕩,能避免還是避免好了。


    唐軍將領們聚一起高談闊論時,以彌植、黑齒常之和金植信為首的原“百濟”、“新羅”兩國將領們正在城下指揮軍卒攻城。


    隻是,今日之攻城,純屬“佯攻”,耗費時間的意義更大。


    所以,眾將心思都不在戰事上,而是都在議論後續如何“攻城”。


    都是降將,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他們比唐軍更渴望攻下“平壤”。誰都不想因戰事失利,引發大唐皇帝陛下追責。


    “吾以為,諸位之言,均無意義也。”黑齒常之聽了半天毫無新意的論述後,忍不住插了一句。


    “何以如此定論?常之兄莫非知些事宜?”彌植和黑齒常之私交不錯,所以言語間頗為客氣。


    “吾不知。然吾知‘羽林右衛’軍械精良無雙,更攜帶大量‘猛火油’等物,料‘攻城’一事,定會強攻!”


    “堅城之下,騎兵無用,甲兵亦如此,如何強攻?”彌植不解黑齒常之所言。


    “吾,道不明!卻如此想。”黑齒常之旋即話鋒一轉,道:“唐軍所用之‘火藥’、‘猛火油’,皆聞所未聞,另有如‘千裏眼’般之物,‘攻城’之際,難保不出新物。”


    “有道理。”彌植緩緩點頭,算是認可此種說法。


    旁邊金植信等諸將,同樣頷首以示。


    在他們眼裏,唐軍即便勇猛善戰,也不如“火藥”等“神秘奇怪物品”。未知的,往往才是最好的,才是威脅最大的。


    孰不知,在接下來的戰事裏,大唐軍隊真正展現的並不是“神秘之物”,而是一個“新”字。


    全新的作戰思維,全新的作戰思想,顛覆時代認知的作戰理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都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鍾山布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鍾山布衣並收藏神都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