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


    金鑾殿。


    正在進行早朝。


    不過皇帝和眾大臣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沒什麽心思商議其它朝政。


    大楚皇朝的頭等大事,莫過於這第三輪的“國試”,將選拔出二百名通過國試的舉人。


    這是科舉新政,最重要的一個關節。隻要通過“國試”,保底也是朝廷小吏,吃上官家飯碗。


    兩百名通過科舉選拔出來的官吏,即將出現在朝堂上。


    皇帝項燕然和三公九卿眾大臣們都在等著這次國試的神秘考卷。


    選出的官員如何,當然要看考卷。


    這份國試考卷的保密性做的太好,除了小昏侯之外,無人知曉。


    “皇上,國試考卷到了!”


    幾名太監匆匆而至,帶著一百餘份考卷,趕到皇宮。


    金陵貢院的考試正式開始。


    太監們終於在金陵貢院,拿到了國試考卷,趕緊送來給皇帝和眾大臣們過目。


    皇帝項燕然隨手取了一份考卷。


    這是他登基以來,第一次采取科舉大考的方式來從整個大楚遴選人才。


    他當然很好奇,小昏侯出的國試考卷。


    這份國試試卷一共隻有九道題,比之前的縣試和郡試少多了。


    “國試第一道題——天文算術考題。


    請聽題:


    一紙厚一毫,對折一次增高一倍。如果反複折疊四十一次,厚度可從大地達月亮。那麽,大地到月亮之間多遠?請寫出每次折疊的計算過程!”


    項燕然愣住了,臉上抽了一下。


    從地麵到月亮多遠?


    他發現。


    第一道題,就把他難住了。


    身為皇帝,他也算是通古博今,閱書無數...但怎麽計算這道題,他不知該如何下手。


    先不管這道題了。


    看下一道題。


    “國試第二道題——物理算術考題。水,為何成冰,為何化氣,消失不見?解釋其中原理。”


    皇帝項燕然拿著手中的茶杯,懵了半天。


    這道題,每一個字都能看懂。


    但是組成一句話,他就看不懂了。


    水為什麽成冰,水為什麽化氣?


    你問我?


    我問誰去?


    他怎麽知道?!


    “國試第三道題——曆史演變和農耕考題:石器、青銅器、鐵器、鋼器,從古至今的農具變化,對增加耕地和增產糧食起到多少效果,增加多少人口,增加多少國力?”


    “算了,下一道!”


    “國試第四道提——醫學考題:大楚發生過多少瘟疫。瘟疫的種類,對皇朝和社會造成多大的危害?什麽情況下爆發,以及如何治療、防疫、隔離?”


    “算了,朕還是迴頭去做第一道題,試一試折紙吧!”


    畢竟,折紙容易一點。


    皇帝項燕然拿出一張空白的昏侯紙。


    不就是對折嗎,多輕鬆啊!


    項燕然暗道。


    折一下,兩毫。


    折兩下,四毫。


    折三下,八毫....十六毫...三十二毫...六十四毫。


    折八...!


    呃,完蛋,折不動了。


    這張紙要折多少下,才能疊到月亮上?


    皇帝項燕然使勁全力,也沒折到第九下。至於計算,算到十多次之後,他就不知該如何算下去。


    項燕然頹然放棄了。


    他堂堂大楚國皇帝,一道題都答不對。


    小昏侯是從什麽古書上,搜刮了這些稀奇古怪的考題?!


    ...


    朝堂上,大臣們也在拚命解題,不時交頭接耳碎碎低語。


    “小昏侯這考題出的太扯淡了,太沒有水準了。


    一張薄紙折疊四十一次,恐怕還沒有我家屋簷那麽高,怎麽就抵達月亮上了?”


    有官員極為不屑道。


    大農令楊褚聞言,卻搖頭道:“這可不一定,你家屋簷若是高一丈多,隻需折十二次便可。...不信你折一折試試。”


    “怎麽可能!”


    那官員不服氣,取了一張白紙折疊起來。


    才折了八次,他使足了勁,漲紅了臉,依然折不動。


    折不動,隻能拿筆來算好了。


    可是算著算著,便算不下去了。


    他不知道該怎麽算了,越算到後麵越恐怖啊!


    ...


    “這份考卷,哪位愛卿來答一答出來?”


    項燕然不由朝滿殿的眾臣們問道。


    朝堂上。


    太尉李榮、太常盧梓等等眾朝臣們,不斷的翻看著國試的九道考題,眼皮直跳,麵麵相覷,沒人敢吭聲。


    這考題,咋一看上去,好像都是很小的問題。


    可是仔細一想,腦子裏一片懵的,啥也答不上來。


    “臣,請召集本朝所有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專精籌算的博士,共破國試考題!”


    大農令楊褚道:“並把相關的書籍都找來!”


    “準!”


    皇帝項燕然立刻召集大楚皇朝的眾博士,一起上殿,破解這國試第一科的考題。


    眾朝臣和博士們,一起苦翻古籍,尋求解答之法。


    一炷香過去...一個時辰過去...大半日過去。


    殿內眾臣滿身大汗。


    第一道題其實是最簡單的,因為隻需要反複的疊加計算。


    但依然極難。


    因為大楚皇朝用的方法,沒有後世人常用的公式,並非是“算盤”,而是更加古老的“籌算”——一袋子的“竹籌”當做計數器。


    橫著放一到五根,分別代表一到五個數字。


    豎著放一根,代表五。豎兩根為十。


    一豎四橫,代表九。


    采用十進製,個位數、十位數、百位數、千位數,萬位數....


    眾大臣們在地上擺“籌算”,不斷的翻倍計算,翻倍四十一次。


    用了幾個時辰之後,他們終於算清楚了。


    大約是七十六萬裏左右,從地麵到月亮的距離。


    這個數字,讓皇帝項燕然和眾臣們感到駭然變色,難以置信,卻又欣喜若狂。


    從大楚的帝都金陵城到遙遠的成都縣,這才幾千裏而已。東西之間,南北之間,都不超過數千裏。


    地麵到月亮,居然要七十多萬裏遠,超過了幾百個大楚皇朝的疆域。


    他們沒有用尺子,居然把天的高度給量出來了。


    這是何等令人欣喜若狂的事情啊?!


    當然,為何小昏侯這麽確定,紙折四十一次的厚度,就能抵達月亮?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他們不想去問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太燒腦。肯定涉及到一大堆極為複雜的計算。


    然而,這僅僅是國試的第一道題,後麵每一道考題都讓眾大臣感到頭疼無比。


    翻遍了各種書籍,費盡心思才解答出了其中一小半道的考題,眾朝臣和博士們都脫虛了。


    這國試考題,太過恐怖。


    完全超過了他們所能掌握的學識,在儒家、道家...書籍上,根本找不到任何答案。


    難怪小昏侯允許秀才們攜帶書本入考場,開卷考試。


    金陵貢院裏的秀才們,恐怕遭遇了此生最艱難的一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楚氏楚天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裏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裏璽並收藏楚氏楚天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