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衛崗學堂軍事院”,是一處極為特殊的所在。
首先,在內進學的學子們,全部來自於大唐軍中,並非普通百姓;其次,授課先生中,除算學、格物等,凡與軍事沾邊的,俱來自“十六衛”軍官及“兵部”官員;而原先“軍事興趣班”依舊保留,隻有學業優良學子,才可以同學堂內其餘對軍事感興趣學子共同參與“軍略研討”。
由於當年“軍事興趣班”提出的“遼東軍略”,基本為朝廷采納,引來學子們對於參與大唐用兵方略更加熱情高漲,尤其是激戰正酣的遼東方麵,每逢“軍略研討”開課,都會引發熱烈商議……
而這種不定期舉行,又切合眼下實際情況的商議,逐漸引來朝廷關注,正所謂“兼聽則明”,對大唐朝廷軍方而言,學子們的各種奇思妙想,很多時候也提供了一種新的作戰思路……
在不知不覺之中,有了一種群策群力的態勢。
唯謝岩、馮寶二人知道,那是後世所有軍事強國最為倚重的“參謀部”。因此,適當參與,甚至邀請軍中高級將領旁聽,有意擴大其影響,便成了因有之宜。
身為“軍事院”主事,許恢得知遼東最新戰況後,敏銳意識到——陷入對峙和僵持狀態的遼東戰事,需要一個破局點。以此為題,作“軍略”商議,可當研學,亦或替上分憂,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故,許恢夤夜發布告示,以最快時間,組今日之研學。此時,乃朝廷收到“遼東戰報”後第五日。
走上講台,許恢抬首即看到百餘名學子後方,居然坐有二十餘旁聽者。
定睛一看,赫然有諸多熟悉麵孔——除謝岩、馮寶、高遠外,另有“兵部右侍郎”、“右驍衛中郎將”及其餘大小官員。
許恢早已不是平民布衣,見慣了勳貴高官,已無不安之感,僅遲疑片刻,即按常規開始……
“遼東戰事”之症結所在,根本就不是秘密,因此,許恢拿出來讓眾人研討的議題並非是否速決,而是如何速決!
學子們的想象力盡管很是豐富,但在總體而言,卻無多少新意,唯有兩名學子提出方略甚為大膽。
其一意為朝廷可派一支援軍,自“登州”渡海,進入遼東,匯合大軍,克“安市城”,以破“高句麗”防線;其二意為充實“鴨綠水”南岸屯兵軍寨,破圍堵敵軍,後南下,與賀蘭敏之大軍匯合,攻取“高句麗”都城“平壤”,以解當下之局。
攻堅拔寨,從來都是以巨大戰損為代價!
大唐朝廷,自皇帝李治起,都不懷疑軍隊的能力,隻是,真的需要不惜一切代價嗎?這才是整個戰局中,真正所思所慮的地方。
以前隋之盛,不惜一切賭上國本,結果是天下大亂;大唐皇帝,不論是英明神武的太宗李世民,又或是當今天子李治,不想,也不敢傾盡國力一戰,這也是大唐臣民,能夠預見的事情。
既然不可派遣大軍增援,且大唐朝廷也不想付出高昂代價,那麽,利用現有兵力獲得戰事勝利,才是最優選擇。
“高遠他們,怎會如此認可那兩名學子的提議?”馮寶腦海裏如是想著。聯想到今日來此課堂,受程務忠邀約,而其現任“左驍衛郎將”,實掌兵權,邀約之舉頗是突兀,但此刻心中,卻是若有所思——無他,蓋因“火藥”爾!
