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謝丞相的幾名大臣吵嚷鬧著,要駁迴小昏侯自薦書,可一聽孔寒友有簡上奏,瞬間便肅靜下來。


    謝胡雍主相和眾大臣們,都驚詫的望向孔寒友。


    禦史大夫,三公之末。


    但上可勸誡帝王,下可監察諸侯王、丞相、太尉等在內的文武百官是否奉公守法、德行缺失,是朝廷上最令百官畏懼的重臣。


    通俗的說,禦史大夫就是專司監察,雞蛋裏挑骨頭,負責罵人的官。


    一旦被他抓到了毛病或罪證,輕則罰俸祿,重則貶官、入獄。


    尤其是,這位禦史大夫孔寒友很少開口。一旦有簡上奏,往往出手狠準猛,事後幾乎必有官員遭到貶逐、下獄。


    別說百官敬畏了。


    隻要他一開口,連皇帝都頭疼。


    但是,早朝上,奉行的是一事一議的原則。


    謝丞相剛剛上奏,還沒有得出結論呢。


    按理,也要先商量完謝丞相的這份歲舉名單的奏報,皇帝裁定之後。眾臣們按照排位再接著上奏,議論下一個奏報。


    哪有一事未閉,又奏一事的道理?


    “孔愛卿有何事奏報,如此著急?”


    項燕然和氣問道。


    孔寒友從冕服袖袍內取出一個錦盒,奉上道:“臣昨日查巡金陵城,尋得祥瑞一件,乃當世第一文運之寶,進獻於皇上。”


    此言一出,頓時金鑾殿內,眾臣們一片嘩然,臉色古怪。


    祥瑞?!


    大家同朝當官,都熟悉官場上的套路。


    所謂的“祥瑞”,便是哪些偏遠地方的郡守、縣令,生怕皇帝忘記了自己身在偏遠,一心為陛下治理郡縣,頗為辛勞,還請陛下看在勞苦功高的份上,加官進爵,或調迴金陵皇城。


    便經常把一些“禾生雙穗,地出甘泉,千年神龜,黑眼白熊,白狐,白虎”,等等奇禽異獸,作為轄內的祥瑞之物,送到金陵城來,隱晦的表達請求皇帝嘉獎。


    所謂獻祥瑞,便是請求再進一步的意思。


    皇帝自然知道這個[筆趣島.biqudao.vip]道理。


    通常也會“嘉獎”勉勵一番,以免這些郡守、縣令們感覺不受皇帝重視,心生苦悶。


    這種事情也就偶爾幹幹,哪位郡守大臣要是天天進獻“祥瑞”。禦史大夫肯定會毫不客氣的參他一本,罵他不幹政務,整天想著鑽營官位。


    金陵城內的朝官們,近在皇帝身邊,不必擔心被皇上忘記了,當然不會幹這種頗為丟臉,容易被禦史府盯上的事情。


    但是,你孔寒友這位禦史大夫,朝堂三公之末,地位僅次於丞相、太尉,深受皇帝寵信,怎麽自己帶頭獻“祥瑞”?


    難道孔大人,想要再進一步,位列三公之首丞相之位?


    可是謝胡雍主相已經當了十多年的丞相了,皇帝用著他也好事,顯然沒有換掉主相的意思。


    就算謝胡雍主相幹不下去了,王肅副相還眼巴巴的等著後補呢。孔大人想當主相,還差了兩步。


    “孔愛卿要獻祥瑞?”


    項燕然也是大為詫異。


    這位禦史大夫不去監察百官,在金陵城內尋了一件“祥瑞”獻寶,這是要幹什麽。


    禦使大夫,孔大人罵人一向厲害無比,朝廷上難有人出其右,難道孔大人是拐著彎罵自己昏庸?


    “不錯!皇上請過目!”


    孔寒友再次叩拜。


    項燕然接過金絲檀木的錦盒,打開卻見裏麵是一冊薄薄的紙書。淡粉色,約百張,麻繩裝訂成一冊書籍。


    精美的紙書!


    筆墨在這冊書籍上書寫了整本的《論語》、《詩經》、《楚辭》。


    項燕然目光大動。


    皇宮裏也有不少麻紙,他試著寫過,但不太好用。


    麻紙的孔隙很多,墨汁極易滲透,導致字跡很快模糊。不適合做成長久保留的書籍。


    而且麻紙價格太貴,十文一張,是一卷竹簡的十倍之巨。非大富之家,不會買麻紙。


    他試過幾次,覺得不堪大用,也就丟在一旁沒有再理會。


    但這一卷紙書,質地極佳。


    以筆墨寫了百頁,整整一本書的《論語》、《詩經》、《楚辭》,足有十萬字以上。


    這說明什麽?


