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茶樓”一如既往的繁華,由於生意太好,以至於“衛崗鄉”裏,陸續又有人新開了兩家類似的,生意同樣紅火。
下雨天,很多人無處可去,在“茶樓”裏聽書歇息也就成了為數不多的活動之一。
剛剛獲任“太子左庶子”的高遠,非常難得地走進了“大寶茶樓”。
作為“皇家衛崗學堂”的實際掌權者,高遠如今可是炙手可熱的“大人物”,凡是想要安排孩子進學的人家,無不想盡辦法和其套近乎,各種請托那是讓其煩不勝煩,結果就是,如無必要,他甚至都不想走出學堂範圍。
可是今日不同,“司農寺卿”劉仁景差人邀約,特地提到了“陛下有口諭”,如此一來,想不去也不可能了。
高遠的到來,在茶樓裏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轟動,許多認識的人,紛紛上前打個招唿;而一些來自“長安”的人,同樣發出了邀其一同品茶敘談的請求,隻是無一例外,均被其婉拒。
剛上得二樓,一名劉家仆役即匆匆走進包間,向劉仁景稟道:“高督學已到了。”
劉仁景二話不說,起身走出房門,迎著高遠走過去,待到近前,笑而言道:“久違了,高兄。”
“一別經年,劉正卿風采依舊,可喜可賀啊。”高遠很是客氣的迴道。
劉仁景“嗬嗬”一笑,抬手做了一個“請”的動作,跟著親自引高遠進入包間。
二人分別落座,自有仆役沏好熱茶。
劉仁景道:“據掌櫃所言,此茶曰‘雪毫’,乃是作坊新品,不可不嚐。”
高遠頷首言道:“老夫亦有所聞,隻是聽說其產量稀少,故未嚐得見。”
“既如此,還請高兄品之。”
高遠也不客氣,端起茶杯,聞了一下,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接著輕啜一口,而後,緩緩閉上眼睛,一手放下茶杯,一手輕撫長須,片刻後言道:“微甘不澀,齒間留香,果然好茶。”
劉仁景笑而不語,很顯然,客人能夠滿意,他感同身受之。
“劉正卿”高遠睜開眼看著劉仁景道:“不知陛下有何喻示?”
劉仁景不慌不忙的先喝了一口茶,然後緩緩說道:“陛下知老夫來此地觀禮警官婚事,故命老夫代詢一事。”
“何事?”
“陛下問‘高卿家有意朝堂乎?’。”劉仁景一邊說,一邊目不轉睛地看著高遠。
很意外,高遠似乎毫無驚訝、喜悅之色,反而是微微皺起了眉頭,半晌後方道:“老夫離開朝堂久矣,何德何能有勞陛下掛心。”
這個問題,劉仁景可不敢替皇帝迴答,而是繼續說道:“陛下有言‘新修長安至玉門關大道,需有如高卿家之重臣主持’。”
此言一出,高遠算是徹底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究其根源,那是謝岩迴到鄉裏以後,就“修路”之事,詳詳細細寫了一份文書派人送往“長安”,呈報皇帝。
其在文書提到:“修路牽扯多地官府,需由重臣領銜出麵協調……”
大概正是因為如此,皇帝才想到了目前位高而名義上沒多少事務的高遠。那麽,究竟要不要接下這份差事,就成了一件令頭疼的事了。
從內心來說,高遠並不想接下此事,原因倒也簡單,他並不想離開“衛崗鄉”,更不想離開“皇家學堂”。
每日在學堂裏走走轉轉,聽聽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別提有多麽的愜意和悠閑了。雖說沒有多少權力,但也少了與之相對應的各種麻煩,尤其遠離朝堂那個巨大漩渦後,人活得輕鬆不說,還受人尊敬。相比而言,那個勞心勞肺的“修路差事”,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了的。
不過,朝中大臣們人人皆知,“修路”是當今天子心目中的頭號大事,誰能夠主持並按期完成此事,那必定成為朝堂重臣,日後位列宰相,也是可以預期的。
成為宰相,幾乎是每個官員夢寐以求的事情,哪怕名利心並不重的高遠,當機會放在眼前的時候,要說一點不動心,那也是不可能的。
此為大事,劉仁景也沒指望當時能夠得到答複,兩個人接著不免聊起明日謝岩的婚事,隻不過他們都是觀禮賓客,對此事僅是泛泛而談,以作為閑聊之資罷了。
茶樓另外一個包間裏,趕迴來參加謝岩婚禮的羅漢易和楊登,正在和幾名昔日同僚聊著閑話,除了有關婚禮的話題外,他們所說最多是兩件事,一個是“馮縣男能否趕迴來”;另一個則是眼下鄉裏官員們最關心的“澗河”水位暴漲的事情。