火藥已成,此事算不得絕密。
按聖意,王伏勝督辦,謝岩領“密案司”經辦,詳情卻少有人知。
“新安縣”城內,“火藥”和“軍械”兩大作坊由於匠人尚未齊聚,故石子依然居於學堂之中,然其護衛事宜,外有“千牛衛”,內有“學堂”專職護衛,以保萬全。
不過,因“火藥”現階段主要用途在於軍事,所以,“軍事院”和“軍事興趣班”得到了少量“火藥”,用於實際驗證,也算是一種熟悉新鮮事物的過程。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火藥”威力令學子們刻骨銘心,也讓他們意識到——“火藥”走進戰場,能夠帶來的變化,以及無數種可能。這才是兩名學子提出增派援軍,以求速勝的基礎。
學子們能夠想到,如高遠等官員,若是想不到,馮寶那是不相信的,因此,他始終覺得,今日那麽多官員來到學堂,恐怕不會那麽簡單。既然猜不出,靜觀其變為好。
不隻馮寶,謝岩同樣察覺到事情有異,於是他們兩個人,很默契地一語不發,哪怕許恢邀請發話,也推辭不言。
一堂課,再久也有結束的時候。
等到學子們起身行禮,依次退出後,許恢走下講台,來到高遠、謝岩等人麵前見禮。
方才客套幾句,高遠忽然提出——前往“沙盤室”,再議“遼東戰況”。
“軍事院”有一處很大的房子,裏麵大大小小擺放數十個沙盤,對應曆史及當下有戰事之地,為平時教學所用。其中,自然少不了“高句麗”全境地形。
“前方‘六百裏加急戰報’,諸位想來俱已知曉,大軍在外甚久,耗費民力。陛下日前頒嚴旨,責‘政事堂’十日內呈遞破敵良策,本官奉命經辦,領諸位同僚來此,聞聽學子之言,獲益良多,與軍中所提方略,大致相同。”話到此處,高遠稍作停頓,環顧眾人一眼,跟著緩緩再道:“陛下聖意,援軍北進,然軍略詳情,需統兵大將麵奏,‘司空’李公薦‘新安縣侯’任援軍總管,‘中書令’許公薦‘衛崗縣侯’,上命本官下詢章程,以定征期。”
高遠一番話,除極個別官員知曉外,餘者皆心中頗有不解。要知道,謝岩和馮寶從“百濟戰場”歸來時間並不長,現再領軍出征,軍中其餘將領,定有微詞,而現在看來,皇帝卻是有了明確旨意。
不過,謝、馮二人從高遠帶人出現在課堂上,且頗讚同學子之意一事中猜出——皇帝以及朝廷重臣均有意此番使用“火藥”,以速勝速決。而在“火藥”實用事上,沒有人更合適,畢竟那是一個新東西,旁人皆不懂。
“請教高侍郎,聖意軍兵幾何?”謝岩情知很難躲得過去,幹脆直問。
“兩萬戰兵!軍械、糧草自備,‘戶部’撥付五十萬貫,如有不足,戰利品衝抵。”
“世無常勝之軍,亦無不敗之將,倘無戰果,軍卒何辜?”謝岩言下之意再明白不過了,五十萬貫錢財不足以支撐,如果戰場上沒有獲得勝利,軍官們倒還好說,可普通士兵那可就慘了。
“謝侯之意……?”高遠有些不大明白謝岩這話背後的意思,於是問道。
謝岩道:“招募勇士出征,行‘月俸’製!”
“謝侯,本官如未記錯,馮侯曾有建言,設‘羽林右衛’以征討八方。”
“確如此!”謝岩道:“此番出征,當視為驗證。”
“馮侯,汝以為如何?”高遠未置可否,看向馮寶問道。
“設‘羽林右衛’固是上佳,然下官請問高侍郎,吾與謝侯,何人領軍?”
“共領大軍。”
“不可!”馮寶斷然否決道:“吾願領軍一萬,匯合水師,克‘平壤’以報聖恩。”
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馮寶的話意,謝岩突然跟著道:“吾領一萬精銳,與蘇大總管合兵,破‘安市城’,平‘高句麗’北境。”
“二位侯爺切莫意氣用事……”
“軍中何來戲言?”馮寶看了一眼說話的“兵部右侍郎”,再道:“‘羽林右衛’當為世間罕有之雄兵,區區‘高句麗’,何足掛齒!”
“然也,二位侍郎可據實上奏。”謝岩同樣以非常肯定的語氣說道。
“二位……”高遠深深地看了謝岩與馮寶,目睹他們堅毅的臉龐,心中縱有不解,卻也不便當眾相詢。片刻後,道:“既如此,本官當成人之美,據實以奏,聽憑陛下聖裁。”
“多謝!”謝岩略一欠身,以示行禮。
“高侍郎,煩勞代稟聖人,下官當效全力,以報浩蕩皇恩。”
高遠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且隨即離開,沒有半刻遷延。
坐在馬車上,高遠閉目沉思,用心度測謝、馮二人所言……因為他總覺得,這事兒,有隱情!
高遠屬於實幹型官員,揣測人心非其所長。
但是,“政事堂”裏那幾個宰相,可都是老狐狸,況且他們所處的位置決定了看問題更加寬泛和全麵。當聽聞高遠迴報謝、馮二人所言,盡管誰都沒有開口,可在心裏麵都清楚了一件事情——即明麵上是替出征軍卒謀利,然背後所圖,卻為“軍製”。
“府兵製”之種種弊端,宰相們無人不知,隻牽扯甚廣,無人敢於放到明處商討,一切,還是聖裁最好!
