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意欲行‘商稅’乎?”李仁沉默許久之後,以不確定的語氣問出自己所想。
馮寶不答,僅微一頷首。
李仁當即懂了,亦輕輕點了點頭。
片刻後,李仁道:“茲事體大,老夫需三思而行。”
“無妨。”馮寶接著道:“大軍所需用度甚急,作坊不日開設,且按鄉裏規製向朝廷繳納‘商稅’,然——此事恐與地方無關。”
李仁瞬間聽懂了,急忙張口道:“大都督莫急,萬事皆可相商。”
李仁是真的“急了”。
通過朝廷邸報,各地官員大多知曉“新商稅”之詳情,隻是由於商業活動的不發達,因此無人響應。
可是“廣州”有所不同,由於是海港城市,與海外各番邦一直有著貿易往來,所以商業活動遠勝內地。一直以來,對各種貿易形式的稅收都是以“船稅”和“碼頭費”來收取,手段極其簡單粗放,以至於此類貿易產生的利潤,幾乎九成以上被地方豪門給瓜分了。隻因海上貿易風險巨大,地方官府明知此中漏洞甚多,也難以按照實際發生征繳稅收,真要是那麽幹的話,激起“民變”,當屬必然。因此,李仁從來沒有考慮過“新商稅”有實施的那一天。
但是,“衛崗鄉”通過開辦作坊,從而富甲一方,此事在官場上,幾乎無人不知。
冶鐵、釀酒等作坊,可謂日進鬥金,如若按照馮寶所說,在“廣州”辦作坊,但“商稅”從“衛崗鄉”繳納的話,地方上那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在李仁看來,如何能行?隻是,馮寶以“軍需物資”的名義,地方官府還真就無權幹涉。
不過,馮寶話裏有一個漏洞,李仁察覺到,且說了出來:“本地之作坊,以貴鄉之名義向朝廷繳稅,老夫從未聞有此先例,似乎於法無據。”
“李刺史有所不知,‘冶鐵’、‘水泥’等作坊之最大份子所有者,為‘皇家學堂’,故陛下曾有口諭,凡在外新辦作坊,需在鄉裏繳稅,此乃朝堂上下之共識。”始終沒有開口的王福來,此刻接話言道:“馮都督不過秉承陛下旨意辦事,並無怠慢地方。”
“王公公所言極是。”賀蘭敏之也跟著道:“學堂所入乃進‘內府’也,宮中開支大多由此支應,然朝廷那一份亦不可少,唯如此矣。”
一個是皇後的親侄子,另一個是宮中大總管,他們的話,某種程度上就是代表了皇帝,不管皇帝本人到底有沒有過上述意思,但無法驗證卻是不爭事實。
那麽,怎樣選擇?或者說如何取舍?便擺在了刺史李仁麵前。
這是一道真心難做的選擇題!
李仁反複權衡利弊,依然難以決斷。
最後還是馮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由“刺史府”出麵,召集本地世家豪門大戶,一起商議定奪。
李仁聞言,欣然應允。
次日,馮寶一行迴轉“水師大營”,獨留房元昭在城中。
五日後,凡是“廣州”城裏有頭有臉的“人物”,一齊應邀步入“刺史府衙”。
麵對近百“大人物”,房元昭侃侃而談——從作坊產生的巨大收益說起,再到各家合建作坊以共同獲利,並明確告訴他們,作坊自身產出,足以覆蓋各家其餘家業多繳納之稅收。
可是有人卻問:“即便作坊收益能夠彌補,那也隻是增減相抵,各家並無實得之利,此又何解?”
房元昭毫不猶豫的告訴他們,答案在“海外”。
隻要實施“新商稅”,“大唐水師”將負責蕩平“海上流寇”,必要時,可直接出兵番邦,以維護“大唐海客利益”。
房元昭那可是代表“水師都督府”,他所說的話,等同於“大唐水師宣言”!
