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562-緬懷與榮耀


    馮寶曾有意建一座“烈士陵園”,以安葬無後之戰場陣亡者。起先,他隻是有這麽個念頭,什麽時候去做,並沒有考慮過。


    但是,高大棒在“百濟”戰場上以身擋箭,用性命換來馮寶平安的舉動,著實讓他親眼目睹身邊人的熱血與忠誠。


    從那一個時候開始,馮寶便很上心。


    待“寶莊鄉”設立,“道門”差人前來提出意欲置地建座“道觀”時,馮寶思慮之後,決定將“烈士陵園”捆綁搭配,交由“道門”去投資建造。


    “道門”富裕,根本不差錢,可也不想當冤大頭,尤其還搞不清楚“陵園”具體用途,是以並未一口應承,在事後讓李涵石去打聽。


    很快,從謝岩那裏得知詳情……


    “道門”當即便心思活泛開——要知道,雖然“道門”堪稱大唐“國教”,但是,自域外傳入的“佛門”,卻影響力與日俱增,已形成極大威脅,特別在玄奘法師歸國以後,“佛門”更是影響力空前,在這個大背景下,“道門”如果再不幹出點大事,隻怕聲勢更衰。


    而馮寶提出的“陵園”,對上可彰顯朝廷對於為國捐軀者的重視,對下又滿足了底層百姓在某些精神層麵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隻要“陵園”建成,日後相關的祭祀、法會等事宜,決計少不了,那可是擴大“道門”影響的不二法門。


    因此,“道門”不僅願意承擔相關支出,甚至大包大攬,連日後費用一並出了。


    作為迴報,馮寶承諾,“陵園”日後祭祀等事宜,全部交給“道門”,如此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英烈功德園”,名字是馮寶起的,整件事情也是他運籌帷幄並且實施,不過,他非常清楚,對於“國之大事、在戎在祀”的大唐王朝來說,要想讓這件事情真正能夠放到明麵上來,還缺一樣東西——即官方認可,或者說是皇帝認可。


    在馮寶看來,從皇帝那裏討要一個名頭,此事不難,但卻得有個契機,所以一直擱置在那兒,反正還沒有建成,不著急。此番帶麾下軍官和親衛前去,一來是去認個門兒,二來給眾人上一堂“思想教育課”。


    在後世,馮寶從小可沒少去過,每一次心中都頗有觸動,或許現在同樣管用呢?值得嚐試。


    次日一大清早,馮寶率領親衛及眾軍官出營,因為人數不少,所以動靜也挺大。


    兩邊的軍營間隔很近,故有點兒大動作根本瞞不住。


    等謝岩自府內迴到軍營,很快便聽說了,稍微一琢磨,旋即明白其意。別說,那還真是個提升士氣,提高軍隊思想覺悟的好法子。


    有好主意拿來一用,當然無妨!


    “吳成,傳本帥將令,擂鼓聚將,校場點兵,三通鼓畢,未至者軍法嚴懲。”


    “喏!”吳成大聲應下。


    “咚、咚、咚……”


    震天戰鼓聲忽然響起!


    整座軍營瞬間沸騰起來。


    謝岩褪去常服,換了一身“烏光甲”,而後在親兵簇擁下,快步前往“校軍場”,一邊走,還一邊留意各營動態。


    謝岩麾下,沒有上過戰場的新人居多,甚至很多人都是頭一次進入軍伍,不少人都衝著“有月俸”,軍中服役滿五年,另外可得五年俸祿為“遣散金”而來。那相當於五年可得近五百貫,都快趕上低級官員收入了,而且這還不算軍功獎勵。


    因此,盡管在短時間內操練有限,但軍紀甚是不錯,頭一次不打招唿“緊急集合”,顯得慌而不亂,總體有序。


    謝岩站在“校軍點將台”上,看著“騎步”、“車步”等各營各隊陸續到達,且以每百人成隊列,雖說間隔不是那麽規整,但是完全說得過去,有軍隊模樣。


    自“郎將”程務忠、杜承平始,各營、隊軍官依次至“校軍點將台”下,如實稟報……


    三通戰鼓結束,“羽林右衛”之謝岩麾下,整一萬官兵,另三百“親兵”、隨軍一百輔助人員,一個都不少,站在“校軍場”上。


    “備車,掌旗!”謝岩出人意料地吩咐道。


    吳成顯然明白話裏意思,大聲應“喏!”跟著快步跑下“校軍點將台”。


    與此同時,另兩名親兵,自台上原先固定旗杆上解下“羽林右衛戰旗”及“謝字將旗”,再展開“折疊鐵槍”,分別將兩麵旗幟掛上,最後分列謝岩身後,呈“拱衛”狀而立。


    須臾,一輛敞篷馬車快速疾馳而至“校軍點將台”下。


    謝岩二話不說,邁步走下,登車。


    兩名掌旗親兵,各自上馬,一手執韁,一手高高揚起,旗幟獵獵,迎風招展。


    “眾將士,今日本帥點兵校軍,明日點卯出征,誓平遼東,大唐萬勝!”


