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棠以為,王爺不是那種會輕易聽信讒言的人,所以今日,王爺同玉棠說起這番話,應該不是為了確認城中風言風語是真是假,也不是為了確認玉棠是否真的改變心意,貪圖京城裏的榮華富貴,想要留下來了吧。”尹玉棠對他這點了解還是有的,瑞陽王在她心裏絕不是為了區區如此八卦,便來向她求證的人。“玉棠一直將王爺當做故友恩師,王爺是玉棠的前輩,比玉棠見識得世麵更多,了解的人情世故也更多,王爺有什麽話不妨直說,玉棠洗耳恭聽就是。”
果然還是那個尹玉棠。
瑞陽王對此十分滿意,尹玉棠果然沒有讓她失望。“不錯,隻是本王著實沒有想到,本王在你眼裏有如此高的評價。可惜啊,本王也隻是俗人一個,先前聽了些沒頭沒腦的話,著實是想過,你如今的情況,是不是真的會想要留下來。”
“如果王爺認為,玉棠會留下來,恐怕今日也不會見玉棠,更不會與玉棠說起這番話不是嗎?”尹玉棠心裏清楚的很。
瑞陽王對此,沒有任何表示,也許尹玉棠說得對,但凡她有此打算,隻怕他們之間就隻能走到這一步了。
“王爺,玉棠能不能問您,您提醒玉棠這番話的真正用意,是否......已經猜到了玉棠今日的來意?”在看到瑞陽王的表情之後,尹玉棠就有了這種想法,或許,瑞陽王是知道的,知道她今日為何而來,也知道她到底想問什麽。
“坐吧。”瑞陽王不著急揭穿答案,反而示意尹玉棠迴到亭子裏坐下,“玉棠啊,本王是想告訴你,有些事情,你不知道便不知道罷,也沒什麽壞處,但就像你與陛下的婚事一樣,行差踏錯哪怕隻是僅僅一小步而已,都注定難以迴到原本的關係上。你選擇了一樣,就注定要失去一樣,即使如此,你還是要查?”
尹玉棠心裏,其實確有那麽一瞬間,是搖擺不定的。她原本就因為這個後果在猶豫,現如今,連瑞陽王都不免要提醒她這件事會造成什麽樣的結果,“王爺覺得,如果是王爺所認識的那個尹玉麟,會怎麽做。”
她將問題丟了迴來。
瑞陽王怔然片刻,不免是笑了,尹玉棠還是那麽聰明。“如果是本王認識的那位尹家公子,他勢必要查出真相,還公道於天下。”
寧可他自己忍受一切,都絕不會讓事情模棱兩可的掩飾過去。
“王爺說的是。”所以,尹玉棠即使為難,也早已下定決心,要查下去。
“就算你明知道,此事會牽連你的外祖父,也不後悔?”瑞陽王問。
“既然此事牽連玉棠的家人,與孫大人有關,玉棠更不能坐視不管。與其憑空猜測,惡意腹誹,患得患失,寢食難安。不如索性查個清楚明白,黑是黑,白是白,錯了的改正就好,承擔該承擔的代價,清清白白了此一生,何樂不為。”
“清清白白......”瑞陽王分外惆悵的叨念著她所說的這四個字,無限感傷與歎息,“如今這偌大的京城,還有誰當真能說得出這四個字啊,也就是你尹玉棠了。”
這也正是他欣賞尹玉棠的原因。
隻是,很可惜......尹玉棠是女兒身,否則入朝為官定能造福百姓,成為一代清官佳話。
“王爺與孫大人是舊識,想必,對孫大人和江太尉之間的關係,更加清楚一些吧。”尹玉棠沒有再掩飾她的來意,直截了當的問出。“可否請王爺告之,孫大人和江太尉,究竟是怎樣的關聯,他是否......”
