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秀低調的在虞園待了數日。


    閑著沒事,便看李虞和狄兒、祖兒三女在庭院之中練劍。三女在庭院假山池塘畔追逐,劍光飛舞,飄飄欲仙,美豔不可方物。


    還有,就是寫一寫《石頭記》。


    可是在虞園待久了,終究會悶的慌。


    況且,驚蟄之後,江南一帶經常是春雨綿綿不絕,憋在虞園多日難免鬱悶。


    “祖兒,走,姑爺帶你去外麵透透氣!”


    楚天秀帶著祖兒,撐著傘,出了平王府,大搖大擺來到長樂街,準備去鴻門客棧找沈萬寶這些紈絝狐朋狗友玩耍,商量怎麽撈銀子。


    鴻門客棧這個地方很特殊,一樓大廳是儒生們的聚集之地,二三樓的雅座,卻是士子們、紈絝們的匯聚地。


    因為這裏人員聚集,消息靈通,金陵的讀書人閑著沒事都喜歡往鴻門客棧湊熱鬧。


    “各家邸報,最新的各家邸報啦~!”


    卻見到長樂街的街頭,鴻門客棧門外,有小販在販賣各家邸報。


    最近金陵城,邸報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打著廣開言路的旗號,爭奇鬥豔。


    雖然活字印刷術是《大楚邸報》的獨門絕活,每日都能出一份邸報,銷量火爆,每日高達一二萬份。


    但是,別家也花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時間,使用木板雕刻印刷,每三到五天出一份邸報,也還是可以把邸報大量印刷出來的。


    哪怕賣的少一點,隻賣幾百份、上千份,那也比沒有好——邸報就是大喇叭,就是影響力。


    這倒是讓楚天秀很方便的便看到各方勢力的消息和情報。


    這些金陵邸報,大多都在為儒派和門閥勳貴,搖旗呐喊。摻雜著大量真真假假的消息,隨便看看就好。


    “《丞相府邸報》,秣陵縣令董賢良發表最新學說《陰陽災異說》,轟動金陵城!快來看啊!隻剩下十多份了,賣完即止!”


    一名小販大聲叫買。


    街頭,有不少的儒生們籌錢買了《丞相府邸報》,在三五成群的議論紛紛,滿臉興奮之色,難以言表。


    “董大人太厲害了,居然能寫出如此玄奧的學說。這是把我們儒家學說,和道家學說,一力貫通。他這是證道,證得了我儒家先賢的大道!”


    “不愧是孔大人的得意高徒啊!”


    “老夫這前半生過的懵懵懂懂,今日一看董大人的《陰陽災異學說》,對世間一切疑惑,終於恍然大悟。”


    “聽說董賢良大人今日在鴻門客棧,和眾儒生們交流,指點學問。走,我們快去看看!”


    眾儒生們興匆匆,往熱鬧的鴻門客棧內而去。


    鴻門客棧內果然人潮擁擠,董賢良被一大群的金陵城眾儒生們圍在中間,宣揚他最新的學說《陰陽災異說》。


    “來一份!”