“政事堂”裏,每個人均如是想著。
首先,在內進學的學子們,全部來自於大唐軍中,並非普通百姓;其次,授課先生中,除算學、格物等,凡與軍事沾邊的,俱來自“十六衛”軍官及“兵部”官員;而原先“軍事興趣班”依舊保留,隻有學業優良學子,才可以同學堂內其餘對軍事感興趣學子共同參與“軍略研討”。
由於當年“軍事興趣班”提出的“遼東軍略”,基本為朝廷采納,引來學子們對於參與大唐用兵方略更加熱情高漲,尤其是激戰正酣的遼東方麵,每逢“軍略研討”開課,都會引發熱烈商議……
而這種不定期舉行,又切合眼下實際情況的商議,逐漸引來朝廷關注,正所謂“兼聽則明”,對大唐朝廷軍方而言,學子們的各種奇思妙想,很多時候也提供了一種新的作戰思路……
在不知不覺之中,有了一種群策群力的態勢。
唯謝岩、馮寶二人知道,那是後世所有軍事強國最為倚重的“參謀部”。因此,適當參與,甚至邀請軍中高級將領旁聽,有意擴大其影響,便成了因有之宜。
身為“軍事院”主事,許恢得知遼東最新戰況後,敏銳意識到——陷入對峙和僵持狀態的遼東戰事,需要一個破局點。以此為題,作“軍略”商議,可當研學,亦或替上分憂,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故,許恢夤夜發布告示,以最快時間,組今日之研學。此時,乃朝廷收到“遼東戰報”後第五日。
走上講台,許恢抬首即看到百餘名學子後方,居然坐有二十餘旁聽者。
定睛一看,赫然有諸多熟悉麵孔——除謝岩、馮寶、高遠外,另有“兵部右侍郎”、“右驍衛中郎將”及其餘大小官員。
許恢早已不是平民布衣,見慣了勳貴高官,已無不安之感,僅遲疑片刻,即按常規開始……
“遼東戰事”之症結所在,根本就不是秘密,因此,許恢拿出來讓眾人研討的議題並非是否速決,而是如何速決!
學子們的想象力盡管很是豐富,但在總體而言,卻無多少新意,唯有兩名學子提出方略甚為大膽。
其一意為朝廷可派一支援軍,自“登州”渡海,進入遼東,匯合大軍,克“安市城”,以破“高句麗”防線;其二意為充實“鴨綠水”南岸屯兵軍寨,破圍堵敵軍,後南下,與賀蘭敏之大軍匯合,攻取“高句麗”都城“平壤”,以解當下之局。
攻堅拔寨,從來都是以巨大戰損為代價!
大唐朝廷,自皇帝李治起,都不懷疑軍隊的能力,隻是,真的需要不惜一切代價嗎?這才是整個戰局中,真正所思所慮的地方。
以前隋之盛,不惜一切賭上國本,結果是天下大亂;大唐皇帝,不論是英明神武的太宗李世民,又或是當今天子李治,不想,也不敢傾盡國力一戰,這也是大唐臣民,能夠預見的事情。
既然不可派遣大軍增援,且大唐朝廷也不想付出高昂代價,那麽,利用現有兵力獲得戰事勝利,才是最優選擇。
“高遠他們,怎會如此認可那兩名學子的提議?”馮寶腦海裏如是想著。聯想到今日來此課堂,受程務忠邀約,而其現任“左驍衛郎將”,實掌兵權,邀約之舉頗是突兀,但此刻心中,卻是若有所思——無他,蓋因“火藥”爾!