瑞陽王抬起眼瞼的時候,尹玉棠便說不下去了,有些話在口中,卻無論如何也說不出來。
她想知道,孫大人是否真的如她猜測的一般,與江太尉之間有著不可告人的關係。
“你如果想知道,他們私底下是什麽樣的關係,本王幫不上你的忙。既然說了是私底下,也是不願意有第三個人知道的,又怎麽會讓本王知道。”何況江太尉和瑞陽王之間原本就是對立的關係,“但本王可以告訴你,當年來到京城的孫大人,委實是個人才,他知書達理,做事極有章法,穩重,識大體,深得信賴。隻不過他一介平民出身,初來乍到這滿是官宦世家的京城,無人引薦,處處碰壁也是事實。江太尉就是在那個時候找到他的,其實,如果沒有江太尉,說不定本王也不會認識他。”
對於門第十分看重的京城之中,當初剛剛來到這裏的孫大人和瑞陽王原本就是兩種人,若不是孫大人恰好遇到了江太尉,由江太尉推薦他去參加科舉高中,又引薦他入朝為官,那麽孫大人和瑞陽王恐怕這輩子都沒有任何交集的。
江太尉對他著實是知遇之恩,在最初,對孫大人確實幫助了不少。
甚至是江太尉促成了孫雲生孫大人和胡林公主之間的一段姻緣,不過,也從那一刻開始,注定了胡林公主步入到他們的陰謀之中。
“......胡林那時候剛剛受封,年紀還小,皇兄便提出讓她暫且留在京城,待過些年歲,再去她的封地。她自小頑皮,與雲佩可以說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你看到今日雲佩的樣子,大抵也應該能想得到昔日胡林的樣子。”瑞陽王說起舊事,眉眼之間有著繾綣的溫柔,他落寞地看向尹玉棠,想起她還假扮尹玉麟的時候,雲佩誤將她當做了如意郎君,看向她的模樣和眼神,確與當年看向孫雲生時的胡林是一樣的。“本王帶胡林去山中狩獵,胡林自己跑丟了,卻遇上了一匹野狼,險些丟了性命,多虧......孫大人及時趕到,救下了胡林,孫大人也因此受了極重的傷,不過,胡林卻早已將孫大人當做了她的意中人。此後的相處之中,對於孫大人的見識和談吐更是傾心,不久,便求著皇兄賜婚,與孫大人共結良緣。”
胡林公主與孫雲生的相遇,似乎和雲佩公主初識尹玉棠是一樣的,都是機緣巧合,都是救命之恩,隻不過一個機關算盡,一個陰差陽錯。
“孫大人是故意接近胡林公主的?”即使瑞陽王已經很客觀的去描述當年事,但字裏行間,還是讓尹玉棠聽出些許。
果然還是那個尹玉棠。
瑞陽王對此十分滿意,尹玉棠果然沒有讓她失望。“不錯,隻是本王著實沒有想到,本王在你眼裏有如此高的評價。可惜啊,本王也隻是俗人一個,先前聽了些沒頭沒腦的話,著實是想過,你如今的情況,是不是真的會想要留下來。”
“如果王爺認為,玉棠會留下來,恐怕今日也不會見玉棠,更不會與玉棠說起這番話不是嗎?”尹玉棠心裏清楚的很。
瑞陽王對此,沒有任何表示,也許尹玉棠說得對,但凡她有此打算,隻怕他們之間就隻能走到這一步了。
“王爺,玉棠能不能問您,您提醒玉棠這番話的真正用意,是否......已經猜到了玉棠今日的來意?”在看到瑞陽王的表情之後,尹玉棠就有了這種想法,或許,瑞陽王是知道的,知道她今日為何而來,也知道她到底想問什麽。
“坐吧。”瑞陽王不著急揭穿答案,反而示意尹玉棠迴到亭子裏坐下,“玉棠啊,本王是想告訴你,有些事情,你不知道便不知道罷,也沒什麽壞處,但就像你與陛下的婚事一樣,行差踏錯哪怕隻是僅僅一小步而已,都注定難以迴到原本的關係上。你選擇了一樣,就注定要失去一樣,即使如此,你還是要查?”
