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們迴到了金陵城。


    一路車馬疲憊。


    皇帝迴皇宮歇著了。


    眾大臣們迴到丞相府,都是精神萎靡不振。


    全國郡縣政績大考,還是得繼續進行排位。


    經過皇帝和眾大臣們微服私訪,實地考察,小昏侯政績,名列百郡千縣第一。別說其他縣城無法與之相比,哪怕是以一郡之力,也難以抗衡。


    這小昏侯委實狡詐,處處大表衷心,馬屁把皇帝拍的龍心大悅,也不猜忌小昏侯。


    這政績排名一出,毫無懸念,小昏侯定然扶搖直上。


    大臣們都是臉色沮喪。


    小昏侯這麽厲害...襯托著他們這些九卿大臣,好像都是廢物一般。當年他們治理郡縣,也沒誰能拿出這個政績來。


    孔寒友和王肅都是滿臉的無奈。


    這次提前舉行全國政績大考,為了就是打壓小昏侯,斷了他的仕途。


    結果,非但沒有打壓成,反而襯托出小昏侯傲世無雙的政績。


    連捧殺的絕招,都已經毫無作用。


    “王大人,本相這是黔驢技窮,不知王大人可有高招賜教?”


    孔寒友苦笑著說道。


    法子還是有。


    但對付小昏侯,這是儒派和門閥權貴兩派協力的事情,總不能他一個人賣力吧。


    “關鍵還是皇上,皇上鐵了心要給小昏侯升官,攔也不住。”


    王肅沉吟,目露寒光道:“既然打壓不了,那我等便送他一程,祝他展翅高飛。”


    “哦,此話何解?”


    孔寒友問道。


    “益州蜀郡,治所成都。


    郡守鄭平,老朽不堪重用。


    周邊地方蠻夷部族,屢屢反叛,總是無法平息。


    我大楚皇朝開發西南六七十載,對蜀郡周邊地區依然缺乏管轄之力。可見蜀郡的開發難度極大,絕非丹陽縣可比。


    正需要一位強力的郡太守,鎮守蜀郡。


    從金陵此去蜀郡,路途甚遠至少數月才得以往返,交通險阻,消息閉塞。皇上斷然不會去視察蜀郡。


    我們不如上書皇帝,任小昏侯為蜀郡太守。


    按照小昏侯的縣令政績,朝廷也沒有虧待他。讓他展翅高飛,到數千裏之外的益州去折騰吧!”


    王肅淡淡說道。


    這鄭平是金陵十大門閥鄭氏家族子弟,鄭景榮的族弟,資質平庸,沒有多大作為,所以安排了一個蜀郡郡守的苦差事。


    幹了七八年也沒出什麽政績。


    現在也該是讓鄭平滾蛋了。


    讓小昏侯去接了那個蜀郡太守的位置。


    這也算是門閥勳貴派係,讓出一個郡守官位,給小昏侯。


    孔寒友目光一亮,笑道:


    “妙,此主意甚妙!


    把小昏侯送去蜀郡。


    天高皇帝遠,誰還管他小昏侯在蜀郡去幹些什麽?政績?就算有政績,別人也看不到!


    待個三五年,說不定皇帝就把他給淡忘了。


    那些蠻夷部落可不好對付。


    若是這數年內,蜀郡發生蠻夷叛亂,這個罪名還能扣在小昏侯的頭上。這罪有多大,還不是你我說了算!”


    把小昏侯打發到那麽遠的地方去,他也沒辦法再摻和朝堂上的事情了。


    他們有大把的時間,清理和拉攏,那些科舉進士們,吸收進自己的派係。


    把小昏侯的根基,徹底挖掉。


    就算小昏侯日後迴來,也是孑然一人,毫無勢力。


    ...


    兩位三公大臣,主意拿定之後。


    孔寒友親自執筆,丞相府擬定了一張全國郡縣政績大考的排名名單,以及官員升遷、貶瀆、平調的名單。


    丹陽縣令小昏侯政績第一,晉升益州蜀郡太守。(原蜀郡太守鄭平,告老隱退。)


    秣陵縣令董賢良政績第二,晉升九江郡太守。


    蕪湖縣令晁方正,晉升廬江郡太守。


    ...