    楚天秀看到小販前圍著一群儒生,熱鬧沸騰,不由好奇。


    祖兒立刻幫他買來邸報,一看,赫然看到《丞相府邸報》的首頁,刊登著一個最新的重磅學說——董賢良的《陰陽災異說》。


    這讓楚天秀看的咧嘴,感到牙疼。


    “陰陽”,出自《周易》。陰陽,一正一反,最初講述的是一個客觀樸素的辯證法,天地之變化。


    “災異”,這指的是天地間一切星逆、水火之災、大旱、蝗災、瘟疫...等等,都是自然界的災害。


    這兩個概念都是講客觀自然,兩者之間沒多大的關係。


    但是,董賢良的腦子太活躍了。


    董賢良不僅僅學儒家經學,還學陰陽家,腦子一熱,把各家學說給糅合到了一起。


    董賢良去秣陵縣城修祭壇,檢驗陰陽學,親自去主持唿風喚雨,百姓鄉紳們對他那是無比崇拜。


    董賢良把“陰陽學”,進一步改成了“天人感應”,說天和人會相互受到影響。


    天會影響人,人會影響天。


    憑借“天人感應”,他又把“災異學”,推演成了這是老天爺在對人的德行缺失,進行懲罰。


    董賢良發表的這個《陰陽災異說》,將陰陽學和災異學,成功的掛鉤在了一起。


    簡單的一句話歸納,就是“每當天地發生了災異,那是因為君王和臣子有缺失造成的,這是老天爺在強烈示警和懲戒。隻要你乖乖的改正錯誤,向天地叩首謝罪,這些災難就會消失。”


    這個學說,有強烈的迷惑性。


    因為任何一場大天災,往往會立刻帶來人禍,社會大動亂危機,國家大動亂危機...甚至是一場帝國的大崩潰。


    天災和人禍總是同時發生,形影相隨。


    董賢良把它們掛鉤在一起,當然很多人一聽,會覺得,“咦,好有道理的樣子啊!”


    從《陰陽災異說》誕生之日起,影響了中華大地足足兩千年之久,可見這個學說的生命力之強悍。


    甚至,影響力一直延續到了現代,每逢災難降臨,也依然會有一些人迫不及待的跳出來,酸溜溜說:


    “瞧,又出天災了,這老天爺對你們的示警、懲罰來了吧!趕緊改吧,換人上位,改製度,叩首謝罪吧,把一切製度統統改了,這場天災大難就不會發生了。”


    這些現代人的腦子都不太好使。


    更何況二千年前的古代。


    將兩個同時發生的事情,混為一談,當然很容易被古人的直覺所接受。


    楚天秀對此充滿了戲謔。


    天災就是天災。


    跟人有半毛錢關係?


    不能因為這兩件事情同時發生,就說人類這種雜食動物,觸怒了老天爺吧。


    董賢良精心構思許久,影響了後世兩千年的《陰陽災異學》,終於還是問世了,並且公開刊登在《丞相府邸報》上。


    這無疑會震動整個大楚。


    發表一門新的學說,可不是什麽人都有資格幹的。


    無名小卒斷然不能如此,那是會被嘲諷死。


    這是大儒的特權,或者是即將晉升為新一代大儒,才有資格發表自己的獨立學說。


    很顯然,董賢良在大朝爭獲勝之後,他在整個儒派的地位正在快速的上升。


    他抓住這個時機,推廣他最新研究出來的《陰陽災異說》。


    儒家原本是一門專門研究人和人之間的倫理學,孔孟先賢們做得非常不錯。儒家跟道家、墨家等偏向於自然科學的學說沒有太多關係。


    董賢良卻強行的把儒家學說,糅合了陰陽學,改造成了《陰陽災異說》,用來指導和幹涉整個社會的一切。


    這也意味著,“儒家”正在突飛猛進的在向“儒教”進化!


    宗教,最愛幹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你信奉我的教派學說,我就幹涉你的“吃、穿、住、行”一切,甚至主導國政,都要遵循我的學說。


    儒家迅速儒教化。


    大楚皇帝要是信奉了董賢良這一套學說,這儒教就要用這套“天災警示人禍”的學說,來幹涉指導朝政。


    ...


    楚天秀自從發現董賢良對陰陽學很感興趣之後,便一直警惕,董賢良會鼓搗出這套奇怪的學說。


    楚天秀拿著《丞相府邸報》,步入鴻門客棧內,找了一處座位坐下。


    眾讀書人都在聽董賢良傳道,也沒人注意到他小昏侯來了。


    客棧內,數以百計的儒生們,甚至還有一些門閥士子,都是正目光狂熱,望著人群中間,慷慨激昂的董賢良,聆聽著他的最新學說。


    “人要有信仰,不可無所畏!”


    “人要惟畏天、畏地、畏祖宗!”