火藥已成,此事算不得絕密。
按聖意,王伏勝督辦,謝岩領“密案司”經辦,詳情卻少有人知。
“新安縣”城內,“火藥”和“軍械”兩大作坊由於匠人尚未齊聚,故石子依然居於學堂之中,然其護衛事宜,外有“千牛衛”,內有“學堂”專職護衛,以保萬全。
不過,因“火藥”現階段主要用途在於軍事,所以,“軍事院”和“軍事興趣班”得到了少量“火藥”,用於實際驗證,也算是一種熟悉新鮮事物的過程。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火藥”威力令學子們刻骨銘心,也讓他們意識到——“火藥”走進戰場,能夠帶來的變化,以及無數種可能。這才是兩名學子提出增派援軍,以求速勝的基礎。
學子們能夠想到,如高遠等官員,若是想不到,馮寶那是不相信的,因此,他始終覺得,今日那麽多官員來到學堂,恐怕不會那麽簡單。既然猜不出,靜觀其變為好。
不隻馮寶,謝岩同樣察覺到事情有異,於是他們兩個人,很默契地一語不發,哪怕許恢邀請發話,也推辭不言。
一堂課,再久也有結束的時候。
等到學子們起身行禮,依次退出後,許恢走下講台,來到高遠、謝岩等人麵前見禮。
方才客套幾句,高遠忽然提出——前往“沙盤室”,再議“遼東戰況”。
“軍事院”有一處很大的房子,裏麵大大小小擺放數十個沙盤,對應曆史及當下有戰事之地,為平時教學所用。其中,自然少不了“高句麗”全境地形。
“前方‘六百裏加急戰報’,諸位想來俱已知曉,大軍在外甚久,耗費民力。陛下日前頒嚴旨,責‘政事堂’十日內呈遞破敵良策,本官奉命經辦,領諸位同僚來此,聞聽學子之言,獲益良多,與軍中所提方略,大致相同。”話到此處,高遠稍作停頓,環顧眾人一眼,跟著緩緩再道:“陛下聖意,援軍北進,然軍略詳情,需統兵大將麵奏,‘司空’李公薦‘新安縣侯’任援軍總管,‘中書令’許公薦‘衛崗縣侯’,上命本官下詢章程,以定征期。”
高遠一番話,除極個別官員知曉外,餘者皆心中頗有不解。要知道,謝岩和馮寶從“百濟戰場”歸來時間並不長,現再領軍出征,軍中其餘將領,定有微詞,而現在看來,皇帝卻是有了明確旨意。
不過,謝、馮二人從高遠帶人出現在課堂上,且頗讚同學子之意一事中猜出——皇帝以及朝廷重臣均有意此番使用“火藥”,以速勝速決。而在“火藥”實用事上,沒有人更合適,畢竟那是一個新東西,旁人皆不懂。
“請教高侍郎,聖意軍兵幾何?”謝岩情知很難躲得過去,幹脆直問。
“兩萬戰兵!軍械、糧草自備,‘戶部’撥付五十萬貫,如有不足,戰利品衝抵。”
“世無常勝之軍,亦無不敗之將,倘無戰果,軍卒何辜?”謝岩言下之意再明白不過了,五十萬貫錢財不足以支撐,如果戰場上沒有獲得勝利,軍官們倒還好說,可普通士兵那可就慘了。
“謝侯之意……?”高遠有些不大明白謝岩這話背後的意思,於是問道。
謝岩道:“招募勇士出征,行‘月俸’製!”
“謝侯,本官如未記錯,馮侯曾有建言,設‘羽林右衛’以征討八方。”
“確如此!”謝岩道:“此番出征,當視為驗證。”
“馮侯,汝以為如何?”高遠未置可否,看向馮寶問道。
“設‘羽林右衛’固是上佳,然下官請問高侍郎,吾與謝侯,何人領軍?”
“共領大軍。”
“不可!”馮寶斷然否決道:“吾願領軍一萬,匯合水師,克‘平壤’以報聖恩。”
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馮寶的話意,謝岩突然跟著道:“吾領一萬精銳,與蘇大總管合兵,破‘安市城’,平‘高句麗’北境。”
“二位侯爺切莫意氣用事……”
“軍中何來戲言?”馮寶看了一眼說話的“兵部右侍郎”,再道:“‘羽林右衛’當為世間罕有之雄兵,區區‘高句麗’,何足掛齒!”
“然也,二位侍郎可據實上奏。”謝岩同樣以非常肯定的語氣說道。
“二位……”高遠深深地看了謝岩與馮寶,目睹他們堅毅的臉龐,心中縱有不解,卻也不便當眾相詢。片刻後,道:“既如此,本官當成人之美,據實以奏,聽憑陛下聖裁。”
“多謝!”謝岩略一欠身,以示行禮。
“高侍郎,煩勞代稟聖人,下官當效全力,以報浩蕩皇恩。”
高遠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且隨即離開,沒有半刻遷延。
坐在馬車上,高遠閉目沉思,用心度測謝、馮二人所言……因為他總覺得,這事兒,有隱情!
高遠屬於實幹型官員,揣測人心非其所長。
但是,“政事堂”裏那幾個宰相,可都是老狐狸,況且他們所處的位置決定了看問題更加寬泛和全麵。當聽聞高遠迴報謝、馮二人所言,盡管誰都沒有開口,可在心裏麵都清楚了一件事情——即明麵上是替出征軍卒謀利,然背後所圖,卻為“軍製”。
“府兵製”之種種弊端,宰相們無人不知,隻牽扯甚廣,無人敢於放到明處商討,一切,還是聖裁最好!
“政事堂”裏,每個人均如是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