    朝廷兩大派係,把縣令政績前十名額,幾乎瓜分殆盡。


    當然,也留了一個,給沒有任何派係的主父焰。這主父焰也是個奇葩,政績相當的高,但是不依附朝廷派係。


    按理,這種沒派係的縣令,是無法晉升的。


    但是,主父焰早就被皇帝惦記在心裏。無緣無故的去打壓他,皇帝那邊不好看。


    湖熟縣令主父焰政績第十,晉升江夏郡。


    如此一來,皇帝看了這份政績清單,應該是很滿意了。皇帝想要的,都滿足了。


    主相孔寒友和負責監察的禦史大夫王肅,一起入宮,將這份政績升遷名單,交給了皇帝,由皇帝最終定奪。


    通常,這份名單交上去了,皇帝都不會去改的。


    畢竟皇帝對大部分官員都不怎麽熟悉,地方官員的政績和能力,大多是靠丞相府來把握。


    皇帝項燕然拿到這份名單,沉思了許久。


    別的倒是沒什麽。


    但把小昏侯送去益州蜀郡,管轄成都府和諸縣。


    這是升遷,倒也沒錯。


    誰也不能說這是打壓小昏侯。


    但是,恐怕絕大部分金陵官員,都不願意去益州那塊地方.....離帝都太遠了。


    這一去,就被朝廷、皇帝給遺忘了,鬼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迴來。


    而且附近還有蠻夷部落,不服朝廷管轄,屢屢造反。


    最關鍵,皇帝可舍不得讓小昏侯跑那麽遠的地方去。


    這新政改革,還需要小昏侯這把尖刀出力。


    皇帝忽然問道:“王大人,你兒王栩,出任金陵尹多久了?”


    王肅一愣,說道:“迴皇上,又七八年了吧。是上上次郡縣大考,升任金陵尹的。”


    “政績如何?”


    皇帝又問道。


    王肅頓時尷尬。“這...這個...政績,平平!”


    金陵尹這個官位


    位高權重,但左右不是人。


    金陵府就不是出政績的地方。


    這個官,看似好像帝都府的最高地方長官,權力極大。可是,皇宮、朝廷、金陵十大門閥,就在金陵城。


    皇族、王侯、王孫公主、三公九卿大臣、門閥士子遍地走,隨便哪個官,也不是金陵尹招惹得起。


    隨便一個侯爵,都能指著金陵尹的鼻子破口大罵。


    金陵尹就是個小媳婦,上頭全是公公、婆婆、爺爺、奶奶管的。


    王栩這個金陵尹,早先被小昏侯給打了頭,告狀無門,也隻能忍氣吞聲。


    這地方就別說政績了,別出事就算是最大的政績。


    風平浪靜的熬個幾年,熬出一份資曆來,也好為晉升九卿高官鋪路。


    王栩熬了很多年,眼巴巴的望著九卿高位呢,好脫離這個苦差....隻是,九卿高官的空缺,也不是那麽容易補的。


    一家占了兩個九卿,別家會有意見。


    皇帝看王肅這幅尷尬的表情,笑道:“這金陵尹的活,約束太多,難出政績,也不好幹啊!


    讓王栩去益州蜀郡,大刀闊斧的幹一任吧,反正看看他的本事。有沒有再升一步的實力。”


    王肅頓時麵色如褚。


    把王栩調任到蜀郡去?


    帝都是大楚第一大府,人口百萬。


    這,京兆尹這個官位,比普通郡守要高半個階位!


    當然,蜀郡是排名靠前的大郡,成都也是大府,算是平調,也不算降格。


    地方郡守,大刀闊斧的幹,比京兆尹更容易出政績。


    可是,遠啊!


    路上就是幾個月,這一去最少數年,除非是升遷、隱退,恐怕是很難迴來了。


    但他也不能拒絕啊!


    皇帝都親口說了,要讓王栩展示一下本事。能否升遷,要拿出真才實幹來。


    “呃....謝皇上!”


    王肅身形微微一晃,眼眸底下幾乎絕望。


    王栩這一調任。


    金陵尹的位置,空出來了!這個位置,比郡守高出半階。


    皇帝這是準備幹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楚氏楚天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裏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裏璽並收藏楚氏楚天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