有道是“水火無情”,羅漢易等眾官員們都很清楚,按照目前雨勢,隻要再有兩三天不停,恐怕大水就會漫出堤壩,鄉裏情況可能好點,但是村裏以及“新安縣”境內的,恐怕就不樂觀了。到底是將部分百姓撤到高處,又或者是組織人手加固堤壩,官員們的意見很不統一。
主持“新安縣”政務的羅漢易和楊登認為,縣裏大部分百姓都在鄉裏從事各種活計,加上河道兩岸百姓稀少,完全可以將百姓撤離後再看情況而定。
但是以陳佑和範大寧為首的鄉裏官員卻認為,應該組織人手加固堤壩,怎麽說河道兩岸也不少良田,如果被水淹了,甚是可惜,且日後還得花時間和人手清理。
雙方各有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對方,羅漢易隻好道:“咱們都別爭了,還是等校尉大婚後,由校尉定吧。”
哪知陳佑卻道:“校尉前兩日說過,此事他不管,必須讓吾等自己決定。”
“那位於鄉長呢?難道不應當由他操持定奪嗎?”羅漢易很有些奇怪地問道。
“咱們這位鄉長,自接手鄉裏事務以來,除了管些小事,大事一律推給校尉。”
聽了範大寧如此說法,羅漢易和楊登不免互視一眼,或許在這一刻,他倆也都明白了到底是怎麽迴事。
“衛崗鄉”裏大大小小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吏,要麽出自“武平堡”,要麽由“吏部”直接委派,一般情況下,於辰在大事上根本說了不算,久而久之,他幹脆大事不再過問了。
於辰的情況,謝岩也知道,並不是說官吏們有意架空他,確實也是其適應能力有限,“衛崗鄉”裏所有政務幾乎都是以文書來往布置和傳達,而且時間長了後,也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格式,已經很接近後世的應用公文。然於辰依然喜歡用口頭形式,即使使用文書,用字遣句過於精煉,以至於讀書不多的官吏們看不懂,當然也就沒人理會他了。
幸好於辰為人秉性剛正,官吏們依舊給予了足夠的尊重,所以他雖然不管事了,但是名聲卻很好,在百姓眼中,稱得上是個“好官”。
謝岩對此也很滿意,不管怎麽說,能夠不添亂、不惹事,那就是不錯的官員,安安穩穩在任上幹幾年,最後升遷他處,就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麵了。
富裕的“衛崗鄉”是“盛世大唐”一個最好的代表之地,而“大寶茶樓”就是“衛崗鄉”的一個縮影。從一樓大堂裏聽說書的普通百姓,到各個包間裏商談事務的官吏、商賈和大戶之家們,每一個階層的人齊聚一地,互不相擾,各行其事,讓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麽的和諧!
室外的雨,仍然不見小,進出茶樓的人依然絡繹不絕,每個人都顯得很平和、很有禮,他們都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驗證著一句名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別人怎麽看,怎麽想謝岩那是既不知道也不關心,今天的他,堪稱是來到大唐以後,最鬱悶的一天了。
在羅蘭的安排下,謝岩不僅要試穿結婚的衣服,還得試戴各種配飾……
謝岩就弄不明白了,好好的一個大男人,頭上要戴花幹什麽?還有各種繁縟禮節,簡直令人抓狂!他本就對大唐禮儀知道的甚少,更別說專有的結婚之禮了。
不懂沒事,羅蘭早就問得清楚,於是帶著謝岩一樣一樣的試,直到他能夠明白怎樣做才不算失禮,才符合大婚之禮。
王三狗、老張頭兩個人,知道自己婚期也不遠,本想跟在謝岩後麵學習一下,也算是提前感受,哪知道看見謝岩練習的是一頭大汗,二人不約而同地暗自決定,不管怎麽著,那也得想法子說服自己的“準夫人”,能簡單的絕不搞複雜,能省略的堅決舍去,要不然一場婚禮下來,沒病也會給折騰出病來了。
謝岩心裏很是納悶,劉愣子結婚他有看過,鄉裏其他一些人的婚禮也都去過,怎麽感覺輪到自己的時候,就那麽複雜呢?
直到謝岩有些感覺吃不消的時候,他終於開口問了出來。
羅蘭給出的答案卻是讓謝岩差點沒氣暈過去!原來,羅蘭自己也不懂,她隻記得有一次和馮寶聊天時說起過“大婚”的事情,當時馮寶是半開玩笑地道:“以我和警官的身份地位,當然得遵循‘古禮’,方可彰顯禮儀之隆。”
羅蘭哪懂什麽“古禮”,直到問了人才知道其實是“周禮”,所以她專程去學堂找老先生們問了清楚後,才用到了謝岩身上。
搞清楚原委之後,氣得謝岩破口大罵:“天殺的馮寶,你這不是在故意害我嗎——!”