尹玉棠心裏,其實確有那麽一瞬間,是搖擺不定的。她原本就因為這個後果在猶豫,現如今,連瑞陽王都不免要提醒她這件事會造成什麽樣的結果,“王爺覺得,如果是王爺所認識的那個尹玉麟,會怎麽做。”
她將問題丟了迴來。
瑞陽王怔然片刻,不免是笑了,尹玉棠還是那麽聰明。“如果是本王認識的那位尹家公子,他勢必要查出真相,還公道於天下。”
寧可他自己忍受一切,都絕不會讓事情模棱兩可的掩飾過去。
“王爺說的是。”所以,尹玉棠即使為難,也早已下定決心,要查下去。
“就算你明知道,此事會牽連你的外祖父,也不後悔?”瑞陽王問。
“既然此事牽連玉棠的家人,與孫大人有關,玉棠更不能坐視不管。與其憑空猜測,惡意腹誹,患得患失,寢食難安。不如索性查個清楚明白,黑是黑,白是白,錯了的改正就好,承擔該承擔的代價,清清白白了此一生,何樂不為。”
“清清白白......”瑞陽王分外惆悵的叨念著她所說的這四個字,無限感傷與歎息,“如今這偌大的京城,還有誰當真能說得出這四個字啊,也就是你尹玉棠了。”
這也正是他欣賞尹玉棠的原因。
隻是,很可惜......尹玉棠是女兒身,否則入朝為官定能造福百姓,成為一代清官佳話。
“王爺與孫大人是舊識,想必,對孫大人和江太尉之間的關係,更加清楚一些吧。”尹玉棠沒有再掩飾她的來意,直截了當的問出。“可否請王爺告之,孫大人和江太尉,究竟是怎樣的關聯,他是否......”
瑞陽王抬起眼瞼的時候,尹玉棠便說不下去了,有些話在口中,卻無論如何也說不出來。
她想知道,孫大人是否真的如她猜測的一般,與江太尉之間有著不可告人的關係。
“你如果想知道,他們私底下是什麽樣的關係,本王幫不上你的忙。既然說了是私底下,也是不願意有第三個人知道的,又怎麽會讓本王知道。”何況江太尉和瑞陽王之間原本就是對立的關係,“但本王可以告訴你,當年來到京城的孫大人,委實是個人才,他知書達理,做事極有章法,穩重,識大體,深得信賴。隻不過他一介平民出身,初來乍到這滿是官宦世家的京城,無人引薦,處處碰壁也是事實。江太尉就是在那個時候找到他的,其實,如果沒有江太尉,說不定本王也不會認識他。”
對於門第十分看重的京城之中,當初剛剛來到這裏的孫大人和瑞陽王原本就是兩種人,若不是孫大人恰好遇到了江太尉,由江太尉推薦他去參加科舉高中,又引薦他入朝為官,那麽孫大人和瑞陽王恐怕這輩子都沒有任何交集的。
江太尉對他著實是知遇之恩,在最初,對孫大人確實幫助了不少。
甚至是江太尉促成了孫雲生孫大人和胡林公主之間的一段姻緣,不過,也從那一刻開始,注定了胡林公主步入到他們的陰謀之中。
“......胡林那時候剛剛受封,年紀還小,皇兄便提出讓她暫且留在京城,待過些年歲,再去她的封地。她自小頑皮,與雲佩可以說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你看到今日雲佩的樣子,大抵也應該能想得到昔日胡林的樣子。”瑞陽王說起舊事,眉眼之間有著繾綣的溫柔,他落寞地看向尹玉棠,想起她還假扮尹玉麟的時候,雲佩誤將她當做了如意郎君,看向她的模樣和眼神,確與當年看向孫雲生時的胡林是一樣的。“本王帶胡林去山中狩獵,胡林自己跑丟了,卻遇上了一匹野狼,險些丟了性命,多虧......孫大人及時趕到,救下了胡林,孫大人也因此受了極重的傷,不過,胡林卻早已將孫大人當做了她的意中人。此後的相處之中,對於孫大人的見識和談吐更是傾心,不久,便求著皇兄賜婚,與孫大人共結良緣。”
胡林公主與孫雲生的相遇,似乎和雲佩公主初識尹玉棠是一樣的,都是機緣巧合,都是救命之恩,隻不過一個機關算盡,一個陰差陽錯。
“孫大人是故意接近胡林公主的?”即使瑞陽王已經很客觀的去描述當年事,但字裏行間,還是讓尹玉棠聽出些許。