要知道,這可是大唐軍方第一次就保護“唐人番外利益”做出的正式表態,可謂石破天驚!令所有世家豪門乃至普通商賈無不感到匪夷所思。然震驚之餘,卻又是欣喜若狂。無他,隻因在“水師”的保護下,“商船”能夠走得更遠,且無懼蠻夷武力。
要知道,“廣州”瀕海,幾乎所有世家豪門與大商賈都不同程度的參與“海外物資交易”,個中利益之大,每家皆知。隻因一直以來的巨大風險,遏製進一步擴展的念頭,如今,“大唐水師”正式入場,也就代表了未來擁有的無限可能。
相比較之下,自家一畝二分地產出的那點稅收,在“海外貨物交易”當中,根本不值一提。
既如此,支持“新商稅”,好像也不是太難的選擇。
將該說的全都說清楚以後,房元昭即於第二天一早啟程返迴“水師大營”,僅在臨行前,委托“館驛驛丞”給“刺史府”捎了一句話:“大都督期望盡快能有結果。”
“水師大營”內外,一隊隊軍卒喊著口號在奔跑,也有在校場上進行隊列以及器械輔助下的各種操練。
對於如火如荼的操練場景,房元昭早已習慣,眼光基本未做停留,僅掃視一眼而已。然等到一個“百人隊”從自己麵前跑過,他發現一個低矮的身影,正迎麵走來。
明崇儼,應當是“水師大營”裏最特殊的存在。相比較狄萱萱幾乎不出營帳的情形,他倒是常常在營中溜達。
房元昭發現,自己的小師弟今天有些不同,其並非獨自轉悠,而是一手執炭筆,一手拿著畫板,一邊東張西望,一邊在寫寫畫畫,而身後還跟著一名親兵,提著一個包袱,也不知道裏麵裝了什麽。
“小儼,汝在作甚?”房元昭主動上前詢問道。
“師兄迴來了啊。”明崇儼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接著道:“吾在計算軍卒操練時,不同個體應當受及的量。”
如果換做其他人,恐怕根本就聽不懂明崇儼在說些什麽,但房元昭卻能夠聽懂自己小師弟的意思,便隨口問了一句:“師父安排的?”
“非也。”明崇儼搖首言道:“吾拜讀劉教官所定《操典》,見過於含糊,便請教恩師,師父卻說‘人與人不相同,能因人而異固然最好,軍中人數多,不可實施,分類而定,方位首選’,吾以為師父所言‘善也’,故閑暇時自行計數,而後可分類定數。”
按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劉愣子製定的操練規則太籠統了,是麵向全軍的一個統一標準,但是軍卒之間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有人力氣大,有人更靈活,所以,統一標準操練下,不同項目當中會出現有些士兵完成太輕鬆,其他人又覺得太累的情況。而明崇儼發現這種情況後,在馮寶大致的解說之下,他決定自己做一下“統計”,然後再根據“統計數據”,將軍卒根據身體素質不同,進行分類,再按不同類別進行操練。
應當說,明崇儼的這個想法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很有些“科學”的意味。
房元昭仔細想了一下明崇儼所說,心下大為震驚,終於明白了其緣何能夠成為師父的“正式弟子”,單就此番設想,已是遠非尋常人可比,更不用說親自而為了。
房元昭沒有過多打擾,簡單聊了幾句便離去,他還得向馮寶稟報呢。
馮寶靜靜地聽完房元昭敘說“刺史府”商議情形以後,隻說了一句話:“若十日內無確切消息,元昭,自行安排便是。”
結果,僅過七日,“廣州刺史府衙”正式行文“水師大營”,稱:“‘廣州府’已上書朝廷,請準實行‘新商稅’,還望馮都督遣得力人手相助。”
於是,房元昭、杜風二人,受命入城,協助“廣州刺史府衙”製定“新商稅實施細則”以及敲定各家作坊開設事宜。
同一日,由明崇儼補充完善後新的《操典》,交到馮寶手中,他仔細閱看後,很是滿意,當場決定——交付刊印,下發全軍。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水師”操練更有成效,而在城內,除涉及軍用的“冶鐵作坊”外,“釀酒”、“成衣”、“馬車”、“水泥”等作坊相繼開建……