    說明紙張的工藝近趨完善,已經完全適合做成書籍了。


    就這麽一卷薄薄的百頁《論語》,記載的文字,抵得上一輛大牛車的上千斤數百卷的竹簡。


    此紙若是大量生產,皇宮書庫成堆成堆宛若小山一般的奏章、簡書,完全可以被紙書所代替。


    紙以代簡,何等的便利。


    哪怕價錢貴些,但是金陵門閥、世家士子不缺這點錢,定然會爭相采購,製作書籍。


    “昏侯紙?”


    “孔大人進獻的祥瑞,居然是此物。”


    “我...怎麽沒想到呢!”


    眾大臣們看到這卷紙書,都是麵露震驚之色,暗暗懊悔。


    他們當中不少人,其實早就聽過金陵城內傳的沸沸揚揚的昏侯紙,覺得新奇,甚至派人去平王府求這昏侯紙,試過用於書寫。


    也的確是品質上佳,非同凡響。


    但是,他們從來沒將昏侯紙,視為祥瑞。隻覺得是小昏侯胡鬧造出的東西,恰好適合筆墨書寫。


    可是孔大人卻獨具慧眼,挑了出來,在朝廷上堂堂正正將昏侯紙視為當世第一文運祥瑞,隆重其事的獻給皇帝。


    他們頓時驚覺。


    自己的眼界,似乎差禦史大夫孔寒友,一個大檔次。


    一代大儒的宏大眼界,不拘一格的氣度,非常人可比。


    “好紙!”


    項燕然當然知道紙書的好處,不由目露奇光,大悅道:“孔愛卿,你今日進獻之物,果然名副其實的當世第一文運祥瑞,一等一的曠世珍寶。天下士子求學,從此無需厚重竹簡。


    朕當重重有賞,你已有侯爵在身,無法再加爵。朕便賜你黃金百兩,綾羅綢緞千匹,西域香料十斤!”


    孔寒友卻立刻道:“陛下,此紙名‘昏侯紙’,非臣所造。臣不過是拿來借花獻佛,不敢求賞,請陛下收迴成命。”


    謝胡雍主相一直沒弄明白,孔寒友打斷自己的奏報想幹什麽,聽到這裏,頓時心中咯噔一下。


    昏侯紙?


    難道跟小昏侯有關係?


    他今日早朝,憋足了勁,準備狠狠罵小昏侯一番,懇請皇上駁迴小昏侯的自薦書。


    孔寒友居然在這個節骨眼,獻上“祥瑞”,這不是給他這丞相拆台嗎!甚至,還可能有後招?


    項燕然似乎明白了什麽,不由詫異的問道:“孔愛卿,此紙...是小昏侯所造?”


    孔寒友立刻稟道:“皇上,此紙正是小昏侯所造,故而名昏侯紙。小昏侯造紙並非為了書籍,卻是為了茅房拭穢之用,觸犯了我大楚的禁令‘不得以故紙拭穢’,侯爵犯法當重罰。


    但瑕不掩玉,不管他造紙的目的為何。造出如此好紙,便利天下士子求學,總歸是大功於天下!


    小昏侯雖然紈絝糊塗,甚至冒犯丞相,但造紙有大功,足以抵過。請陛下,請將小昏侯楚天秀列入歲舉名單,允許其參加殿試!”


    謝胡雍聽到這裏,不由哼了一聲,道:“孔大人為何不早一點獻上祥瑞,故意在本相拿出歲舉名單之後,這才上奏。


    本相也不是非要阻止小昏侯歲舉出仕,隻是惱他出言無狀罷了。若是早知小昏侯造紙,本相自會見他加入歲舉名單。你這樣事後奏報,讓本相很難堪啊。”


    “主相大人。”


    孔寒友卻是一副淡然,拱手款款道:“朝政大事,不可因個人喜惡輕下決斷。您身為主相,肩負審查歲舉之責,更當謹慎。被人冒犯一句是小事,誤了朝廷歲舉選才,那才是大事。”


    金鑾殿內,眾臣們垂手而立。


    一片肅靜。


    沒人敢在丞相和禦史大夫之間,插一句嘴。


    他們看不清楚禦史大夫孔寒友,借著進獻“昏侯紙”,抨擊謝主相大人的意圖在何處。


    孔大人出手,從不虛發。開了火,定是有備而來。


    稍有不慎,便是戰力頂尖的禦史府,和實力雄厚的丞相府間,爆發一場朝爭,不知多少人丟掉官帽。


    他們哪敢卷進去。


    項燕然坐在龍椅上,望著殿內的丞相謝胡雍,禦史大夫孔寒友,陷入沉思。


    他也沒明白孔寒友衝著謝丞相嘲諷一番,真實意圖所在。


    但是顯然,孔寒友這進行“祥瑞”之舉,已經給了小昏侯加了一道功德護身符。


    謝主相是無法再找理由,阻止小昏侯進入歲舉名單之中了。


    “擬朕旨意。”


    “已亥年末,臘八歲舉名單通過。另,恩準小昏侯楚天秀參加殿試。責令太子項天歌,一同與眾舉子參加殿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昏侯楚天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裏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裏璽並收藏小昏侯楚天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