下雨天,很多人無處可去,在“茶樓”裏聽書歇息也就成了為數不多的活動之一。
剛剛獲任“太子左庶子”的高遠,非常難得地走進了“大寶茶樓”。
作為“皇家衛崗學堂”的實際掌權者,高遠如今可是炙手可熱的“大人物”,凡是想要安排孩子進學的人家,無不想盡辦法和其套近乎,各種請托那是讓其煩不勝煩,結果就是,如無必要,他甚至都不想走出學堂範圍。
可是今日不同,“司農寺卿”劉仁景差人邀約,特地提到了“陛下有口諭”,如此一來,想不去也不可能了。
高遠的到來,在茶樓裏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轟動,許多認識的人,紛紛上前打個招唿;而一些來自“長安”的人,同樣發出了邀其一同品茶敘談的請求,隻是無一例外,均被其婉拒。
剛上得二樓,一名劉家仆役即匆匆走進包間,向劉仁景稟道:“高督學已到了。”
劉仁景二話不說,起身走出房門,迎著高遠走過去,待到近前,笑而言道:“久違了,高兄。”
“一別經年,劉正卿風采依舊,可喜可賀啊。”高遠很是客氣的迴道。
劉仁景“嗬嗬”一笑,抬手做了一個“請”的動作,跟著親自引高遠進入包間。
二人分別落座,自有仆役沏好熱茶。
劉仁景道:“據掌櫃所言,此茶曰‘雪毫’,乃是作坊新品,不可不嚐。”
高遠頷首言道:“老夫亦有所聞,隻是聽說其產量稀少,故未嚐得見。”
“既如此,還請高兄品之。”
高遠也不客氣,端起茶杯,聞了一下,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接著輕啜一口,而後,緩緩閉上眼睛,一手放下茶杯,一手輕撫長須,片刻後言道:“微甘不澀,齒間留香,果然好茶。”
劉仁景笑而不語,很顯然,客人能夠滿意,他感同身受之。
“劉正卿”高遠睜開眼看著劉仁景道:“不知陛下有何喻示?”
劉仁景不慌不忙的先喝了一口茶,然後緩緩說道:“陛下知老夫來此地觀禮警官婚事,故命老夫代詢一事。”
“何事?”
“陛下問‘高卿家有意朝堂乎?’。”劉仁景一邊說,一邊目不轉睛地看著高遠。
很意外,高遠似乎毫無驚訝、喜悅之色,反而是微微皺起了眉頭,半晌後方道:“老夫離開朝堂久矣,何德何能有勞陛下掛心。”
這個問題,劉仁景可不敢替皇帝迴答,而是繼續說道:“陛下有言‘新修長安至玉門關大道,需有如高卿家之重臣主持’。”
此言一出,高遠算是徹底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究其根源,那是謝岩迴到鄉裏以後,就“修路”之事,詳詳細細寫了一份文書派人送往“長安”,呈報皇帝。
其在文書提到:“修路牽扯多地官府,需由重臣領銜出麵協調……”
大概正是因為如此,皇帝才想到了目前位高而名義上沒多少事務的高遠。那麽,究竟要不要接下這份差事,就成了一件令頭疼的事了。
從內心來說,高遠並不想接下此事,原因倒也簡單,他並不想離開“衛崗鄉”,更不想離開“皇家學堂”。
每日在學堂裏走走轉轉,聽聽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別提有多麽的愜意和悠閑了。雖說沒有多少權力,但也少了與之相對應的各種麻煩,尤其遠離朝堂那個巨大漩渦後,人活得輕鬆不說,還受人尊敬。相比而言,那個勞心勞肺的“修路差事”,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了的。
不過,朝中大臣們人人皆知,“修路”是當今天子心目中的頭號大事,誰能夠主持並按期完成此事,那必定成為朝堂重臣,日後位列宰相,也是可以預期的。
成為宰相,幾乎是每個官員夢寐以求的事情,哪怕名利心並不重的高遠,當機會放在眼前的時候,要說一點不動心,那也是不可能的。
此為大事,劉仁景也沒指望當時能夠得到答複,兩個人接著不免聊起明日謝岩的婚事,隻不過他們都是觀禮賓客,對此事僅是泛泛而談,以作為閑聊之資罷了。
茶樓另外一個包間裏,趕迴來參加謝岩婚禮的羅漢易和楊登,正在和幾名昔日同僚聊著閑話,除了有關婚禮的話題外,他們所說最多是兩件事,一個是“馮縣男能否趕迴來”;另一個則是眼下鄉裏官員們最關心的“澗河”水位暴漲的事情。
有道是“水火無情”,羅漢易等眾官員們都很清楚,按照目前雨勢,隻要再有兩三天不停,恐怕大水就會漫出堤壩,鄉裏情況可能好點,但是村裏以及“新安縣”境內的,恐怕就不樂觀了。到底是將部分百姓撤到高處,又或者是組織人手加固堤壩,官員們的意見很不統一。