因此類作坊涉及技術和配方,故而皆以“衛崗鄉”內各家作坊與“廣州”各商號“合辦”形式,所占份子最少兩成,最多四成,且無一例外的讓出“主事權”,僅保留“收益權”,當然,相關“技術和配方的保密”事宜,也製定了措施和處置約定,並在官府作了“備案”。
至此,“廣州府”全境,成為大唐第二座開征“新商稅”的城池。
對於這個結果,馮寶內心當中還是頗為高興的,因為,有一、有二,自然會有三!當更多的城市接受“新商稅”的時候,大唐想不作出“改變”都難。
與此同時,馮寶也很清楚,“廣州”這一次能夠如此快速決定“實施新商稅”,根子還是在“海外貿易”,換句話說就是,“大唐水師”能夠如期完成重建,兌現承諾,那才是重點。
馮寶不答,僅微一頷首。
李仁當即懂了,亦輕輕點了點頭。
片刻後,李仁道:“茲事體大,老夫需三思而行。”
“無妨。”馮寶接著道:“大軍所需用度甚急,作坊不日開設,且按鄉裏規製向朝廷繳納‘商稅’,然——此事恐與地方無關。”
李仁瞬間聽懂了,急忙張口道:“大都督莫急,萬事皆可相商。”
李仁是真的“急了”。
通過朝廷邸報,各地官員大多知曉“新商稅”之詳情,隻是由於商業活動的不發達,因此無人響應。
可是“廣州”有所不同,由於是海港城市,與海外各番邦一直有著貿易往來,所以商業活動遠勝內地。一直以來,對各種貿易形式的稅收都是以“船稅”和“碼頭費”來收取,手段極其簡單粗放,以至於此類貿易產生的利潤,幾乎九成以上被地方豪門給瓜分了。隻因海上貿易風險巨大,地方官府明知此中漏洞甚多,也難以按照實際發生征繳稅收,真要是那麽幹的話,激起“民變”,當屬必然。因此,李仁從來沒有考慮過“新商稅”有實施的那一天。
但是,“衛崗鄉”通過開辦作坊,從而富甲一方,此事在官場上,幾乎無人不知。
冶鐵、釀酒等作坊,可謂日進鬥金,如若按照馮寶所說,在“廣州”辦作坊,但“商稅”從“衛崗鄉”繳納的話,地方上那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在李仁看來,如何能行?隻是,馮寶以“軍需物資”的名義,地方官府還真就無權幹涉。
不過,馮寶話裏有一個漏洞,李仁察覺到,且說了出來:“本地之作坊,以貴鄉之名義向朝廷繳稅,老夫從未聞有此先例,似乎於法無據。”
“李刺史有所不知,‘冶鐵’、‘水泥’等作坊之最大份子所有者,為‘皇家學堂’,故陛下曾有口諭,凡在外新辦作坊,需在鄉裏繳稅,此乃朝堂上下之共識。”始終沒有開口的王福來,此刻接話言道:“馮都督不過秉承陛下旨意辦事,並無怠慢地方。”
“王公公所言極是。”賀蘭敏之也跟著道:“學堂所入乃進‘內府’也,宮中開支大多由此支應,然朝廷那一份亦不可少,唯如此矣。”
一個是皇後的親侄子,另一個是宮中大總管,他們的話,某種程度上就是代表了皇帝,不管皇帝本人到底有沒有過上述意思,但無法驗證卻是不爭事實。
那麽,怎樣選擇?或者說如何取舍?便擺在了刺史李仁麵前。
這是一道真心難做的選擇題!
李仁反複權衡利弊,依然難以決斷。
最後還是馮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由“刺史府”出麵,召集本地世家豪門大戶,一起商議定奪。
李仁聞言,欣然應允。
次日,馮寶一行迴轉“水師大營”,獨留房元昭在城中。
五日後,凡是“廣州”城裏有頭有臉的“人物”,一齊應邀步入“刺史府衙”。
麵對近百“大人物”,房元昭侃侃而談——從作坊產生的巨大收益說起,再到各家合建作坊以共同獲利,並明確告訴他們,作坊自身產出,足以覆蓋各家其餘家業多繳納之稅收。
可是有人卻問:“即便作坊收益能夠彌補,那也隻是增減相抵,各家並無實得之利,此又何解?”
房元昭毫不猶豫的告訴他們,答案在“海外”。
隻要實施“新商稅”,“大唐水師”將負責蕩平“海上流寇”,必要時,可直接出兵番邦,以維護“大唐海客利益”。
房元昭那可是代表“水師都督府”,他所說的話,等同於“大唐水師宣言”!