    “大唐萬勝!”


    “大唐萬勝!”


    ……


    在此起彼伏的將士們雄壯聲音中,吳成緩緩催動馬車,沿著“車步營”隊列間隙進入眾軍當中。


    “吾等皆唐人,報效朝廷,征戰天下,馬革裹屍亦在所不辭,然——將士們怎可埋骨異鄉?又怎可碌碌無名?怎可被世人所遺忘?故——建有‘英烈功德園’,凡有功勳者,皆可葬入,且立碑敘功,傳承後世!”


    大軍之中,謝岩話音再大,也無法令所有人聽清,隻不過,軍中有專職傳令兵,將話傳遞給軍官,而後一級一級下傳,效率比較低。


    謝岩知道軍中這種傳話方式,是以有意放慢語速,大聲道:“眾將士們,吾等身為大唐軍人,走進戰場,生死,小事爾!吾等先輩,前赴後繼,以熱血、勇武,澄清宇內,致天下安寧,百姓富足,今華夏大地,金甌僅缺‘遼東’一隅,就如同家中孩童,被人拐走,吾等,當帶其迴家!是?或不是?!”


    “是!”


    “是!帶其迴家!”


    “帶其迴家!”


    ……


    “好!傳本帥令,今晚犒勞三軍,陛下所賜禦酒,分賞眾軍,明日,出征!”


    “出征!”


    “出征!”


    ……


    大軍士氣高漲,聲震雲端!


    謝岩站立於敞篷馬車之上,環顧眾軍熱誠神態,嘴角不禁揚起笑意。他知道,自己臨時起意鼓舞大軍士氣的行為,效果很是不錯。至於自己所說的內容,軍卒們是否全部能懂?那並不重要,各級“軍丞”,幹的就是這事兒,詳細,由他們去說吧。


    約摸五十裏外。


    兩座小山形成的半月形山窪處。


    一座人為加高的石台上,矗立一塊高大石碑。正反麵光滑平整,並無一字。


    但是馮寶告知隨行眾將士:“此碑非無字,待‘遼東’勝利班師,吾當請奏陛下賜予墨寶。”


    沒有人懷疑馮寶所說的話,因為來到這裏的每一個人,此時此刻,心裏都充滿了肅穆之情、敬仰之心。他們全都明白,一處埋葬為國捐軀者的陵園,無論如何,都值得天子重視。


    “英烈功德園”,乃馮寶效仿後世“烈士陵園”所建,采用一人一碑、十人一碑兩種形式安葬。


    一人一碑,需斬首敵軍十人以上或有特殊功勳,得朝廷單列封賞者;十人一碑,乃普通功勳受封者。


    因諸多建築未成,故現階段,僅有三十人,三塊石碑。


    馮寶告訴眾人:“此三十人,乃昔日‘武平堡’老兵,皆孤家寡人,有戰損者,有因病亡故者,然俱為有功之人,安葬於此,得享後人祭奠。”


    在三塊石碑前,馮寶先是以沉重口吻道出老兵們當年功績以作追思,而後致禮……


    一整套簡約而不失莊嚴神聖的禮儀,令每一個參與者,心有所觸。


    馮寶帶人來到這裏,總共有兩個目的。


    首先是將不為世人所知的“英烈功德園”推出,讓更多人知曉;其次是以祭奠形式,讓麾下親兵和軍官們明白,軍中的功勳,那都是建立在軍卒們悍不畏死,累累白骨之上!雖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但是,那些士兵不應該也不能被遺忘!他們的名字很普通,戰績也算不上輝煌,可正是由於他們的英勇,成就了煌煌史書之上,那些功臣名將!他們有著屬於自己的榮耀,有著不容被忘記的過往,是腳下這片土地真正的扞衛者!其功勳,不可或忘,不容抹殺!哪怕,隻是平民。


    跟隨馮寶來的這些人,絕大多數出身良好,算不得平民百姓,在他們的認知裏,軍卒戰死,朝廷有撫恤,有賞賜,並無虧欠。然在今日,馮寶所作所為卻是另一層他們從未想過的意思——軍卒雖卑微,功勳卻實實在在,當真人死燈滅,歸於塵土?沒有人能夠想得清楚明白。


    隻是,當每個人開始思考的時候,本質上已經有所懷疑以往認知。他們意識不到,人,理當平等的思想,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內心世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都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鍾山布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鍾山布衣並收藏神都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