主持“新安縣”政務的羅漢易和楊登認為,縣裏大部分百姓都在鄉裏從事各種活計,加上河道兩岸百姓稀少,完全可以將百姓撤離後再看情況而定。
但是以陳佑和範大寧為首的鄉裏官員卻認為,應該組織人手加固堤壩,怎麽說河道兩岸也不少良田,如果被水淹了,甚是可惜,且日後還得花時間和人手清理。
雙方各有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對方,羅漢易隻好道:“咱們都別爭了,還是等校尉大婚後,由校尉定吧。”
哪知陳佑卻道:“校尉前兩日說過,此事他不管,必須讓吾等自己決定。”
“那位於鄉長呢?難道不應當由他操持定奪嗎?”羅漢易很有些奇怪地問道。
“咱們這位鄉長,自接手鄉裏事務以來,除了管些小事,大事一律推給校尉。”
聽了範大寧如此說法,羅漢易和楊登不免互視一眼,或許在這一刻,他倆也都明白了到底是怎麽迴事。
“衛崗鄉”裏大大小小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吏,要麽出自“武平堡”,要麽由“吏部”直接委派,一般情況下,於辰在大事上根本說了不算,久而久之,他幹脆大事不再過問了。
於辰的情況,謝岩也知道,並不是說官吏們有意架空他,確實也是其適應能力有限,“衛崗鄉”裏所有政務幾乎都是以文書來往布置和傳達,而且時間長了後,也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格式,已經很接近後世的應用公文。然於辰依然喜歡用口頭形式,即使使用文書,用字遣句過於精煉,以至於讀書不多的官吏們看不懂,當然也就沒人理會他了。
幸好於辰為人秉性剛正,官吏們依舊給予了足夠的尊重,所以他雖然不管事了,但是名聲卻很好,在百姓眼中,稱得上是個“好官”。
謝岩對此也很滿意,不管怎麽說,能夠不添亂、不惹事,那就是不錯的官員,安安穩穩在任上幹幾年,最後升遷他處,就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麵了。
富裕的“衛崗鄉”是“盛世大唐”一個最好的代表之地,而“大寶茶樓”就是“衛崗鄉”的一個縮影。從一樓大堂裏聽說書的普通百姓,到各個包間裏商談事務的官吏、商賈和大戶之家們,每一個階層的人齊聚一地,互不相擾,各行其事,讓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麽的和諧!
室外的雨,仍然不見小,進出茶樓的人依然絡繹不絕,每個人都顯得很平和、很有禮,他們都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驗證著一句名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別人怎麽看,怎麽想謝岩那是既不知道也不關心,今天的他,堪稱是來到大唐以後,最鬱悶的一天了。
在羅蘭的安排下,謝岩不僅要試穿結婚的衣服,還得試戴各種配飾……
謝岩就弄不明白了,好好的一個大男人,頭上要戴花幹什麽?還有各種繁縟禮節,簡直令人抓狂!他本就對大唐禮儀知道的甚少,更別說專有的結婚之禮了。
不懂沒事,羅蘭早就問得清楚,於是帶著謝岩一樣一樣的試,直到他能夠明白怎樣做才不算失禮,才符合大婚之禮。
王三狗、老張頭兩個人,知道自己婚期也不遠,本想跟在謝岩後麵學習一下,也算是提前感受,哪知道看見謝岩練習的是一頭大汗,二人不約而同地暗自決定,不管怎麽著,那也得想法子說服自己的“準夫人”,能簡單的絕不搞複雜,能省略的堅決舍去,要不然一場婚禮下來,沒病也會給折騰出病來了。
謝岩心裏很是納悶,劉愣子結婚他有看過,鄉裏其他一些人的婚禮也都去過,怎麽感覺輪到自己的時候,就那麽複雜呢?
直到謝岩有些感覺吃不消的時候,他終於開口問了出來。
羅蘭給出的答案卻是讓謝岩差點沒氣暈過去!原來,羅蘭自己也不懂,她隻記得有一次和馮寶聊天時說起過“大婚”的事情,當時馮寶是半開玩笑地道:“以我和警官的身份地位,當然得遵循‘古禮’,方可彰顯禮儀之隆。”
羅蘭哪懂什麽“古禮”,直到問了人才知道其實是“周禮”,所以她專程去學堂找老先生們問了清楚後,才用到了謝岩身上。
搞清楚原委之後,氣得謝岩破口大罵:“天殺的馮寶,你這不是在故意害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