要知道,這可是大唐軍方第一次就保護“唐人番外利益”做出的正式表態,可謂石破天驚!令所有世家豪門乃至普通商賈無不感到匪夷所思。然震驚之餘,卻又是欣喜若狂。無他,隻因在“水師”的保護下,“商船”能夠走得更遠,且無懼蠻夷武力。
要知道,“廣州”瀕海,幾乎所有世家豪門與大商賈都不同程度的參與“海外物資交易”,個中利益之大,每家皆知。隻因一直以來的巨大風險,遏製進一步擴展的念頭,如今,“大唐水師”正式入場,也就代表了未來擁有的無限可能。
相比較之下,自家一畝二分地產出的那點稅收,在“海外貨物交易”當中,根本不值一提。
既如此,支持“新商稅”,好像也不是太難的選擇。
將該說的全都說清楚以後,房元昭即於第二天一早啟程返迴“水師大營”,僅在臨行前,委托“館驛驛丞”給“刺史府”捎了一句話:“大都督期望盡快能有結果。”
“水師大營”內外,一隊隊軍卒喊著口號在奔跑,也有在校場上進行隊列以及器械輔助下的各種操練。
對於如火如荼的操練場景,房元昭早已習慣,眼光基本未做停留,僅掃視一眼而已。然等到一個“百人隊”從自己麵前跑過,他發現一個低矮的身影,正迎麵走來。
明崇儼,應當是“水師大營”裏最特殊的存在。相比較狄萱萱幾乎不出營帳的情形,他倒是常常在營中溜達。
房元昭發現,自己的小師弟今天有些不同,其並非獨自轉悠,而是一手執炭筆,一手拿著畫板,一邊東張西望,一邊在寫寫畫畫,而身後還跟著一名親兵,提著一個包袱,也不知道裏麵裝了什麽。
“小儼,汝在作甚?”房元昭主動上前詢問道。
“師兄迴來了啊。”明崇儼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接著道:“吾在計算軍卒操練時,不同個體應當受及的量。”
如果換做其他人,恐怕根本就聽不懂明崇儼在說些什麽,但房元昭卻能夠聽懂自己小師弟的意思,便隨口問了一句:“師父安排的?”
“非也。”明崇儼搖首言道:“吾拜讀劉教官所定《操典》,見過於含糊,便請教恩師,師父卻說‘人與人不相同,能因人而異固然最好,軍中人數多,不可實施,分類而定,方位首選’,吾以為師父所言‘善也’,故閑暇時自行計數,而後可分類定數。”
按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劉愣子製定的操練規則太籠統了,是麵向全軍的一個統一標準,但是軍卒之間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有人力氣大,有人更靈活,所以,統一標準操練下,不同項目當中會出現有些士兵完成太輕鬆,其他人又覺得太累的情況。而明崇儼發現這種情況後,在馮寶大致的解說之下,他決定自己做一下“統計”,然後再根據“統計數據”,將軍卒根據身體素質不同,進行分類,再按不同類別進行操練。
應當說,明崇儼的這個想法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很有些“科學”的意味。
房元昭仔細想了一下明崇儼所說,心下大為震驚,終於明白了其緣何能夠成為師父的“正式弟子”,單就此番設想,已是遠非尋常人可比,更不用說親自而為了。
房元昭沒有過多打擾,簡單聊了幾句便離去,他還得向馮寶稟報呢。
馮寶靜靜地聽完房元昭敘說“刺史府”商議情形以後,隻說了一句話:“若十日內無確切消息,元昭,自行安排便是。”
結果,僅過七日,“廣州刺史府衙”正式行文“水師大營”,稱:“‘廣州府’已上書朝廷,請準實行‘新商稅’,還望馮都督遣得力人手相助。”
於是,房元昭、杜風二人,受命入城,協助“廣州刺史府衙”製定“新商稅實施細則”以及敲定各家作坊開設事宜。
同一日,由明崇儼補充完善後新的《操典》,交到馮寶手中,他仔細閱看後,很是滿意,當場決定——交付刊印,下發全軍。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水師”操練更有成效,而在城內,除涉及軍用的“冶鐵作坊”外,“釀酒”、“成衣”、“馬車”、“水泥”等作坊相繼開建……
因此類作坊涉及技術和配方,故而皆以“衛崗鄉”內各家作坊與“廣州”各商號“合辦”形式,所占份子最少兩成,最多四成,且無一例外的讓出“主事權”,僅保留“收益權”,當然,相關“技術和配方的保密”事宜,也製定了措施和處置約定,並在官府作了“備案”。
至此,“廣州府”全境,成為大唐第二座開征“新商稅”的城池。
對於這個結果,馮寶內心當中還是頗為高興的,因為,有一、有二,自然會有三!當更多的城市接受“新商稅”的時候,大唐想不作出“改變”都難。
與此同時,馮寶也很清楚,“廣州”這一次能夠如此快速決定“實施新商稅”,根子還是在“海外貿易”,換句話說就是,“大唐水師”能夠如期完成重建,兌現承諾,那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