    “天災,是上天在震怒,是天意的傳達,這是上天對我們罪行的示警,威懾我們要心懷敬畏之心。”


    “心有恐懼,心有忌憚,我們的德行才會收斂!否則上天定會給予嚴懲。”


    “君王受命於天,帝君和人臣要敬畏上天的示警。百姓供奉先祖,要敬畏祖先的托夢。祭天祭祖,乃是頭等大事。”


    “上天示警,修德免災!”


    “國因失道而將亡之前,上天會先以天災來譴責、警示。如果不思反省,就會以怪異的天災或天象來警告誡懼。再不知道改變,真正讓其敗亡的災害就將來到了。”


    “《陰陽災異說》,此乃人遵循天意的大道!”


    董賢良激動的宣揚著自己的教義。


    “好!”


    “太好了,董大人的這門學說終於把天災的出現給說清楚了。天災四起,我們唯有修德免災。帝王,大臣,百姓,皆要好好反省!”


    在座的眾儒生們紛紛激動,大聲叫好。


    就連祖兒聽了,也驚歎,“姑爺,這董賢良好厲害,天災原來還有這樣大的作用...不愧是庚子殿試第二名!不過,姑爺肯定比他更厲害,姑爺才是殿試第一。”


    楚天秀哭笑不得。


    這套學說當然厲害,影響了後世帝王兩千年。


    帝王以天子自居,一直到大清年間,皇帝每逢天災都要趕緊去謝罪,痛罵自己缺失德行,或者讓一名大臣去頂罪革職。


    這能不厲害嗎!


    但這套儒教學說,禍害之處極大。


    儒教都把天災給“解釋清楚”了,那對自然科學就非常的不重視了,更是不會深入去研究它們。


    後世兩千年的讀書人,數萬數萬的人都忙著研究儒家的倫理關係經典,有幾個人去研究自然科學?


    用後世一個通俗的說法就是,整個華夏文明都在拚命狂點“生產關係樹”,卻忽略了另外一顆生產力科技樹。


    要是兩千年前華夏就把一半的讀書人,分去狂點的科技樹,那這個星球上根本不會有其他文明什麽事。


    董賢良在一番慷慨言辭之後,終於看到,人群中多了一個小昏侯。


    “小侯爺,董某不久之前剛剛研究出來的《陰陽災異說》。你覺得如何?”


    董賢良客氣的拱手問道。


    別的儒生的意見,他也不太在意。


    對小昏侯,他還是非常重視的。


    大楚年青一輩實力超強的一位,發明了昏侯紙、發明了邸報,眼界最開闊,思路最活躍的,非小昏侯莫屬。


    “這學說...太牛了!我迴去好好消化一下。”


    楚天秀斟酌著。


    看到董賢良和眾儒生們,一副狂熱和期待的眼神,他還能說什麽呢?


    他要說個“不行”字,恐怕滿客棧的板凳,就要朝他丟過來了。


    好漢不吃眼前虧。


    手裏捏著董賢良親手簽下的一份協議,迴頭再來收拾他。挖個大坑,把董賢良給埋了。


    楚天秀站了起來,準備告辭。


    董賢良不由有些遺憾,他還盼著小昏侯陽光毒辣,能幫他查遺補漏,進一步完善這門《陰陽災異說》。


    卻見,金陵城離長樂街不遠的玄武街,玄武廟的方向。


    天空一道雷閃,落下。


    “轟隆”一聲巨響,玄武廟內一股數十丈的火焰,衝天而起。


    哪怕是隔離一條街,鴻門客棧也感受到了劇烈的震動。


    門窗座椅搖晃,眾人站立不穩。


    滾滾的濃煙直上天空。


    玄武廟方向,火光衝天,傳來慌亂的喧囂聲。


    眾儒生們駭然失色,不知發生何事。


    楚天秀呆了一呆。


    玄武廟出事了?


    ————


    ps:3600字大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楚氏楚天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裏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裏璽並收藏楚氏楚天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